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上 篇

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关于道德评价,正确的说法是(  )。[2015年5月二级真题]

A.每个人能对他人进行道德评价,但不能做自我道德评价

B.道德评价是一种主观判断,没有客观依据和标准

C.领导对员工的道德评价具有权威性

D.道德评价的关键是看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答案】D

【解析】道德评价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依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的善恶判断和评论,表明褒贬态度。道德评价的关键是看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道德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个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领导对员工的道德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关于售后服务,正确的做法是(  )。[2015年5月二级真题]

A.客户未对售出商品提出意见,表明商品不存在问题

B.由于产品质重问题导致客户使用不便,要亲自登门致歉

C.商品既已售出,概不更换

D.维护自身形象,拒绝投诉者登门

【答案】B

【解析】售后服务是售后最重要的环节,售后服务已经成为了企业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的必要条件(如舒达、天猫、京东等)。售后服务的优劣能影响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售后服务项目包括:代为消费者安装、调试产品;根据消费者要求,进行有关使用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保证维修零配件的供应;负责维修服务,并提供定期维护、定期保养;为消费者提供定期电话回访或上门回访;对产品实行“三包”,即包修、包换、包退;处理消费者来信来访及电话投诉意见,解答消费者的咨询;用各种方式征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并根据情况及时改进。

3.职业道德的特征是(  )。[2015年5月二级真题]

A.内容上的持续变动性

B.范围上的相对有限性

C.形式上的普遍单调性

D.执行中的权威强制性

【答案】B

【解析】职业道德的特征有:职业道德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由于各种职业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职业道德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职业分工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也就有较强的稳定性;由于职业又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其在内容上又具有连续性;职业道德形式上的多样性,职业道德的形式,因行业而异;职业道德有强烈的纪律性,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

4.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5年5月三级真题]

A.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

B.道德是一种理想化的、难以落到实处的行为规范

C.道德是一种人人能够认同,但人人又不愿意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

D.道德是一个缺乏共同评价标准的行为规范

【答案】A

5.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4年11月三级真题]

A.“道”就是说,“德”就是性格

B.“道德”一词始见于《论语》、《孟子》等书

C.“道德”即“说道”

D.“道德”最初指依礼、依规行事方能有所得的意思

【答案】D

6.音乐大师贝多芬说:“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所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  )。[2014年11月三级真题]

A.有德行的人是出类拔萃的

B.贝多芬主要是靠着德行出名的

C.有了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志向,就有了前进的力量

D.德行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促使人们出类拔萃

【答案】D

7.职业道德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适用范围上的无限定性

B.形式上的多样性

C.内容上的不稳定性

D.任意解读性

【答案】B

8.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4年5月二级真题]

A.在人类历史上,道德具有普遍适用性,没有文化差异

B.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

C.道德是一种无法确定教育结果但社会十分需要的说教

D.“德”为“才”所统辖,“才”高则“德”重

【答案】B

【解析】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是随着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具普遍适用性。道德并非说教,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而德与才的关系应该是才是德的支撑,德是才的统帅。

9.职业道德是(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从业人员的特定行为规范

B.企业上司的指导性要求

C.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

D.职业纪律方面的最低要求

【答案】A

【解析】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10.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正确的是(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在内容上没有交叉

B.在最终目的上没有一致性

C.在实践上是相互支撑的

D.在适用范围上完全一致

【答案】C

【解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首先表现在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上,即目的相同;其次表现在内容上的趋同上。在实践上,道德与法律是相互支撑的,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11.道德中所谓“应该”的意思是(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基于社会利益,按照社会公认的价值取向行事

B.考虑自己的利益需求,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C.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办事方式做出调整

D.从人际关系出发,凡是合乎人情的,就是应该的

【答案】A

【解析】道德中的“应该”不是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意思,而是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遵守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做事情。

12.在西方,“道德”(MORALE)一词引申的意思是(  )。[2013年5月二级真题]

A.已经得到了,不再做了

B.规范和行为品质

C.道路、路径

D.潮流和趋势

【答案】B

【解析】“道德”一词源远流长。在西方,“道德”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rales,指风俗和习惯,后引申,含有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13.下列说法中,属于道德范畴的是(  )。[2012年5月二级真题]

A.畸形与正常

B.偏私与公正

C.赢弱与强壮

D.丑陋与漂亮

【答案】B

【解析】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14.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1年5月二级真题]

A.从起源和概念内涵上看,中西方“道德”均含有规则、规范之义

B.动物之间同样存在互助和友爱行为,道德不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道德与社会生产方式无直接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共性道德

D.相比于法律,道德不仅适用范围小而且调节力度弱

【答案】A

【解析】“道德”一词源远流长。在西方,“道德”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rales,指风俗和习惯,后引申,含有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在我国,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德”字。在中国古代最早的典籍中,“道”字也很多见。“道”原指道路,后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规则,“德”是人们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15.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3年11月三级真题]

A.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

B.道德总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判定一个人的道德优劣是不可能的

C.道德中的“应该”与“不应该”因人而异,没有共同道德标准

D.在维护社会秩序上,道德只起表面作用,难以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16.关于道德,正确的说法是(  )。[2012年5月三级真题、2012年5月四级真题]

A.道德属于上层建筑 

B.人们的道德观念是与生俱来的

C.道德与社会经济关系变化无关

D.道德非人类社会所特有

【答案】A

【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领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7.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性力量

B.道德是领导意志的集中体现

C.个体的道德表现差异很大,判定一个人的道德优劣势不可能的

D.普遍良好的道德,仅仅是人的善良愿望而已

【答案】A

【解析】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性力量。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18.下列说法中,正确地反映了道德与法律差别的是(  )。[2013年5月二级真题]

A.在管理效力上,道德比法律的作用效果差

B.在适用范围上,道德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小

C.在调节时效上,道德比法律具有自觉性和事前性的特点

D.在社会地位上,道德比法律地位低、权威弱

【答案】C

【解析】在调节方式上,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特点,而道德调节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内心信念和思想觉悟,来促使人们自觉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言行,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

19.道德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道德调节能够弥补法律调节的不足,其意思是说(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道德调节无所不能,法律调节多有局限性

B.“吃软不吃硬”是人的心理特点,所以道德调节更有效

C.道德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泛,调节具有事前性

D.道德存在的历史比法律更久远

【答案】C

【解析】在调节方式上,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特点,而道德调节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内心信念和思想觉悟,来促使人们自觉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言行,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

20.与法律比较,道德在调节社会关系时的特点是(  )。[2012年5月三级真题、2012年5月四级真题]

A.事后性、柔和性  

B.自觉性、事前性

C.广泛性、强制性  

D.自发性、自由性

【答案】B

【解析】在调节方式上,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特点,而道德调节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内心信念和思想觉悟,来促使人们自觉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言行,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

21.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2011年11月三级真题、2011年11月四级真题]

A.建设法制社会,需要弱化道德同时强化法律

B.虽然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目标截然不同

C.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

D.在调节范围上,法律的适用范围比道德广

【答案】C

【解析】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道德所提倡的内容会在一些法律规范中出现;同样,法律规范中的一些条文,也是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内容。

22.与法律相比,道德(  )。[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产生得时间晚

B.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内容上显得十分笼统

D.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答案】B

【解析】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而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只有违法的行为,才会受到法律惩处;对那些没有触犯法律,但违背道德的行为,只能受到道德的评价和舆论谴责。

23.下述范畴中,属于道德评价的是(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高低

B.大小

C.美丑

D.松紧

【答案】C

【解析】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24.关于职业,正确的说法是(  )。[2011年11月二级真题]

A.职业是责任、权利、利益的有机统一

B.职业是人们生存的唯一手段

C.职业是束缚人的自由、权利的锁链

D.职业是赚取人们剩余劳动价值的方式

【答案】A

【解析】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人们只有从事一定的职业,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才能获得生活资料;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上述三方面说明,职业是责任、权利和利益的有机统一。

25.关于职业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职业劳动是人们无奈的选择

B.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C.职业劳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加剧的结果

D.职业劳动是人生的全部内涵

【答案】C

【解析】职业劳动,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工作。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演变而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加剧的结果。

26.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  )。[2011年5月四级真题]

A.必须服从的工作指令

B.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C.衡量绩效的根本标准

D.自我评价的价值尺度

【答案】B

【解析】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是职业或行业范围内的特殊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27.关于“职业良心”,正确的理解是(  )。[2011年11月三级真题、2011年11月四级真题]

A.职业良心的根本要求是不挑肥拣瘦、朝秦暮楚

B.职业良心的价值取向是对老板负责

C.职业良心的核心使命是尽职尽责、服务社会、诚信无欺

D.职业良心的基本尺度是拿多少钱干多少事

【答案】C

【解析】职业良心,即从业者在履行职业义务中所形成的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评价活动。人们所从事职业和岗位的不同,其职业良心的表现形式也往往不同。例如:商业人员的职业良心是“诚实无欺”,医生的职业良心是“治病救人”,从业人员能做到这些,良心就会得到安宁;反之,内心则会产生不安和愧疚感。

28.下述说法中,属于道德要求的是(  )[2012年11月二级真题]

A.每个员工都应该为企业多提好的意见

B.每个员工都应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成员

C.每个老板的背后都应该包含鲜为人知的故事

D.每个员工的成长里程都应该是他们的人生财富

【答案】A

【解析】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各行各业都有特殊的道德要求。例如,商业领域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不做假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遵守交规、文明行车”,每个员工都应该为企业提好的意见等等,这些都是职业道德行业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29.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其含义是(  )。[2012年11月三级真题、2012年11月四级真题]

A.不同职业在道德上不可兼容

B.超出一定的职业范围,其职业道德规范便不具备存在合理性

C.一个地方的职业道德,不可以拿到另一个地方使用

D.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不能交互使用

【答案】B

【解析】职业道德一般只适用于从业人员的岗位活动;尽管不同的职业道德之间也有共同的特征和要求,存在共通职业道德的内容,但在某一特定的行业和具体的岗位上,必须有与该行业、该岗位相适应的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特定的规范只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起作用,只能对从事该行业和该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而不能对其他行业和岗位的从业人员起作用。

30.职业道德的特征是(  )。[2012年5月三级真题、2012年5月四级真题]

A.鲜明的行业性  

B.适用范围上的广泛性

C.快速变动性 

D.利益无关性

【答案】A

【解析】职业道德作为职业行为的准则之一,与其他职业行为准则相比,体现出以下特征:鲜明的行业性;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一定的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利益相关性。

31.与其他职业行为准则相比。职业道德的特征包括(  )。[2011年5月四级真题]

A.超稳定性

B.适用范围上的无限性

C.表现形式上的单一性

D.一定的强制性

【答案】D

【解析】职业道德作为职业行为的准则之一,与其他职业行为准则相比,体现出以下特征:鲜明的行业性;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一定的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利益相关性。

32.(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A.智力  

B.素质

C.道德  

D.品德

【答案】C

【解析】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智力有高低,并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素质受到道德的制约,品德的内容来源于道德,没有道德规范就难以评价个体的品德。

33.人的本性是(  )。

A.善  

B.自私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D.追求财富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3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一词中“道”的引申含义是(  )。

A.道路 

B.生活  

C.社会 

D.事物变化的规律或规则

【答案】D

【解析】A项是“道”的本义。D项是其引申义。

35.(  )是做人的根本。

A.道德 

B.态度

C.思想 

D.行为

【答案】A

【解析】道德是区别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做人最重要的是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行为规范。

36.什么是道德?正确的解释是(  )。

A.人的技术水平 

B.人的工作能力 

C.人的行为规范 

D.人的交往能力

【答案】C

【解析】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37.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德内含着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B.道德是尊长对晚辈、下属进行有效管理的要求

C.道德不是“我”的要求,而是社会外加于“我”的规范

D.道德是无助者的呼唤

【答案】A

【解析】道德,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个人和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内含着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38.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德在职业活动中不起作用 

B.道德在公共生活中几乎不起作用

C.道德的威力巨大,无坚不克 

D.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答案】D

【解析】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9.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观历史,人类道德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B.道德与经济发展无关,所谓道德观念总是抽象的

C.道德是处理人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

D.道德有时威力巨大,有时则毫无功用

【答案】C

【解析】人类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道德和经济有关,道德作为上层建筑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D项后半句的说法是错误的。

40.道德是随着人们的(  )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A.思想观念 

B.受教育程度 

C.感情意愿 

D.社会经济关系

【答案】D

【解析】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不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所以也就出现了统治阶级的道德和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经济关系和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与过去的社会完全不同了,也就相应地产生了与以往社会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道德。

41.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德属于(  )领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A.经济基础 

B.社会组织 

C.社会上层建筑 

D.社会设施

【答案】C

【解析】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42.关于道德评价,正确的说法是(  )。

A.每个人都能对他人进行道德评价,但不能做自我道德评价

B.道德评价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判断,没有客观依据和标准

C.领导的道德评价具有权威性

D.对一种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关键看其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答案】D

【解析】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使人们确立起基本的道德认知能力,具有扩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对一种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要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关键看其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43.(  )是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二道防线。

A.行为规范 

B.法律规范

C.道德规范 

D.修养规范

【答案】B

【解析】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准则,当每个人都按道德规范去行事,就意味着人的道德品质的高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就会非常和谐、有序;而当有人冲破了道德防线,做出严重危害他人与社会的犯罪行为时,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要动用法律手段对其强行制裁和惩罚。所以,法律规范是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二道防线。

44.在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着(  ),通过国家司法部门强制执行。

A.统治阶级意志 

B.人民意志 

C.国家意志 

D.公民意志

【答案】C

【解析】在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着国家意志,通过国家司法部门强制执行,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显然,道德调节的主体比法律广泛。

45.(  )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

A.思想评价 

B.道德评价 

C.价值评价 

D.态度评价

【答案】B

【解析】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善恶、是非、荣辱、正义与邪恶、诚实与虚假等评价,通过评价使人们认识到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必须反对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使人们确立起基本的道德认知能力。

46.正是人自身(  )的需要,才推动着人们去劳动、去生产,需要是人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在动力。

A.发展 

B.生活

C.成长 

D.生存

【答案】D

【解析】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为了保证生存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就必须进入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去,因为只有从事一定的职业,才能获取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

47.(  )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本质力量。

A.运动能力 

B.劳动能力

C.生存能力 

D.思考能力

【答案】B

【解析】劳动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本质属性,劳动能力推动人们不断去创造,不断地推动着各民族和全人类的延续与发展。所以说劳动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本质力量。

48.(  )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A.热爱事业 

B.开拓事业

C.职业活动 

D.创新活动

【答案】C

【解析】从人类的发展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自我塑造的发展史。职业活动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掌握自然科学做自然的主人,通晓社会历史科学做社会的主人,怀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深邃敏锐的思想做自身的主人,所有这一切精神需要的满足,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水平。

49.职业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而从事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

A.工作 

B.岗位

C.职位 

D.任务

【答案】A

【解析】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工作。历史上,一定的职业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分工紧密相连的,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分工就越细致,而社会分工往往又表现为职业分工。

50.(  )是职业的本质。

A.获得劳动报酬 

B.承担特定社会责任

C.谋生的手段和方式 

D.满足社会生产

【答案】B

【解析】人们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承担特定社会责任是职业的本质。只要人们从事职业,就必须承担职业责任,恪尽职业义务。只有这样,才能立足社会,得到他人认可,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

51.职业是(  )的产物,并随之不断的丰富与发展。

A.社会分工 

B.阶级斗争

C.政治斗争 

D.社会关系

【答案】A

【解析】职业,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工作。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演变而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52.有(  )的生活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阶段。

A.家庭 

B.职业

C.学业 

D.事业

【答案】B

【解析】人的职业一旦确定,就伴随人的一生。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联系最重要的桥梁之一就是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任何一种职业都是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紧密相连的。社会的职业分工越发达,人们与社会、他人发生各种各样职业上的交往与联系越紧密,人们才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也就越大。

53.高度的(  )必然会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A.功能化分工 

B.社会化分工 

C.技能化分工 

D.职业化分工

【答案】D

【解析】当前,随着科技的迅速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职业的精细化和专业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职业分化还在继续。高度的职业化分工必然会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54.下列关于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律规范是做事的准则而非做人的准则,它只规范个人不应做什么

B.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准则,规范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C.法律规范依靠国家强制力发挥效用,比道德规范的社会功能强大得多

D.道德规范以社会舆论和良心发挥作用,但作用十分有限

【答案】B

【解析】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提出做人的准则,即规范个人行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故A项错误,B项正确。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作用没有大小之分,两者相辅相成,CD项错误。

55.下列关于道德规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道德规范都不是自发形成的 

B.与法律规范相比,道德规范缺乏严肃性

C.道德规范纯粹是人为的、自我束缚的结果 

D.有些道德规范同时也是法律规范

【答案】D

【解析】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道德所提倡的内容会在一些法律规范中出现;同样,法律规范中的一些条文,也是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内容。

56.关于道德与法律,正确的说法是(  )。

A.在法律健全完善的社会,不需要道德

B.由于道德不具备法律那样的强制性,所以道德的社会功用不如法律

C.在人类历史上,道德与法律同时产生

D.在一定条件下,道德与法律能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自从国家产生以来,道德与法律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管理国家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手段,对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所以A项错误,D项正确;道德能够弥补法律调节的不足,道德适用范围广,道德调节的主体比法律广,在调节方式上,道德调节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事前性特点,所以B项错误;道德比法律要早产生,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道德的萌芽,所以C项错误。

57.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道德与法律一同产生

B.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没有重叠

C.法律的适用范围比道德广

D.法律是人类历史的阶段性现象,道德则伴随人类社会始终

【答案】D

【解析】道德比法律要早产生,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道德的萌芽。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有重叠的部分。道德所提倡的内容会在一些法律规范中出现;同样,法律规范中的一些条文,也是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内容。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而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

58.关于道德和法律,正确的观点是(  )。

A.道德规范比法律规范缺乏严肃性和严谨性

B.道德的作用没有法律大,但二者在范围上有重合之处

C.道德和法律发生作用的方式、手段不同

D.道德规范是感性的,法律规范是理性的

【答案】C

【解析】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9.作为行为规范,道德和法律的区别表现在(  )。

A.道德的作用没有法律大 

B.道德规范比法律规范含糊

C.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 

D.道德和法律不能共同起作用

【答案】C

【解析】作为行为规范,道德和法律的区别表现在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与法律的作用没有大小之别,两者是共同起作用,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有着其约定俗成的内容,因此不能说道德规范比法律规范模糊。

60.与法律相比,道德在调控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时,它的(  )。

A.时效性差 

B.作用力弱 

C.操作性强 

D.适应范围大

【答案】D

【解析】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而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只有违法的行为,才会受到法律惩处;对那些没有触犯法律,但违背道德的行为,只能受到道德的评价和舆论谴责,所以D正确。道德和法律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调节主体上和在调节方式上。作用力没有大小之别。但和法律相比,道德的操作性不强。

61.维护社会道德的手段是(  )。

A.法律手段 

B.强制手段 

C.舆论与教育手段 

D.行政手段

【答案】C

【解析】道德不同于法律,它属于社会舆论的范畴,维护社会道德不能通过法律、强制等手段,而要通过舆论手段和教育手段。

62.下面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依法治国就是不讲道德或少讲道德 

B.倡导以德治国要淡化法律的强制性

C.德治是目的,法治是手段 

D.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答案】D

【解析】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不能偏废任何一方,两者也不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而都是治国的手段,所以D项正确。

63.下列关于从业人员与职业道德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德是说教,说教会扼杀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性

B.只有在大家普遍遵守道德的前提下,道德才会起作用

C.道德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没必要对员工做规范性的教育和培训

D.任何从业人员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前都应该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答案】D

【解析】职业道德需要经过我们每一个从业者自觉地进行培养。知识学习、习惯形成、实践强化和自我修养,就是不断提高自己职业道德素养的四个主要环节和途径。

64.依照有关规定,我国把每年的9月20日定为(  )。

A.消费者维权日 

B.传统美德宣传日

C.全民健康活动日 

D.公民道德宣传日

【答案】D

【解析】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两周年之际,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从2003年开始,将《纲要》印发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6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于(  )。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答案】B

【解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于2001年9月20日由中共中央颁布的。

66.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目的是(  )。

A.宣传 

B.就是为了教育人  

C.鼓舞人心 

D.动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参与道德建设

【答案】D

【解析】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目的是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使公民道德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67.保守企业秘密属于(  )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A.办事公道 

B.遵纪守法 

C.坚持真理 

D.团结协作

【答案】B

【解析】当代中国各行各业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遵纪守法、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保守企业秘密是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体现。

68.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与其紧密联系的是(  )。

A.道德原则 

B.道德规范 

C.道德责任 

D.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答案】D

【解析】所谓职业道德,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与其紧密联系的是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69.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  )。

A.外在的、非强制性的规范 

B.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C.外在的、强制性的管理规定 

D.内在的、强制性的措施

【答案】B

【解析】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70.职业道德是指(  )。

A.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B.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C.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确立的价值观

D.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守的规章制度

【答案】A

【解析】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71.职业道德(  )。

A.只讲权利,不讲义务 

B.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

C.与领导无关 

D.与法律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与职业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72.职业道德的特征是(  )。

A.职业道德不是以人们内心信念而是以职业纪律形式存在的

B.社会历史总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职业道德不具有稳定性

C.职业道德一般以规范的形式出现,它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单调性

D.某一特定行业的职业道德一般只适用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

【答案】D

【解析】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AC项排除;职业一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决定了反映职业要求的职业道德必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项排除;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一般只适用于从业人员的岗位活动,只能对从事该行业和该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73.商业领域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不做假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遵守交规、文明行车”,如此等等,这些都是职业道德(  )的具体表现。

A.行业性特征 

B.范围的有限性 

C.形式多样性 

D.相对稳定性

【答案】A

【解析】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各行各业都有特殊的道德要求。例如,商业领域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不做假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遵守交规、文明行车”,如此等等,这些都是职业道德行业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74.商业行业“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医务行业“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等,千百年来为从事相关行业的人们所传承和遵守。这反映了职业道德的(  )特征。

A.鲜明的行业性 

B.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C.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D.相对稳定性

【答案】D

【解析】职业一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决定了反映职业要求的职业道德必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商业行业“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医务行业“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等,千百年来为从事相关行业的人们所传承和遵守。

75.职业道德在某一特定的行业和具体的岗位上,必须有与该行业、该岗位相适应的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特定的规范只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起作用,只能对从事该行业和该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例如,律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对其当事人必须努力进行辩护,而警察则要尽力去搜寻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这反映了职业道德的(  )特征。

A.鲜明的行业性 

B.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C.一定的强制性 

D.利益相关性

【答案】B

【解析】一方面,职业道德一般只适用于从业人员的岗位活动;另一方面,在某一特定的行业和具体的岗位上,必须有与该行业、该岗位相适应的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特定的规范只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起作用,只能对从事该行业和该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而不能对其他行业和岗位的从业人员起作用。例如,律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对其当事人必须努力进行辩护,而警察则要尽力去搜寻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可见,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不是普遍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

76.当从业人员违反了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职业章程、职业合同、职业责任、操作规程,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损失或危害时,职业道德就将用其具体的评价标准,对违规者进行处罚。这是职业道德(  )特征的表现。

A.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B.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C.一定的强制性 

D.利益相关性

【答案】C

【解析】职业道德除了通过社会舆论和从业人员的内心信念来对其职业行为进行调节外,它与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也紧密相联。职业纪律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当从业人员违反了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职业章程、职业合同、职业责任、操作规程,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损失或危害时,职业道德就将用其具体的评价标准,对违规者进行处罚,轻则受到经济和纪律处罚,重则移交司法机关,由法律来进行制裁。这就是职业道德强制性的表现所在。

77.企业制定奖励和处罚措施,以促进从业人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对爱岗敬业的员工,单位不仅应该会给予精神方面的鼓励,也应该给予物质方面的褒奖;相反,违背职业道德、漠视工作的员工则会受到批评,严重者还会受到纪律的处罚。这反映了职业道德具有(  )的特征。

A.鲜明的行业性 

B.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C.一定的强制性 

D.利益相关性

【答案】D

【解析】职业道德与物质利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各种职业道德规范及表现状况,关系到从业人员的利益。对于爱岗敬业的员工,单位不仅应该会给予精神方面的鼓励,也应该给予物质方面的褒奖;相反,违背职业道德、漠视工作的员工则会受到批评,严重者还会受到纪律的处罚。

78.加强(  )建设,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A.职业道德 

B.物质文明 

C.精神文明 

D.法律法规

【答案】A

【解析】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样,人们社会公德意识的增强,又能进一步促进职业道德建设,引导从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全面提高。

79.(  )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A.公民道德 

B.社会公德 

C.道德规范 

D.职业道德

【答案】D

【解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80.《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要把道德特别是(  )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

A.家庭美德 

B.社会公德 

C.公民道德 

D.职业道德

【答案】D

【解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

81.从内在属性上看,职业道德具有(  )。

A.社会功能上的无限性 

B.历史发展上的跳跃性

C.职业内容上的稳定性 

D.表现形式上的单一性

【答案】C

【解析】职业道德具有: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征。

82.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职业道德的形式因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 

B.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变动性

C.职业道德在适用范围上具有普遍性 

D.讲求职业道德会降低企业竞争力

【答案】A

【解析】职业道德的特征有鲜明的行业性、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一定的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利益相关性,BC项错误。正因为职业道德的利益相关性特点,所以讲求职业道德不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D项错误。

83.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有职业道德的人一定能够胜任工作 

B.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

C.职业道德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职业道德无关紧要,可有可无

【答案】B

【解析】有职业道德的人不一定能够胜任工作,但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

84.职业劳动不仅是一种生产经营的职业活动,也是一种(  )。

A.创新活动 

B.思想修养 

C.能力、纪律和品格的训练 

D.道德情感

【答案】C

【解析】职业劳动不仅是一种生产经营的职业活动,也是一种能力、纪律和品格的训练。职业劳动能够活跃人们的思维,增强人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人们的好品格。

85.下列关于现阶段职业劳动,错误的说法是(  )。

A.是人们求生存的客观要求 

B.是人们获得物质和文化生活资料的根本途径

C.不一定是人们的谋生手段 

D.是人们基本的谋生手段

【答案】C

【解析】职业劳动不仅是一种生产经营的职业活动,也是一种能力、纪律和品格的训练,能够活跃人们的思维,增强人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人们的好品格,是人们求生存的客观要求、获得物质和文化生活资料的根本途径、基本的谋生手段。

86.下列关于职业良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公司老板对员工好,那么员工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有职业良心

B.公司安排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是职业良心的本质

C.职业良心是从业人员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尽职尽责地做工作

D.一辈子不“跳槽”是职业良心的根本要求

【答案】C

【解析】职业良心即从业者在履行职业义务中所形成的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评价活动。人们所从事职业和岗位的不同,其职业良心的表现形式也往往不同。

87.(  )是形成职业态度的基础,是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

A.职业道德 

B.职业义务 

C.职业理想 

D.职业纪律

【答案】C

【解析】职业理想,即人们对职业活动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它是形成职业态度的基础,是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

88.下列对职业理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个人对某种职业的想往与追求 

B.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目标和追求

C.个人对生活水平的目标与追求 

D.个人对获得经济利益的追求

【答案】A

【解析】职业理想,简单来说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它建立在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兴趣和职业激情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

89.职业理想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劳动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从事爱好的工作,施展个人的才智;工作的目的是承担社会义务。这三个层次的关系是(  )。

A.内容不同,每个职工只能适于一种层次

B.目的有本质区别,三者是相互排斥的

C.三个层次是逐步递进,相互联系,不能并行适用同一个人

D.三者虽有区别,但同时并行不悖,适用于同一个人

【答案】D

【解析】职业理想具有三个层次:初级层次的职业理想,是为了温饱、为了谋生;中级层次的职业理想,是为了发展个性,发挥专长、施展才智,使工作适合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高级层次的职业理想,是为了承担社会义务,即“奉献社会”。职业理想的这三个层次,虽有高低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别,即使是在一个人身上,它们也可以同时存在,并行不悖。

90.个人职业理想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A.人的年龄增长、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个人的爱好

B.人的年龄增长、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个人具备的条件

C.社会的需要、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个人具备的条件

D.社会的需要、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个人的爱好

【答案】C

【解析】职业理想形成的条件:一是形成的内在因素,有人的年龄增长、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程度等;二是形成的客观依据,即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职业理想形成的主要条件是社会的需要、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个人具备的条件。

91.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是(  )。

A.社会需要是前提,离开社会需要就成为空想 

B.有了职业理想,就会有社会需求

C.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D.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互不相关

【答案】A

【解析】职业理想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形成的内在因素,有人的年龄增长、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程度等;二是形成的客观依据,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决定着个人的职业理想。

92.(  )是从业者精神境界、职业道德素质和劳动态度的重要体现。

A.职业态度 

B.职业义务 

C.职业理想 

D.职业纪律

【答案】A

【解析】职业态度,即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职业活动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岗位工作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劳动态度和心理倾向。它是从业者精神境界、职业道德素质和劳动态度的重要体现。

93.(  )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

A.职业态度 

B.职业义务 

C.职业理想 

D.职业纪律

【答案】D

【解析】职业纪律,即从业者在岗位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条例等职业行为规范。例如国家公务员必须廉洁奉公、甘当公仆,公安、司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等。这些规定和纪律要求,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

94.从业者在职业岗位中表现出来的尽职尽责、诚实守信、奋力拼搏、艰苦奋斗的作风等,都属于(  )。

A.职业作风 

B.职业良心 

C.职业荣誉 

D.执业纪律

【答案】A

【解析】职业作风,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风范。从业者在职业岗位中表现出来的尽职尽责、诚实守信、奋力拼搏、艰苦奋斗的作风等,都属于职业作风。职业作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其所从事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1.关于职业活动,正确的看法是(  )。[2015年5月三级真题]

A.职业活动与社会分工密切相关

B.职业活动当中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

C.职业活动包含着高尚的内涵,它绝不能作为人谋生的手段

D.职业活动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发展

【答案】AB

2.职业道德的特征包括(  )。[2014年11月二级真题]

A.范围上的有限性

B.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C.形式上的多样性

D.应用效果上的不确定性

【答案】ABC

【解析】职业道德的特征包括: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3.下列范畴中,反映职业道德鲜明行业性特征的是(  )。[2012年5月三级真题、2012年5月四级真题]

A.买卖公平、童叟无欺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C.遵守交规、文明行车 

D.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答案】ABCD

【解析】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各行各业都有特殊的道德要求。例如,商业领域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不做假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遵守交规、文明行车”,如此等等,这些都是职业道德行业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4.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是(  )。

A.学科学 

B.学做人

C.学做事 

D.学劳动

【答案】BC

【解析】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做人最重要的是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

5.在我国,把道德二字连用,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等书中。

A.《管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ACD

【解析】在我国,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德”字。在中国古代最早的典籍中,“道”字也很多见。把道德二字连用,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庄子》、《荀子》等书中。

6.通常把道德分为(  )三大表现形式。

A.家庭美德 

B.社会公德 

C.职业道德 

D.公民道德

【答案】ABC

【解析】根据道德的表现形式,通常我们把道德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三大领域。

7.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调整(  )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A.社会与自然之间 

B.人与人之间 

C.人与社会之间 

D.人与自然之间

【答案】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8.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依靠(  )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A.内心信念 

B.社会舆论 

C.风俗习惯 

D.行政命令

【答案】ABC

【解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9.社会生活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职业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公共生活领域,反映每个生活领域的道德,相应就有(  )。

A.职业道德 

B.家庭道德 

C.社会道德 

D.学生道德

【答案】ABC

【解析】社会生活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职业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公共生活领域,反映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也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职业道德领域,家庭道德领域和社会道德领域。

10.我国的每一个从业者都有(  )的职业义务。

A.维护国家、集体利益 

B.维护个人利益

C.维护团体利益 

D.为人民服务

【答案】AD

【解析】职业义务即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地履行对他人、社会应尽的职业责任。我国的每一个从业者都有维护国家、集体利益,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义务。

11.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法律的强制性相比,道德约束是“软性”的,作用不大,可有可无

B.即使违背道德,至多被人议论一番,并不会造成多大损失,可不必遵守

C.道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可以弥补法律约束的不足,有些地方甚至宽于法律

D.道德同法律一样,都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答案】CD

【解析】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与法律的强制性相比,道德约束是“软性”的,作用不大,可有可无,即使违背道德,至多被人议论一番,并不会造成什么大的损失,因此可不必遵守。这些想法显然都是错误的。与法律规范相比,道德在调节范围、调节方式方面,以自身独有的特点,弥补了法律约束的不足,有些地方甚至宽于法律,比法律更基本。

12.下列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对道德的正确论述?(  )

A.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决定了道德的性质和内容

B.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

C.道德不是由专门的机构来制定和强制实施

D.道德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

【答案】A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论述,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性质、内容,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即物质利益关系)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道德体系。其次,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的。再次,道德不是由专门的机构来制定和强制实施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

13.与法律规范相比,道德在(  )方面,弥补了法律约束的不足。

A.调节力度 

B.调节范围 

C.调节方式 

D.作用大小

【答案】BC

【解析】与法律规范相比,道德在调节范围、调节主体、调节方式上,以自身独有的特点,弥补了法律约束的不足,有些地方甚至宽于法律,比法律更基本。

14.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规范包括(  )。

A.行为规范 

B.法律规范

C.道德规范 

D.修养规范

【答案】BC

【解析】人类社会要和谐有序地向前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规矩、一定的规则、一定的标准。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5.(  )是管理国家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手段。

A.行政调节 

B.经济调节 

C.道德调节 

D.法律调节

【答案】CD

【解析】自从国家产生以来,道德与法律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是管理国家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手段。对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16.法律调节具有(  )特点。

A.强制性 

B.滞后性 

C.自觉性 

D.事前性

【答案】AB

【解析】和道德相比,在调节方式上,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特点。

17.在调节方式上,和法律相比,道德具有明显的(  )特点。

A.强制性 

B.自觉性 

C.事前性 

D.滞后性

【答案】BC

【解析】在调节方式上,道德调节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内心信念和思想觉悟,来促使人们自觉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言行,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

18.道德与法律,二者之间在内容上(  )。

A.部分重叠 

B.相互转换 

C.没有关联 

D.完全重合

【答案】AB

【解析】道德与法律的联系有:一是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是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三是道德和法律还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的区别有:一是在人类社会的时间长短不同;二是所依靠的力量不同;三是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力没有大小之别,两者互相补充,共同发挥作用,两者也不能替换。

19.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A.产生时间不同 

B.依靠力量不同 

C.阶级属性不同 

D.作用范围不同

【答案】ABD

【解析】两者的区别有:一是在人类社会的时间长短不同;二是所依靠的力量不同;三是作用的范围不同。

20.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德的适用范围比法律广

B.道德规范是保障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一道防线,法律是第二道防线

C.一切道德可以干预的事务,法律同样能够发挥作用

D.建设法制社会需要法律,不需要道德

【答案】AC

【解析】法律是底线性的道德要求,公民社会中,道德和法律应双管齐下,任何强调法律或道德的声张都是片面的。法制的健全有助于保障公民个体基本的德行操守,道德的提升有助于加强公民群体的守法意识。

21.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在于(  )。

A.道德要比法律的产生早得多

B.道德将最终替代法律,为唯一的行为规范

C.两者依靠的力量也不同

D.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

【答案】ABCD

【解析】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首先,从道德和法律的产生、发展来看,道德的产生要比法律早得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为唯一的行为规范;其次,依靠的力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依靠社会舆论的褒贬、人们的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进行调控;再次,作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们行为所干涉的范围则要广泛得多、深入得多。

22.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是(  )。

A.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B.道德和法律的内容也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C.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

D.道德的产生要比法律早得多

【答案】ABC

【解析】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首先,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其次,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再次,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23.道德评价具有(  )的特点。

A.扩散性 

B.短暂性 

C.持久性 

D.收缩性

【答案】AC

【解析】道德评价具有扩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国外传播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其他人或者事物产生不良评价时,他一般会把自己的意见传播给大约250个人,并且在长时间内难以改变人们的评价,以及由评价形成的态度。

24.道德评价的作用在于(  )。

A.使人们确立起基本的道德认知能力

B.使人们认识到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必须反对的”

C.使人们认识到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D.使人们对善恶、是非、荣辱、正义与邪恶、诚实与虚假作出正确的评判

【答案】ABCD

【解析】所谓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善恶、是非、荣辱、正义与邪恶、诚实与虚假等评价,通过评价使人们认识到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必须反对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使人们确立起基本的道德认知能力。

25.职业是(  )的有机统一。

A.责任 

B.义务 

C.权利 

D.利益

【答案】ACD

【解析】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上述三方面说明,职业是责任、权利和利益的有机统一。

26.职业对从业人员来说,包含哪三方面含义?(  )

A.通过职业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和生活资料,维持生存

B.通过职业劳动,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

C.通过职业劳动,获得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认可

D.通过职业劳动,履行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答案】ABD

【解析】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演变而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人们只有从事一定的职业,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才能获得生活资料;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承担特定社会责任是职业的本质。

27.职业对我们生存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

A.职业劳动是我们谋生的手段

B.职业活动是人生活的最主要的内容

C.职业活动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D.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的需求

【答案】ACD

【解析】职业劳动是我们谋生的手段,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的需求,只有从事一定的职业,才能获取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但谋生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在职业劳动中获得的精神需求的满足,才能让人真正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和美好。职业活动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重要条件:职业活动是人生历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8.为什么说职业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

A.职业活动是人生历程中的重要环节

B.职业是人生活的最主要的内容

C.职业劳动是我们谋生的手段

D.职业活动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答案】AD

【解析】职业活动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重要条件:首先,职业活动是人生历程中的重要环节。有职业的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阶段。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职业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紧密相连的,人的职业生活越丰富,对人的成长也就越有利;其次,职业活动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掌握自然科学做自然的主人,通晓社会历史科学做社会的主人,怀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深邃敏锐的思想做自身的主人,所有这一切精神需要的满足,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水平。

29.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  )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A.职业观念 

B.职业态度 

C.职业技能 

D.职业纪律

【答案】ABCD

【解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3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C.员工遵守职业道德,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D.职业道德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答案】ABC

【解析】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在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作用,包括对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作用。

31.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以善恶进行评价的(  )的总和。

A.心理意识 

B.行为原则 

C.行为规范 

D.礼仪规范

【答案】ABC

【解析】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32.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  )之间的关系。

A.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 

B.职业与职工 

C.职业与职业 

D.职工与职工

【答案】ABC

【解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33.职业道德作为职业行为的准则之一,与其他职业行为准则相比,体现出以下特征:(  )以及相对稳定性、利益相关性。

A.鲜明的行业性 

B.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C.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D.一定的强制性

【答案】ABCD

【解析】职业道德体现的特征有鲜明的行业性、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一定的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利益相关性。

34.职业道德是适应各种职业的要求而必然产生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应遵守的(  )的总和。

A.准则 

B.道德

C.法律 

D.行为规范

【答案】AD

【解析】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35.职业道德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主要包括(  )。

A.职业道德意识 

B.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

C.职业道德行为 

D.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道德品质

【答案】ABCD

【解析】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职业道德意识、原则和规范、行为以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道德品质。

36.员工的职业道德包括(  )。

A.职业情感 

B.职业理想 

C.职业态度 

D.职业纪律

【答案】ABCD

【解析】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职业情感、理想、态度、纪律。

37.职业道德品质包括(  )。

A.职业理想 

B.对财富的孜孜追求 

C.社会责任感 

D.意志力

【答案】ACD

【解析】职业道德品质包括职业理想、社会责任感、意志力等三方面的内容。

38.职业道德的行为的特点是(  )。

A.自觉性 

B.自择性 

C.社会性 

D.可评价性

【答案】ABCD

【解析】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具有自觉性、自择性、社会性和可评价性的特点。

39.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职业道德具有内容上的连续性

C.职业道德具有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功能

D.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答案】ABCD

【解析】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具有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上的多样性特征。

请根据以下案例并结合所学职业道德知识,回答第40~42题。

几年前,百事可乐公司进军上海时,为了解决百姓买瓶装汽水不便的问题,决定投资200万元,推出“百事好运到你家”主题活动,他们组建了一支销售队伍。销售人员身穿印有百事可乐标志的服装,骑着三轮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及时把商品送到百姓家中,采取这样销售方式后,百事可乐销售额直线上升。

40.百事可乐公司的做法体现了(  )的职业道德规范。

A.办事公道 

B.开拓创新 

C.诚实守信 

D.爱岗敬业

【答案】BD

【解析】百事可乐公司,为解决消费者的不便,推出“百事好运到你家”主题活动,体现了开拓创新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

41.百事可乐公司的做法说明,(  )。

A.企业扩大销售额应主要依靠增加销售人员

B.采取三轮车送货上门的方式扩大销售值得每个行业效仿

C.从事经营活动,要树立服务意识

D.提高经济效益,要不断推出有效的经营措施

【答案】CD

【解析】百事可乐公司的这一做法之所以能够让其在一个新的市场存在并发展起来,不是因为它增加了销售人员,采用了三轮车送货上门的方式,而是它的服务意识、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

42.关于“百事好运到你家”这一活动,你的感受是(  )。

A.有助于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 

B.言辞浮夸,难以信服

C.经营有方,多赢策略 

D.这一做法能够赢得社会各界的好感

【答案】CD

【解析】“百事好运到你家”这一活动不是用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的;并且其没有言辞浮夸,而是真正做到了,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好感。百事可乐公司开拓创新,运用“百事好运到你家”活动为自己在新的市场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空间,是该公司经营有方,采取多赢策略的体现,是创新的体现。

43.一般情况下,人的职业理想实现的条件是(  )。

A.个人内在条件 

B.社会需要 

C.后天努力程度 

D.领导赏识

【答案】ABC

【解析】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一种憧憬和向往,是经过努力要达到和能够达到的奋斗目标。人的职业理想实现的条件有:一是形成的内在因素,有人的年龄增长、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程度等;二是形成的客观依据,即社会发展的需要。

44.职业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包括(  )。

A.人的年龄 

B.审美情趣 

C.环境影响 

D.受教育程度

【答案】ACD

【解析】职业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有:人的年龄增长、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程度等。

45.下列关于职业理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职业理想有三个层次

B.职业理想的三个层次的内容和要求有明显区分

C.在一个人身上它们可以同时存在

D.在一个人身上它们不能同时存在

【答案】ABC

【解析】职业理想有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在内容和要求上有明显区分,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存在。

46.个人职业理想的确立必须根据(  )。

A.企业发展的需要 

B.社会发展需要 

C.个人形象 

D.个人内在条件

【答案】BCD

【解析】职业理想形成的条件:一是形成的内在因素,有人的年龄增长、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程度等;二是形成的客观依据,即社会发展的需要。

47.下列关于职业理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职业理想不过是职工个人争取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的想法

B.职业理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职业理想的层次越高,就越能够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D.职业理想是虚幻的,只有职业技能是实实在在的

【答案】BC

【解析】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一种憧憬和向往,是经过努力要达到和能够达到的奋斗目标。职业理想是变化的,并且是实实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