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综合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 圣才学习网主编
- 3304字
- 2021-01-06 19:38:37
3.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 )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A.手的无意抚摸
B.手的抓握反射
C.手脚并用爬行
D.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
【答案】D
【解析】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它是用手的动作去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手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答案】C
【解析】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6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同时儿童也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幼儿期对事件的知觉已逐渐有思维的成分参与,即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3.物体轻轻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五个脚趾形成扇形。这种现象称为( )。[浙江省2007年4月真题]
A.抓握反射
B.惊跳反射
C.蜷缩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答案】D
【解析】①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②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物体触及新生儿掌心,他立即把它紧紧握住。③惊跳反射:又称莫罗反射。突然发生的高噪声刺激,或者被人猛烈地从高处放下,都会使新生儿立即伸直双臂,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④蜷缩反射。当新生儿的脚背碰到平面的、类似楼梯的边缘时,他本能地做出像小猫那样的蜷缩动作。
4.关于幼儿视觉发展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然把手放在孩子眼前,若无眨眼反射,是正常表现
B.“代偿头位”表示两眼可能是弱眼
C.孩子有畏光现象,在阳光下常把一只眼闭上,可能为青光眼
D.斜视,多是视力功能不好
【答案】D
【解析】A项中“若无眨眼反射”并非正常表现,眨眼反射是儿童生而有之的无条件发射;B项中“代偿头位”是患麻痹性斜视的病人出现的将头或面部转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借以消除或减轻复视的干扰,并不是弱眼;C项中孩子有畏光现象是与幼儿独特的视觉发展情况相关的,并非青光眼;D项中“斜视”是视力功能不好的表现之一,因此,只有D项是正确的。
5.下列关于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C.新生儿爱听节奏快的乐曲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答案】D
【解析】新生儿对听觉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偏好,趋向于人声;对母亲的声音和陌生人的声音而言;更趋向于母亲的声音,喜欢柔和安定的声音。
二、填空题
1.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称为______。
【答案】视敏度
2.通过设计一幅幅黑白相间的线条图来测定婴儿喜欢什么样的图案,不喜欢什么样的图案的方法称为______。
【答案】视觉偏爱法
3.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______和______。
【答案】视觉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
4.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______进行的,后来才是______的触觉探索。
【答案】口腔活动;手
5.______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______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______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______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答案】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时间知觉
三、简答题
1.简述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下: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感知觉。记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随后出现与记忆相联系的表象,进一步发展为最简单的思维(即不能离开直接感知的思维)以及最初的想像。
(2)两岁前的儿童依靠感知认识世界
人生最初的两年,即言语形成之前,儿童主要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皮亚杰把儿童初生到两岁称为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认为这是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依靠从感官得来的信息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如果儿童不能用感官接触到某个客体,即不能看到、听到或接触到等,儿童就不去寻找该客体,即认为它不存在。
(3)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
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优势。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幼儿的思维活动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仍紧紧依靠感知的形象。同样,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直接感知过的形象的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此外,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
总之,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识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定意义。
2.简述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答: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如下:
(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感知过程和思维相比,是对刺激物初级的分析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过程。在儿童感知发展中分析和综合的水平都不断提高。
(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各种分析器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相应感知觉的出现和发展的时间也有迟早之别。一般而言,最早出现的是单个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此后,感知趋向综合化。
(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感知过程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既能对客体进行细致的分化,又能分清主要和次要,并且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的反映,把主次特征组成系统。
(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儿童的感知从一开始就有主动性。这种主动性随着儿童的成长而不断增长,儿童感知的目的方向性不断加强。
(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感知过程分化和综合水平的提高,感知过程系统性和目的性的加强,儿童感知过程的效率逐渐提高,儿童不但可以感知到许多以前不能感知到的事物及其特性,还能够抓住关键性特征,减少多余动作,通过较少的感知动作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四、论述题
试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趋势与年龄阶段的关系。
答: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简单的心理现象;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0~1岁儿童感知觉特征
从出生到1岁,是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其具体特征如下:
①儿童出生时就已经有各种感觉,如:物体碰到面颊,新生儿就会表现出吸吮的反应来,这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条件反射。新生儿已有触觉、味觉、视觉和听觉等,这是生理性的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
②知觉在儿童出生后不久,在感觉的基础上也发展起来,如视知觉,而且开始出现不同感觉道的协同活动,听到声音,他会把视线和头转向声源,这些协调的反应是知觉活动。
③原始的感知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感觉分化,即不同感觉道对相应刺激会做出不同的反射活动,但原始的感知过程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很低的,如:新生儿对任何触及嘴唇的东西都做出吸吮反应。以后,新生儿有了不同感觉器官的协调活动,表明新生儿的感知过程的综合能力在提高。
(2)1~3岁儿童感知觉特征
1岁到3岁,是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其具体特征如下:
①出生后第一年,婴儿已能够分辨亲人和陌生人,说明他已具有了知觉的恒常性,这是知觉水平的概括。
②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婴儿对事物的知觉渐渐和具体表象联系起来。
③2岁后,随着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渡。
(3)3岁以后儿童感知觉特征
3岁以后,是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其具体特征如下:
①开始掌握知觉标准。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如幼儿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觉,就能够知道“上午”和“下午”,实际上这时他已掌握了“知觉标准”,这已不单纯是时间知觉,而是时间概念了。
②观察力得到发展。3岁以后,幼儿的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即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知觉,4、5岁以后观察力进一步发展,能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