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

城镇化发展,一般指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核心是人口和经济的集聚,既包括土地的城镇化,也包括人口的城镇化。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文化领域的嬗变四大指标。

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我国城镇化率从20%到40%只用了22年,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平均快了一倍多,增速居世界首位。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绘就了蓝图,也开启了城乡发展的新征程。彼时,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表明我们这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阶段。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概念,虽然仍沿袭原有城镇化的提法,但此城镇化已非彼城镇化。它不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镇化的简单复归,而是一种扬弃,是城镇化的升级版。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2014年3月发布实施以来,我国城镇化得到扎实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每年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数以千万计。

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将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将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化的重点,这也体现了我国城镇化不光注重量的扩大,更注重质的提升,核心是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人的需要。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城乡发展一体化”屡次被会议公报提及,大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精神,新理念体现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包括:创新就是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就是要坚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推进,人民福祉和经济增长同步推进;绿色就是要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开放就是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共享就是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站在新起点、取得新进展。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城镇化随着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的发展不再是单一模式,各地结合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了一些特色城镇化的建设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7.35%。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过去五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今后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内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均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万广华预计,按照此前的速度,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5%。

尽管以上这些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预测数据,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但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毛有丰认为,考虑到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中包括了1亿左右的常住城镇的农民工,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质量、人均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等因素,我国城镇化进程所蕴含的经济增长动力将更大,潜力也更大。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外来人口在职业准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仍然不能享有事实上的平等待遇,因此,要真正完成城镇化过程,将数以亿计的农村转移人口变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市民,是未来面临的一大难题。今后的城镇化建设将从土地和看得见的城镇化转向人和看不见的城镇化,城镇的发展将从注重规模扩展向改善城市功能转变。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了新的转型阶段,速度在减缓,质量在提升。城镇化的重点,已经由之前的数量增长问题,变成如何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的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约束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适时调整城镇化发展思路,围绕“人的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等系统工程,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用城市因素解决乡村问题,正是新田园主义理论提出的一大背景。新田园主义主张对接“三农”和城乡互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不谋而合,因为新型城镇化新在“人的城镇化”,其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所以新田园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正是新型城镇化实践层面的指导思想和落地路径。新田园主义恰恰要求,以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方式,重塑中国城乡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