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抑郁与焦虑:中西医视角下的心身同治
- 杨红琳 胡峻鸣编著
- 821字
- 2024-11-28 18:21:00
1.2 原生态家庭种下“敏感心”
你是否稍遇挫折就会反应过激?你是否在人前讲话面红耳赤?你是否对别人的闲言碎语耿耿于怀?你是否对社交场合的尴尬场景反复闪回?这些表明你可能属于全球15亿人的“高敏感族”,你有一个快速转动的大脑,也有一颗脆弱易碎的“玻璃心”。
关注近600例的心理疾病受访者,长达29年的持续追踪,苏黎世大学心理学家进行了全球史无前例的第一次调查,旨在证明敏感程度与神经质人格之间的“缘”。
调查内容涉及他们的人格特质、家庭背景、生活事件和心理问题。结果发现,一个人的敏感程度,与神经质人格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对外部环境敏感的神经质人格,是重度心理疾病的易感性因素,而且会加重心理健康问题,更容易受到负面生活事件的影响。神经质程度越高,越可能增加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41]。
心理疾病的人格易感性,与原生态家庭密切相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1/3的“高敏感族”群体,都有着割舍不断的“童年阴影”,是原生态家庭留下的心理烙印。一是他们经历过不愉快或不安全的童年时期,造成重大的心理创伤,变得更加内向和情绪化,对成年后神经质人格的模塑带来重大影响[42];二是敏感儿童可能本身就是不良教养方式的产物,什么样的父母就可能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拒绝型父母或冷漠型父母都可能会导致神经质人格,容易抑郁和焦虑,对世界敏感多疑[43]。
原生态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教育的生态小环境,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许多儿童在进入幼儿园或上小学前,很少有机会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家庭是人际互动和儿童成长的主要空间。家庭的社区生活氛围、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特定族群语境环绕的亚文化圈,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影响深远,远远早于其他社会机构。这种“先入为主”的环境熏陶和思想灌输,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情绪管理和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换句话说,我们这颗容易受伤的“玻璃心”,并不是一次完成的遗传作品,还有人格品质的后天养成。家庭环境的人情冷暖、父母教养的人格模塑,都会影响到我们心灵的脆弱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