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会计基础》【教材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14小时高清视频】
- 圣才电子书
- 3789字
- 2020-11-19 01:59:41
第五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组件,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会计要素的种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以下三项: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从定义可以看出,资产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由企业拥有或控制(融资性租赁资产);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将一项资源确认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例6】下列属于企业存货项目的有( )。
A.原材料
B.库存商品
C.预付账款
D.周转材料
【答案】ABD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其变现周期往往在一年以上,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例7】下列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有( )。
A.原材料
B.固定资产
C.预付账款
D.无形资产
【答案】AC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从定义可以看出,负债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分类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1)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
(2)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例8】负债的特征有( )。
A.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引起
B.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C.承担的潜在义务
D.最终要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答案】AD
【例9】下列属于企业流动负债的是( )。
A.预收账款
B.应收账款
C.预付账款
D.应付债券
【答案】A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也称为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按来源不同,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按其构成内容不同,包括实收资本(股份制企业为“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会计上将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称为留存收益。
【例10】从数量上看,所有者权益是( )的余额。
A.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
B.长期资产减去长期负债
C.全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
D.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
【答案】D
【例11】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投入企业后,形成企业的( )。
A.成本
B.所有者权益
C.资产
D.负债
【答案】C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以下三项:
(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2.收入的分类
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内容,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例12】《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收入不包括( )。
A.销售商品的收入
B.提供劳务的收入
C.因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取得的收入
D.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
【答案】D
【例13】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所以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均不构成收入。( )
【答案】√
(二)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分类
费用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1)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是企业本期已实现销售的产品成本和已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等。
(2)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应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列示,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例14】下列各项不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财务费用
D.销售费用
【答案】B
(三)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2.利润的分类
按构成内容的不同,利润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和投资收益(减损失)后的金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例15】利润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是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
【答案】×
四、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五、企业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制定各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最初表现为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前者就是所有者权益,后者就是企业的负债。
资产与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任何会计事项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1.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或称会计平衡公式;
2.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3.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变化,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九种情况:
(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3)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4)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5)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8)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二)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收入-费用=利润)的关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一方面必须取得收入,另一方面也必将伴随着收入的取得发生相应的费用。在某一具体时点上,通过收入和费用的比较,形成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作为企业经营成果,利润的取得表明企业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表明企业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的增加。由于企业是由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而组成的,企业实现的利润也只能是属于所有者,利润的实现总是表明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数额增加;反之,企业经营亏损,只能由所有者承担,则表明所有者在企业所有者权益数额减少。将等式(二)带入等式(一),则可以得出如下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财务状况表现企业一定日期资产的来源与占用情况,反映一定日期的资产的存量情况。经营成果则表现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增加(或减少)情况,反映一定期间的增量(或减量)。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要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实现利润,将使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企业发生亏损,将使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