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透视基础知识

透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透视图实际上就是物体投射至人眼睛中的无数光线在通过如平面玻璃板时,与玻璃平面相交产生的无数点连接形成的虚像。据此可知,将立体的物体描绘在玻璃平面上,或按照该原理描绘在不透明的纸上即可得到透视图。换言之,这种将物体呈现在眼前的虚像描绘在平面(纸)上的方法,即为透视图法。

1.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即室内空间中的一组主向轮廓线与画面平行,垂直于画面的线交汇于视平线的消失点上并与中心点重合(图2-1—图2-5)。

图2-1 一点透视的室内设计效果图绘制步骤 郭民浩绘

图2-2 一点透视的效果图 邓师瑶绘

图2-3 一点透视形成的内在原理示意图 毕世波补绘

图2-4 一点透视的效果图 柴丽敏绘

图2-5 一点透视的效果图 李伟真绘

图2-6 两点透视的室内空间表现示意图 吴培兰摹绘

2.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也称为成角透视,即方形室内空间中有一组与物体放置平面垂直且与画面平行的线,其他两组线与画面形成一定的角度,并分别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两个消失点(灭点)上(图2-6—图2-9)。

图2-7 两点透视的室内设计效果图绘制步骤 沙沛绘

图2-8 两点透视效果图 吴培兰绘

图2-9 两点透视效果图 林志锋绘(左图)、王娟宁绘(右图)

透视是指把可视的对象“透明化”,从而通过平面来观察和表现三度空间的物体。透视原理是指当人们通过特定的视觉条件(视点、视距、视角等)观察事物时,随着视域空间的深度延伸而呈现的具有数理关系及规律的透视缩减原理。根据透视原理可以通过改变视平线、视觉中心、灭点、和量点等元素之间的关系,使空间呈数理化逐步缩减并形成可操作的系统规律。

图2-10 平行透视的简单原理图 毕世波摹绘

画透视图时,应先确定不变的线和面,再根据普通人视觉的高度(视高)来确定视平线,并使与画面相交的平行线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一点。画面中物体的高度可以根据视平线到地面的相对距离来确定,物体的地面透视线不能高于视平线(图2-10)。

3.视平线

把画面中的物体横向切割成无数个面,其中与绘图者视线重合的面所形成的一条水平线就是视平线,也是绘图者视线高度的水平线(图2-11、图2-12)。

图2-11 视平线形成原理 毕世波摹绘

图2-12 所有物体通过透视画法均消失于同一灭点上 毕世波补绘

4.灭点

与画面相交的平行线在图面上消失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灭点,灭点在视平线上。

5.透视线

与画面相交的平行线在画面上消失于视平线上一点,汇聚于消失点的直线就是透视线。透视线分顶部透视线和地面透视线。

6.真高线

两点透视中不变的线,即能体现物体真实高度的线。

7.真实面

一点透视中不变的面,即能体现物体真实比例的面。

8.视高

从视平线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就是视高。

9.鸟瞰图

作图者的视线高于目标物体时形成的俯视透视图(图2-13—图2-16)。

图2-13 俯视透视形成示意图 邓超绘(左图)、毕世波补绘(右图)

图2-14 俯视透视形成示意图 瞿沛然绘(左图)、毕世波补绘(右图)

图2-15 俯视透视形成示意图 才布吉乐绘(左图)、毕世波补绘(右图)

图2-16 不同俯视角度的效果图绘制

10.人视图

以人正常站立在地面上眼睛所在的视线高度为参照画出的透视图。

11.轴测图

利用正、斜平行投影的方法,产生三轴立面的图像效果,并通过三轴确定物体的长、宽、高尺寸,从而反映出物体三个面的形象,即为轴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