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迄今已进入大众摄影、大众传播时代,为大众写一本摄影读物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在我的视野里,大众包括广大摄影爱好者、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选修摄影课的大学生,还有摄影圈对摄影艺术有初步感悟、在某些方面需要提升的摄影人。
这需要对写作内容有所筹划,这一摄影读本先对数码时代与胶片时代图像生成的原理和操作程序的差异进行梳理,目的在于让读者认识摄影的延续性和发展态势;之后对照相机机身和镜头各自的功能简要解读,机身部分重复强调曝光模式控制盘的功能——这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核心操作环节,在这里除了向摄影爱好者解析控制盘的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操作模式之外,还着重强调技术操作与主观能动的结合点,以引导读者用创意思维操控曝光模式,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把取景框里的场景清晰地照下来。镜头与机身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离开任何一方都无法实施拍照功能。在这一环节我想告知对摄影有兴趣但不知该买什么相机的朋友,根据自己的财力购买“一体机”或“单反”。一体机应买变焦倍率较高的镜头,以实现一头多用,进入多个镜头的画面视觉空间。购“单反”(单镜头反光相机)者,不可只考虑机身而忽视镜头。专业机身若是配业余镜头,所摄影像的质感、层次不及“一体机”,这样的投入无异于枉费财力。好相机需要用好,按快门的刹那间持机不稳,同样会徒劳一场。总之,现代数码相机拍出高度清晰的画面需要高质量的设备,与此同时摄影者在每一个细小操作环节都必须严谨操作。
拍摄高清图像、获得精良的画面品质也是本书内容的重点,艺术摄影作品首先要有良好的图像质量,为受众审美奠定基础,之后的光线选择、天气利用、摄影构图等摄影技术操作环节暗含着艺术操作空间——例如光线利用,通常人们只注重光影造型,未能察觉光线所潜在的情感因素和精神蕴含,进而使作品上升到创意高度。从光影追求到创意,需要认识其光线特质,与所摄物体的个性特征有机结合,在二者“浑然天成”的状态中生发一种气息和意蕴。同样的,天气与人的情感状态息息相关——人对天象的情感反应与生俱来,只是在摄影创作时需要认知并加以利用,借天抒情不仅能够在电影、电视、舞台艺术方面营造某种精神意境,对静态平面的摄影作品质量也是一种提升。再如构图,并非单纯的画面布局,其视角与空间取舍都存在艺术创造的弹性空间。
从生活形象向画面形象转换,也是本书探讨的问题。照相机是一种写真工具,这种工具本身能够忠实地再现摄影人的视域,成为生活的“翻版”。但照相机所摄取的画面形象不等同于生活形象:其中存在着整体与局部、流动与静止、立体与平面、有声与无声等多种差异。部分摄影初学者没有清醒认识二者差异,不懂得从生活形象向画面形象转换的操作要领。学习艺术摄影首先需要认知两者的差异,认知镜头在时间、空间及其视角在视觉传达中的可塑性,培养从生活形象向画面形象的转换能力,在按下快门之前预知拍摄效果。
大众要想步入摄影艺术领域,拍摄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不能忽视摄影者的发现能力与画面形象表达能力,前者是为作品奠基的过程,后者是为画面注入生机、利用视觉元素营造画面语言的过程。为此,摄影人需要培养审美眼光和把控画面的潜能,解决“拍什么”“怎样拍”的问题——这是“摄影发现与表现”的实质所在。
具备摄影艺术素养之后,不同人选择不同的摄影发展方向,有人想在人像方面提升,有人着眼于风光艺术方面发展,有人对新闻摄影感兴趣,基于摄影大众的不同需求,本书在后三章着重诠释人像、风光、新闻摄影作品的构成因素和鉴赏方法。
延婧
2016年10月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