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级)《中国文化基础知识》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26544字
- 2022-08-05 17:10:38
3.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1.母系氏族社会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成为该氏族成员的______。
【答案】姓
【解析】中国的姓氏产生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据《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其实就是知母不知父的意思。
2.“高宗纯皇帝”中,“高宗”是______号;“纯”是______号。
【答案】庙;谥
【解析】庙号是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如“高祖”、“太祖”、“世祖”等;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如文、武、景等。在这里,“高宗”为乾隆的庙号,“纯”为谥号。
3.______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而给与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答案】谥号
【解析】谥号是古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4.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一是谥号,另外一个是______。
【答案】庙号
【解析】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5.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______,而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称为______。
【答案】庙号;尊号
【解析】庙号是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始于商代,明确称谓于汉代;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6.______又称尊号,始于唐武后中宗之世,是颂扬帝王和皇后的称号。
【答案】徽号
【解析】徽号是中国封建时代尊崇,颂扬帝、后的称号,又称尊号。尊号既有生前奉上的,也有死后奉上的。
7.号也叫别字,李白自号______,陶潜自号______。
【答案】青莲居士;五柳先生
【解析】号是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陶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8.皇族成员中,皇帝的父亲尊奉为______,皇帝的女儿封号______。
【答案】太上皇;公主
【解析】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封号。
9.唐代将“观世音”改为“观音”是避______的讳;清朝将“玄武大帝”改为“真武大帝”、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是避______的讳。
【答案】李世民;康熙帝
【解析】唐朝人避讳李世民的“世”字,把“观世音”改为“观音”;清朝时为避康熙帝玄烨之讳将“玄武大帝”改为“真武大帝”、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
二、选择题
1.下列帝王称号中属于庙号的有:( )。[2012年真题]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宋太祖
D.唐高宗
E.崇祯帝
【答案】CD
【解析】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般的庙号如:太祖、高祖、世祖、熙祖、太宗、高宗、显宗、孝宗等,他们的使用通常代表了后世对其的评价,比如:高祖和太祖这两个庙号通常给开国皇帝;高宗这个庙号一般制造王朝中衰的国君;孝宗这个庙号只有仁孝的皇帝才配享有。
2.下列有关帝王称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2年真题]
A.明代的帝王大都只有一个年号,只有明英宗例外
B.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是元封,最后一个年号是宣统
C.北魏太武帝、明永乐帝都是年号
D.汉文帝、周文王都是谥号
E.唐玄宗、汉高祖都是庙号
【答案】ADE
【解析】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唐玄宗、汉高祖都是庙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作改元,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改年号为宣统。北魏皇帝拓跋焘谥号太武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改年号为永乐。
3.古时姓与氏是分开的,以区别血统和子孙,二者混合为一大约是在( )时期。
A.先秦
B.秦汉
C.魏晋
D.隋唐
【答案】B
【解析】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到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二者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氏原有的区别已经毫无意义了。
4.以下姓氏中,其来源与官职有关的是( )。
A.姜
B.韩
C.史
D.孟
【答案】C
【解析】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5.“青莲居士”是谁的号?( )
A.李白
B.杜甫
C.自居易
D.欧阳修
【答案】A
【解析】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
6.东周的都城在今天的( )。
A.西安
B.北京
C.洛阳
D.许昌
【答案】C
【解析】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国和犬戎联军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其子周平王继位,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东周”。
7.建于唐贞观年间的裴氏宗祠是现存最早的宗祠,位于今( )境内。
A.江苏
B.江西
C.广东
D.山西
【答案】D
【解析】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位于今山西省闻喜县。
8.古代对待嫁女子在姓上冠以排行,例:姜家大女儿应被称为“孟姜”。请问“姬氏的三女儿”被称为( )。
A.伯姬
B.叔姬
C.季姬
D.仲姬
【答案】B
【解析】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姬氏的三女儿”排行为三,应为“叔姬”。
9.“清圣祖康熙皇帝”这一称谓涉及到( )两种名号。
A.谥号、庙号
B.庙号、尊号
C.尊号、谥号
D.庙号、年号
【答案】D
【解析】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中一般含有“宗”或“祖”字。如清圣祖即为庙号。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但也有以国家名(国家诞生时间)来纪念的。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如康熙。也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谥号是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文”王等。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从唐代起,皇帝有尊号。唐以前,天子尊称皇帝,嗣位皇帝尊称前帝为太上皇,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无其他称号。
10.古人常在名和字外还有号(又称别号),一般为尊称或美称,如李白的号是( )。
A.青莲居士
B.稼轩
C.放翁
D.东坡居士
【答案】A
【解析】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B项,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C项,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D项,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1.据统计,我国现存姓氏有( )多个。
A.3000
B.3500
C.22000
D.250000
【答案】B
【解析】据统计,我国现存姓氏有3500多个,而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2.2万多个。
12.古时人们常用帝王的( )来代称当时在位的皇帝。
A.谥号
B.庙号
C.尊号
D.年号
【答案】D
【解析】年号是皇帝用以纪年而设置的称号。A项,谥号是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据死者生前事迹而加给的称号。B项,庙号是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C项,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13.“文”这个谥号是表示( )。
A.表扬
B.贬义
C.同情
D.其他
【答案】A
【解析】谥号分为三种:①表示赞美的美谥;②表示同情的平谥;③表示贬义的恶谥。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B项,表示变异的谥号有:厉、灵、炀等。C项,表示同情的谥号有:怀、悼、哀、闵、殇。
14.古人在人际交往中,下对上、平辈之间,称( )。
A.名
B.字
C.绰号
D.别号
【答案】B
【解析】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名具有“名以正体”的严肃性,一般用于谦称、卑称。上对下、长对少方可称名,下对上、平辈之间、称字不称号,在一般情况下直呼对方的名,是不礼貌的。
15.“明英号”、“永乐大帝”、“汉哀帝”分别属于( )。
A.谥号、年号、庙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庙号、年号、谥号
D.年号、庙号、谥号
【答案】C
【解析】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永乐,称“永乐皇帝”;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如汉武帝等;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
16.下列几个朝代,根据王朝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定国名的是( )
A.秦、汉、隋、唐
B.晋、隋、唐、魏
C.蜀、吴、明、清
D.隋、唐、蜀、吴
【答案】B
【解析】晋、隋、唐、魏是根据王朝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定国名的。
17.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建元元年,“建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
A.庙号
B.年号
C.谥号
D.尊号
【答案】B
【解析】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西汉汉武帝刘彻的“建元”。
18.在中国古代,根据皇帝一生的所作所为给予相应称号是( )。
A.庙号
B.年号
C.谥号
D.徽号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根据皇帝一生的所作所为给予相应称号,有褒贬之意;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19.周文王、汉高祖、康熙依次为帝王的( )。
A.庙号、尊号、谥号
B.尊号、年号、谥号
C.谥号、庙号、年号
D.谥号、尊号、年号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C项,周文王是谥号,汉高祖是庙号,康熙是年号。
20.皇帝的母亲和姑母依次称为( )。
A.皇太后、长公主
B.太皇太后、大长公主
C.皇太后、大长公主
D.太皇太后、长公主
【答案】C
【解析】皇帝的母亲和姑母依次称为皇太后和大长公主。而太皇太后,是中国古代人对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和生祖母)十分尊敬的称呼;皇帝的女儿为公主,姐妹为长公主。
21.中国古代的“避讳”起源于( )。
A.周朝
B.秦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汉朝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人们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尊亲的名字要设法回避,用别的词语来代替,这就叫避讳。避讳始于周代,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两宋,苟于清代,民国成立后废除。
22.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这就是( )。
A.谥号
B.徽号
C.年号
D.庙号
【答案】D
【解析】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指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A项,谥号,为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B项,徽号,是尊号的别名,即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C项,年号,是中国古代独创发明的产物,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
23.谥号为“忠肃”的是( )。
A.于谦
B.岳飞
C.张苍水
D.钱谬
【答案】A
【解析】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谥曰忠肃,著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B项,岳飞,字鹏举,谥号武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即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C项,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南明儒将、诗人。D项,钱谬,字具美,五代政治家,吴越国的创立人,谥号武肃王。
24.下列谥号中,不属于平谥的是( )。
A.怀
B.悼
C.哀
D.康
【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表彰,即称为“谥法”,始于西周中叶稍后。从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号均自称。考王之后,方有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D项,“康”不属于平谥。
25.汤灭夏后,以“商”作为国名,后( )迁殷。
A.武丁
B.帝乙
C.太甲
D.盘庚
【答案】D
【解析】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26.与避讳不相符的说法是( )。
A.用改名、缺笔等办法来回避
B.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
C.始于周期,苛于清朝
D.给古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答案】A
【解析】避讳是中国历史上,必须回避君主、尊长“名讳”的一种要求,通常只限于君主、尊长之本名,其字号则无必要。避讳,始于周期,至唐、宋和清朝,极为盛行,且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逐渐严苛。古人常需避讳,他们在小心谨慎之中总结了种种避讳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次要则有两种避名称字和改变称呼。避讳的采用,在历史文献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27.太皇太后是指( )。
A.皇帝的母亲
B.皇帝的正妻
C.皇帝的祖母
D.皇后的母亲
【答案】C
【解析】太皇太后,是中国古代人对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和生祖母)十分尊敬的称呼,也就是对尚还在世的先帝母亲(嫡母和生母)的尊称,原来是皇太后,再晋为太皇太后。
28.皇帝一词始于( )。
A.商汤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
【答案】B
【解析】秦始皇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9.“汝南堂”是( )姓的堂号。
A.汪
B.陈
C.杨
D.丘
【答案】B
【解析】“堂号”是古代大家族为纪念家族历史,立“堂号”而为信。汝南堂是陈、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蓝等姓氏的堂号。
30.王安石又称“王临川”,这里的“临川”是称王安石的( )。
A.名
B.字
C.号
D.地望
【答案】D
【解析】王安石,宋代诗人,汉族,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因身居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
31.( )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
A.南北朝
B.战国
C.秦代
D.汉代
【答案】C
【解析】在中国上古时期——先秦时代,姓和氏是被严格地加以区别的,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氏族贵族日趋瓦解,具体表现就是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发生混乱;秦的统一,基本结束了西周封建宗法制度,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经过秦末大乱,社会进入西汉,姓氏就完全融为一体。
32.孔明是诸葛亮的( )。
A.姓
B.名
C.字
D.号
【答案】C
【解析】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
33.下列中国古代四位皇帝的称号中,使用谥号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唐高宗
D.永乐帝
【答案】B
【解析】谥号始于周初,是指帝王死后,其继嗣者及臣下根据其平生事迹和品行特点所给予的相应称号。秦废而不用,汉初恢复,以后遂成定制。谥号所用之字多为褒扬溢美之词,包括文、武、景、惠、庄、烈、昭、敬、英、成等。A项和C项,使用的庙号。D项,使用的是年号。
34.中国古代帝王有不同的称号,“高宗”、“太宗”这样的称号应该是帝王的( )。
A.谥号
B.庙号
C.尊号
D.年号
【答案】B
【解析】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庙号。A项,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C项,尊号是指封建社会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即为尊号,又称“徽号”。D项,年号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
35.汉文帝名“恒”,于是将“恒山”改称“常山”。这种避讳方式称为( )。
A.圣讳
B.家讳
C.私讳
D.国讳
【答案】D
【解析】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属于避圣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36.下列全国以国名为姓氏来源的一组是( )。
A.夏、陶、西郭
B.吴、秦、宋
C.司马、木、屠
D.周、东门、陈
【答案】B
【解析】吴、秦、宋是典型的以国名为姓;西郭、东门是以地名为姓;木、陶、屠是以职业为姓;司马是以官民为姓。
37.用年号来称呼皇帝的情况始于( )。
A.唐宋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C
【解析】年号,是帝王用于纪年的名号,为中国古代首创,始于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明代以前,一位皇帝在位往往多次改元,对皇帝的称呼也多用庙号或尊号,直到明代,一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将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而不以庙号称呼。
38.汉高祖刘邦中的“高祖”是( )。
A.庙号
B.谥号
C.年号
D.字号
【答案】A
【解析】庙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以题庙室的名号,始于商代,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B项,谥号,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C项,年号,是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D项,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
39.唐代把“观世音”改为“观音”是避( )的讳。
A.唐太宗
B.周世宗
C.元世祖
D.清世祖
【答案】A
【解析】“讳”是指帝王、“圣人”、长官及尊者的名字。中国古代用到这些字必须设法避开或改写,称“避讳”。避讳方法有四种:①改字法;②空字法;③缺字法;④改变口头称呼的读音法。A项,唐太宗,名李世民,改称观音是避李世民的讳。B项,周世宗,名柴荣。C项,元世祖,名忽必烈。D项,清世祖,名爱新觉罗·福临。
40.文、武、景、惠等属于( )。
A.庙号
B.尊号
C.谥号
D.年号
【答案】C
【解析】谥号是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汉文帝、汉武帝。A项,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世祖。B项,尊号是皇帝、皇太后在世时的称呼,如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尊号为“圣赐灵府天宝皇帝”。D项,年号是中国古代用于纪年的,如建安、贞观。
41.《太祖实录》“贞观之治”“文景之治”中的太祖、贞观、文景依次为( )。
A.徽号、庙号、年号
B.庙号、年号、谥号
C.年号、谥号、徽号
D.谥号、徽号、庙号
【答案】B
【解析】庙号,为古代帝王死后,其神主奉祀于太庙所用的称号,一般有宗、祖两字;年号为皇帝记录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谥号始于周初,为帝王死后,其继嗣者及臣下根据其平生事迹和品行特点所给予的相应称号;徽号是对帝王、皇后表示崇敬和褒扬的称号。B项《太祖实录》中的“太祖”指明太祖朱元璋,属于庙号;贞观是唐太宗在位的年号;文景分别是汉文帝、汉景帝,属于谥号。
42.以下姓氏中以国名为来源的一组是( )。
A.陈、魏、许、宋
B.蔡、齐、燕、王
C.张、李、许、陈
D.陈、宋、黄、刘
【答案】B
【解析】中国的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作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氏隶属于姓。姓氏的主要来源于:①封国名;②谥号;③爵位名;④官名;⑤居住地。A项,均是诸侯国名。C项,李不是国名。D项,均是诸侯国。
43.中国的避讳制度始于( )。
A.周朝
B.清朝
C.汉朝
D.唐朝
【答案】A
【解析】避讳起源于周。《左传》桓公六年记载“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避讳之风至唐、宋和清朝,极为盛行
44.明朝历史上一般是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有两个年号的皇帝是( )。
A.朱元璋
B.朱瞻基
C.朱祁镇
D.朱翊钧
【答案】C
【解析】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代皇帝,1435年即位,曾先后使用了正统和天顺两个年号。A项,朱元璋,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年号为洪武。B项,朱瞻基,是明朝的第四个皇帝,年号为宣德。D项,朱翊钧,的年号为万历,是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45.中国历史上对周公、孔子一类人物名字的避讳属于( )。
A.国讳
B.公讳
C.私讳
D.圣讳
【答案】D
【解析】圣讳指避讳圣人或帝后的名字。清·叶名沣《桥西杂记·避孔子讳》:“《金史》:明昌中,诏周公、孔子名俱令回避……此近代避圣讳之始。”
46.在古代氏的得名较为复杂,因祖先的官位而得名的是( )。
A.鲁
B.公孙
C.司徒
D.卜
【答案】C
【解析】中国的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作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氏隶属于姓。姓氏的主要来源于:①封国名;②谥号;③爵位名;④官名;⑤居住地。司徒一姓,出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官吏司徒,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47.《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庙号、谥号、年号
B.庙号、尊号、年号
C.谥号、年号、年号
D.尊号、谥号、庙号
【答案】A
【解析】谥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尊号,是指皇帝在世时使用的尊称;年号,是指帝王在位时用于纪年、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的名号。A项,清高宗是庙号;文景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是谥号;永乐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的年号。
48.在下列姓氏来源的选项中,完全以先人谥号为姓氏的一组是( )。
A.庄、武、穆、宣
B.金、钱、廖、王
C.陶、屠、巫、卜
D.东门、南宣、西郭、江
【答案】A
【解析】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三种。美谥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平谥如怀、悼、哀、闵、殇,含有同情的意味。A项,庄、武、穆、宣都属美谥。B、C、D三项所列都是姓氏。
49.清太祖是努尔哈赤的( )。
A.谥号
B.庙号
C.尊号
D.年号
【答案】B
【解析】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如清太祖。A项,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如周贞定王。C项,尊号是指封建社会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即为尊号,如太上皇。D项,年号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如乾隆皇帝。
50.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别号是( )。
A.放翁
B.东坡
C.半山
D.山谷道人
【答案】C
【解析】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A项,放翁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别号。B项,东坡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别号。D项,山谷道人,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别号。
51.“建安”是属于帝王的( )。
A.庙号
B.年号
C.谥号
D.尊号
【答案】B
【解析】年号,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其中“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A项,庙号,是指皇帝的神主(灵牌)奉祀于太庙所用的称号。C项,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D项,尊号,是指封建社会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的称号。
52.“陈国”是根据( )定的国名。
A.发迹地名
B.吉祥文义
C.国君姓氏
D.建立政权所在地
【答案】C
【解析】陈国,又称陈朝、南朝陈、南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所创建。中国历史上朝代名与国君姓氏重合,仅陈朝一家。
53.涿州北城门联“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为( )皇帝所题。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答案】D
【解析】涿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誉。清朝乾隆皇帝御笔亲题“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
54.汉朝国号名称的来由( )。
A.根据原来的部落
B.根据发迹地
C.根据吉祥文义
D.根据社会上流行的口号
【答案】B
【解析】国号的来由大致有五个:①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②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③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④源于宗族关系;⑤寓意吉祥。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国号定为“汉”。
55.“嘉靖”是属于帝王的( )。
A.庙号
B.年号
C.谥号
D.尊号
【答案】B
【解析】年号,是指帝王在位时用于纪年、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的名号,“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A项,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C项,谥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D项,尊号,是指皇帝在世时使用的尊称。
56.“天子”一称在我国( )朝代开始出现。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答案】C
【解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天子”最早出现于西周,是西周地位最高的统治者。
57.“汉哀帝”中的“哀”这一称号属于( )。
A.庙号
B.尊号
C.谥号
D.陵号
【答案】C
【解析】谥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汉哀帝”中的“哀”属于谥号。A项,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B项,尊号,是指皇帝在世时使用的尊称。D项,陵号,历代已故帝王及其后妃所葬陵墓的称号,
58.“高宗纯皇帝”、“乾隆皇帝”、“周贞定王”三个专名中的“高宗”、“乾隆”、“贞定”依次分别是( )。
A.庙号、年号、谥号
B.庙号、尊号、年号
C.谥号、年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答案】A
【解析】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含有“宗”或“祖”字,如高宗纯皇帝即为庙号;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在中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B项和D项的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59.“万历”是属于帝王的( )。
A.庙号
B.年号
C.谥号
D.尊号
【答案】B
【解析】万历(1573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从隆庆二年明穆宗驾崩,朱翊钧即位改元万历,至万历四十八年驾崩,共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60.根据《中华姓氏大辞典》和2007年4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新百家姓排出的中国100个大姓中,有( )姓源于河南。
A.97
B.85
C.73
D.91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华姓氏大辞典》和2007年4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新百家姓排出的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3个姓源于河南。
61.周代男子姓名讲究排行,下列名字中排行最大的名字是( )。
A.季路
B.叔向
C.仲尼
D.伯禽
【答案】D
【解析】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孟与伯,表示第一个;仲表示第二个;叔与季,有“以后”的意思。
62.在下列姓氏来源的选项中,完全以先人谥号为姓氏的一组是( )。
A.庄、武、穆、宣
B.金、钱、廖、王
C.陶、屠、巫、卜
D.东门、南宣、西郭、江
【答案】A
【解析】庄、武、穆、宣都属古代谥号,作为姓氏使用是明显的以先人谥号为氏。
63.下列全都是以政权所在地定国名的是( )。
A.蜀、吴
B.商、周
C.隋、唐
D.陈、汉
【答案】A
【解析】古代定立国名的惯例,一般按照以下几个原则:①原来的部族名;②发迹地;③封爵;④发迹地特产,如“辽”即契丹语“镔铁”;⑤谶语,如齐(金刀利刃齐刈之);⑥吉祥文义,如元;⑦建立者的姓氏;⑧社会上流行口号,如明;⑨同音通假,如清;⑩所建政权所在地。蜀、吴是政权所在地地名。B项,商、周是族名。C项,隋、唐是封爵名。D项,陈是姓氏,汉是发迹地。
64.“汝南堂”是( )姓的堂号。
A.汪
B.陈
C.杨
D.丘
【答案】B
【解析】“堂号”也叫“郡号”,郡是行政区域的建置,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而为信。依据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邀请专家研究整理,查考得到的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汝南堂”是其中之一,包含陈、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蓝。汉郡名,地辖河南旧汝宁、陈州二府及安徽颍州府。A项,汪氏的堂号是“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公。。C项,杨姓是“关西堂”的堂号。D项,丘姓的主要堂号是:“河南堂”、“吴兴堂”、“扶风堂”、“敦睦堂”、“砚耕堂”、“思敬堂”、“忠实堂”等。
65.周代男子“字”前表示排行的字中表示排行第二的是( )。
A.伯
B.叔
C.季
D.仲
【答案】D
【解析】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
66.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称( )。
A.谥号
B.庙号
C.尊号
D.年号
【答案】C
【解析】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B项,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C项,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D项,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但也有以国家名(国家诞生时间)来纪念的。
67.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雍正”是( )。
A.谥号
B.庙号
C.年号
D.徽号
【答案】C
【解析】年号,是指帝王在位时用于纪年、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的名号。A项,谥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B项,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D项,尊号,是指皇帝在世时使用的尊称。
68.下列哪个属于庙号( )。
A.周平王
B.宋太祖
C.慈禧
D.乾隆
【答案】B
【解析】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多以“高祖”、“太宗”称呼。
69.汉朝时,刘邦在河北先分封异姓王,其中刘建为( )。
A.常王
B.燕王
C.代王
D.赵王
【答案】B
【解析】西汉初年,刘邦分封的异姓王分别为: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同姓王分别为:齐王刘肥、楚王刘交、荆王刘贾、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仲、淮阳王刘友。
70.汉朝时,刘邦在河北先分封异姓王,其子如意为( )。
A.常王
B.燕王
C.代王
D.赵王
【答案】D
【解析】西汉初年,刘邦分封的异姓王分别为: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同姓王分别为:齐王刘肥、楚王刘交、荆王刘贾、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仲、淮阳王刘友。
71.用年号来称呼皇帝的情况始于( )。
A.唐宋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C
【解析】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为记载自己在位的年数而确立的名号,始于西汉武帝,以后的皇帝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改年号纪年,称“改元”。先秦、秦汉、两晋、隋朝,多用谥号称呼皇帝。唐宋元时期多用庙号,明清多用年号。因为明清皇帝的年号一经确立,很少更改,故以年号称呼之。
72.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额驸”是从( )开始的。
A.清代
B.汉代
C.明代
D.唐代
【答案】A
【解析】皇帝的女婿,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三国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皇帝的女婿为额驸。
73.下列国名中,根据封爵定国名的是( )。
A.唐
B.齐
C.明
D.周
【答案】A
【解析】根据封爵定国名的有晋(司马炎曾被封为晋王)、隋(杨坚曾被封为隋王)、唐(李渊曾被封爵唐国公)、魏(三国曹丕袭位魏王);根据原来的部族定国名的有商、周、秦;以社会流传的口号定国名的有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74.周代男子“字”前的“伯、仲、叔、季”表示( )。
A.大小
B.字
C.氏
D.排行
E.号
【答案】D
【解析】周代男子“字”前的“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伯禽”、“叔向”、“季路”。“字”后加“父”或“甫”表示性别。如“仲山甫”、“仲尼父”等。春秋时普遍方式是加“子”字,如“子产”(公孙侨)、“子有”(冉求)、“子渊”(颜回)等。
75.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其作用是( )。
A.明贵贱
B.别婚姻
C.表赞美
D.取名字
【答案】B
【解析】“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
76.古人常在名和字以外还有号,又称别号,一般为尊称或美称,如陆游的号是( )。
A.青莲居士
B.稼轩
C.放翁
D.东坡居士
【答案】C
【解析】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A项,李白,号青莲居士。B项,辛弃疾,号稼轩。D项,苏东坡,号东坡居士。
77.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
A.备、操
B.玄德、操
C.备、孟德
D.玄德、孟德
【答案】C
【解析】刘备见曹操自称“备”有谦恭之意,称呼曹操时用曹操的字“孟德”,显尊重、亲切。
78.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 )。
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
D.宋高宗谥号
【答案】B
【解析】靖康(1126~1127年)是宋钦宗的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
79.2010年春节期间,一条有趣的祝福短信十分流行:“佳节来临,恭祝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民雍正,学业乾隆,成绩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德才同治,心情光绪!”请根据相关的导游知识判断:康熙、雍正、乾隆等称号应属( )。
A.陵号
B.年号
C.谥号
D.庙号
【答案】B
【解析】康熙、雍正、乾隆分别是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的年号。
80.王安石又称“王临川”,这里的“临川”是称王安石的( )。
A.名
B.字
C.号
D.地望
【答案】D
【解析】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临川”即为王安石“地望”。
81.“隋炀帝”的“炀”属于( )。
A.谥号
B.庙号
C.尊号
D.全称
【答案】A
【解析】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和品德给予的评定褒贬的称号。谥号始于西周,属于褒扬的有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等;属于贬斥的有炀、厉、灵、幽等。
82.古代帝王陵寝的名号叫陵号,始于( )。
A.秦朝
B.商朝
C.东汉
D.西汉
【答案】D
【解析】封建帝王陵寝的名号叫陵号,始于西汉,如长陵、阳陵、杜陵、霸陵等。
83.周文王、汉高祖、皇太后、康熙分别是( )。
A.庙号、尊号、年号、谥号
B.尊号、年号、庙号、谥号
C.谥号、庙号、尊号、年号
D.谥号、尊号、庙号、年号
【答案】C
【解析】周文王的“文”指谥号,谥号不独立使用,多与庙号结合;汉高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皇太后属于尊号;康熙则为年号。
84.谥号、庙号、年号分别始于( )。
A.西周、商代、汉代
B.商代、西周、唐代
C.西周、汉代、商代
D.商代、西周、宋代
【答案】A
【解析】谥号始于西周,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和品德给予的评定褒贬的称号;庙号始于商代,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年号始于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
85.“大长公主”是指皇帝的( )。
A.平辈姊妹
B.长辈姑母
C.长辈姨婶
D.外甥女
【答案】B
【解析】汉代开始皇帝之女称作公主,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
86.“武”这个谥号是属于( )。
A.褒扬
B.贬斥
C.同情
D.其他
【答案】A
【解析】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和品德给予的评定褒贬的称号。谥号始于西周,属于褒扬的有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等;属于贬斥的有炀、厉、灵、幽等。
87.庙号始于商代,而一般认为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则始于( )。
A.汉代
B.周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A
【解析】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庙号。汉代以后,其标志前缀先是“祖”或“宗”字,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称“祖”,如“高祖”、“太祖”、“世祖”等。南北朝开始,至唐朝无帝不称“宗”。明、清时前几个皇帝有都称“祖”的现象,如“明太祖”、“明成祖”,“清太祖”、“清世祖”、“清圣祖”等。
88.清高宗爱新觉锣·弘历又称乾隆皇帝,请问:高宗、乾隆分别是指帝王的( )。
A.谥号、庙号
B.谥号、年号
C.庙号、尊号
D.庙号、年号
【答案】D
【解析】高宗、乾隆分别是指帝王的庙号和年号。
89.“后”、“王”的称谓源自( )社会。
A.原始
B.封建
C.奴隶
D.西周
【答案】A
【解析】奴隶社会中最高统治者可称为“后”、“王”、“天子”。“后”、“王”的称谓源自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成为“王”。
90.太平兴国为( )的年号。
A.明太祖
B.宋太宗
C.清太祖
D.光武帝
【答案】B
【解析】宋太宗的年号是太平天国。
91.根据发迹地定国名的是( )。
A.汉
B.晋
C.唐
D.明
【答案】A
【解析】根据发迹地定国名的有汉(刘邦从汉中起兵战胜项羽建立西汉)。B项和C项,晋(司马炎曾被封为晋王)、隋(杨坚曾被封为隋王)、唐(李渊曾被封爵唐国公)、魏(三国曹丕袭位魏王)是根据封爵定国名的。D项,明是以社会流传的口号定国名的,“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92.下列朝代中,每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的朝代是(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答案】D
【解析】自清代开始,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清高宗只用乾隆。
93.姓在中国古代早期是一个氏族的号,如黄帝姓( )。
A.姬
B.姜
C.风
D.赢
【答案】A
【解析】姓在中国古代早期是一个氏族的号,如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商族姓“子”、周族姓“姬”等等。在奴隶社会中贵族有姓,平民和奴隶无姓。
94.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 )。
A.后
B.王
C.天子
D.皇帝
【答案】B
【解析】奴隶社会中最高统治者可称“后”、“王”、“天子”;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王”。
95.每一政权国号名称虽然是人命名的,但取名总有某种依据。例如“清”是按( )定国名。
A.吉祥文义
B.同音通假
C.发迹地
D.社会上流行口号
【答案】B
【解析】清是以同音通假定国名的。A项,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的有元(《易》爻辞:“大哉乾元”)。C项,根据发迹地定国名的有汉(刘邦从汉中起兵战胜项羽建立西汉)。D项,以社会上流传的口号定国名的有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96.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不能直接称呼自己长辈的名字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规矩。凡遇与自己长辈名字相同的字,则需要用改字或缺笔等办法来躲开。这一规矩称之为( )。
A.国讳
B.公讳
C.禁忌
D.私讳
【答案】D
【解析】“避讳”就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或音,用改字、缺笔或改变读音的办法来回避。每一朝代的皇帝之名是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孔丘之名唐后各代均避讳,称圣讳;长上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97.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其中的陈( )。
A.以发迹地定国名
B.以封爵定国名
C.以文义命名
D.以姓氏命名
【答案】D
【解析】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国名的有陈(南朝陈为陈霸先建立)。A项,根据发迹地定国名的有汉(刘邦从汉中起兵战胜项羽建立西汉)。B项,根据封爵定国名的有晋(司马炎曾被封为晋王)、隋(杨坚曾被封为隋王)、唐(李渊曾被封爵唐国公)、魏(三国曹丕袭位魏王)。C项,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的有元(《易》爻辞:“大哉乾元”)。
98.明太祖是朱元璋的( )。
A.庙号
B.尊号
C.谥号
D.年号
【答案】A
【解析】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明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B项,尊号是指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又称为“徽号”,如“太上皇”、“皇太后”、“高皇帝”等。C项,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D项,年号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
99.中国历史上“明”国号的由来是( )。
A.根据吉祥文义定
B.按同音通假定
C.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
D.根据发迹地定
【答案】C
【解析】明朝“国号“是以社会上流传的口号定国名的,有“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之说。A项,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的有元(《易》爻辞:“大哉乾元”)。B项,按同音通假定国名的有清(同“后金”之“金”)。D项,根据发迹地定国名的有汉(刘邦从汉中起兵战胜项羽建立西汉)。
100.“帝”字从( )始与谥号结合后,也成为庙号,如“汉文帝”、“魏文帝”、“晋文帝”等。
A.商代
B.周代
C.秦代
D.汉代
【答案】D
【解析】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帝”字从汉代始与谥号结合后,也成为庙号,如“汉文帝”、“魏文帝”、“晋文帝”等。
101.下列几个朝代,根据王朝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定国名的是( )。
A.秦、汉、隋、唐
B.晋、隋、唐、魏
C.蜀、吴、明、清
D.隋、唐、蜀、吴
【答案】B
【解析】国号名称的主要由来:①根据原来的部落、部落联盟的名称定国名,如商、周、秦;②根据发迹地定国名,如西汉、宋;③根据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定国名,如晋、隋、唐、魏;④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如明;⑤以同音通假定国名,如清;⑥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国名,如蜀、吴。
102.清代亲王之女称( )。
A.格格
B.多罗格格
C.和硕格格
D.固山格格
【答案】C
【解析】清代皇帝之女不称“格格”,只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等人之女才依次称为和硕格格、多罗格格、固山格格、格格等。
103.( )为帝王的尊号和庙号。
A.太上皇、汉高祖
B.乾隆皇帝、明太祖
C.皇太后、建武中元
D.高皇帝、万岁通天
【答案】A
【解析】尊号是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又称诶“徽号”,如“太上皇”、“皇太后”、“高皇帝”等;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
104.“烈”这个谥号的性质是属于( )。
A.表扬
B.贬义
C.同情
D.其他
【答案】A
【解析】谥号是一些相对固定的字,大致分三类:①表扬性质的,有文、武、景、惠、烈、昭、康等;②批评性或带贬义的,有厉、灵、幽等;③表示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105.下列( )属于庙号。
A.周平王
B.宋太祖
C.慈禧
D.乾隆
【答案】B
【解析】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可知,宋太祖属于庙号。A项,周平王是谥号。C项,慈禧为尊号。D项,乾隆是年号。
10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谥号是( )。
A.孝端
B.孝诚
C.孝恭
D.孝慈
【答案】D
【解析】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包括朝鲜、越南、泰国、日本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明太祖的皇后是孝慈高皇后马氏。
107.皇帝的母亲和姑母依次称为( )。
A.皇太后、长公主
B.太皇太后、大长公主
C.皇太后、大长公主
D.太皇太后、长公主
【答案】C
【解析】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皇帝的姑母称为大长公主,皇帝的祖母称为太皇太后,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
108.“长公主”是皇帝的( )。
A.姊妹
B.大女儿
C.外甥女
D.姑母
【答案】A
【解析】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为大长公主。
109.下列中国古代四位皇帝的称号中,使用谥号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唐高宗
D.永乐帝
【答案】B
【解析】谥号始于周初,为帝王死后,其继嗣者及臣下根据其平生事迹和品行特点所给予的相应称号。秦废而不用,汉初恢复,以后遂成定制。谥号所用之字多为褒扬溢美之词,包括文、武、景、惠、庄、烈、昭、敬、英、成等,多数帝王的谥号与其一生的所作所为并不相符,甚至是虚伪的吹捧。但有的也含有同情或贬损之意,如汉哀帝的“哀”、隋炀帝的“炀”等。
110.下列谥号中,不属于平谥的是( )。
A.怀
B.悼
C.闵
D.恭
【答案】D
【解析】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一般分为美谥、恶谥、平谥三种形式,具体为美谥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等;恶谥如厉、灵、炀等;平谥如怀、悼、哀、闵、殇等。
111.中国古代的“避讳”起源于( )。
A.周朝
B.秦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汉朝
【答案】A
【解析】避讳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两宋,苛于清代,民国成立后废除。
112.帝王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这就是( )。
A.谥号
B.徽号
C.年号
D.庙号
【答案】D
【解析】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庙号。A项,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B项,徽号是指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C项,年号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
113.古人常有字、号(或称“别号”),如辛弃疾字幼安,号( )。
A.易安
B.稼轩
C.子昂
D.希文
【答案】B
【解析】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114.“周文王”、“汉高祖”、“皇太后”、“康熙”分别属于( )。
A.庙号、尊号、年号、谥号
B.尊号、年号、庙号、谥号
C.谥号、庙号、尊号、年号
D.谥号、尊号、庙号、年号
【答案】C
【解析】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庙号,如 “汉高祖”、“明太祖”;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如“周文王”、“周贞定王”;年号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如“康熙”、“乾隆”;封建社会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即为尊号,如“太上皇”、“皇太后”。
115.下列谥号中,属于平谥的是( )。
A.厉
B.炀
C.灵
D.闵
【答案】D
【解析】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于表扬的,有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康等,如“经纬天地日文”、“威强睿德日武”、“布义行刚日景”、“柔质慈民日惠”;属于贬义的有炀、厉、灵、幽等,如“好内远礼日炀”、“杀戮无辜日厉”等;属于表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如“恭仁短折日哀”。ABC三项表贬义。
116.“开皇之治”、“文景之治”、“《清高宗实录》”兰个专有名词中的“开皇”、“文景”、“高宗”依次分别是( )。
A.谥号、庙号、年号
B.年号、庙号、谥号
C.年号、谥号、庙号
D.徽号、年号、庙号
【答案】C
【解析】年号是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和品德给予的评定褒贬的称号,褒扬的有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等。庙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以题庙室的名号。庙号始于商代,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
117.清朝的乾隆皇帝的全称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其中“乾隆”、“高宗”、“纯”分别是( )。
A.庙号、谥号、年号
B.庙号、徽号、年号
C.年号、庙号、谥号
D.徽号、谥号、庙号
【答案】C
【解析】年号是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庙号始于商代,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和品德给予的评定褒贬的称号,用一些固定的字来表达。
118.明成祖的年号是( )。
A.洪武
B.永乐
C.建文
D.宣德
【答案】B
【解析】明成祖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直至其去世只用了一个年号。A项,“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C项,“建文”是朱元璋长孙朱允炆所用年号。D项,“宣德”是明成祖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
119.庆典时加给帝王及皇后的尊号叫( )。
A.谥号
B.庙号
C.徽号
D.年号
【答案】C
【解析】古代为颂扬皇帝、皇太后、皇后的功德所上名号称“尊号”,又称“徽号”。一般说来,皇帝初登基或遇重大庆典,朝臣照例要为皇帝(有时也包括皇太后、皇后)上尊号。
120.“山陵崩”或“驾崩”是指( )死亡。
A.天子
B.诸侯
C.大夫
D.士人
【答案】A
【解析】死,在古汉语里也是有等级的,不同职级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为“卒”,天子死为“薨”。“驾崩”是再后的叫法,也做崩、山陵崩,宾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121.“衍圣公”是( )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
A.宋仁宗
B.宋宪宗
C.宋真宗
D.宋徽宗
【答案】A
【解析】为了张扬礼教,自西汉平帝起各朝皆给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宋仁宗至和二年封孔子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后代沿用该封号。
122.古代对已经过世的母亲称谓错误的是( )。
A.先母
B.先慈
C.先考
D.先妣
【答案】C
【解析】古代对已经过世的母亲称谓主要有先母、先慈、先妣。C项,先考是对已离世的父亲的称呼。
123.清代以前帝王的姑母称为( )。
A.公主
B.长公主
C.大长公主
D.公主
【答案】C
【解析】公主为皇帝女儿的封号,皇帝的姐妹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为大长公主。
124.战国时秦国及秦王朝对平民的称呼是( )。
A.百姓
B.黎民
C.黔首
D.庶人
【答案】C
【解析】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秦王朝对平民的称呼。A项,古代庶民无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百姓是贵族的通称,战国后演化为平民。B项,黎民来自于被打败的九黎人,泛指平民。D项,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
125.中国哪位皇帝寿命最长( )。
A.李世民
B.乾隆
C.康熙
D.刘邦
【答案】B
【解析】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126.以下姓氏中以国名为来源的一组是:( )。
A.陈、魏、许、宋
B.蔡、齐、燕、王
C.张、李、许、陈
D.陈、宋、黄、刘
【答案】B
【解析】姓氏是指家族系统的称号,为姓和氏的合称。中国的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作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氏隶属于姓。自秦汉以后,姓氏不分,合二而一。姓在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逐渐增多,来源极广。主要来源于封国名、谥号、爵位名、官名、居地、职业等。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B项,蔡、齐、燕、王都为国名。AC两项,许不是国名,D项,黄、刘不是国名。
127.在奴隶社会中女子称姓,男子称( )。
A.名
B.字
C.氏
D.号
E.夫
【答案】C
【解析】氏是姓的分支,姓不变化而氏的变化很大,隔一两代就可能改变。A项,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B项,名和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义相同或相近:屈平,字“原”(屈原)等。D项,号也叫别号、别字,可以自取,字数较自由,取号之风盛于唐以后的宋,以后文人几乎无不取号。
128.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其名号即为( )。
A.谥号
B.尊号
C.年号
D.徽号
E.庙号
【答案】E
【解析】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庙号,汉代以后,其标识字首先是“祖”、“宗”字。A项,谥号的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谥号不独立使用,或与庙号结合,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B项,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颂扬作称号即为尊号。C项,年号是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D项,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颂扬作称号即为尊号,又称“徽号”,如“太上皇”、“皇太后”等。
129.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为( )。
A.陵号
B.尊号
C.庙号
D.徽号
E.年号
【答案】E
【解析】年号是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A项,封建帝王陵寝的名号叫陵号,始于西汉,如长陵、阳陵、杜陵、霸陵等。B项,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颂扬作称号即为尊号。C项,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庙号,汉代以后,其标识字首先是“祖”、“宗”字。D项,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颂扬作称号即为尊号,又称“徽号”,如“太上皇”、“皇太后”等。
130.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 )时期,我国历史上正式改元是从此开始。
A.周文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
【答案】D
【解析】年号,是中国古代独创发明的产物,除用于纪年以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年号真正使用的开创制度,当发源于中国汉朝皇帝汉武帝刘彻,从此在中国长达二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一直延用。
131.秦人姓赢,原居今甘肃省( )部一带。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答案】A
【解析】秦人姓赢,原居陇右(今甘肃东部)一带。秦襄公因救援幽王和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春秋时秦国以雍城(今凤翔县南)为都。秦穆公时,励精图治,国力大大增强,灭掉秦以西的戎狄部落,成为西方大国,因此被称为“秦秋五霸”之一。
132.蔡伦的封号是( )。
A.博望候
B.龙亭候
C.武侯
D.留候
【答案】B
【解析】蔡伦(约61~121年),字敬仲,永平十八年(75年),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宦者,建初元年(76年)任小黄门。蔡伦先后因侍奉4个幼帝,官至中常侍,封为龙亭侯。B项,张骞曾被封为博望候。C项,诸葛亮曾被封为武侯。D项,张良曾被封为留侯。
133.张骞、蔡伦、张良、诸葛亮的封号依次是( )。
A.博望侯、龙亭侯、留侯、武侯
B.龙亭侯、博望侯、留侯、武侯
C.留侯、武侯、龙亭侯、博望侯
D.留侯、龙亭侯、武侯、博望侯
【答案】A
【解析】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他运筹帷幄,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武乡侯指诸葛亮,建兴元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死后谥号忠武侯。博望候指张骞,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就被封龙亭县的五百户为其采邑,蔡伦为龙亭侯。
134.( )为帝王的尊号和庙号。
A.太上皇、汉高祖
B.周贞定王、明太祖
C.皇太后、建武中元
D.高皇帝、万岁通天
【答案】A
【解析】太上皇是皇帝父亲的尊号,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后世多称为汉高祖。B项,周贞定王是周元王儿子的谥号,明太祖是朱元璋的谥号。C项,皇太后是中国古代皇帝法定母亲的尊号,建武中元是汉武帝刘秀的第二个年号。D项,高皇帝是汉刘邦的尊号,万岁通天是武则天的年号。
三、术语解释题
1.郡望
答:郡望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人们注意出身,看重门第,便产生了“郡望意识”。
2.年号
答:年号是指中国古代帝王为记载自己在位的年数而确定的名号,始于西汉武帝,以后的皇帝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改年号纪年,称“改元”,皇帝的年号多用两个字。元代以前,皇帝的年号常因出现“祥瑞”或发生重大事件等原因而更改,因而一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皇帝的年号一经确立,一般不再更改,一个皇帝通常只有一个年号,古后人常以年号作为该皇帝的代称。
3.谥号
答: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避讳
答: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讳”是指帝王、“圣人”、长官以及尊者的名字,平时用到这些字时必须设法避开或改换,叫避讳。按照所避讳字的不同,一般将避讳分为“国讳”、“家讳”和“圣讳”三种。
历代避讳方法有三种:①改字法,是对帝王及尊者之名改用其他代替。如汉代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改“恒山”为“常山”。②空字法,是将应当避讳的字空出来不写,或空围“口”,或作“某”,或直书“讳”字。如东汉许慎在作《说文解字》时,对当世皇帝汉安帝刘祜以及上至光武帝刘秀凡五代帝王之名,皆取空字法,只作“上讳”二字,不解释它们的形、音、义。③缺笔法,是对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不写。如清圣祖(康熙)名玄烨,清代人为避讳,凡遇“玄”均少写最后一点。另外,封建主义还有“讳嫌名”的做法。即与所避之字声音相近或相同的字也要避讳,如唐代诗人李贺,其父名李晋肃,“晋”与“进”同音,因“讳嫌名”而不得考进士。避讳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
四、论述题
1.汉语中与“名”、“姓”有关的成语甚多,请任举三例,并简单分析一下古代的“姓”、“名”、“字”与今天我们常说的“名字”之间的关系。
答:(1)与“名”、“姓”相关的成语
二姓之好、改名易姓、显姓扬名。
(2)“姓”、“名”、“字”与“名字”之间的关系
①姓
a.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中国姓氏的产生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说文解字》中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
b.而现在人们常说和常用的不再是母系氏族时期的从女的“姓”,而是父亲的姓氏。
②字
字是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字”的这一意义在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而“字”往往和“名”一起使用,表示“姓名”的意义。
③名
古代,人们在姓氏之外,还会取“名”、“字”和“号”。“名”的概念大概在氏族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注疏说:“名以名质,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初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
总之,现在人们常用的“名字”只是古代的“名”,它和古代的“姓”、“名”、“字”相比,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2.古代对不同年龄有哪些称谓?
答:古人对特定的年龄阶段,有专门的称谓,从小到大依次为:
(1)襁褓:原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总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头发扎成髫,称为总角;
(4)垂髫、髫年:借指幼年,髫为儿童头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
(5)束发、成童:十五岁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髫;
(6)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7)及笄:女子十五岁左右,古代女子十五岁时就把头发簪起;
(8)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9)而立:三十岁;
(10)不惑:四十岁;
(11)知天命、半百: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5)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6)期颐:一百岁。
3.中国古代皇族、皇戚的称呼。
答:皇族、皇戚为最高统治阶级的代表,对他们具有专门的称呼,且不同的朝代称呼也具有差异。具体为:
(1)对皇帝的称呼:在原始社会称“后”、“王”,西周出现“天子”,自秦始皇始称“皇帝”;
(2)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
(3)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4)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
(5)皇帝的正妻:称皇后;
(6)皇帝的诸妾:称统称嫔妃,有美人、贵人、才人、昭仪、婕妤、贵妃、贵嫔等称号;
(7)皇帝的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称:皇太子,又称太子;
(8)皇帝的女儿:称公主;
(9)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汉代);
(10)皇帝的姑妈:称大长公主;
(11)皇帝的女婿:称驸马,清朝称额驸。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请写出词中讲到的几个封建帝王的帝号全称和名字,并说出其所处朝代或所属民族的帝王陵墓形式。
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为毛主席著名的词句,其中涉及封建帝王的帝号全称和名字,及其朝代或所属民族的帝王陵墓形式分别如下:
(1)帝号全称及名字
①秦始皇,嬴政;
②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刘彻;
③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
④宋太祖,年号“建隆”,赵匡胤;
⑤谥号为圣武皇帝,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2)陵墓形式
①秦汉两代,方上;
②唐代,以山为陵;
③宋代,恢复方上,但规模较小;
④元朝帝王一般实行蒙古族密葬。
5.古代对避讳有哪些要求?
答: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讳”是指帝王、“圣人”、长官以及尊者的名字,平时用到这些字时必须设法避开或改换,叫避讳。按照所避讳字的不同,一般将避讳分为“国讳”、“家讳”和“圣讳”三种。
(1)国讳
如秦始皇嬴政时,改正月为端月,其父名子楚,《吕氏春秋》就改楚为荆;汉高祖刘邦时,改邦为国。
(2)避圣人、尊者讳
汉淮南王刘安之父刘长,避长而用修。
(3)避恶人讳
“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耻姓秦”,即耻于与南宋奸臣秦侩同姓。
(4)其他忌讳
古人讳言钱而日“孔方兄”,讳言大小便日“更衣、出恭”,讳言死则日“驾崩、仙逝、坐化、作古”等。
6.清朝人关后的第二位皇帝玄烨的全称是:“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请在全称中划分出庙号、徽号、谥号,指出该皇帝的年号,并对上述四种称号加以概括解释。
答:(1)庙号是圣祖。庙号为古代帝王死后,其神主奉祀于太庙所用的称号。最早在商朝即已出现,秦始皇弃而不用,后代开始沿用。
(2)徽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徽号是尊号的别名,即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
(3)谥号是仁。谥号始于周初,为帝王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秦废而不用,汉初恢复,以后遂成定制。
(4)年号:康熙。年号为皇帝记录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
7.中国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姓”与“氏”的区别在哪里?
答:(1)中国姓氏的产生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2)“姓”与“氏”的区别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8.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中国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
(1)最早产生的姓,即原有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它们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姚、姒、赢等。
(2)以国邑为氏。如鲁、卫、晋、虞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4)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这是宗法制的明显特点之一。如牛、关、柯、丰等。
(5)以排行次第为氏,这也是宗法制的一种体现。周代以孟(伯)、仲、叔、季作为子孙排行的次序,其后裔则可称孟氏、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6)以爵号、谥号为氏。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谥号如文、武、穆、宣、闵、简等。
(7)以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住的地方为氏。如西门、东郭、东方等。
(8)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甄、卜、巫等。
(9)以事为氏。这类姓氏不多,但却很有意思。如李、林、昃等。
(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姬改为周、淳于改为于等。
(11)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成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宇文、鲜于、尉迟、慕容、长孙、贺兰等。
9.中国人的“名”与“字”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答: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故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1)中国人的“名”与“字”的区别
①名与字意义相反。如郑公孙黑字子皙,皙为肤色白,黑与白字义相反。
②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名壬字辛,取水生于金之意。
(2)中国人的“名”与“字”的联系
①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国大诗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
②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鲁国孔丘字仲尼,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山,又属老二,故字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