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北征军再次出发

话说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后,常遇春召李文忠入帐,将军事全权交给了他,随后便与诸将诀别,叫他们听李文忠的指挥,交代完后事,常遇春就咽气了。年仅四十岁。

常遇春机智果敢,对士兵也非常好,上阵杀敌从来都是第一个冲在前面。虽然他没有读过兵书,但却很会用兵,还说自己凭靠十万人就能横行天下,所以军中都称他常十万。尽管常遇春比大将军徐达还要大两岁,但常遇春对自己是副将军一职从没有计较过,尤为难得。

太祖听到常遇春去世的消息后,不胜悲悼,像宋太宗祭奠赵普一般亲自前往祭奠他。赐他葬在钟山原,赠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他为开平王,谥号忠武,并供奉在太庙中。

常遇春死后,太祖命李文忠代替常遇春的职位,会师徐达,助攻庆阳。李文忠行至太原,一巡查兵来报说,元将脱列伯等人,正围攻大同。李文忠听后,对左丞相赵惟庸等人说:“将士们在外征战,总有君命有所不受的时候,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我们擅自做主又何妨?现在大同被攻,急需营救,时间紧急,如果先禀报再行动,岂不是坐失良机?”赵惟庸等人,一致赞同,李文忠于是率军从代郡出了雁门,抵达马邑。路上忽遇元平章刘帖木儿,带领几千骑兵杀了过来,李文忠当即迎头痛击,杀败敌众,抓住刘帖木儿。随后,来到白杨门,抓住黠寇四天王。因天色已晚,而且雨雪纷飞,李文忠决定先择地,安营扎寨。

营扎好后,雪愈下愈大,漫山遍野一片雪白,李文忠却不敢休息,带着数名骑兵,进山巡察。绕山走了一圈,李文忠发觉山前前后,雪地上好像有人的踪迹,便立即策马回军,带着众人又前行了五里,才阻水立寨,安顿下来。

众将士莫名其妙,不免在私下议论起来。李文忠召他们入帐,说:“我看山上的雪地里有很多脚印,附近一定有伏兵出没,在那里扎营,肯定不安全,现在移到这里,我还是感觉有些不安。你们必须整装待发,静候我的命令,如果谁敢轻举妄动,休怪我不留情面!”众将唯唯听命。

果不其然,到了半夜,敌军就来了,而且人还不少。李文忠下令只准守,不准战。敌军来到营前,见营门紧闭,大喊了好几声,也不见里面有应战的兵马,正打算上前突围时,忽然一声梆声响起,炮弹随即就像蝗虫一般射了过来。敌军主帅脱列伯,料知营中已经有了防备,麾兵撤退。不久,鸡声报晓,晨光熹微,李文忠令将士们,先饱餐一顿喂好战马,然后才派人去袭击敌营,自己在营中静待消息。

此时,脱列伯的人正在做早饭,还没来得及吃,明军就来袭营了。

脱列伯下令全军立刻上马迎敌,双方一直从寅时打到辰时,不分胜负。探子担心元军人多势众,自己一方会吃亏,屡次来报告李文忠,请求他的支援,然而,李文忠却始终神态自若,并不发兵。不久,已时到了,雪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开始慢慢融化,颗颗水珠都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李文忠这才带着两路大军杀入敌阵。元军早就饿了,现在正勉强支持着体力,怎么抵挡得住又一支生力军的包抄呢,他们越打越没力,想要逃走却又无路可逃,个个惊慌失措。脱列伯也胆战心惊,正打算杀出一条血路,向北逃去,不料却被李文忠一枪刺中他的战马,顿时马撅前蹄,脱列伯跟着马一起倒在了地上,明军一拥而上,把脱列伯抓了回去。

主帅被抓,其余人也无心恋战,纷纷下马投降。明军大获全胜,大约一万人归降,收缴的马匹和军械不计其数。回营后,李文忠召入脱列伯,亲自给他松了绑,还跟他一起吃饭,脱列伯感激不尽。后来脱列伯被押到京城,太祖对他也很好,除了赐给他衣冠,将他安排在南京居住之外,每月还按时给他发放俸禄。

还有一个叫孔兴的人,本和脱列伯一起进攻大同,脱列伯被抓后,孔兴逃去了绥德,结果被自己的部下杀害,部下杀了孔兴后,就拿着他的首级向明军投诚。

元顺帝当时在和林,听到消息后,不禁叹息道:“天命已去,无可为矣。”不怨自己反而怨天,果然是个亡国之君。

脱列伯等人进攻大同,原本是奉元顺帝的命令,经过此次挫折,元顺帝便不敢再继续南行,如此郁闷地过了一年之后,元顺帝就去世了。

李文忠平定大同后,又继续赶往庆阳,途中接到捷报,得知庆阳已被拿下,于是向太祖禀请行止,静待后命。至于庆阳是如何攻克的呢,且听我慢慢说来。

张良臣凶猛暴戾,无人能比,且有七个养子,都善用枪,人称七条枪。当时,张良弼部下,有一骁将,绰号叫金牌张,是军中最厉害的人物。然而,自从有了张良臣的七个养子后,军中又相传说:“不怕金牌张,只怕七条枪。”张良臣就是自恃有这七个人,所以不肯投降。而且庆阳城高地险,上有井泉,可以据守,又有扩廓帖木儿可以支援,贺宗哲、韩札儿做羽翼,姚晖、葛八做爪牙,张良臣因此就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自己可以胜敌。

徐达围攻了庆阳好几个月,也没能将它拿下,只好每天鼓励将士努力攻城。张良臣屡次出城突围,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先是突围东门被顾时击退,后来突围西门又被冯国胜杀退,派人去宁夏求援,又被明军抓获,弄到粮汲俱穷,兵民俱困,不得已只好登城乞降。结果,却遭到了徐达的拒绝,因他反复无常。可怜张良臣计穷力竭,援绝食空,甚至杀人煮汁,和泥为食,勉强充腹救命。

姚晖等人见也毫无胜算的希望,于是就私下打开城门纳降。徐达领兵从北门进去一看,张良臣和他的七个养子,早已饿得头晕眼花,因无力再战,无可奈何之下,父子八人只好投井自杀。后被徐达军打捞上来,绑至徐达面前,徐达数责了他们的罪状之后,当即就命人将他们推出去斩首示众。张良臣父子八人,自知死路一条,只好乖乖伸颈就戮。七条枪,转眼就变作了七条鬼。

之前元朝将领贺宗哲带人来支援张良臣,袭击了凤翔。金兴旺带人拼死抵御,贺宗哲攻不进去,后来庆阳被徐达拿下,贺宗哲便撤退了。徐达派遣顾时、薛显、傅友德等人去追,也没追上,只好引军返回。谁知贺宗哲并没死心,又转而袭击了兰州。警报传到了徐达的大营,徐达又派冯国胜追击,贺宗哲自知打不过,逃之夭夭。徐达于是班师回朝,留下冯国胜总管军事。

徐达回去后,扩廓帖木儿乘虚袭击兰州。明指挥张温是兰州守将,整兵迎战扩廓帖木儿,稍微击退敌军后,张温收兵入城。扩廓帖木儿又进兵合围,将整个城市包围了好几圈。这时,巩昌的守将于光带兵前来支援,结果在马兰滩遭遇埋伏被擒。

扩廓帖木儿命人将于光绑缚兰州城下,令他呼叫张温出降,于光大声对城上喊道:“我不幸被抓了,但是援兵很快就来了,你们只管坚守,千万不要放弃!”敌兵被激怒,猛扇于光耳光,随即将他杀害。之后,城中的防御越发坚固,冯国胜也发兵前往救援,扩廓帖木儿料定拿不下兰州,就引军离开了。

太祖得知此事后,抚恤了于光的家长,升任张温为都督佥事,一面下令北征,仍命徐达为大将军,李文忠、邓愈为左副将军,冯国胜、汤和为右副将军,于洪武三年正月,北征军再次出发。

临行时,太祖问众将士:“元顺帝躲在塞外,扩廓帖木儿犯我兰州,这都是大患,不能不除。你们此次出师,打算先打哪里?”

众将说:“扩廓帖木儿屡次侵略边疆,无非是因为元顺帝还在,预谋复国,倘若我们解决掉元顺帝,扩廓帖木儿自然就失势了,到时就能不战而降。”

太祖说:“扩廓帖木儿最近刚率兵犯我边防,我们正应该出师讨伐,如果放弃扩廓帖木儿去找元顺帝的话,就是舍近求远,这不能算是上上策。朕打算让你们兵分两路:一路,大将军率领,自潼关出西安,直取扩廓帖木儿;另一路由左副将军带着,入沙漠,追击元顺帝,使他自救不暇,方可得胜。这样的话就是一举两得啊!”众将士都说是妙计,随后便分头出发了。

然而,太祖又非常欣赏扩廓帖木儿的才干,还是希望能招降他就招降,不想将他置于死地,于是就又派李思齐带着他的谕旨前去招降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和扩廓帖木儿有仇,太祖难道不知道吗?其实他派李思齐去,也是想借刀杀人。

李思齐不敢抗命,只好硬着头皮,出使宁夏。出乎意料的是,扩廓帖木儿竟然对他以礼相待,只是说起招降二字的时候,扩廓帖木儿死活不肯答应,李思齐无可奈何,只好无功而返。

扩廓帖木儿派了个骑兵送李思齐回去,两人来到塞下,骑兵对李思齐说:“主帅有命,请留下一物作为告别。”

李思齐说:“我远道而来没带什么礼物,怎么办?”

骑兵说:“财物、宝物我家主帅都不稀罕,只想要你的一条手臂,还希望你不要拒绝!”

李思齐心里很清楚,扩廓帖木儿想要他的手臂,是因为记恨自己不肯助他一臂之力,他自知不可避免,当下便拔出佩剑砍下了自己的左臂,顿时血流如注,李思齐痛得晕倒在地。骑兵替李思齐包扎好伤口,敷好药,等到李思齐苏醒后,便拾起他的左臂,作别上马去了。可怜李思齐回来见过太祖后,没几天就毙命了。

徐达听说扩廓帖木儿不肯受降,便日夜兼程赶到了安定。扩廓帖木儿退到车道岘,徐达派左副将军邓愈,步步紧逼,步步立栅,扩廓帖木儿又退到了沈儿峪,两军隔着一条壕沟立营,一日战他好几次,彼此互相戒严。明左丞相胡德济,扎营东南,半夜十分,突然听到营外传来起火的喊叫声,一时间竟然不知所措,顿时全营大乱,元军乘机杀了进来,幸亏徐达率领亲兵及时赶到,才将元军杀退。

原来,扩廓帖木儿派了一千余人,悄悄地从小道跨过壕沟,夜袭胡德济的大营,胡德济来不及防备,差点全军陷没。等到徐达率军赶来相救,杀退元军后,胡德济便被召入帐,徐达先是责骂了他的怠惰,后又喝令左右将他绑下,并对众将说:“胡德济问罪当斩,念他是功臣的后裔,就先留下他这颗头,押回京城交给皇上自行发落好了。”

说完,徐达示意将胡德济的其他手下,自赵指挥以下的几个将校,全部推出营外就地正法。军令如山,众将都不敢替他们求情,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斩,看得大家无不瞠目伸舌,震悚异常。

第二天整队出战,全军士气大振,一下子就翻过了壕沟,扩廓帖木儿的队阵还没列好,明军就已经杀到了。明晃晃的大刀,威棱棱的长枪,齐刷刷的硬箭,全部到齐,好似电掣雷轰,无人敢当。元郯王、济王,及国公阎思孝,平章韩札儿、虎林赤、严奉先、李景昌和察罕不花等人纷纷落马,被明军生擒,扛抬而去。

扩廓帖木儿自知已毫无胜算,于是,急忙带着妻子数人,仓皇逃去,慌忙中也来不及认路,狂奔了一天一夜后,忽然听见前面水声潺潺,不绝于耳,走近立足细看,才发现,原来已经到了黄河沿岸。等到要过河的时候,却又在附近找不到船只,正在踌躇时,后面传来了喊杀的声音。

扩廓帖木儿不禁叹道:“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真是天要亡我了!”话没说完,忽然看见从上游飘来一截浮木,长有数丈,大约有十个人合围那么粗,扩廓帖木儿不禁转悲为喜,忙带着妻子跨上浮木,将手中的方天戟当作篙桨,飞快地向河对岸划去。

后面追来的兵将,正是明都督郭英,望着空无一人的河边,郭英还以为扩廓帖木儿投奔到宁夏去了,就又寻路向宁夏追去,可一直追到宁夏,也不见扩廓帖木儿的踪迹,竟一无所获,空手而归。他哪里知道,扩廓帖木儿已经投奔到和林去了。

这场大战,明军缴获元将一千多人,士卒八万多人,马一万多匹,骆驼牲畜,也差不多有两万多头,接着明军又乘胜进军沔州,攻入连云栈,攻下兴元。

邓愈也从临洮向河州进发,只是都督孙兴祖,率领孤军出五郎口时,突然碰上敌军,不幸战死。消息传到南京,太祖追封他为燕山侯。

这时候胡德济被押送至京,太祖念着胡大海的功劳,不忍加罪,当即就命人将胡德济释放了,只传话给徐达说:“将军想效仿卫青不杀苏建的故事,难道就没有听过穰苴立诛庄贾的故事吗?况且将军在军中,执法如山,完全有理由立斩。现在送到京城,让朕来决断,朕念他有功,不忍心将他就地正法。但是下不为例,从今以后,将军千万不能再姑息,轻纵法度!”太祖这话,既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又展示了自己的仁德之心。

徐达将太祖的话传示军中,将士们果然比以前更加约束自己,丝毫不敢懈怠。

且说李文忠出居庸关,降服兴和,进兵察罕诺尔,抓住元平章祝真,入骆驼山,击败元太尉蛮子,平章沙不丁、朵儿只八剌等人,接着乘胜直捣开平。元平章上都罕等人,吓得跟什么似的,束手无策,只得把开平图籍,双手捧献军前以乞降。

不久,听说元顺帝病死应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秩序未定,朝政尚且混乱。李文忠遂乘隙进兵,加速往赴应昌。新元帝爱猷识理达腊接连收到警报,哪里还敢抵抗?忙带着长子买的里八剌和后宫妃嫔王侯将相及其家属数百人,开城出走,不料明军日夜兼程,前锋部队已经赶到了,将几百人的队伍,截成两段。元将百家奴、胡天雄等人,护着爱猷识理达腊拼命向北逃,剩下买的里八剌等人,被明军活捉回去。应昌没有主人,自然沦陷。李文忠率军径直进入城中,搜得宋朝和元朝的玉玺、金宝玉册、镇圭、大圭、玉斧等物,缴获牛羊马驼不计其数。

随后,李文忠又麾兵去追新元帝爱猷识理达腊,可一直追到北庆州也没有追上,大军只好空手而返。行至兴州,遇上了元国公江文清,战了没几个回合,就抓住了江文清,收降将士三万多人。后到红罗山,又收降杨思祖的部下一万多人。李文忠一面派人回去告捷,一面将买的里八剌等人押回南京。

太祖上朝时,群臣都向他道贺,中书省臣杨宪请太祖在太庙举行献俘的仪式,太祖问:“以前虽然有献俘的仪式,但周武王取代商殷时有这个制度吗?”

杨宪说:“武王时期的事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了,但唐太宗曾经实行过。”

太祖说:“唐太宗对待王世充时有过,但是他对隋朝遗留下来的子孙却没有这么做过。况且元人统治中原这么久,朕和大家的父母都是靠他们长大的,即使元顺帝昏庸导致灭亡,朕又怎么忍心将他的子孙当作俘虏呢?”说完,太祖下令让买的里八剌,以本服进殿朝见。

见面后,太祖对买的里八剌温言劝慰,赐给他头冠衣带,并封他为崇礼侯,所俘虏的后宫妃子等人,太祖让她们居住在后宫,马皇后对她们也很好。

买的里八剌退下后,太祖将龙光山的府邸赐给他居住,元室子孙,能得到这种待遇,也算是天幸了。

那些收缴上来的宝物,太祖下令直接贮存到府库,不必进献给他看。

此前,诸将攻克元都,缴获的所有宝物,一律上献给太祖。

当时,马皇后对太祖说:“元朝的那些宝贝,都是留不住的,陛下自有谁都抢不去的宝贝呢。”

太祖笑着说:“皇后的意思是得贤为宝吗?”

马皇后说:“诚如陛下所言!”太祖便记着马皇后的话,所以,此次才命他们将所获宝物,直接储存到府库内,一面颁布平定北方的昭告于天下。

几个月后,徐达、李文忠等人班师回朝,太祖亲自到郊外迎接,并赐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过了两天,太祖以天下平定,到郊庙祭告天地、祖先,令大都督府暨兵部,叙说诸将功绩。太祖自定次第,待一切安排就绪,于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日,太祖在奉天殿大封功臣。王公以下的文武百官分成两队站在大殿的两侧,只见殿里的香炉徐徐上升着青烟,这时旭日东升,场面极为肃穆。

群臣拜见完毕,太祖下旨,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国胜为宋国公。汤和以下二十八人全部封侯。所有分封的大臣全部赐给诰命铁券。李善长、徐达等人,磕头拜谢,太祖随即宣布退朝。

又过了几天,太祖又封中书右丞汪广洋为忠勤伯,御史中丞刘伯温为诚意伯。据说太祖屡次想让刘伯温做宰相,给他加官晋爵,但每次都被刘伯温婉言辞谢,所以刘伯温的功劳并不比李善长的小,李善长封了公,刘伯温却只封伯,这是刘伯温自愿的,并非太祖薄待功臣。这些开国元勋的确是:

入朝拜爵作公侯,功到成时应重酬。

不是沙场经百战,旗常安得姓名留。

关中四将根本不值一提,遇到大战不是逃就是降,这就是所谓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张良臣先诈降再叛变,最后被杀,虽然没有成大事,但他比关中四将好太多。扩廓帖木儿出身将门,先败于太原,再败于沈儿峪,屡战屡败还坚持逃走了,难怪太祖称他为奇男子。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在燕都的时候喜欢干预军事,导致君臣关系恶化,结果在应昌遇上敌人自己只知道逃跑,导致长子被抓,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也不知去向。幸好长子得到明太祖的优待,没有让元室绝后,这是不是因为元世祖曾经优待过宋朝遗孤,一报还一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