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田园主义概论与田园综合体实践
- 张诚
- 2626字
- 2020-07-09 16:43:04
四、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顶层设计
我国传统体制的城乡分割、土地分治、人地分离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困扰当代中国城乡转型发展的重要难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此前的“城乡统筹”到如今的“城乡融合”,恰恰体现了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反映了中央对乡村的再定位,对过去重农业轻乡村的矫正,思路上也从政府主导向更重视市场作用、要素流通转变。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使农村的活力被真正激发起来。
让农村和城市不再隔离,为农村发展添加城市元素的应用。新田园主义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面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与挑战,通过思考乡村发展中的优势资源与缺陷,深入研究国内外乡村发展的实践成果,发现乡村发展最重要的是农村一二三产业间的联动,当下中国乡村需要建设和发展以田园综合体为核心的新田园主义。
目前,我国农村有46%的全国常住人口,有25%—30%的人从事农业。刨除政府补贴部分后,农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为7%至9%,因此,“乡村病”的产业根源在于有过多的人分配这7%至9%的总产值。因此,要破解“乡村病”就要富裕农民,而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市场的选择是将来农村大量的剩余人口从事别的行业,依赖农业的人口基数少了,农民就富了。过去这些年,这种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即进城务工,其本质上就是城镇化进程,其在客观上对乡村发展也有带动。
从中国的实际来看,城镇化包括农村人口进城、由中小城市进入大城市、大城市出现部分逆城市化、发达地区形成城市群等四个趋势。在这四个方面中,新田园主义所关注的是逆城市化和特色小镇领域的事情,此外还有广大乡村的产业和社区。
如此,借助新田园主义的实践,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公共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本导入农村,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逐步消除城乡间基础设施差异,补齐乡村发展短板,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城市和乡村共存共荣,城乡居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是对乡村价值的充分肯定与认同。
相对于“旧”的田园主义而言,新田园主义有着更积极的含义和实践的价值。它强调的是“复兴”而不是“归隐”,是“追逐理想”而不是“消极避世”。对于个体而言,新田园主义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信念与情怀。无论是原住民还是新住民,它既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更要求人们主动去掌握并顺应自然、经济、社会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复兴田园,寻回初心”。与“旧”的田园主义相比,新田园主义又不只停留在一番情怀,而是结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可持续成功的商业模式开展实践,务实地作用于中国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正是在以上背景下,新田园主义理论瓜熟蒂落。以“田园综合体”这一名词首次进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标志,新田园主义成为一种主流思潮。连续多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党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代名词。而作为一个此前从未提及的概念,2017年2月,作为新田园主义理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建设田园综合体是在“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一节中出现的。文件说,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在之后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中央农办主任的唐仁健解读说,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和建设田园综合体,是当前乡村发展新型产业的亮点举措。
一号文件发布后不久,财政部于2017年6月5日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此前还发布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速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根据通知精神,田园综合体国家级试点的规划周期为3年,确定试点省份18个,每个省份确定试点项目1至2个。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是其基本目标。通知虽然没有对田园综合体提出具体的定义,但已初露轮廓。按财政部的说法,就是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截至2017年10月,河南、四川、河北、山东等省份陆续公布了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并安排省级财政资金予以支持。至此,这一由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在政府层面运作并备受市场关注的概念,已经在现实中四处落地。可以预计,未来几年,田园综合体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塑造美丽乡村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个新的重要的支撑点。
当前,新田园主义正面临政策大力支持鼓励和乡村旅游市场迅猛发展两大历史性机遇。有学者分析认为,从先行先试的田园东方无锡田园综合体样板来看,在新田园主义框架下,田园综合体要素集中、功能全面、承载力强,是城乡一体化的理想结合点和重要标志,能够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的深度挖掘、科技元素的注入、农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将其作为顶层政策加以设计,将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城乡一体化是典型的中国命题,那么新田园主义则是世界性的命题。其目的是,让城市与田园相互滋养,文化与田园融合发展,田园与产业交相辉映,农村与城镇良性互动,既能让市民感受到农村的田园气息,又能让农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对中国来说,这是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符合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政策方向,也包括了对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的统筹。
在笔者看来,实施新田园主义,方能“乡村有解”,其给村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信息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以及生产能力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和农民精神面貌的改变以及城市居民更高需求的满足。农业也不再是简单的种植和养殖,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在乡村这个大舞台上,无论原住民还是游客抑或新住民,开展播种收割、拓展训练、稻田酒店、主题民宿、乡间民谣、民俗传承等活动,可为乡村复兴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形成以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为支撑的文化呈现形式与文化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