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G的大门刚刚开启

2018年10月,重庆万州发生了一起悲剧:一辆公交车撞上了对向的车,冲下70米高的大桥,车上所有人都死于非命。这样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和各种猜测,从指责被撞对向车的女司机,到猜测驾驶员的心理。彼时,也有人表示,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真相了,因为车上所有人都不在了。

但是,我们很快就知道了真相。当车被打捞起时,车上的摄像头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录像显示:是有人和司机吵架,司机猛打方向盘,酿成了悲剧。真相之所以能够大白于天下,是因为科技的力量,即公交车上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了一切。

我在想,如果有了5G,这辆公交车必须沿着一个数字轨道运行,当控制中心发现它偏离了应走的轨道,可第一时间通过低时延的网络发送控制命令,让公交车制动,同时也对同样行驶在这条数字轨道上的其他公交车进行制动,那么,这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可能就不会逝去。我相信这一定会实现。

每一次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时,都会有一种声音传来,消费者需要吗?3G到来时,就有很多声音说消费者使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就行了,不需要上网。4G到来时,又有很多人认为3G带宽够了,投资还没有收回来,为什么要搞4G?如今,5G即将到来,依然不缺少这种声音。

5G不仅是一项技术,还是通过技术形成的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当互联网到来,我们讨论如何缩小数字鸿沟时,如果仅仅是讨论,既不能让网络覆盖到偏远地区,也不能让贫困人口买得起电脑,学会电脑的使用和操作。不少慈善项目仅是纸上谈兵和表面文章。

4G到来后,“村村通”工程让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覆盖了4G网络,便宜的资费,便宜的智能手机,一夜之间让偏远地区的普通人也进入了网络时代。社交、电子商务、移动支付这些曾经被认为是高端人群使用的应用进入了平凡人的生活。一个村所有人都在一个群里,从红白喜事到招工信息,都可以拿来共享,甚至可以讨论一下牛肉饺子怎么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缩小数字鸿沟,而做到这一切依靠的是网络的基础能力。

这是一本关于5G的书,但着眼点不是要说清楚5G的技术,因为解读5G技术的图书已经有很多,我自己也不是技术专家。本书是希望探讨在一个全新的网络体系下产业的发展与改变,以及5G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不久前,在一次活动结束后,和一位中国顶级学府的知名经济学家一起吃面,我聊起六次信息革命改变人类进程,以及以5G为基础的第七次信息革命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聊着聊着,这位经济学家拿出手机开了录音。吃惊之余,我终于知道今天的很多人对社会、经济、技术等很多方面的认识是脱节的,很长时间以来,许多中国的经济学家们都在复制一百年前甚至更久远的经济理论,再往今天的中国身上套。他们对经济理论研究的创新探索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对于技术变化及社会生产能力提升带来的社会心理变化和经济关系变化研究不够。这个世界技术变了,经济能力也变了,经济理论亦应与时俱进。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群能力、重大技术变革都会极大地影响生产力,最后影响经济、社会、文化。5G作为人类历史上信息技术能力的最新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除了提供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功能之外,更是把通信能力延展到人与机器,成为智能互联网的基础。

因此,除了技术之外,我们还需要对产业、业务、应用,甚至对经济、文化进行探讨,我相信,这些技术的提升,会影响社会结构甚至人类的未来。

这个世界是综合而复杂的。如今,我们经常在说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效率很高的、能随时随地提供支撑的通信能力,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就会很多年没有进展,或者说不太可能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一旦通信能力解决,并且与这些能力整合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全新的网络体系,这就是智能互联网。智能互联网不是传统的互联网,但以互联网为基础,它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会更大,也更具革命性。

智能互联网这个词差不多是5年前和英特尔大中华区总裁杨旭一起聊行业时,我们共同提出的概念。那时,我们感觉不太能分清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互联网。今天这个分野越来越清晰了,传统互联网是以PC为核心终端,主要用于信息传输,服务是辅助能力;移动互联网是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终端,主要为生活服务,社交、移动支付、位置是它的核心能力;智能互联网则会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设备变成终端,它不仅提供生活服务,还会为公共管理提供便利,甚至参与到生产制造当中去,至于它有哪些核心能力,我们还需要一步步厘清。

本书不可能把5G的一切都讲清楚,但是我的思路是带着大家跳出技术本身,在了解基本技术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5G对这个生态链上所有领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包括对未来经济、社会甚至思想文化的影响。今天,5G的大门刚刚开启,有很多方向肯定是看得不够明晰,但是我希望这种分析会给大家一定的启发。

此书的形成,得益于我在给中国电信业上百次的讲课中,大量专家和专业人士给予的很多启示。而与英特尔、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大唐等企业专业人士进行密集的交流沟通,到高通这样的公司进行关于5G的系统培训,更是让我对5G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此外,与工信部、电信运营商及相关研究院的领导也有很多交流,书中的很多行业信息正是来自与他们的沟通,感谢所有业内的朋友们。

本书大半内容由我自己撰写,部分内容则是在几次长时间采访后,由李立、杨良、王洁蕊、黎明等人根据采访内容写成,然后由我再校订。感谢参与本书写作的几位朋友。当然,还要特别感谢优质内容运营机构考拉看看的马玥女士、姚茂敦先生,是他们认真而负责的努力,让本书最终得以顺利出版。最后,还要谢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老师。

希望本书能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