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语 音

2.1  复习笔记

一、语音概述

(一)语音的划分

1.音流首先可以分解为语调上和意义上完整的音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句子。

2.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有较大的停顿,每个句子又可以进一步分成若干较小的音段,叫作节拍群。

3.节拍群又可以分为更小的音段——音节,音节是在听感上可以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也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4.音节由音素构成,音素是最小的音段,根据不同的性质,分为元音和辅音。

(二)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1.《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汉语拼音的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后设计和制定的,于1958年发布和推行。

(1)优点

符号数目少,基本字母只有二十六个;

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书写方便,便于国际上交流;

字母音素化,用来记录或分析语音准确灵活。

(2)内容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2.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上语言学、语音学领域中最通用的一套语音记音符号,于1888年由当时的欧洲国际语音学会公布。

(1)优点

符号和音值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一音一符,一符一音,不会发生标音含混的毛病;音标的数量远远超过任何一种语言的拼音字母,又有许多附加符号做补充,因此能

够细致准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音标的字形是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制定的,易于掌握,使用方便;

通行范围广,是各国语言学家研究分析语音最常使用的符号。

(三)宽式记音和严式记音

1.“严式标音法”

又称“音素标音法”,用于精确细致地记录描写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成分。

2.“宽式标音法”

又称“音位标音法”,与严式的“音素标音法”相对,将出现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无区别意义的语音归纳为一类,用同一个音标去标记。

3.宽式记音和严式记音的音标在性质上的区别

(1)宽式记音的音标表示的是某种具体语言里包括好几个音在内的一类音。这种音类语音学里用一个专门的术语“音位”来指称;

(2)而严式记音里的音标只代表一个音,其音值是固定的,由国际语音协会统一界定。

二、语音的性质

根据语言的发音、传播、感知及其社会功能,语音的性质可以从物理、生理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来研究。

(一)物理属性:语音四要素

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音质)。

1.音高

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基频)。在1秒钟内,声波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就越高,反之则低。由音高构成的声调(字调)在汉语里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

2.音强(音量,音重)

指声音的强弱轻重,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强。汉语里的重音和轻声(弱重音)就主要是由音高和音长决定的。

3.音长

指声音的长短,即声音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在有的语言(方言)里,音长也是区别不同意义的手段。

4.音色(音质)

指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音色由共振频率特性决定。

(二)生理属性:发音和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肺

由肺的呼吸作用形成的气流是产生语音的基本动力。肺气流压力的大小和语音的强弱直接有关,呼气量大,声音就强,呼气量小,声音就弱。

2.声带

声带是元音的声源,同时也是浊辅音的声源之一。

声带和音高的关系最为紧密。语音的高低决定于声带的张力和声带本身的质量。

3.声腔

包括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

(三)社会属性

1.语音具有社会属性的原因

语音只有作为有意义的载体才能起社会交际的作用,并且音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具有社会属性。

2.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3.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语音可以分为两类

(1)有分辨意义作用的;

(2)没有分辨意义作用的。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称作“音位”。

三、元音和辅音

元音: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形成声波,通过口腔时又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所形成的声音。

辅音: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受到一定的阻碍(爆发成音或摩擦成音)。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来的声音就是辅音。

元音和辅音都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的最小单位,统称为音素。

(一)元音的性质

元音的音色由舌头的高低、舌头的前后和嘴唇的圆展三方面决定。

1.舌头的高低

舌头的高低和嘴的开合是相互联系的。嘴的开合程度叫作开口度。通常把舌位的高低分成五度:高、半高、中、半低、低。

2.舌头的前后

为了便于说明元音舌位的前后,通常把它分为三度:前、央、后。

3.嘴唇的圆展

根据发音时嘴唇的圆展将元音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

(1)鼻化元音:如果发音时,软腭下降,鼻腔和口腔的通道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叫作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附加符号“~”来表示。

(2)正则元音(标准元音):根据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国际音标把元音舌位图上的[i]、[e]、[]、[a]和[]、[]、[o]、[u]八个基本的舌面元音称为正则元音或标准元音,它又被称为“定位元音”。

(二)普通话的元音

普通话里的主要元音可以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三大类。

1.舌面元音

(1)a[a]  前、低、不圆唇元音

(2)o[o]  后、半高、圆唇元音

(3)e[]  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4)i[i]  前、高、不圆唇元音

(5)u[u]  后、高、圆唇元音

(6)ü[y]  前、高、圆唇元音

除了上面可以单独使用的六个单元音以外,普通话里还有两个元音。一个是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只能作为叹词单独出现。这个在其他场合不单独出现,作为叹词出现时也可以读成[ei]。还有一个元音是央元音[],只有在轻声里才能单独使用,

2.舌尖元音

(1)-i[]  舌尖前、不圆唇元音

(2)-i[]  舌尖后、不圆唇元音

3.卷舌元音

卷舌元音是舌尖和舌面同时起作用的元音,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舌尖元音。普通话里可以单独成音节的卷舌元音只有一个:

er[]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三)辅音的性质

1.语音学里把辅音的发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成阻,指阻碍的形成(构音);

(2)持阻,指阻碍的持续(蓄气);

(3)除阻,指阻碍的解除(成音)。

2.辅音的音质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决定的。

(1)发音方法

辅音的发音方法基本上有五种:

塞音。在发音器官的某个部位上,把气流完全阻塞,然后突然打开,使气流骤然冲出,爆发成音。这样形成的声音叫塞音(爆破音,破裂音)。

擦音。阻碍的部分并不完全闭塞,留有狭窄的缝隙,让气流挤出来,发生摩擦的声音,叫作擦音。

鼻音。口腔的某个部位形成完全的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的通路,使气流从鼻腔出去,这种声音就是鼻音。

边音。发音时舌头中间的通路塞住,气流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出去,叫作边音。

颤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有弹性的部分,如双唇、舌尖、小舌,迅速颤动,使气流忽通忽塞,急速交替,形成颤音。颤音也可以不连续颤动,只是闪动一下,叫作闪音。

以上五种基本的发音方法也可以分别结合起来使用。

辅音在发音方法上还有清浊和送气不送气的区别:

a.气流通过声门时,声门敞开,声带松弛,让气流顺利地通过,声带不颤动,这种声音叫作清音;

b.气流通过声门时,声带并拢,声门紧闭。气流从声带中挤出去时,声带发生颤动,这种声音叫作浊音。

c.在辅音除阻后,立刻送出一股较强的气流,叫作送气音。辅音发音时气流很微弱,叫不送气音。

(2)发音部位

双唇音  双唇紧闭或互相接近发出的音。

唇齿音  下唇向上齿靠近,常见的以擦音居多。

舌齿音  舌尖处在上下齿之间,也可以只向上齿靠拢,一般只出现擦音和塞擦音。

舌尖前音  舌尖平伸接触或靠近齿背,一般也只出现塞音和塞擦音。

舌尖中音  舌尖接触上齿龈或齿龈边缘。这个部位一般不出现擦音和塞擦音,只出现塞音、鼻音、边音。

舌尖后音  舌尖翘起接触前硬腭,以擦音和塞擦音较为常见。

舌叶音  紧接着舌尖之后的舌面边缘部分叫舌叶。由舌叶和上门齿部位发出来的音叫舌叶音。

舌面前音  由舌面前部和前硬腭接触或靠近发出来的音。

舌面中音  舌面中部接触或靠近硬腭后部,。舌面中音和舌面前音也可以统称为“舌面音”。

舌面后音  舌面后部接触软腭发出来的音,又称舌根音。

⑪小舌音  由舌面后部跟小舌构成阻碍形成的音。

⑫喉音  由喉头某个部分形成阻碍而产生的音。

(四)普通话的辅音

1.b[p]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2.p[p‘]  双唇送气清塞音

3.m[m]  双唇浊鼻音

4.f[f]  唇齿清擦音

5.d[t]  舌尖不送气清塞音

6.t[t‘]  舌尖送气清塞音

7.n[n]  舌尖浊鼻音

8.l[l]  舌尖浊边音

9.g[k]  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10.k[k‘]  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11.ng[]  舌根浊鼻音

12.h[x]  舌面后清擦音

13.j[t]  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14.q[]  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15.x[]  舌面前清擦音

16.zh[]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17.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18.sh[]  舌尖后清擦音

19.r[]  舌尖后浊擦音

20.z[ts]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21.c[ts‘]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22.s[s]  舌尖前清擦音

四、声母

(一)声母释义

1.定义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2.全部声母按发音部位可分为三大类:

(1)唇音

包括双唇音b[p]、p[p‘]、m[m]和唇齿音f[f]两小类。

(2)舌尖音

包括舌尖前音z[ts]、c[ts‘]、s[s],舌尖中音d[t]、t[t‘]、n[n]、l[1],舌尖后

音zh[t]、ch[t‘]、sh[]、r[],共三小类。

(3)舌面音

包括舌面前音j[t]、q[t‘]、x[],舌面后音g[k]、k[k‘]、h[x]两小类。

3.辅音的分类

根据发音方法,普通话的辅音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大类。

4.“零声母音节”

普通话的音节大多数以辅音开头,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以元音开头的。以元音开头的音节叫做“零声母音节”。

5.汉语的音节结构

每个音节都由两部分组成,一声一韵,前声后韵,声韵结合就组成一个音节。

6.普通话的声母在发音上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不送气清塞音[p]、[t]、[k],发音时肌肉并不十分紧张,气流也不十分强;

(2)送气的清塞音、塞擦音,送气成分都比较强;

(3)零声母音节的读音,严格地说并不是以纯元音开头的;

(4)浊擦音[]并不是与[]严格对应的浊音。

(二)普通话声母与方言声母的比较

同汉语其他方言比较起来,普通话的声母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有舌尖后音[];

2.能分别[n]和[l];

3.[f]和[x]不相混;

4.浊音声母少;

5.送气声母和不送气声母相配。

五、韵母

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

(一)韵母的分类

根据韵母组成成分的性质,普通话的韵母可以分成三大类。

1.单韵母

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单元音韵母一共有九个:

a[a] o[o] e[] i[i] u[u] [y]  i[] er[]

其中六个是舌面元音单韵母。这六个单韵母既可以单独成为零声母音节,也可以和声母一起构成音节,两个舌尖元音韵母则都不能自成音节,而卷舌元音韵母只能自成音节,不和任何声母结合在一起。[]韵母国际音标也可以用[]表示。

单韵母并不等于单元音,因为有的单元音不能单独充当韵母。

2.复韵母

由复合元音充当的韵母。复合元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在一个音节内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复合元音的各个组成成分处在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中,从一个元音到另一个元音是逐渐过渡的,各个元音的响度也不相等,通常只有一个比较清晰、响亮。

普通话的复元音韵母共有十三个,可以分成三小类:

(1)前响复韵母

ai[ai] ei[ei] ao[au] ou[ou]

这四个复合韵母都是前一个元音比后一个响。

(2)后响复韵母

ia[ia] ie[i] ua[ua] uo[uo] e[y]

这五个复合韵母都是后一个比前一个响。

(3)中响复韵母

iao[iau] iou[iou] uai[uai] uei[uei]

这四个韵母都是中间的元音最响,两头的比较弱。

3.鼻音尾韵母

由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带鼻音韵尾的韵母。普通话里可以出现在元音后面的鼻辅音只有两个:舌尖鼻辅音[-n]和舌根鼻辅音[-]。同作为声母的鼻辅音相比,音节末尾的鼻辅音在发音上很不相同,都是塞而不破的“唯闭音”,在发音过程中并无除阻阶段。

根据鼻辅音的不同,普通话里十六个韵母可以分成两小类:

(1)舌尖鼻音韵母

an[an] ian[ian] uan[uan] an[yan] en[n] in[in] uen[un] n[yn]

(2)舌根鼻音韵母

ang[a] iang[ia] uang[ua] eng[] ing[i] ueng[u] ong[u] iong[iu]

(二)四呼

1.韵母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1)韵母的核心成分,即开口度最大、听起来最响亮的元音叫作韵腹;

(2)韵腹前的成分叫作韵头;

(3)韵腹后面的成分叫作韵尾。

2.汉语里能做韵头的一般只能是高元音[i]、[u]、[y],由于它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又称为“介音”。

普通话的元音韵尾只有两个:[i]和[u];

辅音韵尾也只有两个:前鼻音[n]和后鼻音[]。

3.普通话的全部韵母根据有没有韵头以及韵头的性质又可以按“四呼”分类

四呼的分类如下:

(1)开口呼,指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y]的韵母;

(2)齐齿呼,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

(3)合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4)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y]的韵母。

(三)以韵尾为标准的韵母分类

普通话的全部韵母,根据韵尾的有无、韵尾的性质可以分为开尾韵母、元音尾韵母以及鼻音尾韵母三大类。元音尾韵母再分为i尾韵和u尾韵;鼻尾韵母再分为n尾韵和尾韵,各两小类。

(四)押韵和韵辙

1.押韵

是指为求语言和谐动听的音乐美、回环的美,诗、词、歌、曲、赋这一类韵文,要求在相同的位置上(最常见的是句末)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同韵字。

2.韵辙

押韵在戏曲中也称“合辙”,所以“韵”和“辙”合称“韵辙”。

(1)明清以来北方民间通俗文艺中广泛流传沿用的分韵系统是“十三辙”,也就是把全部韵母分为十三个韵部;

(2)现代诗歌押韵一般依据按现代北京音系归纳的“十八韵”。

(五)普通话韵母与方言韵母的比较

同汉语其他方言比较起来,普通话的韵母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复合韵母多;

2.鼻音韵母分-n,-ng两套;

3.有撮口呼;

4.有卷舌韵母。

(六)汉字对学习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帮助

1.汉字对学习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帮助

能帮助人们学习普通话的读音,为普通话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只要记住一个汉字的读音,就可以类推出许多同声符字的声母或韵尾。

2.用汉字声符类推的办法学习普通话时,要注意两点

(1)有少数汉字不符合类推规律,主要集中在声母是否卷舌上,其他声母和韵母也有个别的例外;

(2)汉字简化后,有些字看不出它原来的声符了。

六、声调

(一)声调的性质

1.定义

声调是由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等各种音高变化形成的。声调也可以被用来区别意义。

2.性质

声调的性质主要由音高的基频决定。

(二)调值和调类

1.调值

声调的高低升降,在语音学中一般都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也就是把言语中音高的变化幅度即调幅分成五度:最高音是5度,半高音4度,中音3度,半低音2度,最低音是l度。线条起讫点和转折点的度数可以用数字[55][15][313]等来表示,叫作调值。

2.调类

通常把一种方言里的全部字音的单字调按不同的调值加以归纳分类。普通话共有四个调类,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对应的调值是[55]、[35]、[214]、[51]。

(三)普通话的声调

1.普通话的调类系统来自古代汉语的调类系统:

(1)现在普通话里属于阴平调类的字,大致跟古清声母的平声字相当;

(2)阳平声字,也大致跟古浊声母的平声字相当;

(3)上声字包括古清声母上声字和一部分浊声母上声字(指声母是边音、鼻音和今读零声母的古阳上字,统称次浊);

(3)去声字包括了古去声和另一部分古全浊声母上声字。

2.古代入声调类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古清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别读成阴平、阳平、上声或去声,古浊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里读成阳平或去声。

(四)入声

1.入声的分布

普通话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类(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

整个北方方言除江淮方言以及西北、西南少数地区保存入声外,大部分地区也都没有入声,但是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保留古入声。

2.有入声的方言分为两种情况

(1)入声读音短促,音节末尾有塞音韵尾;

(2)凡入声音节读音不短促,后面也没有塞音韵尾,只是古入声字仍然独立自成一个调类,有自己特定的调值。

3.没有入声的方言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古入声字全部归入某一个调类;

(2)古入声字分别归入其他几个调类。

4.普通话属于后一种情况

阳入的分派有规律可寻:

(1)古阳入字在普通话中而声母为鼻音声母、边音声母,r声母和零声母的一般读去声(次浊入归去);

(2)其他的阳入字在普通话里一般读成阳平(全浊入归阳平)。

七、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一)普通话的音节

1.音节:是指话语中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的音段。它是在发音器官肌肉一次紧张松弛中发出来的,所以是说话时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同时音节也是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2.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1)声调和韵腹是普通话音节实际读音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在其他位置上——声母、韵头、韵尾都可以空缺。

((2)普通话里最复杂的音节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声调是贯串在整个音节中的;一个音节应该首先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韵母部分应该首先分为韵头和韵(押韵的韵),然后再分为韵腹和韵尾。

(3)辅音不能单独出现,而且在音节里的位置非常固定,绝大多数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即声母的位置上。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限制极严,一共只有两个鼻辅音,鼻音是乐音成分很强的响音,性质接近于元音。

(4)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必须连读,因此普通话的复合元音比较丰富,共有九个二合元音(即前响和后响复合韵母),四个三合元音(即中响复合韵母)。

(5)韵母内部元音可以出现的位置及其组合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各元音都能充当韵腹,如果韵母不止一个元音,一般总是开口度较大,舌位较低的元音充当韵腹。在韵头的位置上只能出现高元音i、u、,在韵尾的位置上只能有i或u。但是,i韵头和i韵尾,u韵头和u韵尾不会同时出现,它们在同一个音节里是互相排斥的。

(二)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

1.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1)双唇音b、p、m基本上只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和撮口呼韵母配合。

(2)唇齿音f基本上只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也只限于单韵母u。在全部声母中,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

(3)舌尖音d、t和n、l,虽然发音部位相同,但配合关系却有差别。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n、l则可以。

(4)舌根音g、k、h;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是相同的,只能和开、合二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撮二呼的韵母配合。

(5)舌面音j、q、x这一套声母和上面三套声母正好相反,只能和齐、撮二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合二呼的韵母配合。

(6)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的声母最多;能和撮口呼配合的声母最少;能和全部四呼韵母配合的只限于n、l以及零声母

2.此外还有三种比较重要的配合规律

(1)韵母o专同唇音声母b、p、m、f配合,不同其他声母配合;而uo、e则专同非唇音声母配合,不同唇音声母配合。

(2)-i[]、-i[]和i[i]这三个韵母和声母的配合也是相互补充的:-i[]只和舌尖前音声母z、c、s配合,-i[]只和舌尖后音声母zh、ch、sh、r配合,i[i]只和这两类声母以外的声母配合。

(3)ong和ueng读音十分相近,但这两个韵母各有自己使用的条件:ueng只和零声母配合,ong只和零声母以外的声母配合。

(三)声调和声母、韵母的配合关系

普通话声调和声母、韵母的配合关系比较复杂,较为明显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普通话m、n、l、r四个浊音声母的字很少有读阴平调的。

2.普通话里b、d、g、j、zh、z这六个不送气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同鼻音韵母配合时没有阳平调的字。

不符合这条规律的字只有三个:“甭”béng,“哏”gén,“咱”zán,这三个字都是北京土语成分。但这六个声母同非鼻音韵母配合时可以有阳平调字,这些阳平字都来源于古代入声字。

八、儿化音变和连读变调

(一)普通话的儿化韵

1.儿化韵

儿化韵是指作为后缀的“儿”,同前一音节并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发生卷舌作用而产生的韵母。这样的词叫儿化词。

(1)后缀“儿”是由实语素,即词根语素虚化而来的,它是普通话里唯一不能独立成音节的汉字。儿化韵(母)与自成音节的卷舌韵母er[],如“婴儿、小儿科”的“儿”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2)在儿化过程中由于要调整音节结构,就会产生脱落、弱化、央化、鼻化等许多语流音变现象,使一些原来不同的韵母,儿化后读音变得相同了。

2.儿化韵的构成方式

普通话的韵母除了自成音节的卷舌韵母er,其余的都可以同后缀“儿”构成儿化韵。但由于儿化音变的原因,韵母的数量减少了一些,所以只有二十六个儿化韵。

(二)儿化音变的规律及其语言功能

1.韵母儿化音变的规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

(1)-i尾韵和-n尾韵,儿化时韵尾脱落,韵腹卷舌(+r)。韵母儿化时,因协同发音的影响,儿化的元音音色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

(2)-尾韵儿化时,韵尾脱落,韵腹鼻化并卷舌。

(3)-u尾韵和开尾韵中以a、o、e、ê、u充当韵腹的各个韵母,儿化时都是卷舌作用贯串全韵(不包括韵头),变成了卷舌韵母。

(4)开尾韵里的舌尖元音[]和[],以及单元音韵母[i]和[y],由于发音特征与卷舌动作互不相容,不能共存共现。所以儿化时,前者由原韵母变为[r],后者则在原韵母后加上一个卷舌元音[r],原韵母由韵腹变为韵头,由此形成了[r]、[ir]、[yr]一套儿化韵。

2.由词根语素和后缀“儿”并合为一个音节而产生的儿化音变

(1)从词汇语法的角度看是一种构词音变,因为:

儿化可以使有一些词产生新义成为另一个词;

儿化可以使不成词语素成为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词;

儿化可以通过词性转换派生新词。

(2)从词汇和语用的角度看,儿化词也有表达词义的感情色彩和语言风格色彩的功能。“儿化”是表达小称的一种手段,并由此还用来表达喜爱、亲切、轻松等感情色彩。还有可以表达与小称爱称相反的憎恶、嫌弃的意味。

(三)连读变调

普通话的调类只有四个,单字调的基本调值是[55]、[35]、[214]、[51]。在语流里,由于字字相连相互发生影响,基本调值会发生变化。通常把一个字单念时的调值叫本调,字字相连时本调发生了变化就叫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上声除了在句尾、句中停顿或单念时念本调外,其他场合都不按本调[214]来念,它的变调有三种:

(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字由[214]变为[35],和阳平调值相同。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受后一个上声字的声调的影响变成了升调,可以看成阳平。

(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3)上声+轻声→半上+轻声

上声字后面也可能是一个失去原有调值的轻声字。这时,前面的上声字一般仍要根据它后面轻声字的本调来变。

(1)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

(2)上声+轻声(←上声)→阳平+轻声

“子”(轻声)前的上声字变为半上,有很强的规律性,只有一个“法子”,比较特殊,可以读作阳平。此外,还有极为有限的几个口语轻声词,前一个上声字也是按半上读的。

上声字的本调[214],在比较随意的话语中其实是很少出现的,即使在停顿前,升的部分也常常是不到位的。

三个上声字连在一起按词的内部结构和语义关系一般有两种变调形式:(1)双单格——按“(阳平+阳平)+上声”读,(2)单双格——按“半上+(阳平+上声)”读。采用哪一种读法,跟说话的速度、着重点以及字和字之间结合松紧都有关系。

2.“一”和“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一”单念或在停顿之前读阴平,在去声前读阳平,在非去声前读去声。

(2)“不”的变调:“不”单念或在词、句的末尾,以及阴平、阳平、上声之前都读去声,只有在去声前才变为阳平。

除了以上两种变调外,还有一种变调是比较自由的,虽然有比较强的规律性,但变调或不变调是两可的,这种变调可以看作是北京方言现象:

(1)单音节形容词或副词重叠时,第二个音节可以读成阴平,也可以不变,有些词第二个音节往往还会儿化。

(2)“七”和“八”本调是阴平,在去声之前可以读成阳平。“七”和“八”属于自由音变,而“一”和“不”则是强制性的不自由音变。

(四)其他音变现象

音节和音节连读时,不仅声调会发生变化,元音和辅音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语音变化,比较显著的有以下两类:

1.语气词“啊”的音变

“啊”的读音由于受到它前面音节尾音的影响,在话语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语音变化。

这些读音变化涉及“同化”“增音”等音变现象,有时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如“呀、哇、哪”)。

2.语流中的-m韵尾

在单音节里,普通话没有收-m的韵尾。但是,两个音节相连快读时会出现-m韵尾。

前一音节的一n韵尾紧接下字的唇音声母,由于同化作用改变了发音部位,变成了m韵尾。

九、轻重音和语调

(一)轻音

1.轻音的定义

一个词或一句话里的音节(字音)念得短而弱,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叫作轻音(或轻声)。

2.轻音同语法和词义有密切关系。有些轻音可以从语法上加以确定,有很强的规律性。下列各类语法成分在普通话里都应该读成轻音:

(1)语气词“吧、吗、呢、啊”等;

(2)助词“的、地、得、了、着、过、们”;

(3)动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

(4)单音节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

(5)名词后面表示方位的“上,下、里”;

(6)名词后面的“子、儿、头”;

(7)代词“我、你,他”放在动词后面做宾语。

除了以上这些有较强规律性的语法成分要读成轻音以外,还有一小部分复音词,轻读与否,意义不同或词性不同。

(二)词重音

1.普通话里的词重音一般可以分为三类:重音、次重音、弱重音

(1)次重音也被称之为“中重”,弱重音就是轻音(轻声)。

(2)轻音一般都出现在后附的音节上,但也有少数轻声词是单音节的,重音则一定出现在多音节词里,单音节词在词层面上无所谓重音。

2.普通话多音节词以双音节为主,双音节词的轻重音模式(格式)主要有前轻后重和前中后重两种。

3.普通话里三音节词比双音节词要少。三音节词的轻重音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重轻”,一种是“中轻重”。比较起来,“中轻重”型的三音节词数量较多。

(三)语调

1.停顿

(1)定义

停顿就是句子内部、句子之间语音上的间歇。

(2)使用规则

在一句话里,关系非常密切的词群必须一口气说出来,中间一般就没有停顿,只有关系不太密切的词之间,才可以有停顿。

(3)作用

停顿划分了语流段落,段落长短的不同不仅和语言的节奏有关,而且有时会引起意义甚至语法结构的变化。

2.语句重音

(1)重音的分类

重音可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两大类:

词重音(包括作为轻声的弱重音),属于词的语音结构的组成部分;

句重音则是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或句子读得重而形成的重音。语句重音出现在句子里,它不涉及词的意义,只和全句的意义有关。

(2)语句重音

一个节拍群是由几个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连在一起组成的,其中有的词语相对地要比其他词语读得略重一些,成为这个节拍群的中心。语句重音,也称“意群重音”或“节拍重音”。

语句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类:

语法重音是说话时自然就有的,所以又被称之为自然重音或正常重音。

语法重音往往与句法结构有关,常念语法重音的一般是短句的谓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动词后的宾语和由形容词或其他动词充当的补语,表示询问、指代或任指的代词等。语法重音的变化,会使句子意义发生变化。

逻辑重音是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而特别加重了句中某些词语、短句的读音而形成的重音,又称为“强调重音”或“对比重音”。

逻辑重音出现在什么地方没有固定的规则,随说话人的表达需要而变化,它可以和一般的语法重音重合,但也可以落在通常是不重读的音节上。逻辑重音比语法重音更强,一般只起强调、突出作用,并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

3.升降

(1)全句声音的高低升降是语调的主干,它最能表达出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句调基本上分为降调和升调两种:

降调

句尾降低的调子,一般用于话已经说完的句子。常用来表示陈述、感叹、请求等语气。

升调

a.定义:句尾升起的调子,一般用于意思还没有完全说完的句子,让听的人注意下面还有话。

b.升调的作用

第一,用来表示疑问、惊异、号召等语气;

第二,用来表示反问语气,以强调实际上是肯定的意思。

(2)从语法的角度说,语调可以分为带有语气助词、疑问代词、语气副词等的“有标记语调”和不带这类词的“无标记语调”。

无标记语调只凭全句音高的高低升降的语势走向,区分和表达陈述疑问、命令、感叹等各种口气。据此,同为表达强烈感情的感叹句,也可分为有标记类感叹句和无标记类感叹句,如此等等。

十、《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音位

(一)字母和音位

1.《汉语拼音方案》的定义

是汉民族共同语国家通用语普通话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2.《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

用以拼写普通话的字母,一共是25个单字母,4个双字母,1个加符字母。

3.《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

它是根据音位分析原则来确定的。

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几个音素可以用一个字母去表示。

(二)音位的归纳

1.音位归纳的原则

(1)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应该各自独立成音位;

(2)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可以归并在一起,包含在一个音位里。

(3)有一些音素永远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出现,这种彼此有互补关系的音素就可以把它们归成一类,作为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即“音位变体”)看待,用同一个音位符号(或字母)去标写。

2.音位变体

(1)条件变体: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

(2)自由变体:不受环境的制约,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

3.语言的韵律特征也可以构成音位,如声调音位(调位),重音音位等。

从音质(元辅音)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或音段音位。由音高、音长、音强等语音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也就是“超音段音位”(或“超音质音位”)。

(三)《汉语拼音方案》与普通话的元音音位

汉语拼音方案》把普通话的元音归纳为六个音位,用六个字母表示:

1./a/a

包括五个音位变体:

[A]出现在零韵尾之前,

[a]出现在/-u/和/-/之前,

[]出现在/i-/和/-n/之间;

[]出现在/y-/和/-n/之间,

[a]出现在其他语音环境。

2./o/o

主要的音位变体只有一个[o],出现在唇音声母之后,韵头/u-/之后,以及韵尾/-u/之前。

3./e/e

包括四个音位变体:

[]出现在单独作韵母时;

[e]出现在/-i/之前;

[]出现在/i一/和/y-/之后、零韵尾之前;

[]出现条件:在/一n/-/之前;在轻音音节里,如“的”[t],/te/de;在表示卷舌作用的[一r]之前。

4./i/i

包括四个音位变体:

[]出现在声母舌尖前音之后做单韵母;

[]出现在声母舌尖后音之后做单韵母;

[I]韵尾,如“开”;

[i]出现在其他语音环境。

5./u/u

包括三个音位变体:

[u]做韵母;

[]做韵尾;

[]唇齿半元音,出现条件:韵头u的自由变体;唇齿擦音[f]之后。

6./y/

主要音位变体只有一个。

[y]做韵母。

(四)音位分析的多答案性

——普通话元音音位分析的讨论

就语音分析的程序来说,音位的归纳总是以语言的严式音素记音为基础的:

1.根据韵母的严式记音,普通话韵母因音节内的协同发音而出现的语音变体,至少有二十来个之多。

2.根据舌位的高低,元音可以横向细分为三个系列:高元音系列,中元音系列,低元音系列。

高元音之间的音位归并一般不涉及中元音和低元音;而中元音和低元音的音位归并也是分别在各自的音区里进行的。

(1)高元音系列中共有[]等七个元音;

(2)中元音系列中共有[]等七个元音;

(3)低元音系列中有[]等七八个元音。

(五)普通话的辅音音位

普通话里共有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包括二十一个辅音声母,一个辅音韵尾),拼音方案分别用二十二个字母(包括双字母)来代表。

1./f/和//以外辅音的变体

除/f/和//以外,所有的辅音音位在圆唇元音之前,由于同化作用的影响,都会因为唇化作用产生一个圆唇的音位变体(圆唇化声母)。

2.不送气清塞音和不送气清塞擦音的变体

普通话里的不送气清塞音和不送气清塞擦音,在轻音音节里,由于前后浊音的影响,往往产生相应的浊辅音变体。

3.舌尖音的变体

舌尖音与齐齿呼或撮口呼韵母相拼时,由于受后接元音[i]或[Y]的逆同化作用的影响,舌面接触部位向硬腭靠拢,因腭化而产生相应的音位变体。国际音标用[j]表示辅音腭化。

4.舌根音的变体

舌根音往往因为后接的是前元音,因而产生发音部位前移的变体。

5./r/的变体

/r/有两个音位变体:

[]  在音节开首充当声母;

[-r]  出现在卷舌韵和儿化韵的音节末尾卷舌成分[-r]就是小于一个音素的音位变体。

6./n/的变体

普通话里辅音音位变体最多的是/n/音位,因为它在声韵配合关系上四呼俱全,而且是唯一既可以出现在音节开首充当声母,又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充当韵尾的辅音音位。

(六)普通话的调位

1.调位的定义

从音位的角度说,声调可以叫作“调位”。

2.普通话的调位

普通话共有四个调位,调位符号可以分别用数码/l/,/2/,/3/,/4/,来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其中只有上声的调位变体最明显,共有三个:

(1)[214] 出现在音节后面有停顿时;

(2)[211] 出现在调位/l/,/2/,/4/之前;

(3)[35]  出现在调位/3/之前。

普通话能读轻音的字一般都有它原来的声调,即使少数几个只能读轻音的字单念时也总会有它自己的声调。轻音(轻声)和声调是两回事,不能把它当成普通话的第五个独立的调类或调位。轻音(轻声)是一种弱重音,是重音系统中的一个音位成员。

十一、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观念

(一)区别不同性质的语音层面

语音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应用。学习现代汉语语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应该分清不同性质的语音层面:

1.语音和拼音——前者指的是客观的言语系统中的语音本体;后者指的是作为书面符号主观设计的语音拼写系统。

2.《汉语拼音方案》法定文本中的拼音设计和为了教学需要而设定的语音讲授系统。

3.从发音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层面去讲授的语音学和从社会功能角度去讲授的音位学(即音位系统学——音系学)。

(二)透过字母学语音

《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和语音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在理清了上述不同语音层面的关系后,拼音教学中必须牢固地建立两个基本观念:

1.字母代表语音,但不等于语音,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2.字音的拼写形式是根据实际语音确定的,但是也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拼写形式与实际发音并不总是完全紧密吻合的。这两点可以说是使用拼音字母的国际通例。

(三)汉语拼音中字母与语音的对应关系

字母与语音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元音字母上:

1.有时字母相同,读音未必相同,字母不同读音却可以相同;

2.有时可以有字无音,甚至无字有音。

字母的读音变化与字母的组合关系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可以用字母组合时的不同“语境”去锁定字母的不同读音。

十二、语音的规范化问题

(一)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1.异读词

汉字一字多音的现象要区别异义异读、同义异读和部分同义异读。

从语音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分为声母不同的异读词、韵母不同的异读词和声调不同的异读词等等。

2.产生异读的原因

(1)有些是由于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造成的;

(2)有的异读是受方言读音的影响;

(3)有些异读是误读造成的;

(4)还有一些异读是北京语音自己特殊的发展,异读的来源既然如此复杂,审音的标准就不能定得太简单。

3.异读词读音的审订原则

为了解决异读词的问题,1956年专门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拟定了异读词读音的审订原则:

(1)审音以词为对象,不以字为对象;

(2)审音的标准,根据北京音系。但这不等于是每一个字都以北京话的读法为规范;

(3)四呼不同的异读字,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为准;

(4)古代清声母的入声字在北京话里声调如果有异读。而其中有一个是阴平,原则上就采用阴平的读法

(二)轻音和儿化的规范问题

1.北京话的轻音的分类

(1)有比较强的规律性的语法成分的;

(2)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的;

(3)按照习惯第二个音必须轻读的双音词;

(4)第二音节可轻读可不轻读的词。

第一、二两种普通话应该作为规范的读音,加以吸收。第三种如果已经被普遍采用的,普通话也应该吸收,否则就逐个考虑。至于第四种应作为北京话的方言土语成分看待,普通话不必吸收。

2.北京话的儿化词的分类

(1)儿化与否意义不同的词;

(2)按习惯一定要儿化的词;

(3)儿化不儿化两可的词三种情形。

第三种儿化与否本就是两可的,这些儿化词应该看作北京话的方言土语成分,不必作为普通话语词的规范读音。第一种和第二种儿化词,应该联系词汇规范加以审订,如果是只在北京话里通行的方言词,普通话不应该吸收,也就无所谓该不该儿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