- 城乡生态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模式与案例
- 费明明等
- 2413字
- 2020-07-09 17:32:44
1.4 可持续发展
1.4.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首次正式讨论。在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被广泛接受。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总之,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和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强可持续性发展),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弱可持续性发展)。
1.4.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主要表现在:
一是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异,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二是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是人与人的关系上注重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和消费中应努力为后代创造同样的机会,同一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他人的利益。
四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人类必须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谐共处。
1.4.3 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注重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保护自然生态的和谐,具有可持续性、公平性、系统性和共同性等特点。
1.可持续性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种长久维持的过程和状态,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又有三层含义:一是生态可持续性,即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经济可持续性,即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可延续的经济增长过程,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三是社会的可持续性,即使社会形式正确发展的伦理,促进知识和技术效率的增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2.公平性
公平性是指人类分配资源和占有财富上的“时空公平”,具体含义包括三层:一是国家范围内的同代人的公平,在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二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主要是强调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公平分配世界资源;三是代际间的公平,当代人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忽视后代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和权利,当代人对资源的索取不能威胁到后代人发展的需要。
3.系统性
应该把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看作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系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口的控制能力、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的自净能力、经济的增长能力、社会的需求能力和管理的调控能力的提高以及各种能力建设的相互协调。在发展中不能片面地强调系统的一个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
4.共同性
尽管由于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地球的整体性、资源有限性和相互依存性要求我们采取联合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目标。总之,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共同追求的目标,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我们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发展,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4.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源于人类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瓶颈问题。生态环境伦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石,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理论起源。生态环境伦理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生态理性规范,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基本的哲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发展观的片面性,实现了发展理论从经济向社会、从单一性向多样性、从独立性向协调性、从主体单一化向主体多元化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和谐性与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社会观上,主张公平分配,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要求;自然观上,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中要注重生态的平衡和可持续。它要求保证当代经济发展与后代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而不危及子孙后代的需要。最终目标是在保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人类必须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在当代人创造和追求发展中要保护后代人的权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解决环境危机、生态危机和发展危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