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20075字
- 2020-12-01 20:00:37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统考2014年研】
A.韦伯
B.费希纳
C.缪勒
D.赫尔姆霍茨
【答案】B
【解析】1860年,费希纳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2.波斯纳(M.L.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他采用的方法是( )。【统考2014年研】
A.减法反应时法
B.加法反应时法
C.开窗实验法
D.心理旋转实验法
【答案】A
【解析】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3.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统考2014年研】
A.因变量
B.自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B
【解析】此研究需要控制交通信号的亮度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所以交通灯亮度是自变量。
4.在心理学研究报告中,阐明研究所使用的被试、仪器设备和试验程序等情况的部分属于( )。【统考2014年研】
A.引言
B.方法
C.结果
D.讨论
【答案】B
【解析】实验报告在方法部分主要阐述:①被试,数目、选择方式、年龄、性别以及分组等情况;②仪器和材料;③实验程序,包括指导语、控制条件、实验步骤及统计设计等。
5.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统考2014年研】
A.2×3设计
B.1×3设计
C.2×2设计
D.3×3设计
【答案】A
【解析】该实验使用性别2(男,女)×年龄3(青年,中年,老年)设计。
6.在听觉实验中,研究者为了控制噪音的影响,把实验安排在隔音室中进行。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统考2014年研】
A.消除法
B.恒定法
C.随机法
D.匹配法
【答案】A
【解析】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如可采用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等。
7.下表所示为一个有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该研究设计属于( )。【统考2014年研】
A.匹配设计
B.ABBA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混合设计
【答案】C
【解析】拉丁方以表格的形式被概念化,其中行和列代表两个外部变量中的区组,然后将自变量的级别分配到表中各单元中。简单的说就是某一变量在其所处的任意行或任意列中,只出现一次。
8.在某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 )。【统考2014年研】
A.交叉滞后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
【答案】D
【解析】不相等对照组设计的实验模式是具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被试均进行前测和后测验,以便于对照比较。
9.有研究发现,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自由回忆的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XX辨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知实验存在( )。【统考2014年研】
A.期望效应
B.练习效应
C.习惯效应
D.交互效应
【答案】D
【解析】交互作用指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交互作用。A项,期望效应指被试的表现因为逐渐熟悉实验情境而有系统地提升。B项,习惯效应指被试的表现因为连续作业的疲劳而系统地下降。C项,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 )。【统考2014年研】
A.匹配组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答案】D
【解析】准实验设计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B项,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C项,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11.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差别阀限的是( )。【统考2014年研】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最小变化法
D.信号检测法
【答案】A
【解析】恒定刺激法的计算方法有:①直线内插法(S-P作图,S-Z作图);②平均Z分数法(将P值转换为Z分数,这种方法比直线内插精确);③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这是最为精确的方法);④斯皮尔曼分配法(用次数分布计算,梯级间距够大时可用)
12.平均差误法实验的误差主要是( )。【统考2014年研】
A.时间
B.习惯
C.动作
D.期望
【答案】C
【解析】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可能会产生动作误差和空间误差。动作误差是指被试自己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被试的动作方向不同,会出现过高或者过低估计比较刺激的反应倾向;空间误差是指视觉刺激因刺激呈现方位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13.在研究瞬间记忆消退规律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统考2014年研】
A.自由回忆法
B.对偶联想法
C.系列回忆法
D.延迟部分报告法
【答案】D
【解析】斯伯林用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其实验程序是,按4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向被试呈现如下12个英文字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相应一排的字母作出报告(局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当视觉刺激消失后,立即给予声音信号,被试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9个。斯伯林认为感觉记忆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
14.在一个实验中,被试的简单反应时是300ms,辨别反应时是450ms,选择反应时是850ms。该被试的选择时间是( )。【统考2014年研】
A.550ms
B.400ms
C.150ms
D.100ms
【答案】B
【解析】选择反应时包括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的时间和基线时间;辨别反应时则包括刺激辨别时间加上基线时间;因此选择的时间等于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15.在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中,因变量是( )。【统考2014年研】
A.反应时间
B.旋转角度
C.再认数量
D.回忆数量
【答案】A
【解析】库柏和谢波德心理旋转实验假设有两个任务,它们之间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两者的反应时之差应当就是心理旋转完成两者问角度差所需的时间,故心理旋转实验是测定反应时的实验。
16.下列实验中,支持情绪先天获得的经典实验是( )。【统考2014年研】
A.华生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
B.哈罗德恒河猴依恋实验
C.沙赫特的认知激活实验
D.阿诺德的认知激活实验
【答案】B
【解析】哈罗德采用恒河猴作为被试进行的依恋研究证明情绪先天获得的观点,证明接触安慰对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7.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 )。【统考2013年研】
A.冯特
B.艾宾法斯
C.铁饮纳
D.巴甫洛夫
【答案】B
【解析】艾宾浩斯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使他成为了第一位对人类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
18.刺激数目与选择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是( )。【统考2013年研】
A.线性关系
B.指数关系
C.对数关系
D.二次函数关系
【答案】C
【解析】费希纳定律认为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也称为对数定律。
19.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他部分材料的回忆。这种现象称为( )。【统考2013年研】
A.定性遗忘
B.返回抑制
C.提取诱发遗忘
D.错误记忆
【答案】C
【解析】 提取诱发遗忘是指对于部分记忆材料的回忆,往往会导致对于其他相关记忆材料的抑制,进而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的现象。因此选C。A项,定性遗忘指在意识参与下对要求记住的材料进行有意的遗忘,强调遗忘的指向性和有意性。B项,返回抑制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
20.在不同类型的自变量中,由主试给予不用的指导语所操纵的是( )。【统考2013年研】
A.刺激特点
B.环境特点
C.被试特点
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答案】D
【解析】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通常是主试的安排,包括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导语造成的。答案为D项。
21.根据波普尔(K.R.Popper)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统考2013年研】
A.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实,则该理论一定是正确的
B.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伪,该理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C.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
D.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该理论也不一定是错误的
【答案】C
【解析】证伪理论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应该是可证伪的。因此选C项。
22.费希纳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假设是( )。【统考2013年研】
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有效
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答案】B
【解析】费希纳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由韦伯定律发展而来,其前提假设是所有最小可觉差均相等。
23.注意研究中所使用的双作业操作范式应遵循的原则是( )。【统考2013年研】
A.互补原则
B.对比原则
C.加法原则
D.减法原则
【答案】A
【解析】双作业操作范式常用来研究分配性注意,其基本方法是:在互补性原则下,让被试同时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观察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24.衡量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 )。【统考2013年研】
A.视敏度
B.视速度
C.临界闪烁频率
D.最大闪烁频率
【答案】C
【解析】闪光增加到某一频率,人眼看到的不再是闪光,而是一种固定或连续的光,称为临界闪烁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25~27题。
为考察词的类型(靶子词、非靶子词)以及辨别条件(高辨别、低辨别)对双耳追随效果的影响,研究者将60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一组既接受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另一组既接受非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非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
25.该实验设计是( )。【统考2013年研】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回归间断点设计
【答案】C
【解析】实验中两组不同被试接受两种类型的词(靶子词和非靶子词)的处理,是被试间设计(组间设计);所有被试接受两种不同辨别条件(高、低水平)的处理,属于被试内设计(组内设计)。在案例实验中既用组内设计又用组间设计叫做混合设计。
26.该实验中的辨别条件属于( )。【统考2013年研】
A.被试间变量
B.被试内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B
【解析】实验中所有被试都接受两种不同辨别条件(高、低水平)的处理,属于被试内变量。
27.该实验存在的交互作用是( )。【统考2013年研】
A.词的类型×辨别条件
B.靶子词×非靶子词
C.高辨别条件×低辨别条件
D.词的类型×辨别条件×追随效应
【答案】A
【解析】交互作用指的是两个因素在对方的不同水平上呈现出的效应存在差异,本实验研究为词的类型×辨别条件。
28.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 )。【统考2013年研】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
【答案】B
【解析】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而实验情景的过分人工化会使实验结果难以推广到其他现实情境中。
29.记忆表象有可操作性的经典实验是( )。【统考2012年研】
A.心理旋转实验
B.人工概念实验
C.stroop实验
D.点探测实验
【答案】A
【解析】心理旋转指单凭心理运作(不靠实际操作),将所知觉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库柏和谢帕德用减数法反应时做的心理旋转实验研究证明了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30.在反应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 )。【统考2012年研】
A.速度和准确性
B.速度和稳定性
C.稳定性和准确性
D.灵敏性和稳定性
【答案】A
【解析】所有反应时任务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反映了反应时的两个因变量:速度和准确性。
31.根据唐德斯的ABC法,辨别时间应是( )。【统考2012年研】
A.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辨别反应是减去选择反应时
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答案】A
【解析】唐德斯减数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并把反应分为即A、B、C三种反应。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是反应的基线时间;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时间;C反应,又称辨别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所以辨别时间等于C-A,即辨别时间是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32.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是( )。【统考2012年研】
A.GO-NOGO范式
B.PDP范式
C.IAT范式
D.DRM范式
【答案】D
【解析】德泽一勒迪格一麦克德莫特范式(简称DRM范式)是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通常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被称作关键诱饵,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组成。在测验阶段,让被试对呈现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结果发现,在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识别为旧词比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击中率,即发生了错误记忆。
33.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统考2012年研】
A.需要更多的被试
B.研究效率低
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答案】C
【解析】被试内实验设计由于每个被试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所以节省了被试,并且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但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的处理,就可能产生时间顺序误差,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4.考察7、8、9岁三个年龄但女生对4种不同材料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统考2012年研】
A.3种
B.4种
C.7种
D.12种
【答案】D
【解析】实验处理的自变量是年龄与材料,其中年龄为被试间变量,共3个水平,为7岁、8岁、9岁;材料为被试内变量,共4个水平。所以实验处理为3(三个年龄)x4(四种不同材料)=12种。
35.保持量=(认对刺激数目-认错刺激数目)/(新刺激数目+旧刺激数目)×100%,采用这个公式计算,记忆保持量的方法是( )。【统考2012年研】
A.再认法
B.自由回忆法
C.节省法
D.系列回忆法
【答案】A
【解析】再认法是指测验中向被试呈现其学习或识记过的材料,并在其中混杂一些新的但与所学习过的材料相似的项目(如单词),让被试根据他们是否学习过来判断,并以“是”或“否”作出反应。本题保持量的计算中涉及新、旧刺激,即已学过的刺激与未学过的刺激,是再认法保持量的计算公式。
36.当实验出现了“霍桑效应”时,为了改进实验,后续研究应采取( )。【统考2012年研】
A.双盲法
B.消除法
C.平衡法
D.对抗法
【答案】A
【解析】霍桑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在心理学实验中,有效消除主试被试间不恰当的相互作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通用手段是双盲实验法。
37.霍尔瓦-多尔曼仪常用于测量( )。【统考2012年研】
A.深度知觉
B.时间知觉
C.活动知觉
D.似动知觉
【答案】A
【解析】霍尔瓦-多尔曼设计的深度知觉仪也称霍尔瓦-多尔曼知觉仪,是用来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主要用来作为一种选择测验以淘汰那些不符合深度知觉要求的航空候选人员。
38.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视觉刺激中,如果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的200~600ms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那么探测第二个靶刺激的能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统考2012年研】
A.注意瞬间
B.注意分散
C.返回抑制
D.非注意盲视
【答案】C
【解析】返回抑制(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采用突然变暗或变亮的方法,对空间某一位置进行线索化,会使对紧接着出现在该位置上的靶刺激的反应加快,即产生易化作用。如果线索和靶子呈现的时间间隔大于300ms,则易化作用会被抑制作用取代,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刺激的反应慢于非线索化位置,这种抑制作用被称为返回抑制。
39.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随机呈现数量相同的靶子词,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左耳或右耳听到靶子词时,要分别做出反应,结果发现,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超过50%,且差异不明显,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 )。【统考2012年研】
A.衰减理论
B.晚期选择理论
C.资源有限理论
D.早期选择理论
【答案】B
【解析】多伊奇提出的晚期选择理论认为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息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只对重要的刺激反应,而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反应。
40.补笔测验通常用来研究( )。【统考2012年研】
A.前瞻记忆
B.内隐记忆
C.外显记忆
D.元记忆
【答案】B
【解析】内隐记忆的间接测量方式主要有:词干补笔和模糊字辨认。补笔是提供缺笔字,要求被试把他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填出来。
41.ABA实验设计属于( )。【统考2011年研】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对照组设计
【考点】实验设计的区分。
【答案】A
【解析】被试内设计的特点是所有的被试都会受到每一水平自变量的影响。被试间设计的特点是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ABA设计中,A表示干预前的基本状态,B表示所进行的干预,经过AB两阶段后,再回到A的状态,可以较好的区分自变量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
42.内隐联想测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 )。【统考2011年研】
A.反应类型
B.反应时
C.正确率
D.信心评价
【考点】内隐联想测验。
【答案】B
【解析】内隐联想测验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
43.下列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中,最容易产生动作误差的是( )。【统考2011年研】
A.平均差误法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信号检测法
【考点】感觉阈限的方法的比较。
【答案】A
【解析】在平均误差法实验中,一般要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所以最易产生动作误差。
44.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统考2011年研】
A.人工语法范式
B.序列学习范式
C.复杂系统范式
D.样例学习范式
【考点】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
【答案】A
【解析】国际上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目的论文,是美国心理学家雷伯于1967年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其中,他向被试呈现根据不同规则(人工语法)产生的字母串,并分别以外显和内隐指导语引导被试对其学习。
45.即使一个刺激被有意忽视,注意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分配到该刺激并影响其此后的加工。研究这种现象的实验范式是( )。【统考2011年研】
A.搜索范式
B.双侧任务范式
C.负启动范式
D.整体一局部范式
【考点】注意研究范式的区分。
【答案】C
【解析】搜索范式研究注意如何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及注意如何在不同的感觉通道之间转移。双侧任务范式主要研究注意从目标区域到附近区域分散程度。整体-局部范式研究注意过程和感觉特征(如尺寸和空间频率)之间交互作用。
46.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其( )。【统考2011年研】
A.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
B.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
C.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
D.客观性、数量化、组织性
【考点】因变量测定指标的选择。
【答案】D
【解析】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以下标准: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因变量是有操纵自变量而引起某种特定反应的变量,所以是非恒定、不稳定的。
47.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眼动分析指标不包括( )。【统考2011年研】
A.注视
B.眼跳
C.回视
D.眨眼
【考点】眼动分析指标的种类。
【答案】D
【解析】通过眼动仪,可以记录和分析眼睛注意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眼跳潜伏期、回视次数、注视广度和频率。
48.一个实验有3组被试,方差分析的组内自由度为27,则该实验的被试总数为( )。【统考2011年研】
A.24
B.28
C.30
D.81
【考点】方差分析自由度的计算。
【答案】C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方差分析中,组别 k=3,组内自由度df=k(n-1)=3*(n-1)=27,小组人数n=10,总人数N=3*10=30
49.在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平均上限的重量为205克,平均下限的重量为196克,则差别阈限为( )。【统考2011年研】
A.4.0克
B.4.5克
C.5.0克
D.9.0克
【考点】差别阈限的计算方法。
【答案】B
【解析】差别阈限等于(平均上限-平均下限)/2=(205-196)/2=4.5。
50.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 )。【统考2011年研】
A.2
B.3
C.4
D.5
【考点】自变量的定义和应用。
【答案】B
【解析】视该题中的自变量有:干扰物(增加和减少)、照明度(降低和升高)、年龄(年青人和老年人),因变量为:搜索交通标志的准确性、反应速度。
51.向被试先后呈现两道个位数的加法题,在每道加法题呈现后,要求被试报告结果;同时,在连续呈现两道加法题后,要求被试按顺序报告出每道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这种方法测定的是( )。【统考2011年研】
A.前瞻记忆
B.工作记忆
C.错误记忆
D.回溯记忆
【考点】记忆类型相对应的研究方法。
【答案】B
【解析】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本题中回忆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涉及短时记忆。
52.闪光融合仪通常用来考察( )。【统考2011年研】
A.闪光灯效应
B.联觉现象
C.似动现象
D.诱动现象
【考点】闪光融合仪的应用。
【答案】C
【解析】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会产生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而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这一现象叫闪光融合。似动现象是有一定距离的两个闪光,因为产生闪光融合而使人形成的运动错觉,常用闪光融合仪进行研究。
53.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统考2010年研】
A.费希纳
B.赫尔姆霍茨
C.斯金纳
D.韦伯
【考点】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开创。
【答案】C
【解析】费希纳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的费希纳定律;赫尔姆霍茨是用反应时法对神经的传导速率提供经验测量的第一人;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而斯金纳则开创了单被试研究的范式。
54.在唐德斯(F.C.Donders)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 )。【统考2010年研】
A.选择反应时
B.辨别反应时
C.简单反应时
D.基线反应时
【考点】唐德斯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几种反应时的区别。
【答案】A
【解析】在唐德斯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是复杂反应的成分或基本因素,A反应时即简单反应时(基线反应时);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它是复杂反应的就一种,在这类反应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B反应时即选择反应时;C反应又称辨别反应,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复杂反应,要求只对一个刺激做出反应,其余刺激则不反应,C反应时即辨别反应时。
55.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统考2010年研】
A.联想技术
B.随机化技术
C.抵消技术
D.平衡技术
【考点】被试间设计减少被试误差的方法。
【答案】B
【解析】在被试间设计中,实验者必须尽量减少两个或多个组别中的被试差异,以保证两组被试在实验开始时各方面都相等。被试间设计采用两类分组技术来解决等组问题:匹配和随机化。抵消平衡法旨在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常见的抵消平衡法有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法。实验设计中没有联想技术。
56.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 )。【统考2010年研】
A.匹配法
B.分层抽样法
C.ABA法
D.ABBA法
【考点】被试分组的方法。
【答案】A
【解析】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样本。ABA法是一种被试内设计。ABBA法是一种抵消平衡设计。
57.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 )。【统考2010年研】
A.系列回忆法
B.再认法
C.自由回忆法
D.对偶联合法
【考点】记忆研究的主要方法。
【答案】B
【解析】系列回忆法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再认法是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是先前学习或记忆过的;自由回忆要求被试对先前呈现的一系列项目尽可能多地记住;对偶联合法是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对,然后单独呈现刺激项目,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目。
58.在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时,作为等距单位的是( )。【统考2010年研】
A.最大可觉量
B.最大可觉差
C.最小可觉量
D.最小可觉差
【考点】利用差别阈限法在制作等距量表。
【答案】D
【解析】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差别阈限来实现。具体来说,就是用任何一种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出感觉的绝对阈限,并以此为量表的起点;然后以绝对阈限为标准刺激,确定一个差别阈限;再以绝对阈限加上第一个差别阈限的刺激强度为基准,再测量第二个差别阈限……差别阈限法认为,每一个差别阈限都称为一个最小可觉差,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因此可以用最小可觉差作为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没有最大可觉量、最大可觉差和最小可觉量等这些专业术语。
59.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某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的值分别是0.40和0.08,则该被试的值为( )。【统考2010年研】
A.0.20
B.0.32
C.0.48
D.5.00
【考点】反应偏向值的计算。
【答案】D
【解析】根据公式,代入数据得,
60.在史蒂文斯的幂定律中,幂函数的指数决定按其公式所画曲线的形状。当指数值大于1时,曲线是( )。【统考2010年研】
A.S形曲线
B.反S形曲线
C.正加速曲线
D.负加速曲线
【考点】史蒂文斯的幂定律的内容。
【答案】C
【解析】史蒂文斯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刺激强度和感觉量之间关系的幂定律:。其中S是感觉量,b是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是感觉通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幂函数胡指数决定着按此公式所画曲线的形状。当指数为1时,便是一条直线;当指数值大于1时,曲线是正加速曲线,而指数值小于1时,曲线是负加速曲线。
61.下列实验中,支持情绪后天习得观点的是( )。【统考2010年研】
A.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
B.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估实验
C.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系列实验
D.哈罗(H.F.Harlow)的恒河猴依恋实验
【考点】情绪后天习得的实验支持。
【答案】A
【解析】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曾因为“小艾尔伯特的恐惧实验”备受争议。起初,小艾尔伯特是一个心理和生理上都很健康的婴儿,对许多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没表现出丝毫的恐惧。恐惧实验后,艾尔伯特对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他开始号啕大哭,转身背对白鼠,向远离它的方向移动。对于一种物体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这个实验支持了情绪后天习得的观点。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估实验支持的是情绪的认知理论,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系列实验支持的是情绪的两因素理论,哈罗的恒河猴依恋实验旨在研究猴子的依恋。
62.个体对单个声源方向进行判断需要利用双耳线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双耳线索的是( )。【统考2010年研】
A.强度差
B.时间差
C.速度差
D.周相差
【考点】听觉中方位知觉的线索。
【答案】C
【解析】人们对声源方向的判断,主要有三种双耳线索:强度差、时间差和周相差。没有速度差这一说法。
63.动作稳定测验仪(九洞仪)可用于考察( )。【统考2010年研】
A.情绪特性
B.记忆特性
C.思维特征
D.需要特征
【考点】动作稳定测验仪的应用。
【答案】A
【解析】动作稳定测验仪(九洞仪)用于运动感觉能力与情绪稳定性的心理实验,也适用于职业人员手的动作稳定程度的测试和培训
64.在考察旁观者人数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 )。【统考2010年研】
A.被试特点
B.作业特点
C.环境特点
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
【考点】自变量的含义。
【答案】C
【解析】在该研究中,自变量是环境特点(旁观者人数),因变量是人们的救助行为。
65.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 )。【统考2010年研】
A.复述的作用
B.成熟的作用
C.疲劳的作用
D.期待的作用
【考点】Peterson—Peterson法的应用。
【答案】A
【解析】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复述的作用。也可以让被试在这段时间做一些简单的算术运算,以此来对抗被试的复述。
66.验证工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行系统,通常使用的研究范式是( )。【统考2010年研】
A.双任务范式
B.点探测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
D.注意瞬脱范式
【考点】工作记忆研究中的实验范式。
【答案】A
【解析】探索中央执行系统功能的实验研究有:Alzheimer病人的实验研究,双任务操作实验以及随机生成任务实验。双任务范式关心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用的。双任务范式的基本方法是: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随机生成任务要求被试以尽量随机的顺序生成自我、数字或者动作序列。
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第67~69题。
4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67.这种设计属于( )。【统考2010年研】
A.被试间设计
B.混合设计
C.ABBA设计
D.被试内设计
【考点】实验设计的分类和应用。
【答案】D
【解析】在该设计中,每一个被试都接受了全部的实验处理,所以属于被试内设计。
68.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统考2010年研】
A.顺序误差
B.期望误差
C.实验者效应
D.动作误差
【考点】额外变量的种类及控制方法。
【答案】A
【解析】该被试内设计采用了拉丁方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顺序误差。
69.如果有6种实验处理,采用这种设计的被试人数可以是( )。【统考2010年研】
A.8人
B.10人
C.12人
D.14人
【考点】拉丁方设计。
【答案】C
【解析】采用拉丁方设计时,被试的人数是实验处理数的n倍,即被试人数可以是6、12、18……。
70.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统考2009年研】
A.《定量分析手册》
B.《心理学大纲》
C.《实验心理学》
D.《心理物理学基础》
【答案】C
【解析】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71.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统考2009年研】
A.因变量
B.自变量
C.控制变量
D.刺激变量
【答案】A
【解析】因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变量,它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该题中的阅读速度属于因变量,而字号大小则是自变量。
72.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 )。【统考2009年研】
A.统计结论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内部效度
【答案】D
【解析】内部效度是指因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而不是由其他因素所导致的。是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73.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动物、工具)、不同危险性概念(高危险、低危险)进行加工是否存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统考2009年研】
A.二因素设计
B.四因素设计
C.二水平设计
D.四水平设计
【答案】A
【解析】该研究设计中有两个自变量(语义范畴类别和危险性概念),每个自变量都有两个水平,属于两因素的实验设计。
根据右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回答74~76题。
74.这种设计是( )。【统考2009年研】
A.ABBA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
【答案】D
【解析】该设计中不同的被试分别接受A因素的两个水平的处理,属于被试间设计,而每个被试确都接受B因素三个水平的处理,属于被试内设计,因此该设计方案是混合设计。
75.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统考2009年研】
A.3
B.4
C.5
D.6
【答案】D
【解析】A因素有两个水平,B因素有三个水平,结合起来组成6个实验处理。
76.若该设计的交互作用显著,则应进一步做的统计分析为( )。【统考2009年研】
A.主效应检验
B.相关分析
C.简单主效应检验
D.回归分析
【答案】C
【解析】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统计中,如果交互作用显著,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77.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统考2009年研】
A.消除法
B.恒定法
C.随机法
D.匹配法
【答案】B
【解析】恒定法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消除法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随机法是指采取随机抽取样本或者分配样本的方式,使无关变量得到控制;匹配法是指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匹配从而来控制额外变量。
78.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统考2009年研】
A.对偶比较法
B.差别阈限法
C.数量估计法
D.等级排列法
【答案】C
【解析】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方法是分段法和数量估计法;顺序量表的方法是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等距量表的方法是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
79.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统考2009年研】
A.习惯误差
B.期望误差
C.练习误差
D.疲劳误差
【答案】B
【解析】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①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②期望误差则是指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为了让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尽可能相互抵消,最小变化法的递增和递减序列要做到数量一致。③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④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称之为疲劳误差。
80.“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开始时,计算机屏幕中央将相继呈现一系列字母矩阵,呈现的时间很短,您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矩阵消失后,将您所看到的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采用此类指导语的瞬时记忆研究方法是( )。【统考2009年研】
A.部分报告法
B.延迟部分报告法
C.全部报告法
D.顺序再现法
【答案】C
【解析】该实验的指导语要求被试在矩阵消失后,尽量回忆自己所看到的字母,属于全部报告,而部分报告法则是根据某行的提示线索来回忆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81.下列实验中,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 )。【统考2009年研】
A.知觉恒常性实验
B.三维图形知觉测验
C.透视错觉实验
D.“视崖”知觉实验
【答案】D
【解析】“视崖”知觉实验是研究儿童的知觉发展的实验,其他三个知觉实验都与本人的知识经验等有关,因此与知觉的理解性有关。
82.在唐德斯(F.C.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统考2008年研】
A.RTB>RTA>RTC
B.RTC>RTB>RTA
C.RTC>RTA>RTB
D.RTB>RTC>RTA
【答案】D
【解析】简单反应时(RTA)仅包括基线反应时间。辨别反应时(RTC)包括基线反应时和分辨刺激的时间。选择反应时(RTB)包括基线反应时、分辨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因此,选择反应时(RTB)>选择反应时(RTC)>简单反应时(RTA)。
83.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统考2008年研】
A.史蒂文斯
B.费希纳
C.韦伯
D.冯特
【答案】A
【解析】史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创立了史蒂文斯幂定律。费希纳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创立了费希纳定律。韦伯认为差异刺激量与比较刺激量之间的比值为一个常数,创立了韦伯定律。冯特建立了第一个科学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了心理学的诞生。
84.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统考2008年研】
A.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答案】D
【解析】极限法以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作为阈限值。因此,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其阈限的上限值应取第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85.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 )。【统考2008年研】
A.顿悟学习实验
B.位置学习实验
C.系列学习实验
D.对偶学习实验
【答案】B
【解析】托尔曼用位置学习实验证明了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顿悟学习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苛勒研究黑猩猩学习的实验。系列学习实验和对偶学习实验是艾宾浩斯用来研究记忆的实验。
86.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统考2008年研】
A.β增大,d’增大
B.β减小,d’不变
C.β增大,d’减小
D.两者均不变
【答案】B
【解析】在信号检测论中,d’是辨别力指标,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β是被试的反应标准,β>1则被试的反应标准较严,β<1则被试的反应标准较宽松,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被试将会采用相对宽松的反应标准,即β减小,而辨别力指标受到噪音与信号强度以及被试者自己的感受性的影响,而不受奖惩条件变化的影响,因此,保持不变。
此题,已进行相应修改,原题B选项为β增大,d’不变。
87.要获得任一种色调的混合色光,需要单色仪的台数至少是( )。【统考2008年研】
A.2台
B.3台
C.4台
D.5台
【答案】B
【解析】色光的混合遵循加色法,任意色调的混合色光都可以用不同比例的三原色(红、黄、蓝)的混合获得。因此需要的单色仪为三台。
88.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 )。
A.颜色适应
B.颜色恒常
C.颜色对比
D.颜色混合
【答案】C
【解析】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两种颜色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颜色对比。适应是一种刺激长时间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对该种刺激的感受变化的现象。颜色恒常是指在一个范围内,个体对一种颜色的知觉不随着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颜色混合是几种色光同时作用于视网膜同一区域或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作用引起的颜色视觉变化的现象。
89.棒框仪通常用来研究的问题是( )。【统考2008年研】
A.注意分配
B.手眼协调
C.知觉—动作学习
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答案】D
【解析】棒框仪是用来研究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实验仪器。研究注意分配的实验仪器是注意分配仪。研究手眼协调能力的实验仪器是手指灵活性测验仪。研究知觉—动作学习的实验仪器是迷宫。
90.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做是( )。【统考2008年研】
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C.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D.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答案】C
【解析】这一实验是考察观看恐怖电影对个体情绪的影响,A组为实验组,B组为控制组。A组、B组均进行了两次情绪测验,因此,属于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这种实验设计中,实验组在接受实验处理前接受了一次前测,为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提供了基线水平,同时设立了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历史、成熟和统计回归等无关因素。
91.在一个3×3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交互作用有( )。【统考2008年研】
A.1个
B.3个
C.6个
D.9个
【答案】A
【解析】3×3实验设计表示实验中共有两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共有4种实验处理,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为=1个。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92~94题。
国外某一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的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92.该实验设计是一个( )。【统考2008年研】
A.二因素设计
B.四因素设计
C.二水平设计
D.四水平设计
【答案】A
【解析】这个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两个自变量:年龄、材料类型,因此,属于二因素设计。
93.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 )。【统考2008年研】
A.霍桑效应
B.实验者效应
C.练习效应
D.安慰剂效应
【答案】C
【解析】被试内设计的特点,每一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因此,最容易产生练习效应。
94.能够推断出“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这一结论的统计依据是( )。【统考2008年研】
A.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主效应均显著
B.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
C.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D.材料类型、年龄和阅读速度的交互作用显著
【答案】B
【解析】“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表明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年龄对阅读速度的影响依赖于材料类型。
95.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统考2007年研】
A.6
B.12
C.18
D.24
【答案】D
【解析】完全随机设计指的是每一个被试只参与一种实验处理。本题为2×2的完全随机设计,其实验处理有4个,每种处理需要6名被试,因此整个实验设计所需被试为24名。
96.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pard)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统考2007年研】
A.0°
B.90°
C.180°
D.270°
【答案】A
【解析】库柏和谢帕德采用不同旋转角度的刺激让被试来判断它们是否与靶刺激相同,然后根据被试所需要的判断时间长短来考查表象这一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在呈现刺激时,0°刺激反映了被试的基线反应时。
97.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若要求被试对同一组汉字进行汉字结构判断或汉字词性判断,然后对这些汉字进行再认测验,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汉字结构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与汉字词性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统考2007年研】
A.前者高于后者
B.前者低于后者
C.没有差异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加工水平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对词性进行判断的加工水平比对结构的判断要深。
98.一项实验拟考察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 )。【统考2007年研】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A
【解析】实验中实验者主动加以操作、变化和控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本题中,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是要加以操作和控制的变量,所以是自变量。本题中的因变量应是识记成绩。控制变量是指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使实验发生混淆,必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材料显然不是使实验发生混淆的变量。
99.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统考2007年研】
A.匹配法
B.平衡法
C.排除法
D.恒定法
【答案】C
【解析】双盲法就是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晓实验真实意图,从而排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者效应对实验结果的污染的方法。恒定法是使额外交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匹配法是指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匹配从而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平衡法是指通过平衡实验组和控制组中额外变量的效果予以抵消平衡的方法。
100.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统考2007年研】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最小变化法
D.系列探索法
【答案】B
【解析】古典心理物理法主要有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和最小变化法三种。恒定刺激法的特征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呈现几个固定的刺激;最小变化法是指刺激差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予以改变,从而来探索感觉阈限,所以也叫做系列探索法。平均差误法则是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然后通过计算被试各次调整出来的数值与标准刺激的差误量的平均值来确定感觉阈限。
101.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统考2007年研】
A.-0.22
B.0.22
C.0.33
D.3.00
【答案】C
【解析】采用古典心理物理法测定感觉阈限时,无法将个体的感受性与其反应偏向加以辨别和分离,信号检测论则通过信号检测的实验程序,将感受性与反应偏向加以分离并计算出具体数值。β值也叫似然比,表示的是个体所选择的作为产生“信号”、“噪音”两种反应的分界点,称为判断标准。它以实验中被试的击中率的纵轴值与虚报率的纵轴值的比值来表示。
102.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统考2007年研】
A.真动知觉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似动现象
【答案】D
【解析】要完成本题,考生首先要能分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和似动现象,然后要掌握动景盘是用来研究何种现象的。动景盘是研究似动现象的常用工具。实验中,将设计好的卡通片放人景盘,使之紧贴内壁,随着景盘的旋转,观察者从窗口向内能看到卡通片上的静止图形随之活动起来。
103.斯腾伯格(S.Stern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统考2007年研】
A.加法反应时法
B.减法反应时法
C.简单反应时法
D.选择反应时法
【答案】A
【解析】加法反应时法由斯腾伯格在减法反应时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加法反应时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中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这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斯腾伯格采用加法反应时法来探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结果发现个体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方式是自始至终的系列扫描方式。
104.在2×3的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 )。【统考2007年研】
A.2个
B.3个
C.5个
D.6个
【答案】A
【解析】2×3代表的是本实验设计中有两个因素,其中第一个因素有两个水平,第二个因素有3个水平,整个实验由此有6种实验处理。
105.研究情绪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情绪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 )。【统考2007年研】
A.形容词检表法
B.时间抽样法
C.情绪诱导法
D.刺激反应法
【答案】B
【解析】情绪的常用实验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刺激反应法和情绪诱导法。刺激反应法是通过外部的刺激与反应来推断个体的内部情绪,这种方法只能研究情绪本身,无法研究情绪变量与其他心理变量的关系。对情绪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情绪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关系进行探讨的方法是情绪诱导法。
106.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 )。【统考2007年研】
A.Stroop效应
B.练习效应
C.霍桑效应
D.序列效应
【答案】C
【解析】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在实验中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主试的操作,而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被试很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测,然后用自认为能满足目的方式进行反应。这就是要求特征。要求特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107.系列位置效应常被看作是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有效证据,可通过对单词等的自由回忆测验获得。如果改变单词频率、单词呈现速度、单词系列长度,对系列位置效应最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统考2007年研】
A.对渐近线和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
B.对首因效应和渐近线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C.对首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渐近线和近因效应
D.对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近线
【答案】B
【解析】研究表明,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近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近线。
108.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这种现象称为( )。【统考2007年研】
A.罗森塔尔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反应定势
D.肯定偏向
【答案】A
【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以某种方式如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罗森塔尔用一个实验论证了实验者效应的存在,故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在本题中,班主任被告知某些儿童智力超常,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会以各种形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这些所谓的智力超常者,从而使得他们的智商分数在后来的测验中果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