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基础(第2版)》(科教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11316字
- 2020-12-01 17:02:55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1.心理学研究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①心理过程
在心理学上,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这两个术语往往交替使用。通常把认知、情绪和意志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意志过程是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②心理状态
人们 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这类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状态。
③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在行为方面,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热情友善,有的人冷漠无情,这些都是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2)个体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一个包含动作、活动、应答、反应、运动、过程、操作等含义很广的术语,指有机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和反应,如吃饭、穿衣、写字、看电视、走路、开车、弹琴等,称为外显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
(3)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潜意识过程是指不能觉知到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4)团体心理
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是指个体在与他人或社会群体互动时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或行为。
团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团体心理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作为个体的一种重要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团体心理受文化的影响。文化不同,团体心理不同。
2.心理学为什么必须研究人的行为?
答: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目的是要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具体如下:
(1)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如说话、攻击、散步等,广义上来讲,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任何部位肌肉的活动,甚至神经系统的电活动。
(2)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所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使人们可能探讨其内部心理活动。反过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所以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们可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因。
(3)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具有不同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人,其心理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就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可能不同。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人们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3.科学的心理学是何人、何时、何地建立的?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4.现代心理学的流派有哪些?其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答: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分别有:
(1)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的意识经验的分析。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
(2)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例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一反应(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即可了解人的行为;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4)完形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所创立。Gestalt为德文,含有“整个形体”和“完形结构”的意思。完形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完形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对完形心理学而言,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在集中知觉时,增加了一层心理组织,因此,它对知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贡献。此外,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而知觉组织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历程有关,为此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所创立。精神分析不但是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19世纪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大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理论极为庞杂,对于人格的发展动力,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对于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对于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以后的精神分析学者坚持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展,如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而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这些心理学者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
(6)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为代表在20世纪50年代所创立,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在理论取向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反对他们的反理性观点;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也反对行为主义以零碎的、片面的反应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由零碎反应集合而成的行为,而不是表现行为的完整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如动机、价值、情感、生活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7)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不同,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的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使得认知心理学明确成为一种学说。认知心理学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从狭义上讲 ,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学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也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认知心理学是目前在心理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范式,它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5.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学派的基本主张分别是什么?
答:各个学派的主张如下:
(1)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该学派基本主张:反对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人的知觉和意识不等于、也不能还原为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2)行为主义
l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该学派基本主张:反对研究意识,并认为意识带有主观的性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对它进行可重复性的、客观的研究,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同时,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采用实验法。
(3)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弗洛伊德的代表作有《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等。该学派基本主张:变态行为应当被看做心理疾病,是由心理功能失调所致,只有研究病人心理障碍的原因后才能治好病人。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弗洛伊德提倡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的病根。精神分析,是一种临床技术,就是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
(4)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不同,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的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使得认知心理学明确成为一种学说。该学派基本主张:①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认知心理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其内部心理活动,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的。②在研究推理、决策以及问题解决等复杂的认知过程时采用口语报告的方法。口语报告法也称“出声思维”,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研究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研究者对其进行分析。口语报告法不同于内省法,它是在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之上所运用的一种客观的科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得人的心理、意识又被带回到了心理学的研究之中。
(5)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该学派基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当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的经验——诸如动机、需要、价值观、情感、生活责任、自我意识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强调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想的生物,其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人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成长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不只是了解人的这些本性,而且要寻求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答: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1)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领域日益分化、日益开拓,因而关于人类心理与行为的专门化研究也必然增多,随着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必将促使产生更多的应用心理学分支。
(2)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
至今,心理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尚未很好解决,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范式,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贯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缺乏一套独创的公认的理论和范畴。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途径就是对已取得的规模庞大的资料不断地整合,通过高度整合,促使心理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心理学未来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3)树立大心理学观
变革传统的心理学观,树立大心理学观成为未来心理学发展的又一趋势。其基本特征是:
①坚持心理学的人学性质,强调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的心理生活的整体研究,既要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过程,更要把人性、人格、价值、潜能、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地位;
②坚持心理学的中间科学定向,把心理学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中间科学,但要突出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和精神科学的特性;
③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对象观,心理学既要研究个体(自我和超自我)与群体,又要研究心理(意识与潜意识)与行为,特别强调在群体及其关系中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
④进一步拓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在以科学心理学为主体和指导的原则下,突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既要丰富科学心理学的内涵,又要运用哲学心理学和心理学哲学来深化对科学心理学的理解。
(4)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
建立科学本土心理学,也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任何心理学都应该以本土文化圈中的心理文化来理解、解释和干预人的心理生活的。现代心理学的本土化是由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和文化主义三种走向统合的历史必然性所决定的。未来心理学将是呈现出本土化和世界化相统一的发展趋势。
(5)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综合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世界上复杂的现象,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心理学研究取向:
①从理论多元化的视角看,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综合运用几种观点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形成的机制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必然取向。
②要从各派的研究中得到最为有益的东西,这样才能对人类心理历程的知识有所继承、有所发展。
③21世纪心理学在促进实验(客观)范式与经验(主观)范式的统合、科学主义研究取向与人本研究取向的统合,将会对建构一种统一的心理学理论模式做出重大的贡献。
(6)心理教育的兴起
心理教育是一类针对人类心理机能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类的心理机能,开发人类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全面发展,维护人类心理健康。它已成为现代社会各国心理学界、教育学界以及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事情。
7.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是什么?
答: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如下:
(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或交叉科学,也有学者称之为边缘科学。
①自然科学性质
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质,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心理现象的脑机制);同时,心理学还研究人工智能,即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与自然科学一样,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②社会科学性质
人又是社会实体,心理的发生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社会互动,就不会有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即使是人的感知觉(如敏锐的观察力和音乐感觉)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类的群体社会心理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③正确认识
a.心理学的范畴和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研究领域既有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传统的观点侧重于强调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方面。
b.科学地理解和对待人类心理的实质,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心理学的性质的关键。人的心理、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人是社会化的自然实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使从自然科学角度对人的心理、意识进行研究,也不可能脱离其社会性方面。
c.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还是一门应用科学。由于人的社会实践范围广泛,不同的工作领域、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对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有着不同作用和影响,心理学要通过揭示实践领域心理活动的规律,帮助人们遵循心理活动规律,有效从事各项社会工作,既有益于自己的心理健康,又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心理学处于许多科学系统的核心地位。
8.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领域分别有哪些心理学分支学科?
答: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领域分别有以下几种心理学分支学科:
(1)基础领域
属于基础领域的心理学分支,研究心理科学中同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方法学问题。主要包括:
①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心理学的最一般的理论。
②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心理变化。
③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及其心理过程与其身体及生理功能的关系。
④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生命全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之间的关系。
⑤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⑥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描述和了解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
⑦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研究行为异常的类别和成因,从而建立系统理论,作为心理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⑧动物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行为变化的规律,并从动物行为研究所得结果推论、解释人的行为。
⑨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学研究心理测验的理论,编制心理测量的方法和工具,发展心理统计方法。
(2)应用领域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甚广,主要有:
①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心理并与人类心理相比较以探求人类心理如何演化而来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动物心理学研究各种动物行为。
②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
③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揭示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④其他: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业或组织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9.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答: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有:
(1)描述心理现象和行为
描述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或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以获得真实的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它涉及对个体行为以及行为发生时外部环境与自身主观心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解释心理现象和行为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要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容易,由于人的行为背后有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原因,因此,解释人的心理现象就要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3)预测心理现象和行为
预测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目标,心理学的目标之一是能够准确地预测人的心理和行为。人的心理现象尽管纷繁复杂,但是有规律可循,因此是可以预测的,但必须在准确测量和正确描述的基础上,才能推知其心理发展或行为变化的可能性。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4)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与行为
控制的目的是引导或改变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朝着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无论是培养心理素质还是矫正异常行为,心理学的原理与行为矫正技术都能够比较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产生。
10.心理学有哪些研究类型?
答: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主要有:
(1)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从研究时间的延续性上划分,心理学研究有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①纵向研究也称追踪研究,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科学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就是最早运用系统追踪研究观察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心理学家,他所采用的方法是“儿童传记”。皮亚杰也大量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观察儿童智慧发展的进程。纵向研究的特点如下:
a.优点:纵向研究要求在规定的时期内对同样对象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进行反复测查,因而能系统、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规律。
b.缺点:周期长、易受社会环境变动影响以及样本的自然减少等。
②横向研究也称横断研究,它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研究。例如,要研究10~16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可以同时对10岁、12岁、14岁、16岁四个年龄组进行测试,比较研究。横向研究的特点如下:
a.优点:这种研究类型省时、高效。
b.缺点: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
实践中往往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称之为“动态研究(聚合交叉设计)”。它的科学性、实用性很强,能更好地揭示心理发展的规律。
(2)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从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划分,心理学研究有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①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其特点如下:
a.优点:这种研究一般采用纵向的追踪研究方式,能对被试进行详尽、系统、深入的考察。
b.缺点:但被试太少,影响研究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②成组研究是对一批被试进行研究。其特点如下:
a.优点: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成组研究取样多,可以作量化处理,科学性较强,代表性也较好,
b.缺点:深入研究不够。
一般情况下,把两种研究类型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使研究既深入细致,又全面系统。
(3)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上划分,心理学研究有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①相关研究其目的是探索两个事件、特质或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如父母与子女智商之间、外貌与受社会欢迎程度之间等。但是,相关并不能代表因果关系。
②因果研究其目的是要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在心理现象和外界刺激、心理现象和大脑的活动间存在着广泛的因果联系。
但是,由于因果研究对条件控制要求很高,研究者应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要创设某种实验情境,使之能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同时要控制可能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的其他因素;
二是当一种情境引起了某种心理现象时,只能认为是此种情境下的因果关系,脱离特定条件谈因果关系是没有意义的。
11.心理学的研究包括那些环节?
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从事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构想出一个明确而具体的问题。科学上研究的问题至少要探究两个或两个事项之间的关系,在没有获得研究结果之前,研究先要提出一种暂时性的或推测性的解答,这就是假设。对两个事项之间的关系的假设存在两种类型:
①因果关系假设,假设两个事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一个事项对另一个因素有影响,一个事项的变化是另一个事项变化的原因;
②相关关系假设,假设两个事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两个事项倾向于一起变化。
(2)确定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人,有时也用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通常被称为被试。心理学的研究常常试图根据对部分被试行为的研究结果,推论解释与被试同类的全体对象的同样的行为。
(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被试,但真正关注的是被试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变化。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要探究心理变量之间或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①心理学所研究的变量是各种各样的。按变量本身的性质划分有三种:
a.刺激变量,指能够引起被试反应的刺激的种类、特征或强度,如教学方法的类型、时间长短等;
b.属性变量,指被试自身的特征,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等;
c.反应变量,指被试由刺激引起或影响所致的行为变化的种类、特征或强度,如学习成绩等。
②按变量之间的关系划分主要有两种:
a.自变量,指假定为原因的变量,如果要探究发现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成绩,那么,教学方法的类型就是自变量;
b.因变量,指假定为结果的、因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如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学习成绩。
c.还有一种变量,介于原因和结果之间起间接作用,而本身又不外显出来,这种变量称为中介变量。
(4)选择研究方法
当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并界定了变量之后,研究者就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特点和所提假设的类型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5)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研究者通过某种研究方法获得研究结果后,要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严格的统计原理,看看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并作出解释。当研究者根据样本研究结果推论总体时更要谨慎。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样本、抽样、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实验组以及控制组?
答:(1)被试是指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人或动物。
(2)自变量是指假定为原因的变量,如果要探究发现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成绩,那么教学方法的类型就是自变量。
(3)因变量是指假定为结果的、因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如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学习成绩。
(4)无关变量是指与实验条件无关的变量。
(5)样本是指从总体中为了一定的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少数被试。
(6)抽样是指如何从总体中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过程。
(7)相关关系是指两个事项之间存在的倾向于一起变化的趋势。
(8)因果关系是指一个事项对另一个因素影响,是一种前后相继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其中一个事项的变化是另一个事项变化的原因。
(9)实验组是指需要控制其变化的被试组。
(10)控制组是指不需要控制其变化的被试组。
13.简要说说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与实验法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四种研究方法阐述如下:
(1)观察法
①概念:研究被试各种行为的最直接的方法是顺着可观察的活动来追踪和记录其现象和变化。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观察法还可根据观察者的身份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a.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作为被观察者的一员,将所见所闻随时加以观察记录,这种观察通常可用于对成年人社会活动(如投票行为)的研究。
b.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随时观察并记录其所见所闻,这种观察通常被用于对儿童、动物的研究。
②评价:
a.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
b.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2)调查法
①概念: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
a.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这种调查是调查者事先拟好问卷,由被调查者在问卷上回答问题,发放问卷的方式可以是邮寄,也可以是集体发放或个人发放,因此可以同时调查很多人。
b.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这种调查是调查者对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提问,然后随时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或反应。
②评价:
a.优点是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故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研究中。
b.缺点是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3)个案研究法
①个案研究法(casestudy)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
②评价:
a.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
b.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此外,个案研究的结论不能简单地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但在经过多次同类性质的个案研究之后,可为研究者设计实验研究假设时提供参考。
(4)实验法
①概念: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相关概念
a.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即自变量,或称实验变量.
b.因变量: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即因变量。
c.无关变量:实验需要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在于排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②实验法可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a.现场实验是在学校或工厂等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的优点是把心理学研究与平时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研究的问题来自现实,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其缺点是容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严密控制实验条件。
b.实验室实验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定仪器所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的最大优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了精确测定,精确度高。其主要缺点是研究情境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情境,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