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压力刺激下的“行为漏洞”

2013年,英国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压力测试”,从18岁到85岁的3.2万人参与了在线调查。他们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上回答问题,目的只有一个:追寻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的前因后果。

这项万人参与的“压力测试”,涉及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家族史、生活事件、收入和教育程度、关系状态和社会情况。还有,他们如何对应激状况做出反应?根据反馈,心理学家们分析认为,创伤性生活事件是造成焦虑症和抑郁症最大的单一决定因素。排在其后的依次为家族精神病史、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关系状况和社会因素。

生活压力重重,应激情境无处不在。

创伤性生活事件是能够产生情绪异常的一种应激情境。很多重大事件都可能成为抑郁症的应激源:有时是突发性创伤,如自然灾害、严重疾病、至爱亲友的离去、重大交通事故、恐怖袭击、战争冲突、暴力事件等;有时是折磨人心的慢性应激源,如长期失业的无望、移民异域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冲突、经济窘迫的煎熬、婚姻关系的破裂等。

如果说人体的身体漏洞是“内忧”,上面的应激情境就是心身内稳态面临的“外患”,会引起紧张性身心失调和消极情绪体验,关联到一半以上的现代人类疾病。情境因素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催生人的压力反应,在无助和绝望中放弃,在恐惧和焦虑时逃离。行为的回避和退缩、碾碎意志的动机丧失,是行为心理学眼中的“行为漏洞”。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卡罗琳·马祖尔的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事件(Adverse Life Events)是预示抑郁症的强有力因素,超过80%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都声称,负性生活事件是其抑郁症发病的“前奏”[24]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进行的狗电击实验,可以用来证明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放弃反应。狗在经历过无法逃脱电击的预实验之后,被放入穿梭箱内的逃避学习情境,当信号声响起时,狗遭受电击,最初几秒钟还四处乱跑,试图越过障碍到穿梭箱的另一端躲避电击,但是“习得”电击之痛的经验,使狗很快放弃挣扎和逃脱,倒在地上呻吟和颤抖,被动承受苦不堪言的电击刺激[25]

坐以待毙的习得性无助,容易产生逃避、退缩、绝望和放弃的消极行为反应,成为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和情绪标签。在现实生活中,坠入困境的“笼中人”,面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现状,看不到行为与奖赏之间的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感觉做什么都无济于事,容易被无助感碾碎行为的动力,在面临逆境时选择被动和放弃,整日无所事事,或者按照“套路”完成有限的常规任务,生活陷入“休眠状态”。

屡遭挫折的人,感到外部世界是无法掌控的,索性退出“驾驶员”的座位,导致人生失去方向感,处于迷航的“飘摇状态”。他们对世界感到沮丧,对生活缺乏激情,对未来失去希望,容易陷入万念俱灰的极端情绪,产生异常的极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