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复习笔记

一、教育化国际运动

1.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1)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

倾向于从特定的教育活动出发来描述教育国际化,这些活动主要包括课程的改革、人员的国际交流、技术援助、合作研究等。因此,教育国际化的定义也就可以界定为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的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和服务。

(2)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能力

从培养发展学生、教师和其他雇员的新技能、态度和知识的角度来界定国际化的,它强调人而不是学术或组织管理在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而是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

(3)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过程

侧重的是那些注重和支持跨文化的、国际的观点和在学校中形成发展国际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氛围。

(4)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发展过程

过程的角度是目前较广泛认可的界定国际化的一种角度,将国际的纬度或观念融入到学校或教育的各主要功能之中的过程,与上述三种角度相比,以过程来界定教育国际化,除能表现教育国际化的动态特征外,还最能体现参与者的主动性。

2.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教育国际化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形成阶段;

(2)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根据两大阵营斗争需要而展开的教育国际化阶段;

(3)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由两极中心转向多极中心的教育国际化阶段;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明天的国际竞争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阶段。

3.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1)教育观念的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的前提首先在于教育观念的国际化,即要从全球的视角出发来认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2)教育目标的国际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提出了教育目标国际化的发展内容,其中突出表现为思想与能力两方面。

在思想上,要培养学生全球相互依赖的意识,增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使其能够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

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将来在国际社会环境中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掌握一门外语,了解外国的历史和地理等。

(3)国际教育课程

在传统课程中增加国际内容;

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

加强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以掌握国际交流、国际对话、获取国际信息的工具和能力;

增加各种涉外专业,以培养懂科技、通外语、会经营、善管理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4)国际教育交流

广义地说,就是跨越国界的为了某一教育目的的人员互动,特别是怀着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学者和专家的互动。国际人员交流的类型多样,有学者按学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来划分,相应地分为教学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科研人员的国际交流和管理人员的国际交流。

二、国际教育机构与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的一种世界潮流,派生出各种国际组织和国家性国际化教育机构,积极有效地推动着教育国际化运动。

1.国际教育机构的分类

从主体构成看,可以划分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

从形式上看,国际教育组织包括国际教育集团组织、联合国各种国际教育机构、各种国际教育协会或联合会、国际学校组织;

从结构构成上看,它分双边组织、多边组织和单个独立实体组织。

2.国际教育机构的体系

根据国际教育组织在国际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把它们分为四大类:

(1)协调国际教育领域中众多参与机构、主导教育发展方向的中枢机构,如联合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国际教育的情报、科研和规划机构,如日内瓦的国际教育局、汉堡国际教育研究所、巴黎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等;

(3)国际教育的分支独立机构,如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4)国际教育的学校组织,如国际学校联合会、欧洲国际学校协会等。

3.国际教育机构的运行特点

(1)特点

时代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经济、科技发展差异,国际教育组织的作用也不同样。

互动性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及科技方面占据优势,一方面它们总是希望通过国际教育组织及其活动来宣传它们的价值观念,在国际教育中起主导地位作用,力图把作用别国教育纳入它们的教育体系中来。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寻求政治上的独立,强烈要求国际教育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在国际教育活动中,它们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简单输出一输入或被动接受关系,要求加强合作。

整体性

国际教育组织是相对独立的,各种教育组织及成员之网纵横交错。不同成员身份互相重叠,没有一个统辖它们的权力机关,但它们又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相联系。使独立分散的活动得以相互协调与合作,产生整体性作用。

合作性

在整体上,国际教育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以求各国教育的取长补短和共同发展。

(2)关系

国际教育组织运行的上述特点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

各成员之间的独立、平等和相互尊重;

各成员之间求同存异,在合作中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只有处理好了这两方面的关系,国际教育组织的职能和作用才能正常发挥,从而推动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国际性教育的主要领导和协调机关,它由世界各国政府派出的代表团组成,是规模庞大的官方正规国际教育组织。它通过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间的国际教育会议、签署国际教育有关方面的条约和协定、发布有关国际教育的建议和调查报告、组织国际教育的调研、开展国际教育的合作,从而在国际教育的重大问题上,尤其是在教育国际化的价值定位上发挥突出的作用。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以国际理解与和平,消除国家、民族和种族间的对立、隔阂和冷漠,反对暴力和战争为基本价值取向;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重教育的全球价值取向;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重以人的发展和人类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5.国际教育援助的特征

国际教育援助是国际组织和富裕先进国家或地区对贫困落后国家或地区的援助,以帮助这些地区和国家改善生产、经济、卫生、教育和公共福利。它是以外援、技术援助、发展援助和国际发展教育等名义进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技术上的援助和支持。

(1)特点

学习和培训援助的地点由援助国逐渐倾向于受援国;

由提供教师变为培训教师;

由全方位扫盲到功能性扫盲;

由重视正规教育到重视多样化教育;

由对整个教育制度的资助转向重点资助教育剥夺;

由对教育发展的“硬件”贷款到各种“软件”贷款;

由对援助的数额评估到重视运用成本一效益评估。

(2)成就

它通过资助一定的课程项目、教学材料,具有某种倾向性的师范教育、先进的教学技术以及帮助国立大学集中力量搞特色科研,增强教育行政的管理能力等,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国家教育制度和教育规划的形成,进而促进了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50年里,国际教育援助机构还支持了大量有关世界教育发展问题的重大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令人信服的结论,促进了世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国际教育援助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教师、学者提供了大量的到工业化国家进修、学习、调研和考察的资助,为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3)国际教育援助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基金组织的关系;

发展教育与国际投资的关系;

援助与改革的关系。

三、国家教育国际化与国际理解教育

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教育国际化是建立在经济和科技走向全球一体化基础上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一种教育趋势。

1.国家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动因

(1)为民族国家的利益服务;

(2)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3)文化多元发展的内在要求;

(4)信息技术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2.国家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矛盾

(1)人员交流与人才流失的矛盾

教育国际化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才外流。在教育国际化浪潮日益高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外流显得更加突出,尤其是那些急需人才的发展中国家。

亚当斯曾分析认为,人才外流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的原因:

流失国与目的国工资上的差异;

就业机会的差异,特别是在所学专业对口的前提下;

流失国接受政策的缺乏;

国外所学知识技能与国内需求的相关度低;

缺乏现实的人力资源政策;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上的差距;

政治上改革的停滞不前;

在民族、种族、地区、政治倾向上的歧视性政策;

发达国家专利上的垄断和控制。

(2)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矛盾

教育民族属性的依据:

教育目的是为自己的民族、种族的延续、兴旺培养新一代的继承人,这就决定了教育有着强烈的民族性;

教育一般都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尤以爱祖国、爱自己的民族,以及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内容;

教育主要以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为媒介,因而使教育更具民族的特点;

教育的民族性还表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教育的传统制度、原则、方法等。

(3)教育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性的矛盾

教育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性矛盾,实际上是不同的教育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

研究方法的国际化

不论是对于追求普遍规律的实证主义方法,还是强调互动交往的质的研究方法,其方法是普适的,严格讲并不存在国际化与本土性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教育研究多是哲学思辨或评价式的,缺少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与规范,在研究质量的评价上与国外也存在着不同的标准。

教育研究对象的本土性

教育学科的学科对象是根植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之中的,在研究的国际化推动学科多元发展下,国际化必须促使不同国家学者运用新的研究范式开展研究,推动研究多样交流,促进学科开放,建立更开放有效的本土教育体系,只不过国际化使交流更为频繁、更为直接罢了。

3.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理念

(1)发展历程

“国际理解教育”被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大主题而确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为例,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国际理解教育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主要历经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观念倡导阶段(20世纪40年代);

行动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

困境与低落阶段(20世纪60年代);

转折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

继续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2)基本理念

国际理解教育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

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基本价值观的自我建构;

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动态的文化理解;

a.理解是历史的;

b.理解是运动的;

国际理解教育倡导复归生活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