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常遇春受赏识

话说在孙德崖的一声令下,一下子闯进很多拿着刀的兵士上前来杀朱元璋。朱元璋身边只有吴桢一个人,双手不敌四拳,一个人再厉害也敌不过这么多人啊!怎么办?危急之下,吴桢急中生智,提着剑就直奔孙德崖而去。

孙德崖单打独斗根本就不是吴桢的对手,很快就被吴桢抓住了双手。吴桢用剑架在孙德崖的脖子上。孙德崖吓得魂都丢了,连忙说:“不、不要冲动!”

吴通等人怕伤及孙德崖,不敢贸然出手,只好站在一旁。

吴桢厉声对孙德崖和他的手下说:“你之前到和阳借粮的时候,我家元帅是怎么对你的,如今你却忘恩负义,摆下鸿门宴,将我家元帅诱骗到此。我家元帅光明正大前来赴宴,人人皆知。现在就算没有我的保护而被你陷害了,但你利用这样阴险狡诈的手段,难道能让别人信服你吗?”

这些话理直气壮,说得众人无言以对。

孙德崖边喘气儿边说:“那依将军来看,我该怎么做?”

吴桢说:“只要你送我家元帅出城,一切好商量!”孙德崖未等吴桢说完,就满口答应下来。只听他一声令下,众兵士纷纷向后退去。吴桢押着孙德崖走了出去,招呼徐达和胡大海等人带着朱元璋先行,自己和孙德崖随后。吴通等人也不敢动手,只好任由他去。

到了城外,吴桢把孙德崖向前一推道:“去吧!”孙德崖一下被推得眼花缭乱,站立不住,谁料胡大海这时手持斧子冲了上来,手起斧落,将孙德崖劈成了两段。

随后赶来的吴通等人见孙德崖被害,怒不可遏,当即便号令众兵,倾城出战。

吴桢见胡大海闯了大祸,连忙让徐达保护着朱元璋急行而去,自己和胡大海则带人截住厮杀。双方拼了个你死我活,打了半个小时不分胜负。吴桢担心寡不敌众,只好下令边战边退;退了没多远,就看见朱元璋带着大队人马回来援应,众人顿时欣喜万分,精神陡长,又反过来攻打起了濠州城。吴通自知打不过,立刻飞马回撤,不防吴桢在后面紧跟着他。

就在吴通准备入城时,吴桢忽然跃马追了上去,朝他的背后掷了一把剑,剑正好击中吴通的后脑勺儿,吴通摔下马来。此时,城门还来不及关上,朱元璋率军一拥而入,迎面就斩了许多濠军,如削瓜切菜一般。濠军走投无路,一听到朱元璋说,只要投降就可免除一死,便纷纷抛弃军械,匍匐在地,乞求投降。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就要问了,和阳距离濠州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朱元璋怎么可能一时半会儿就带兵回来救援呢?原来,李善长担心朱元璋遭遇什么不测,又命郭兴、郭英等人带了一万人前来接应,谁知快到濠州时,正好遇上了朱元璋,于是朱元璋就率领着众人,返回来营救吴桢等人,最后大获全胜。

安抚了濠州城的百姓之后,朱元璋大摆酒席,邀请全城的父老乡亲入城畅饮。席间,郭山甫来了,就是郭兴、郭英的父亲,朱元璋对他格外优待,让郭兴、郭英兄弟俩服侍他们的父亲入席就餐。

郭山甫很擅长看面相,他曾说朱元璋是大富大贵之相,还说自己的两个儿子也会封侯,因此朱元璋就一直把他们兄弟俩带在身边。

吃完饭,郭山甫前来道谢,临走时对朱元璋说,他想让自己的爱女来濠州侍奉朱元璋。朱元璋欣然答应。

第二天,朱元璋就让郭兴、郭英兄弟去接他们的妹妹。半日之后,三人一起回来了,郭英兄弟带着妹妹来见朱元璋,朱元璋一看,只见她淡妆宜人、素雅娴静,心里甚是满意。再问年纪,年芳十八。朱元璋当晚就设宴请客和佳人喜结连理。后来朱元璋登基封她为宁妃,不过,这是后话。

其后,朱元璋在濠州住了一段时间,就带着郭兴兄妹三个,以及徐达、吴桢等人回和阳了。

入城后接到一封亳州来信,上面写着大宋龙凤元年。朱元璋不禁觉得十分奇异,再看下去,原来是封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找来张天祐问道:“这信是哪里来的?”

张天祐说:“是刘福通派人送来的,刘福通现在占据了亳州,立韩林儿为皇帝,自称小明王。他立国号为宋,年号龙凤,他给我们送信,想必是想让我们也归附他。”

朱元璋听了说:“大丈夫岂能甘居人下?”

张天祐说:“韩林儿自称是宋朝后裔,又有刘福通辅佐他,势力在中原也不小呢,元帅也不能小看他啊。”

朱元璋笑着说:“你想归附他吗?那你不妨去做他的右副元帅,我不去。”

张天祐又说:“元帅不愿意屈居人下,确是高见,难道我就会贪图此职吗?但刘福通现在树大招风,我们不妨和他保持联系,免得他和我们作对,这也是个将计就计的法子。”

朱元璋沉吟了一会儿,说:“这也有些道理。”当即便谴谢来使,一面号令军中,说今年就是龙凤元年。

转眼半个月过去了,胡大海忽然跟朱元璋引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年纪虽然不大,却威武逼人。

朱元璋问他叫什么,胡大海代他回答说:“他叫邓友德,跟我一样是虹县人,从盱眙那边来的。”

朱元璋又问:“他以前从过什么军,参加过什么战斗?”

胡大海说:“他父亲叫邓顺兴,曾在临濠起义,后来在和元兵对战时战死了。哥哥邓友隆也因病死了。经他代任军事,逢战必胜。如今听说元帅的威名,就让末将做介绍前来投奔。”

朱元璋说:“照你这么说,他比他父亲和哥哥更有谋略了?那我替他改个名字叫邓愈,可好?”那人听了,连忙跪下拜谢元帅赐名。朱元璋非常高兴,就命他做了督军总管。

此时,朱元璋正忙着检阅军队,日夕操练士兵,计划渡江拿下金陵。也是在这时,他遇到了常遇春。

常遇春是怀远人,性情刚毅,臂力过人。二十三岁的时候,常遇春被强盗头目刘聚看中。虽然刘聚很赏识他,但常遇春觉得刘聚只会烧杀抢掠,缺乏远大的志向,就离开了他,前来投奔朱元璋。走到半路,常遇春忽然觉得疲倦起来,就在田里睡了一小会儿,恍惚间,他看见一个全身金光闪闪的神仙,手里拿着一张盾牌朝他大喊道:“快起来!快起来!你的主子来了。”

常遇春立马睁开了眼睛,原来是南柯一梦。

可就在常遇春醒来的时候,朱元璋正好骑马带着几个手下来这边巡视。常遇春知道这肯定就是朱元璋了,便立即上前自报姓名,说明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表示愿意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微笑着问他:“你来这里恐怕是因为想吃上一口饱饭吧?况且你有主子了,我又怎么好收你呢?”

常遇春流着眼泪说:“刘聚只是一个强盗,不值得我跟着他。我听说元帅智勇双全,礼贤下士,所以才不远千里赶来投奔。希望能得到元帅的知遇之恩,我常遇春虽死犹生!”

朱元璋问他:“你愿意跟我渡江吗?”

常遇春说:“我愿意做先锋,听从元帅的调遣!”

朱元璋说:“先锋吗?等攻取太平后,我答应给你先锋一职。”

常遇春立马拜谢朱元璋,当下就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朱元璋正为没有船渡江而发愁,忽然传来了巢湖统帅廖永安兄弟和俞廷玉父子,愿意带着钱款和一千艘船前来归顺的消息。

朱元璋大喜道:“这是天助我也,机不可失。”说完,便令来使先回去,一面召集众将,亲自前去收军。

原来,巢湖统帅廖永安、俞廷玉等人,常在水边树立栅栏、营垒,防御水寇。庐州大盗左君弼想招降他们,廖永安、俞廷玉不从。左君弼于是就派遣众盗封住了湖口,不让他们出入。没办法,廖永安、俞廷玉只好派人从小道去向朱元璋求援。

等到朱元璋赶到巢湖的时候,廖永安和弟弟廖永忠,俞廷玉率领儿子俞通海、俞通渊、俞通源,及余下各将桑世杰、张德胜、华高、赵庸、赵馘等人,均上前迎接他。朱元璋慰劳了他们一番,随即下令,调集各船扬帆出湖。湖面上一时桅杆林立,千帆竞进。来到铜城闸,越过糊口,众人只见碧水蓝天,风平浪静,根本不见有敌舟来阻拦他们。

廖永安上前对朱元璋庆贺道:“一定是敌军听说元帅来了,所以都不敢出来了。从此我们可以安心渡江了。”

话还没说完,就有探子来报说,前面有艘大船正朝这边驶来。朱元璋立即和廖永安出舱眺望,果不其然,只见数艘楼船载着无数士兵,正乘风破浪地朝他们驶来,船上悬挂着的一面大旗上,写着“元中丞”等字样。

廖永安惊讶地说:“莫非是元朝将领蛮子海牙?他现在是中丞,一直在一百多里外屯兵,为什么会知道我们的行踪,到这里来找我们的麻烦呢?”

朱元璋说:“如果不是左君弼勾结了他们,就一定是你的部下泄漏了军机,现在我们只能暂避敌人锋芒,改从小路出去了。”

廖永安说:“这个地方只有两条路可以出去,除了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外,就只剩下马肠河可走了。”

朱元璋当即下令转道马肠河,迅速乘船离去。奇怪的是,元兵眼看着他们驾船离去,也不去追赶他们。朱元璋率领众人转入马肠河中,他凝神远眺,发现那里似乎也有重兵驻扎。朱元璋非常疑惑,急令廖永安检查船只和人数有没有少。一检查,才发现果然少了一条船,掌船的叫赵普胜。

朱元璋对廖永安说:“如此看来,马肠河口肯定也有元兵,我们不能冒险去那儿,先找个安全的地方驻扎下来,再从长计议。”

廖永安于是下令让各船退到黄墩驻扎。朱元璋又和廖永安商议说,他计划走陆路回和阳去取船带兵来和他一起攻打元兵。实际上,朱元璋并没有船,他担心廖永安有异图,所以想用自己的兵力镇住廖永安等人,方才想出了这个办法。

回到和阳后,朱元璋立即募集商船,随后载着精兵猛士,又返回黄墩,率领众人攻打元兵。

当时正是仲夏,天气说变就变,江上忽然刮起了一阵怪风,黑云随即围拢过来,霎时间大雨滂沱,河水暴涨。

朱元璋乘着涨水之势,命各船鱼贯向前,杀出峪溪口,直奔元兵的大船而去。蛮子海牙见敌军突袭,连忙跳上船头,迎风杀敌,不料朱元璋的战船轻巧便利,一下东一下西,一下左一下右,一下靠近一下又扬长而去,任凭蛮子海牙多威猛,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的船实在太大,进退起来非常不便,总是顾了这边,失了这边,顾了那边,失了这边;两军相持多时,蛮子海牙料知敌不过朱元璋,竟回到船中,一声呼啸,逃离而去。

朱元璋督兵追赶,夺下元军许多兵器。等到元兵走远了,方才率领众船穿过浔阳桥,直接进入大江。这时雨已经停了,两岸青山滴翠,红日当空,真是一幅绝妙的江景图。

朱元璋正面对水流向四周远眺,廖永安忽然走进舱中,向他禀问去问。

朱元璋说:“这一路要经过采石镇,那里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是牛渚矶前临大江,不易扼守,我们先拿下牛渚矶,再攻采石镇也不迟。”于是乘风杨帆,舳舻齐发,不一会儿,前军就已抵达牛渚矶。矶上不过几百个元兵,被常遇春等人一阵射击后,逃得一个不剩。朱元璋接着又传令各军,趁着士气大盛,转攻采石矶。

这采石矶的地势高出江面一丈多,而且非常陡峭,那里的元兵多得跟蚂蚁一样,守矶的将领就是蛮子海牙。他在峪溪口出师不利,料定朱元璋会乘胜渡江,所以就据矶坐守,在这里等着朱元璋到来。

朱元璋督领舟师,正要靠岸,猛然听见一声鼓号,顷刻间,矶上的弓箭、石头,如骤雨一般,飞洒过来。

朱元璋料知敌军难以对付,便命各舟师将战船一字排开,接着传令军中说:“先登上此矶的人有重赏,封为正先锋!”

郭英第一个应声而出,他带着一班长枪手就往矶上冲去,眼看着他们就快到矶上了,不料前面的士兵,已经中箭倒下了一大半,郭英也差点被射中,幸亏他躲得快,才得以保住一命退了回来。

胡大海见郭英败退,气如斗牛,率领手下的将士气势汹汹地就往上冲,可矶上的箭也射得越来越密,几乎没有空隙可钻,所以,就算胡大海有一身力气也没用,于是也只好渐渐退了回来。

朱元璋见手下节节败退,一时间也无法可施。突然,他看到常遇春带着藤牌军飞舸疾至,冲了出去,连忙高呼道:“常将军想夺得头功,正在此日。”

说时迟,那时快,常遇春左手执盾,右手挺戈,奋勇向前,眼看着离矶上不远了,常遇春不管三七二十一,纵身一跃,爬到了矶上。

元军将领老星卜喇先急忙用长矛来刺常遇春,常遇春用戈盾夹住矛杆,大喝一声,把老星卜喇先推倒在地上刺死了。郭英、胡大海等人见状,纷纷一拥而上,一阵刀劈枪刺,杀死无数元兵。蛮子海牙见这里也站不住脚了,只好带着剩下的元军,一哄儿逃离而去。

采石矶已被攻取,朱元璋很高兴,当即便封常遇春为先锋。自此,沿江各地望风迎降,纷纷前来归降朱元璋。

朱元璋听说将士们大多只想收些军粮器械就班师回朝,因而就对徐达说:“首次渡江我们就打了胜仗,如果我们马上回去的话,元兵还会再回来的,到时候功败垂成,江东不也就失去了吗?”

徐达急切地问:“那我们为何不继续进攻太平?”

朱元璋点点头,随即下令,将各船绳索砍断,放入急流中,顺流东下,一面告诉诸将说:“太平离我们这么近,我愿与诸将同行,把那里收复了再说。”诸将见回不去了,只好都跟着朱元璋直逼太平城下,他们在太平城下架起梯子,挂起绳索,从四面一起登上城墙。元军守城将领完者不花,万户万钧,达鲁花赤和普鲁罕忽里等人抵挡不住,只好弃城逃走,只有太平路总管靳义,跳水殉节。

朱元璋入城安抚百姓,严申军律,声言只要有人违反军令,立即处斩,城内顿时军纪严明,无人敢抢百姓的东西。与此同时,朱元璋一面将靳义的尸身打捞了上来并好好安葬了,还敬称靳义为义士,一面延访耆硕,优礼相待。

不久,有两个年迈的儒生陶安和李习带着一群父老乡亲求见朱元璋。朱元璋和陶安谈论起时事,陶安对朱元璋说:“如今虽然群雄并起,但我觉得他们的兴趣都只在于金银或者女人,根本没有拨乱反正为民起义的思想。元帅您率众渡江,又深明大义,从不枉杀百姓,如此顺天应人的做法,怎么可能成不了大业?”

朱元璋问他说:“我想拿下金陵,不知道行不行?”

陶安回答:“金陵是历代帝王的都城,占尽地理优势,如果以此作为根据地,再向周围拓展势力的话是可行的。而且古话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元帅何不速速拿下它呢?”

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设置了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统领元帅的事务。并任命李习为知府,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汪广洋为帅府令吏,陶安参赞幕府,仍然沿用宋龙凤年号,旗帜战衣,全都是红色。真是:

炎汉由来火德王,赭袍赤帜亦何妨。

只因年号称龙凤,犹愧男儿当自强。

太平已经平定,不久,哨马来报说,元军将领蛮子海牙又带兵来了。到时候又有一场厮杀,我们留待下章再叙。

自从朱元璋起义以来,所有的行动都充分证实了他的才智和王者气概。但他不该用韩林儿的年号,这是最大的错误。韩林儿姓韩不姓赵,怎么可能是宋裔?而且宋朝灭亡那么久了,有本事的人只会靠自己,哪用得着借别人的年号来撑腰?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对朱元璋使用龙凤年号有不同的意见。这些就需要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常遇春在采石矶的表现是他渡江以来立下的第一大功,朱元璋授予他先锋既是奖赏他,也是在践行自己的诺言。由此可见他善于用人,更能看出他为什么能够成功建立明朝。而且朱元璋在入太平城后严明军纪、体恤属下、尊师重道,如此种种不都能体现王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