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6344字
- 2020-11-19 01:16:01
二、简答题
1.GDP核算的方法和缺陷。(中山大学2012研)
答:(1)GDP核算的方法
GDP的核算有三种方法,具体为:
第一种:支出法。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公式为:。其中,,即出口-进口。
第二种:收入法。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是: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第三种: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核算GDP,即GDP等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也就是说,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2)GDP核算的缺陷
通过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
②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反映不出来。
③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
④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⑤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
2.如何按照收入法核算GDP?按照收入法核算,近年来,中国GDP的构成大致如何、面临什么挑战?(中山大学2010研)
答:(1)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2)按照收入法,中国GDP的构成分析
在中国,经济体的总收入被分解为四项: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它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出,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营业盈余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因此,有如下公式: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面临的挑战
中美两国按照收入法核算GDP,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中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一直稳定在50%。在美国,工资收入所占比重一直稳定在65%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有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
3.概要说明总支出或总需求的构成及决定。(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GDP的公式可写成:GDP=,即一个经济体的总支出或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构成。
(1)消费
家庭从它们的劳动和资本所有权中得到收入,向政府纳税,然后决定把多少税后收入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家庭得到的收入为,政府向家庭征收税额,把支付了所有税收之后的收入()定义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把它们的可支配收入分别用于消费和储蓄。消费水平直接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也越多。因此有,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事实上,消费除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还受利率、价格收平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2)投资
投资企业和家庭都购买投资品。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在决定投资的诸因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这里的利率,是指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在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时,企业是否进行投资,首先就决定于实际利率的高低。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增加。总之,投资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即。
(3)政府购买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果政府购买等于税收减转移支付,政府有平衡的预算。如果,政府有预算赤字,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借贷——来为这种赤字融资。如果,政府有预算盈余,政府可以用这种盈余来偿还部分未清偿债务。
(4)净出口
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出口,若实际汇率上升,则本国货币实际贬值,意味着国外商品相对于国内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这使本国商品的出口变得相对容易。一般来说,出口正向地受实际汇率影响。对于进口,若实际汇率上升,因国外商品相对于国内商品变得更加昂贵,故使进口变得相对困难,从而进口反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由于净出口为出口与进口之差,故一般地说,净出口正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
除了汇率以外,进口还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当收入提高时,消费者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支出都会增加。一般认为,出口不直接受一国实际收入的影响。因此,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
4.支出法GDP由哪些部分构成?什么是最终消费率?中国最终消费率为什么偏低?(华南理工大学2012研)
答:(1)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消费支出(用字母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投资(用字母表示)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用字母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净出口(用字母表示)指进口与出口的差额。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写成:
(2)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
(3)中国最终消费率偏低的原因
①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过慢,多年来均低于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直接影响消费总额。
②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也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偏低且持续下降,高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逐年增加,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抑制了消费增长。
③物价上涨降低了实际消费水平,房价高涨更是拉低了其他消费项目的支出。近年来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居民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房价畸高捆绑整个国民经济,扭曲资金配置,削弱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④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影响居民消费预期以及跨期消费选择。教育支出大,医疗支出多,养老金制度也不健全,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挤占了正常消费支出。
⑤城镇化进程较快,但质量偏低,许多城镇人口都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城镇人口,其权益未得到切实保护,享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消费水平也远低于一般市民。
5.如果在A、B两国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将他们合并成一个国家,分析合并前后对GNP总和有什么影响,并举例说明。(浙江大学2001研)
答:如果A、B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不会有影响。分析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结合GNP的概念可以看出,GNP所度量的是事后的产出,其值显然与观察者将其视为两个国家还是一国的两个地区无关。
思考一个更为简单的问题:一宗进口业务对一国的GNP有何影响?如果根据支出法核算GDP,会得出一宗进口业务使一国的GNP减少的结论,但这是错误的。一般地说,一宗进口业务会使一国的国内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净出口等量减少,GNP数量不发生变化。
6.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南开大学2010研)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时已计入当年或以前的GDP,不能再计入本期GDP。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属于投资的增加。理由如下: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库存的电视机可看做是海信公司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应计入GDP。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理由如下: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7.为什么说消费物价指数(CPI)往往高估了价格上涨的幅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研)
答: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量度代表性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固定商品和服务的花费。在现实中,由于以下多种原因,CPI倾向于高估价格上涨的幅度:
(1)替代偏差:由于CPI衡量固定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出消费者用相对价格下降的产品进行替代的能力,所以相对价格变动时,其真实生活费用的上升比CPI慢。
(2)新产品的引进:当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时,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因为消费者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产品。实际上,新产品的引进提高了本币的实际价值,但本币购买力的提高并没有体现在CPI的下降上。
(3)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化:当一个企业改善自己出售的产品质量时,产品的价格全部变化并不是对生活费用变化的反应,如果无法衡量的质量改变是有代表性的,衡量的CPI的上升就比CPI实际的上升快。
8.消费者价格指数及其缺陷。(浙江大学2004研)
答: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与GDP这个指标是经济福利的不完美的度量指标一样,消费价格指数也是生活成本、通货膨胀或总体物价水平的一个不完美的度量指标,其缺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时,假设消费者对代表性消费品的购买量一直保持不变,这个假设与现实不相吻合。由于消费价格指数衡量固定的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消费者用相对价格下降的物品进行替代的能力导致高估总体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
(2)无法衡量质量变化。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的品质一直在不断改良,产品的价格反而不断下降,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在下降。由此可见,在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中,不考虑产品品质的变化会导致高估总体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
(3)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没有考虑新产品的引入。在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时,把代表性商品的种类数视为固定不变。随着新产品不断进入消费领域,广大消费者面临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而选择更多,意味着消费者口袋里的钱会变得更加值钱,意味着要维持相同的生活水准需要支付的钱会减少。因此,让代表性商品的种类数固定不变同样也会导致高估总体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
9.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恒等于售出的总销售量,而现实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才是常态。这中间有什么矛盾吗?简述其中的道理。(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复试)
答: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售出的总销售量,是实际发生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也就是事后发生。根据国民核算的规则,事后的总产出和总供给必然相等。总供给和总需求是指事前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而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因此,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对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有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生产法反映了一段时期内一国生产总量;支出法指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的总和,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体的总销售量。由于任何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都要销售出去(存货投资在广义的总销售量中),用支出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必然相等。因此,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
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的是事前社会意愿的供给和需求。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企业意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恰好满足居民意愿的需求,社会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当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等时,意愿总供给不等于意愿总需求,就会出现非意愿的投资或者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从而导致物价和国民产出的变化,社会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会计原则导致一年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但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这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10.什么是核心通货膨胀?核心通货膨胀概念是怎样产生的?(浙江大学2001研)
答:核心通货膨胀指剔除一些价格变动巨大且频繁或短期性质价格波动的商品或服务后的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变化的通货膨胀。
政策制定者感兴趣的是衡量现实中发生作用的通货膨胀趋势。一些商品的价格是特别反复无常的,这意味着那些价格的变化往往是短暂的。核心通货膨胀指经济主体在其行动决策中有关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的预期,又称预期通货膨胀。
因为像粮食价格上涨是供求引起的,能源价格上涨是由于国际市场涨价,被动地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想控制物价控制不了,只能想办法怎样增加粮食的供给。对国际能源价格只能说通过维护国际安全、经济外交等手段来保证能源供给、价格的稳定。国内的宏观调控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于抑制能源价格、粮食价格上涨无能为力。只有去掉能源、粮食价格以外的通货膨胀,这才是真正经历的通货膨胀。由于这些原因,政策制定者便更专注于排除掉食品和能源价格变化以后的核心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