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于村上春树与本书

我们先来看一下村上春树的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1000万册。中国内地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旗手。

2017年2月24日,村上春树出版两卷本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小说上卷命名为“念头显露篇”,下卷命名为“隐喻改变篇”。该作品的中译本首印即达70万册,由于预售反响不俗又进行了加印。

2018年12月21日,村上春树入选2018亚马逊中国年度纸质图书作家榜前十,排第8名。

村上春树是一代人生活方式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他穿纯棉的衣服,对汽车与音乐津津乐道,喜欢跑步。无论是出门沿途短跑,还是参加马拉松比赛,他都能够在跑步中找到巨大的安慰与乐趣。对于中国城市读者来说,想到小说之外的村上春树,会想到他是当年小资群体的鼻祖。在小资已成落伍词汇的时候,村上春树又借助跑步介入了城市读者的日常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作家,一个非常纯正的作家,却与中国正统的文学圈无缘,只是活在深爱村上春树的读者心中。这样一个作家的世界,并不是一个情调伤感的感情世界,而是有着棱角鲜明的智性观点。村上春树的最基本姿态,不是展露个人的孤独感情,而是一个充满渴望的呼唤姿态。对于这样一个个性独立、作品内容鲜明扎实、对这个世界充满浓重的悲哀与悲悯的作家,现在的文学圈却贫乏得只剩下贴标签的能力了。

而现在,我们要做点儿什么呢?在本书中,我们企图尝试着解读村上春树,通过他的作品吸收一些对我们有用的养分,仅此而已。

要了解村上春树的作品,还要从日本当下的背景下手。村上春树基本上把日本当下的年轻人都写在他的作品里了。

二战后,在美国扶持下,日本的经济实现了一次腾飞。甚至,在房地产价格飙升的年代,整个日本的房价加在一起都能买下两个美国。可是,这些都是泡沫,经济泡沫让日本经济消沉了几十年。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为何村上春树在他的作品里大多流露出失望与孤独感。在他的笔下,年轻人百般无奈地上班,天一黑就跟同伴去酒吧喝酒,谈一成不变的事,没有出口,没有梦。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景象。他们看不到未来,只能得过且过,像极了当下那个日本。而在如此漫无边际的孤独和失望同时,村上春树的作品往往在最后总能给人以启迪,令人释怀,让人找到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它的宝贵之处。这也是本书须要做的事。我们希望找到那些对我们有用的阐述并提炼出来,结合当下社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我们打算这么干:让村上春树的作品跟当下的我们来一次真正的对话。另外,我们为何一定要选择村上春树的作品进行解读?因为村上春树的小说里到处都可以找到“中国”的符号,如直接把“中国”放到小说名字中的《开往中国的小船》,如《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青春三部曲”里的重要人物中国人“杰”和“死在中国的叔叔”等。

村上春树是日本神户人。神户有“小上海”之称。那里有一批中国华侨。在村上春树求学期间总有几位华侨同学,这让村上春树比其他日本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人。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他写到了“战死在上海郊区的叔叔”;而在现实生活中,村上春树的父亲就曾应征入伍参与侵华战争。村上春树在以色列领取耶路撒冷奖发表演说时也提到了父亲在中国打仗的事情。他在演讲中说,经常看见父亲每日早餐前,在家里的佛坛前长时间虔诚地祈祷。父亲告诉村上春树,他是在为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祈祷。

因此,我们相信,村上春树是了解中国读者的。所以,我们也相信,我们可以跟村上春树的作品来一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