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其基本要点包括:

顺“道”

这里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管子·形势》);社会活动,如从事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管子·山国轨》);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启示:现代企业经营要顺应社会客观规律。

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日》),“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使“天下之民归心”,“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尧日》),“天下大悦而将归己”(《孟子·离娄上》)等。

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故《管子》把从事变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和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称为“德以合人”,“人以德使”(《管子·五辅、枢言篇》)。

启示:现代企业经营要重视人才。

人和

“人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管子·形势》)。“上下和同”,“和协辑睦”(《管子·五辅》),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战国时赵国的将相和故事,妇孺皆知,被传颂为从大局出发讲团结的典范。

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己,严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管子》提出“无私者容众”,要求君主切不可有“独举”、“约束”、“结纽”这些宗派行为,不可“以爵禄私有爱”,要严禁“党而成群者”(《管子》五辅、法法等篇)。

启示:现代企业经营要培养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

守信

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他对弟子注重“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

治生亦然。商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至借贷往来,都要讲究一个“信”字。我国自古有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启示:现代企业要诚信经营。

利器

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吕氏春秋·任地》篇说,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启示:现代企业经营要重视生产技术的提升。

求实

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

《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凡事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指挥作战,要知道自己兵力,装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知攻”,“不知任,不知器,不可”。切不可不顾主观条件的“妄行”,“强进”,“妄行则群卒困,强进则锐士挫”(《管子》牧民、霸言、形势解等篇)。用人也应注意因材施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毋与不可,毋强不能”。

启示:现代企业要结合实际进行经营。

对策

我国有一句名言:“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这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启示:现代企业经营要注重战略,对经营活动进行统筹谋划。

节俭

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述而》)。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墨子·节用上》)。荀子说:“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

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司马迁说:“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史记·货殖列传》)。

启示:现代企业经营要注重成本管理。

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

启示:现代企业经营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2)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

根据韩非的学说,法制要具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明法”、“一法”原则。“明法”,就是“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使全国皆知”。“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各级政府官员不能游离法外,“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有度》)。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答:(1)斯密是西方最早对经济思想进行论述的学者,他在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一书,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

斯密对比了一些工艺和一些手工制造业实行分工前后的变化,对比了易于分工的制造业和当时不易分工的农业的情况,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

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他的上述分析和主张,不仅符合当时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成了以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理。

(2)在斯密之后,另一位英国人查理·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的益处在于:

节省学习所需的时间;

节省学习中所耗材料;

节省工序转换所需时间;

节省更换工具所耗时间;

由于重复操作,技术容易熟练,可以加快工作速度;

由于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创新,改进工具等。

巴贝奇赞同斯密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

(3)斯密与巴贝奇的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适应了当时的工厂制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些管理思想虽然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对于促进生产及以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答:(1)科学管理理论产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有其历史必然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所发生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人们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文化当中出现的新概念,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人们开始重视管理。

19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废除黑奴制,开发西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1862年出现了一种新的筹资形式——有限责任联合股份公司。1890年封闭边境,国内人口趋于稳定,资本主义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工业革命的种种结果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大陆,使得美国的商品经济、劳动分配、工厂制度得到了发展,从而使人们认识到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社会达尔文主义”信条则承认存在无情竞争的制度,结果是“适者生存”;工会运动的兴起,促使人们去研究新的管理课题——劳资关系;宗教改革,承认教徒可以拥有个人财产,鼓励个人从事工商活动;企业、公司产品的多样化和生产经营的分散化,小规模条件下独裁类型的管理,逐渐被专业类型的管理所代替;技术的进步则引起了管理思想与哲学的巨大变化——寻求借助技术之力增强人类活动力的适当方法,即管理。

当时的企业管理非常落后,工厂工作时间长、效率低、工资也低,工人缺乏训练,雇主不懂得如何刺激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总之,当时经营管理仍是以传统的手工业方式为特点,使得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国内外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在上述几大原因的推动下,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在美国爆发了三次规模浩大的管理运动,科学管理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2)泰罗当时在米德瓦尔钢铁厂工作,他感到企业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不懂得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而工人则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这些都大大的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了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最终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和主要内容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主要内容有: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动作研究,泰罗认为当时工人提高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通过科学测定,制定恰当的工作定额,并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是指那些天赋和才能与工作性质相符,并且愿意付出努力的工人。为此,泰罗强调工作的分配和努力这两个要素;

推行标准化制度,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工作定额采取不同的工资率,以刺激工人提高产量;

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变双方的相互对立为相互合作,以增进双方的利益;

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在当时,企业没有专门的计划部门,工人全凭经验来决定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泰罗认为,应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即实现工长管理的分工和专业化,以提高管理效率;

在组织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即企业高层管理者只集中精力处理重大的经营决策问题,而把那些日常事务的决策与处理权交给基层管理者,只有在例外情况下高层管理者才进行干预。

(4)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启发

科学合理制定职工的日工作量。对于加工制造业企业来说,各种不同工种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效率,不能一条标准要求所有人。

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很多加工业企业来说,一般倾向于招收文化水平低、没有接受专业化训练的农村劳动力。这种职工进入工厂后一般跟随老职工学习一段时间再独立工作。所以,工作方式都是以一传一的方式延续,缺乏系统培训和规范。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

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很多企业中“磨洋工”的现象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就是激励制度不够合理。往往老板凭感觉估计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或者所有人工资一致。差别计件工资制则根据完成工作量的不同给出不同级别的工资,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

科学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科学生产观念的引入,它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依靠经验决定一切的做法,重视科学技术和规范化在生产中的作用,是对工厂管理的一种大的突破。

但是科学管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效率的追求使其忽视了对人的关怀。管理是管人与管事的结合,忽视对人的关怀,仅仅把人作为生产线的一部分,会造成员工的抵抗情绪。尤其在我国,运用科学管理必须把提高效率与关怀员工结合起来。

4理解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

答:(1)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组织管理理论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a.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

b.经营职能。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

c.财务职能。即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d.安全职能。即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

e.会计职能。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

f.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

a.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行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同时,每个工人工作范围的缩小,也可使工人的培训费用大为减少;

b.权力与责任。特别强调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c.纪律。纪律的实质是遵守公司各方达成的协议;

d.统一命令。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

e.统一领导。为达到同一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应由一位首脑根据一项计划开展,这是统一行动、协调配合、集中力量的重要条件;

f.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法约尔认为,整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总和;

g.人员的报酬要公平。报酬必须公平合理,尽可能使职工和公司双方满意;

h.集权。集权就是降低下级的作用;

i.等级链。“等级链”即从最上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连成的等级结构;

j.秩序。秩序即人和物必须各尽其能;

k.平等。即以亲切、友好、公正的态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雇员们受到平等的对待后,会以忠诚和献身的精神去完成他们的任务;

l.人员保持稳定。生意兴隆的公司通常都有一批稳定的管理人员;

m.主动性。给人以发挥主动性的机会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

n.集体精神。职工的融洽、团结可以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力量。

法约尔的贡献。法约尔的贡献是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释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

答:林德尔·厄威克把法约尔、穆尼和泰罗的思想加以归纳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管理理论。厄威克所综合的管理理论的概念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厄威克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

从图2-1中可以看出,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这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

厄威克强调,科学调查和分析是指导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主要职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2.3

厄威克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他认为,只要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时注意贯彻相应的原则,这四项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6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梅奥等人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工作条件和工资报酬并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惟一原因,人重要的是同别人合作,个人是为保护其集团的地位而行动的,人的思想行为更多地是由感情来引导的。

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只要正确地确定工作内容、采取恰当的激励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是,霍桑试验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作态度的改变,即工作士气的提高。梅奥等人从人是社会人的观点出发,认为“士气”高低决定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士气”又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企业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并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管理者要充分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同员工之间、员工相互之间能互相协作,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提高效率。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是要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的合作。例如:建立邀请职工参加企业各种决策的制度,借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职工士气。

(2)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亚布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感情和归属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于1959年提出。

a.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b.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c.结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重用和提升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X、Y理论

a.X理论和Y理论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于1957年首次提出。

X理论主要观点有: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Y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这份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二者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

b.超Y理论

由美国的乔伊·洛尔施(Joy Lorsch)和约翰·莫尔斯(John Morse)提出。

洛尔施等人认为,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并据此提出了超Y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则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方式。

Z理论

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提出了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按照Z理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a.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b.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c.实行个人负责制;

d.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e.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f.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g.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7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1)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E.S.Buffa),其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式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答案,以达到企业的目标。其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该学派一方面将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于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引入了系统管理思想。

(2)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其代表人物是西蒙,主要观点有:

管理就是决策。西蒙等人认为,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案,是经营目标及其计划决策;机构设计,生产单位组织,权限分配,是组织决策;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在制品控制及控制手段的选择,是控制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所以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是指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制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这一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决策;当问题的涉及面广,又是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以遵循,就要进行特殊处理。对这类问题的决策就称为非程序性决策。

8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

答:(1)人类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表现出如下基本特征:

信息化。信息技术(IT)产业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在各个产业和各种社会活动领域的广泛使用,正在迅速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同样也在快速地改变着管理的面貌。

网络化。由信息技术集成的信息网络将引起人类交流、学习、工作、生产、贸易及生活方式的革命。出现许多虚拟化的学校、公司、其他组织和活动形式。从而把人类活动的时空距离大大扩展了,必将引起管理的革命。

知识化。创新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知识经济使投资收益递增成为可能。

全球化。借助于信息网络的帮助,知识技术和经济在全球迅速流动,市场竞争成为全球竞争。企业、政府和其他各种社会组织都终将成为全球开放系统。管理所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系统。

(2)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

新经济时代之前的管理原则主要有:劳动的分工和再分工(斯密);自身利益(斯密);

依据精细划分的工作付酬(巴贝奇);管理的分工和再分工(泰罗);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泰罗、韦伯);脑力和体力分离(泰罗);每个人应该只有一个上司(法约尔);自动化运动,它们由斯密/泰罗/法约尔等总结和发展。

在新经济时代,管理必须突破斯密/泰罗/法约尔瓶颈,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变革,管理将建立在新的原则基础上:

对等的知识联网。对等知识联网包括对等技术、对等信息和对等知识三个方面。对等的技术使得每一个节点能够直接与其他节点交流;对等的信息即不论信息位于企业何处,其他人员和应用工具都能够容易地获得;对等的知识即不论其他人的知识在企业中处于何处,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它。

集成的过程。集成过程要求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与关键的模式保持联系,并且集成的过程不是固定的东西,它要求对思想、人员、过程和资源不断地进行动态的重新配置。

对话式工作。人们对其工作的整个过程都有所了解,并能展开想像,而非被分割和局限于工作过程的某一工序或某一环节。

人类的时间与计时。工作过程不仅是连续的,而且人类的时间也是连续的,人们记忆着过去,感受着现在,并且想像着未来。

建立虚拟企业和动态团队。建立虚拟企业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公司联合它们的能力,依赖这些能力在需要的时候确定和重新确定复合的跨职能团队。这些团队不仅包括公司的成员,而且也可能包括来自卖主或顾客公司的工作人员。

9理解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

答:(1)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a.更多采取了资本主义色彩的雇佣劳动管理方式;

b.成立企管协会;

c.出现了向托拉斯和康采恩方向发展的趋势;

d.组织工会和在较大的官僚资本企业中派出稽查队,加强管理。

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

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

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

(2)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

a.扩大企业自主权。扩权的主要内容有:国有工业企业由按工资总额提取企业基金的办法改为实行利润留成办法;企业拥有制定补充生产计划的权力;企业有权销售超产产品;企业有权使用留成资金等。

b.推行经济责任制。工业经济责任制的基本目的是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解决好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

c.两步利改税。

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1年)

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

a.承包经营责任制。指在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管理制度。

b.租赁经营责任制。指以国家为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按出租企业资产价值收取一定租金,将企业出租给承租人,使其在一定时期内获得资产经营权与使用权的一种经营让渡行为的经济管理制度。

c.股份制。指将企业的资本划分为一定数量的股份,继而发行认购,吸收投资者入股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

以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

a.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

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变;

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