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miere CC视频编辑入门与应用
- 文杰书院
- 3015字
- 2020-11-28 16:50:53
Section
1.1 数字视频的基础频知识
导读
美国人E. S.鲍特通过剪接、编排电影胶片的方式来编辑电影,从而成为运用交叉剪辑手法为电影增加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电影编辑的概念由此诞生。本节主要讲述数字视频的基础知识。
1.1.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微课堂 00分31秒
现如今,数字技术正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席卷全球的视频编辑领域。数字视频也逐步取代模拟视频,成为新一代视频应用的标准。下面介绍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关知识。
1. 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来表达信息,通常又被称为连续信号。它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有无限多个不同的取值。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各种物理量,如摄像机录下的图像,录音机录下的声音,车间控制室所记录的压力、转速、湿度等都是模拟信号,如图1-1所示。
图1-1
模拟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都会随着时间和数值的变化而连续变化,这使得任何干扰都会造成信号失真。长期以来的应用实践也证明,模拟信号在复制或传输过程中,会不断发生衰减,并混入噪波,从而使其保真度大幅降低。对此,人们想了许多办法。一种办法是采取各种措施来抗干扰,如给传输线加上屏蔽、采用调频载波来代替调幅载波等,但是这些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扰的问题。另一种办法则是设法除去信号中的噪声,把失真的信号恢复过来。但对模拟信号来说,由于无法从已失真的信号中较准确地推知出原来不失真的信号,使得这种办法也很难有效,有时甚至越弄越糟。
2. 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指自变量是离散的、因变量也是离散的信号,这种信号的自变量用整数表示,因变量用有限数字中的一个数字来表示。在计算机中,数字信号的大小常用有限位的二进制数表示,如图1-2所示。
图1-2
在数字电路中,由于数字信号只有0、1两种状态,它的值是通过中央值来判断的,在中央值以下规定为0,以上规定为1。所以即使混入了其他干扰信号,只要干扰信号的值不超过阈值范围,就可以再现原来的信号。即使因干扰信号的值超过阈值范围而出现了误码,只要采用一定的编码技术,也很容易将出错的信号检测出来并加以纠正。因此,与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远的传输距离,且失真幅度小。
知识拓展:数字信号的其他优点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还可以通过压缩使其占用较少的带宽,实现在相同的带宽内传输更多、更高音/视频等数字信号的效果。此外,数字信号还可用半导体存储器来存储,并可直接用计算机处理。
1.1.2 视频编辑术语
微课堂 1分03秒
帧、帧速率和场这些词汇都是视频编辑中常常出现的专业术语,它们都与视频播放有关。下面逐一对这些专业术语和与其相关的知识进行介绍。
1. 帧
帧就是影像动画中最小单位的单幅影像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一帧就是一幅静止的画面,连续的帧就形成动画,如图1-3所示。
图1-3
2. 帧速率
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播放效果的流畅程度取决于静态图像在单位时间内的播放数量,即“帧速率”,其单位是fps(帧/秒)。帧速率是指每秒刷新图片的帧数,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能够刷新几次。对影片内容而言,帧速率指每秒所显示的静止帧格数。要生成平滑连贯的动画效果,帧速率一般不小于8fps。目前电影的帧速率为24fps,而电视画面的帧速率则为30fps或25fps。捕捉动态视频内容时,此数字越高越好。
3. 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
扫描方式是指电视机在播放视频画面时采用的播放方式。电视机的显像原理是通过电子枪发射高速电子来扫描显像管,并最终使显像管上的荧光粉发光显像。在这一过程中,电子枪扫描图像的方法分为两种: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
隔行扫描是指电子枪首先扫描图像的奇数行或偶数行,当图像内所有的奇数行或偶数行全部扫描完成后,再使用相同的方法逐次扫描偶数行或奇数行,如图1-4所示。
图1-4
逐行扫描是指在显示图像的过程中,采用依次扫描每行图像的方法来播放视频画面,如图1-5所示。
图1-5
早期由于技术原因,逐行扫描整幅图像的时间要大于荧光粉从发光至衰减所消耗的时间,因此会造成人眼的视觉闪烁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采用一种折中办法,即隔行扫描。在视觉滞留现象的帮助下,人眼并不会注意到图像每次只显示一半,因此很好地解决了视频画面的闪烁问题。
然而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提高,逐行扫描引起的视觉不适问题已经解决。由于逐行扫描的显示质量优于隔行扫描,因此隔行扫描技术已被逐渐淘汰。
4. 场
在采用隔行扫描方式进行播放的显示设备中,每一帧画面都会被拆分开进行显示,而拆分后得到的残缺画面即被称为“场”。也就是说,帧速率为30fps的显示设备,实质上每秒需要播放60场画面;而对帧速率为25fps的显示设备来说,其每秒需要播放50场画面。
在这一过程中,一幅画面首先显示的场被称为“上场”,而紧随其后进行播放的、组成该画面的另一场则被称为“下场”。
知识拓展:“场”概念的适用范围
“场”的概念仅适用于采用隔行扫描方式进行播放的显示设备(如电视机)。对采用胶片进行播放的显像设备(胶片放映机)来说,由于其显像原理与电视机类产品完全不同,因此不会出现任何与“场”有关的内容。
1.1.3 分辨率、帧宽高比和像素
微课堂 1分02秒
分辨率、帧宽高比和像素都是影响视频质量的重要因素,与视频的播放效果有着密切联系。下面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1. 分辨率与像素
分辨率可以从显示分辨率与图像分辨率两个方面来分类。
显示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有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像素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就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可以把整幅图像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显示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显示屏越小,图像越清晰;反之,显示屏大小固定时,显示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图像分辨率则是单位英寸中所包含的像素点数,其定义更趋近于分辨率本身的定义。
像素仅仅只是分辨率的尺寸单位,而不是画质。从定义上来看,像素是指基本原色素及其灰度的基本编码。像素是构成数码影像的基本单元,通常以像素每英寸PPI(pixels per inch)为单位来表示影像分辨率的大小。例如300PPI×300PPI分辨率,既表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每英寸长度的像素数都是300,也可表示为一平方英寸内有9万像素。
如同摄影的相片一样,数码影像也具有连续性的浓淡阶调。若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元——像素。这种最小的图形单元在屏幕上显示通常是单个的染色点。越高位的像素,其拥有的色板越丰富,也就越能表达颜色的真实感。
2. 帧宽高比和像素长宽比
帧宽高比即视频画面的长宽比例,以前电视画面的宽高比通常为4∶3,电影则为16∶9。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的提高,电视画面的宽高比也逐渐向16∶9靠拢。
像素长宽比,则是指视频画面内每像素的长宽比,具体比例由视频所采用的视频标准决定。
由于不同显示设备在播放视频画面时的像素宽高比有所差别,因此当某一显示设备在播放与其像素宽高比不同的视频时,就必须对图像进行矫正,否则视频画面的播放效果便会较原效果产生一定的变形。
知识拓展:影响视频分辨率的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视频画面的分辨率会受到录像设备和播放设备的限制。例如在传统电视机中,视频画面的垂直分辨率表现为每帧图像中水平扫描线的数量,即电子束穿越荧屏的次数。至于水平分辨率,则取决于录像设备、播放设备和显示设备。例如,老式VHS格式录像带的水平分辨率为250线,而DVD的水平分辨率则为500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