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劳动法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国劳动法的学习与借鉴。为此,我们不揣浅陋,编写本书,希望能为国内相关教学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学习和研究外国劳动法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是为我国劳动立法提供学理借鉴;二是为我国劳动法解释提供技术工具;三是为我国实现统一的国际劳动规则提供比较基准;四是为我国企业了解国际贸易投资相关国家的劳动法律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鉴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时间较短,劳动力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劳动法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还不够深入系统,因此对外国劳动法的研究和借鉴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劳动法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基础。同时,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其法律传统和工人运动的社会背景各有不同,因此各国劳动法又具有明显的本土特色。在寻求各国劳动法理论和制度的共通性的同时,比较其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历史和现实根据,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提示我们,在学习、借鉴外国劳动法时不能盲目照搬,要结合我国社会背景以及劳动关系的实际加以考察和运用。此外,通过国际比较的视角,不仅可以明晰我国劳动法的特色和不足,也对构建超越国家的更为普遍的劳动法体系提出了值得思考的时代课题。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国际劳动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机构在尊重成员国劳动法理论和制度差异基础上形成的共同规则,成为国际劳动法的主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为成员国所遵循和借鉴。

本书由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五个经济发达国家的劳动法和国际劳动法构成,一般来说,前者被称为“外国劳动法”,后者被称为“国际劳动法”。为简明起见,本书以“外国劳动法学”为书名。本书在保证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主要以个别劳动法、集体劳动法和劳动争议处理法为基本内容(美国部分增加了反歧视法),对以上各国劳动法和国际劳动法的产生、发展和基本特征进行介绍和分析,对其重要原则、制度以及最新的理论和判例发展进行集中阐述,力图通过这样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对外国劳动法的精华加以提炼和呈现。同时,我们还对国内读者关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拓展研究。为了方便读者加深理解和展开阅读,本书还标注了大量注释,并在每一部分之后附上了相应的扩展阅读文献。

本书编写者由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并在比较劳动法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组成,具体写作分工如下:

导论:田思路(日本神户学院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大阪大学高等司法研究科访问学者,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第一编:韩壮(法国普瓦捷大学法学博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客座教授)。

第二编:沈建峰(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曾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联邦德国总理奖学金”)。

第三编:田思路。

第四编:闫冬(英国华威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英美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第五编:柯振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毛威尔法学院法学博士,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

第六编:吴锦宇(意大利摩德纳雷焦·艾米利亚大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讲师,曾任意大利马克·比亚吉基金会(欧洲智库)研究员、国际比较劳动法与产业关系学会学术编辑,曾参加国际劳动组织日内瓦总部项目培训)。

全书由田思路统稿、改定。由于各国资料繁杂,各人写作风格不一,本书在统稿时没有像有些比较法的教材或专著那样追求全面一致,而是在基本结构相对统一的前提下,力求开放包容,展现各位作者的学术个性和多元风格。

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提供专业和系统的外国劳动法知识。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田思路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