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风平《中外园林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0字
- 2021-05-28 20:05:40
第1章 园林的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一、园林
1园林概念的界定
(1)国外的“园林”定义
①背景
西文园林源出于古希伯来文的Gen和Eden两字的结合。前者意为界墙、蕃篱,后者即乐园,也就是《旧约·创世纪》中所描述的“伊甸园”。
②定义
按照中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颁布的《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规定,“园林”被译为garden and park,即“花园及公园”的意思。garden一词,现代英文译为“花园”。park一词即是公园之意。
(2)中国的“园林”定义
①背景
我国“园林”一词的出现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有“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的描写,东晋陶渊明曾在《从都还阻风于规林》有“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佳句,
②定义
a.狭义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b.广义
园林是指包括各类公园、庭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快乐、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
2园林形成背景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
(1)自然造化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园林各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着自然造化。自然造化形成的自然因子和自然物为园林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①西方传统观点
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其魅力。
②中国传统观点
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不能加以改变,否则就破坏了天然、纯朴和野趣。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炼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2)社会历史发展
园林的出现是社会财富积累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它必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同时,社会历史的变迁也会导致园林种类的新陈代谢,推动新型园林的诞生。
(3)人们的精神需要
古典园林的精神追求来自神话仙境,来自宗教信仰,来自文艺浪漫,来自对现实田园生活的回归。文学艺术创造的“乐园”对现实园林的形成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同时,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对美的追求和人生哲理的揭示,对园林设计、艺术装饰和园林意境的深化等,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3园林性质与功能
(1)园林性质
①从社会属性来看
a.社会属性的变化
第一,古代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裕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园,惟有古希腊由于民主思想发达,不仅统治者、贵族有庭园,也出现过民众可享用的公共园林。
第二,近、现代园林是由政府主管的充分满足社会全体居民游憩娱乐需要的公共场所。
b.社会属性变化的影响
园林的社会属性从私有性质到公有性质的转化,从为少数贵族享乐到为全体社会公众服务的转变,必然影响到园林的表现形式、风格特点和功能等方面的变革。
②从自然属性来看
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追求美的景观艺术环境。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文化艺术的不同,各民族对园林美的认识有很大差异。
(2)园林的功能
①狩猎
主要是在郊野的皇室宫苑和贵族的庄园或山林进行。随着近、现代生态环境变化、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增强,园林狩猎功能逐渐消失,仅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某些森林公园尚存田猎活动。
②游玩
任何园林都有这一功能。
③观赏
a.对园林及其内部各景区、景点进行观览和欣赏,有静观与动观之分。
第一,静观是在一个景点(往往是制高点,或全园中心)观赏全园或部分景区;
第二,动观是一边游动一边观赏园景,无论是步行还是乘交通工具游园,都有时移景异、物换星移之感。
b.因观赏者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④休憩
古代园林中往往设有居住建筑,供园主、宾朋居住或休息;近、现代园林一般结合宾馆等设施,以接纳更多的游客,满足游人驻园游憩的需求。
⑤祭祀
古代的陵园、庙园或众神祗的纪念园皆供人祭祀;近、现代这些园林则具有凭吊、怀古、爱国教育、纪念观瞻等功能。
⑥集会、演说
古希腊时期在神庙园林周围,人们聚集在一起举行发表政见、演说等活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人们在此议论国事,发表演说。后来欧洲公园有的专辟一角,供人们集会、演说。
⑦文体娱乐
古代园林有很多娱乐项目,在中国有棋琴书画,龙舟竞渡等;欧洲有骑马、射箭、斗牛等。近、现代园林为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增加了文艺、体育等大型的娱乐活动。
⑧饮食
近、现代园林为了方便游客,或吸引招徕游客,增加了饮食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园林的服务功能。
4园林类型
(1)按构园方式划分
①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坛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
②自然式园林
园林题材的配合在平面规划或园地划分上随形而定,景以境出。园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形;草地、水体等多采取起伏曲折的自然状貌;树木株距不等,栽植时丛、散、孤、片植并用;蓄养鸟兽虫鱼以增加天然野趣;掇山理水顺乎自然法则。是一种全景式仿真自然或浓缩自然的构园方式。
③混合式园林
混合式园林是指把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构园方式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的造园方式。一般在园林的入口及建筑物附近采用规则式,而在园林周围采用自然式。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
①皇家园林
a.概况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中国古籍里称之苑、宫苑、苑圃、御苑等。
b.特点
第一,皇家园林要在不悖于风景式造园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显示皇家的气派。并不断地向民间私家园林汲取造园艺术的养分,从而丰富皇家园林的内容,提高宫廷造园的艺术水平。
第二,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富厚财力,占据大片的土地营造园林,无论人工山水园或天然山水园,规模之大非私家园林可比拟。
c.代表园林
古埃及的宫苑园林,古罗马的宫苑园林,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法国凡尔赛宫苑,英国的宫室花园等。
d.中国皇家园林的分类
中国皇家园林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之分。
第一,大内御苑
建置在皇城或宫城之内,即是皇帝的宅园,个别的也有建置在皇城以外、都城以内的。
第二,行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的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
第三,离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的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②寺观园林
a.定义
寺观园林是指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b.中国寺观园林的特点
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没有根本的差异。佛寺到宋代末期已最终世俗化。道教的园林与佛教的园林,通过世俗建筑与园林化的相辅相成而更多地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恬适宁静。寺、观也建置独立的小园林一如宅园的模式,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栽培名贵花木。
c.欧洲和伊斯兰世界寺观园林的特点
第一,由于宗教神学盛行,且长期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因此在寺观园林中,从设计规划、布局、造园要素、指导思想到建筑壁画、装饰、雕刻等都渗透着虔诚的信仰色彩。这些寺观通过修建形态各异的建筑,金碧辉煌的装饰,神圣而富有人性的造像等措施,以增强园林的观赏性,诱使人们对天国乐园的憧憬。
第二,有时通过选取远离人烟的山水环境或大面积的植树绿化,以创造寂寞山林,清净修持的宗教环境,尚有天然野趣。
③私家(贵族)园林
a.概况
私家园林属于官僚、贵族、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中国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私家园林亦包括皇亲国戚所属的园林。
b.中国私家园林的特点
由于封建的礼法制度对士民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做出种种限定,因此,私家园林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都表现出许多不同于皇家园林之处。
第一,建置在城镇里面的私家园林,绝大多数为“宅园”。宅园依附于住宅作为园主人日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不大。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前宅后园的格局,或位于邸宅的一侧而成跨院。还有少数不依附于邸宅的“游憩园”。
第二,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私家园林大多数是“别墅园”,供园主人避暑、休养或短期居住之用。别墅园不受城市用地的限制,规模一般比宅园大一些。
c.欧洲和伊斯兰世界私家园林的特点
私家园林多以皇亲国戚、贵族及富商大贾园林为主,主要形式有庄园和花园。
④陵寝(寝庙)园林
a.定义
陵寝园林是指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b.中国陵寝园林的特点
陵寝园林具有中国风景式园林所特有的山、水、建筑、植物、动物等五大要素,并且在陵寝选址上,以古代阴阳五行、八卦及风水理论为指导,所选山水地理多为天下名胜,风景如画,客观上具备了观赏游览的价值。
c.欧洲和伊斯兰世界陵寝园林的特点
第一,没有中国那样的讲究排场,但在古埃及和印度的中世纪后期出现过举世瞩目的陵寝园林。如胡夫金字塔、泰姬陵等。
第二,由于对天体、土地和五谷、树木的敬畏而兴造神苑、圣林的传统,在欧洲和阿拉伯世界长久不衰,这些神苑、圣林除本身的敬仰、崇拜、纪念意义外,亦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游览价值。
⑤公园
a.欧洲公园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公园的雏型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圣林和竞技场。古希腊由于民主思想发达,公共集会及各种集体活动频繁,为此出现了很多建筑雄伟、环境美好的公共场所,为后世公园的萌芽。
第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许多从前归皇室或贵族所有的园林逐步收为政府管理,开始向平民开放。园林转变为全体居民游憩娱乐和聚会的场所,被称为公园。
第三,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公共绿地大量涌现,出现了真正为居民游憩、娱乐的公园。公园包括城市公园、专业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等)、公共绿地和主题公园。
第四,当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以后,又产生了自然保护区公园(美国最先创立,称为国家公园)。
b.中国公园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中国早在西周初期就有向平民开放的灵囿、灵沼和灵台,唐代的曲江池、芙蓉苑亦定期向市民开放。
第二,作为近代意义上的公园是在19世纪末期由西方殖民者在上海、广州等地兴建的,然而这些公园并不姓“公”。
第三,辛亥革命前后,由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者们倡导筹建的公园是为中国人享受的公园。如广州的越秀公园、南京的中央公园、北京的中山公园等。
(3)按园林的功能划分
①综合性园林
综合性园林是指造园要素完整,景点丰富,游憩娱乐设施齐全的大型园林。如北海公园、巴黎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拙政园等。
②专门性园林
专门性园林是指造园要素有所偏重,主要侧重于某一要素观赏的园林。如植物园、动物园、水景园、石林园等。
③专题园林
专题园林是指围绕某一文化专题建立的园林,如牡丹园、民俗园、体育园、博物园等。
④纪念性园林
纪念性园林是指为祭祀、纪念民族英雄或祖先之灵,参拜神庙等而建立的集纪念、怀古、凭吊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园林。如埃及金字塔、明十三陵、孔林、武侯祠等。
⑤自然保护区园林
是指为保护天然动植物群落、保护有特殊科研与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和有特色的地质地貌而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园林,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向游人开放。如森林公园、沙漠公园、火山公园等。
5园林基本要素
(1)建筑
①中国园林中建筑的特点
a.建筑散布于园林之中,使它具有双重的作用。除满足居住休息或游乐等需要外,它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的构图中心,创造了丰富变化的空间环境和建筑艺术。
b.园林建筑有着不同的功能用途和取景特点,种类繁多。
②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建筑的特点
园林建筑往往作为园景的构图中心,园林建筑密集高大,讲究对称,装饰豪华,建筑造型和风格因时代和民族的不同而变化较大。
(2)山石
①中国园林中山石的特点
讲究无园不山,无山不石。早期利用天然山石,而后注重人工掇山技艺。
②欧洲和伊斯兰园林中山石的特点
主要依靠选择天然石材,进行人工改造,或者将巨石加工成建筑石材,或者打造成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等。
(3)水体
①中国园林中水体的特点
我国山水园中的理水手法和意境,无不来源于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在园景的组织方面,多以湖池为中心,辅以溪涧、水谷、瀑布,再配以山石、花木和亭、阁、轩、榭等园林建筑。
②欧洲和伊斯兰园林中水体的特点
欧洲园林中的人工水景丰富多样,而以各种水喷为胜。伊斯兰园林中往往在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安排水池以象征天堂,四周再安排水体分别象征乳河、蜜河、酒河和水河。伊斯兰园林中的涌泉和滴灌是颇有特色的水景。
(4)植物
①定义
园林植物是指凡根、茎、叶、花、果、种子的形态、色泽、气味等方面有一定欣赏价值的植物,又称观赏植物。
②中国园林中植物的特点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盛誉,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历代文人、画家,常把植物人格化,并从植物的形象、姿态、明暗、色彩、音响、色香等进行直接联想、回味、探求、思索的广阔余地中,产生某种情绪和境界,趣味无穷。
③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中植物的特点
有些园林植物早期被当作神灵加以顶礼膜拜,后期往往要整形修剪,排行成队,植坛整理成各种几何图案或动物形状,妙趣横生,令人赏心悦目。
④意义
a.园林中的树木花草,既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园景的重要部分。树木花草不仅是组成园景的重要题材,而且往往园林中的“景”有不少都以植物命名。
b.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不仅使园林建筑空间形象在春、夏、秋、冬四季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还可产生空间比例上的时间差异,使固定不变的静观建筑环境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候感。
c.植物可以起到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作用。
(5)动物
①概况
古代园林与动物相伴相生,直到近代园林兴起后,才把它们真正分开。
②产生与发展
a.农牧时代,人们驯养野兽,把一部分驯化为家畜,一部分圈养于山林中,供四季田猎和观赏,这便是最初的园林——囿,古巴比伦、埃及叫猎苑。
b.秦汉以降,中国园林进入自然山水阶段,聆听虎啸猿啼,观赏鸟语花香,寄情于自然山水,是皇室贵族适情取乐的生活需要,也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自然无为的仙境。
c.欧洲中世纪的君主、贵族宫室和庄园中都饲养许多珍禽异兽,阿拉伯国家中世纪宫室中亦畜养着大量动物。这些动物只是用来满足皇室贵族享乐或腐朽生活的宠物,一般平民是不能目睹的。
d.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皇室和贵族曾经专有的动物开始为平民开放观赏,始有专门动物观赏区设立。
二、世界园林体系
1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
世界园林体系主要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的。文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种族、宗教、风俗习惯、文字语言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我们依据文化体系诸因素,将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三大体系。
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1)欧洲园林
①定义
欧洲园林是指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艺术造诣精湛独到,为西方世界喜闻乐见的园林。
②分布与影响
欧洲园林覆盖面广,它以欧洲本土为中心,势力范围囊括欧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四大洲,对南非、北非、西亚、东亚等地区的园林发展亦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风格特征
a.规则式园林
以恢宏的气势,开阔的视线,严谨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体现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
b.风景式园林
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线,亦不考虑人工与自然之间的过渡,将自然作为主体引入到园林中,并排除一切不自然的人工艺术,体现一种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2)伊斯兰园林
①定义
伊斯兰园林是指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属于规则式园林范畴。
②分布与影响
伊斯兰园林地域广大,它以幼发拉底、底格利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对世界各国园林艺术风格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
③风格特征
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也较封闭,十字形的林荫路构成中轴线,将全园分割成四区。在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以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每个庭园的树木尽可能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
(3)中国园林
①定义
中国园林是指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
②特点
a.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国园林有意识地对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在人工山水园的掇山、理水、植物配置、动物驯养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b.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第一,表现
中国园林建筑能够把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并将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 “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
第二,原因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为中国园林把消极方面转化为积极方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木框架结构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使园林获得与自然环境诸如山、水、花木、鸟兽密切嵌合的多样性。
c.浓郁的诗情画意
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园林的创作运用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d.深邃高雅的意境
第一,中国园林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园林意境。
第二,汉字本身的排列组合,极富于装饰性和图案美,它的书法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因此,将文学艺术、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直接结合起来,园林意境的表现便获得了多样的手法。
③影响
a.中国园林在东亚和东南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南亚、中西亚和欧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影响。英国风景式园林、法国中英式园林就是在中国园林艺术影响下产生的。
b.日本园林是中国园林体系的主要成员之一,是中国园林最重要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三、园林史
1园林史定义
园林史是指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2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纵观世界园林历史,数万年来,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
(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
①背景
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处于对大自然环境的被动适应状态,不可能产生更高的精神享受要求,因而也就不可能产生园林。然而,在采集渔猎过程中,人类被动植物的形态、色泽等外观特征所吸引而逐渐有了动植物崇拜。
②发展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形成了人工管理的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于是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③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
a.种植、养殖、观赏不分;
b.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
c.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①背景
伴随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城镇、国都和手工业、商业,从而使建筑技术不断提高,为大规模兴造园林提供了必要条件。
②发展
a.原来寻求祭祀温饱与观赏的果园、菜圃、兽场分化为供生产为主的果蔬园圃和供观赏为主的花园、猎苑。
b.在农业文明初期,古埃及出现了宫苑、圣林和金字塔,古希腊出现庭园、圣林和竞技场,古巴比伦出现了猎苑、圣苑和“空中花园”,我国出现了宫室和用于田猎、祭祀和训练军队的囿。这些园林形式、风格和内容随着各民族文化传播及自然地理环境变迁而不断交流、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③农业文明时期园林的特点
a.直接为统治者所有,为少数贵族服务;
b.具有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
c.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
(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①背景
产业革命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18世纪中叶,由美国率先、欧洲并起,大兴城市园林化,实行街道、广场、公共建筑、校园、住宅区的园林绿化一体化,并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园林。
②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的特点
a.没收皇家及贵族园林并加以改造,或由政府建立新型园林,所有园林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
b.园林规划设计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c.不仅追求观赏美和陶冶情操,而且重在发挥园林的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①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进入了现代文明阶段,人类逐渐认识到在利用改造开发大自然的时候,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利于自然资源的恢复、更新和再生,使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②信息文明时代的园林的特点
a.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b.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
c.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
d.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
e.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
f.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3中国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自我完善,表现出稳定的、缓慢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进风格。将中国园林史分期如下:
(1)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①夏朝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相当发展,那时已有青铜器,为营造园林活动提供了物质技术上的条件。在夏朝已经出现了宫殿建筑——四合院雏型。
②商朝的甲骨文是商代文化的巨大成就。商代已有历法,有相当的天文知识,雕刻艺术也很发达。从商朝的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情况看,已具备了造园活动的基础,而甲骨文中又有园、圃、囿等字。其中,囿已具备了狩猎、观赏等园林活动内容。
③西周时,出现灵囿、灵台、灵沼等集田猎、登高、垂钓功能于一体的皇家园林,可以称为田猎型自然山水园林。
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竞相筑台建宫,苑开始出现。
(2)生成期(秦——两汉)
①背景
由分封采邑制转化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帝国初步形成。
②发展
a.皇家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可以称为宫苑型自然山水园林。
b.皇亲国戚,将相豪门,富商大贾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兴起。
(3)发展期(魏晋——隋)
①背景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中国处于分裂状态。意识形态方面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佛道儒竞相登坛,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开始出现。
②发展
a.一大批饶有田园风光的私家园林涌现,可以称之为田园型山水园林。
b.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寺观园林也开始勃兴。
(4)全盛期(唐——两宋)
①唐朝
a.背景
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健全、完善,形成儒、释、道互补共尊的局面,但儒家仍居正统地位。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全盛时代。科举制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中国文人、士流建功立业的创造性。
b.发展
写意山水园林在文人士流的作用下开始出现了。
②两宋时期
a.背景
中国封建科技、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b.发展
由于大批文人参与园林营造,使写意山水园林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园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5)成熟期(元——清末)
①背景
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衰颓的迹象。
②发展
a.继承唐宋写意山水园林优秀传统而趋于精致,一卷代山、一勺代水,表现了中国写意园林的最成熟风格,可以称为成熟型写意园林。
b.私家园林逐渐分化,先后有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脱颖而出,表现出中国园林适应时代的发展,由浓郁的文人风格向世俗化演变的倾向。
四、以史为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园林
1在借鉴中外园林艺术的实践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1)造园思想混乱,没有正确解决以人为本与保护自然遗产、人文遗产的关系;
(2)生搬硬套,不顾本地人文历史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
(3)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或沽名钓誉,盲目蛮干。
2借鉴中外园林艺术实践的态度
(1)因地制宜
根据园林所在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决定园林风格。
(2)因“时”制宜
根据园林所处的历史时期,按照当时文化背景以决定园林风格。
(3)因园制宜
根据园林的属性以决定园林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