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一篇 概 论

第1章 市场与政府

一、市场与政府

1.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通过市场不能够达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市场的私人选择结果不能实现社会福利总体优化,达到帕累托最优。

从微观角度来看,市场失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外部性和公共品的存在,使个人选择偏离社会选择最优结果;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垄断力,导致社会福利损失;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和不确定,影响市场效率;按要素分配的结果,贫富悬殊,差距过大。

从宏观角度来看,市场失灵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资源配置不佳、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增长不稳。

(2)市场失灵的宏观表现

资源配置不佳

一国的资源配置,既包括具有竞争性、排他性的私人品,又包括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品。对于私人品,由于市场现实不能满足完全竞争的严峻假设,也难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于公共品而言,情况更为严重,因为公共产品的性质、经济主体、决策方式、运行手段、报酬原则、盈亏分析和行为目标,与私人品大不相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显然不能做到资源最佳配置。

假设社会资源可以分为公共品和私人品两大类,则社会福利函数形可以表示为:

由于公共品和个人品的边际效用为正值,社会福利随着公共品和个人品的增加而提高。为保持福利水平一定,增加公共品必然减少私人品,因此,由该社会福利函数构成的社会无异曲线将凸向原点。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表示为:

由于公共品和私人品的边际产量为正值,社会生产随着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既定技术条件下资源总量一定,多生产公共品必须减少生产私人品,因此,由该社会生产函数所构成的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凹向原点,即边际转换率必为负数,而且由于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和资源的适用性,每增加一单位的公共品将使私人品减少更多,边际转换率呈递增趋势。

从理论上讲,凸向原点的社会无异曲线可以有无穷多条,但在既定资源约束下,凹向原点的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只有一条。所以,惟有这两条曲线的切点,才是公共品与私人品的最佳组合,这个切点称为社会平衡点。如图1-1所示,惟有在与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上,,才是现有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社会福利。

图1-1  社会资源配置最优

如果将社会总资源作为100%,分别表示占总资源的比例,则从图1-1(a)点可以导出社会总资源的最佳配比,如图1-1(b)所示。实际上,点很难测定,更难达到。它只是提醒人们应重视研究关系全社会福利的社会总资源在公共品与私人品之间的配比。

收入分配不公

a.洛伦茨曲线

经济学用“平等”这个指标来衡量社会公平程度,并用图1-2所示的洛伦茨曲线来衡量社会分配的平等程度。

图1-2  洛伦茨曲线

如图1-2所示的正方形,纵轴表示拥有财富百分比,横轴表示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家庭百分比。将一定百分比的家庭与其拥有的财富百分比作为一个坐标点,然后将这些坐标点连结成洛伦茨曲线,它能直观地表现出社会总财富是如何在各阶层家庭中分布的。

总财富若是平均分配于每个家庭,洛伦茨曲线变成对角线(直线),称为完全平等线。若总财富由唯一最富有家庭拥有,则洛伦茨曲线就变为折线,称为完全不平等线。一般经济社会都处于完全平等线与完全不平等线之间,如。洛伦茨曲线越靠近完全平等线,社会财富分配越平均。

b.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表示社会财富平等的程度。图1-2中阴影部分面积占三角形面积的比例,即为基尼系数。以代表财富百分比,以代表家庭百分比,洛伦茨曲线为,则基尼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基尼系数取值在0~1之间。基尼系数为0,表示社会财富完全平等分配,等于1时则表示社会财富完全不平等分配。

c.倒U形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1954年发表《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演说,提出一个以经验和推测为依据的假说,认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分配差距的变化与收入水平的变化,呈倒U字形,如图1-3所示。

图1-3  倒U形假说

图1-3中,横轴表示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纵轴表示基尼系数。库兹涅茨认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贫富差距先是不断扩大,然后又会逐步缩小。库兹涅茨的倒U形假说引起各国政府对分配差距变化规律的重视,在分配政策上力求效率与公平统筹兼顾。

经济增长不稳

现代市场经济的历史表明,一国经济总是在扩张与收缩、繁荣与萧条相互交替的波动中不断发展。经济波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繁荣,即经济扩张或上升阶段;衰退,即经济收缩或下降阶段;萧条,即经济陷入低谷且停滞不前的阶段;复苏,即经济逐步恢复或有所回升的阶段。

二、政府干预

1.政府经济职能

由于市场机制并非完全有效,需要一个机构代表国家采取行动,改善和修正市场运行结果,这就是政府产生经济职能的根本原因。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包括政府配置职能、政府分配职能和政府稳定职能。

(1)改善资源配置

政府配置职能是政府以其权力干预市场的资源配置,保护自由竞争,纠正或弥补市场失灵。具体地说,政府以公共财政的方式提供公共品,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纠正外部性,并对垄断产业进行管制,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2)收入再次分配

政府分配职能是指政府改善市场形成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果。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根源可能在于天赋要素的初始分配不公平,也可能在于要素价格的决定机制存在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转移支付,以及社会成员共同享受公共品和服务的提供,对收入和福利进行再分配,改善市场的初次分配结果。

(3)减缓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总量、结构的失衡和经济周期是常见的,仅靠市场机制无法“熨平”波动。为此,政府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预防和减缓经济波动。

2.宏观经济目标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不仅指一切愿意工作的劳动力都能找到工作,也指所有的社会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能够使所有社会资源充分就业并优化配置,但实践表明,充分就业并不是经常达到的,而是经常达不到的。

(2)经济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是国家兴衰的物质基础,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中心目标。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应当达到由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进步所决定的潜在水平(即一切社会资源都充分就业的增长率),并减缓经济波动,避免大起大落,做到可持续发展。

(3)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是一对矛盾。随着经济增长过程中产品质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物价总水平的某种上涨是正常的,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则会使货币丧失其应有的功能,导致经济运行紊乱,甚至国民经济崩溃。同时,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所造成的通货紧缩,也会导致经济停滞或衰退,其原因更加复杂,治理也更加困难。因此,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

(4)国际收支平衡

如果出现严重逆差,就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可能引发全面金融危机;如果出现过多顺差,也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升值,严重影响外贸出口。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应当是国际收支平衡,这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外部环境。

3.宏观调控方式

(1)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是根据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同问题及时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政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但通过经济政策将企业的经营决策导向国家发展规划。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外经政策等。

(2)法律规制

立法机关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竞争中的一般问题,并依法强制执行。例如,物权法、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并不针对特定的经济主体,但任何经济主体一旦触犯法律,必将受到惩处。

(3)行政管理

行政机关在有关法律的基础上,通过计划、规定、建议、劝告、警告等行政手段,直接介入市场竞争中的特殊问题,并以行政手段强力执行。例如,公用事业的进入和退出、对外贸易的进口和出口、投资指南、价格管制等。

4.政府失灵

如市场失灵一样,在某些情况某些问题上,也存在政府失灵。根据各国的经验,宏观经济调控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微观基础。宏观经济调控必须以微观经济分析和市场经济法则为基础,尊重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凡是市场能够自动做到的,政府就不必干预,实行“无为而治”。

(2)基本国情。宏观调控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

(3)成本效益。宏观经济调控也有成本,受到政府预算约束,必须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

(4)动态均衡。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因此宏观调控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做到动态均衡。

三、宏观经济流程

1.宏观经济循环流程

(1)四大部门

家庭部门:与微观经济分析的家庭部门一样,它既是消费者又是要素所有者,但这里指的是一国的家庭总体。

企业部门:与微观经济分析的企业部门一样,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要素雇用者,但这里指的是一国的企业总体。

政府部门:政府也是一个经济主体,既是国家管理者和公共服务者,又是最大的社会消费者和投资者。

国际部门:这是以海关为界虚拟的海外经济主体,既是商品进出口者,又是资本往来者。(2)四大市场

要素市场:与微观经济分析的要素市场不同,这里指一国要素市场的总体,主要指劳动力市场。

产品市场:与微观经济分析的产品市场不同,这里指一国产品市场的总体,主要指消费品市场。

资本市场:包括短期货币市场与长期资本市场,以资金融通为主。

国际市场:国际部门本身也是一个市场,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图1-4  宏观经济循环货币流程

(3)五大平衡

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由上述四大部门、四大市场形成的国民经济总量的五大平衡及其综合平衡。

劳动平衡:以工资率为杠杆调节劳动力的供求,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劳动政策达到劳动平衡。

产品平衡:以物价率为杠杆调节产品的供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业政策达到产品平衡。

财政平衡:以税率为杠杆调节财政收支,以公共福利为目标的财政政策达到财政平衡。货币平衡:以利率为杠杆调节货币供求,以物价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达到货币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以汇率为杠杆调节外汇供求,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对外经济政策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本书从管理学科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重基础、重实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一个以国民收入为中心的分析框架,力求同一主题集中论述,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如图1-5所示。

图1-5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