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海南省“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2800字
- 2021-04-09 16:09:23
(四)成语辨析
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其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成语辨析题是《职业能力测验》逻辑填空的必考题型,一般的出题形式分为单独成语辨析和搭配实词、虚词辨析两种。
1.成语辨析的考点
一般而言,成语辨析的考点可以分为两类:
(1)误用成语的类型分析
成语作为一种内含丰富又约定俗成的词语,其用法一般是固定的,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考生应该学会归纳成语误用的类型,因为考试往往会考查那些容易用错的成语。
(2)成语所处语境的分析
一般来说,成语的意义比较完整,结构也比较固定,把握成语使用语境是选出正确答案的关键,这其实和实词辨析类似,成语只有在特定语境下才能表达其所具有的特定含义,这就需要考生针对特定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2.成语误用辨析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望文生义指仅仅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其内涵导致的误用现象。由于成语的内涵是一个整体,不弄清楚其来源或成语故事内容是很难正确理解其全部内涵的。如:“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这句话将“不刊之论”理解为“不能够被刊登的言论或作品”,而实际上“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能够更改的言论”,形容言论不可磨灭。
(2)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是指将本来用来形容A事项的成语用在了B事项上,由此造成的搭配不当、用错对象的现象。汉语中,很多成语的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都是约定俗成的,比较固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华山群峰耸峙,巍峨险峻,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句话将“鬼斧神工”一词误用,“鬼斧神工”一般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所能为,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3)褒贬错位
成语中很多属于倾向性成语,也即成语的内涵带有或褒或贬的含义,这些成语都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倾向,如果考生不辨明成语的色彩,就很容易出现褒贬误用的现象。如:“谭嗣同愿意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为、梁启超两人似乎缺少些刚烈。”这句中的“始作俑者”本意是第一个制作用来殉葬的木偶、陶偶的人,现在用来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说“谭嗣同”是“始作俑者”显然是褒贬失当。
(4)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只有放在固定语言环境中才能表达出特定含义,用在另一个语境中就会出现歧义或搭配不当现象。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成语从表面意思上说,是非常符合句意的,常常给人一种用的恰到好处的感觉。不过,结合上下文语境对其进行分析,会发现其实不合语境要求。谦辞和敬辞误用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如:“你放心,在这件事情上,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这句话中“鼎力相助”被误用,该词一般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5)语义重复
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要和句中其他词语进行搭配。因此,考生应该注意虽然某些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容易出现与前后语段某个词语意思重复。如:“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本来就含有“笑”的意思,与后面的“笑”重复。
(6)对象不当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专门指个体或群体,专指人或事物,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等等。如果不了解它们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语病。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其中“汗牛充栋”的指涉对象一般是书籍,这里误把用于书的成语扩大到人身上。
(7)词性混用
成语由于词性和词义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有所不同。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词语之间的不搭配。如:“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8)违背逻辑
在成语运用中会出现成语本身的意义非常准确,但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的现象,如此会造成句意前后矛盾、不合事实或不合情理等问题。考生答题时需要特别注意语句的逻辑关系与成语语意的搭配是否合适。如:“你这样漠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像个做父亲的吗?”句中“漠不关心”不能接宾语。
3.成语辨析技巧
(1)解题点拨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那些比较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其固定的结构形式和说法,能够表示特定的含义,使用时是一个整体,不能断章取义,拆开来理解。很多成语是从古代故事或典故流传至今,所以它的用法不像现代汉语词汇,成语有其固定的用法结构和适用语境。考生只有了解了其来源才能熟练地运用,由于成语饱含色彩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炼的语言特色,凝聚了汉语中的精华,发展到今天,词条繁多,含义深刻,致使考生很难全部掌握,因此需要注重在生活中的积累,考试也多考与生活学习相关的成语。
(2)解题技巧
①区分成语的本意和引申意
成语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除了它的本意以外,还可能产生其他的引申含义。例如“高山流水”这个词语,如果不了解它的本意,只从字面意思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对山水的一个表述,这就和它的本意大相径庭了。“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是讲述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著名琴师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故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②紧扣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贬词褒用,例如:“在学习上也是这样,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用在该句和语境不合适。褒词贬用,例如:“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③体会成语的具体语境
人物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说,成语也有谦辞和敬辞之别。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析不清,就会犯谦敬色彩混淆的错误。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分,有的词语有时态色彩和行业色彩,这些都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区别。
④遵循句子逻辑关系
由于成语意义比较独特,有着很丰富的附加意义,因此在使用时,还要注意成语在句子中的意义表达是否与整个句子在逻辑性上保持了一致。如:“在书籍的浩瀚海洋里,学会使用书目,常常能够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一句子中的“事倍功半”显然用错了,“学会使用书目”应该是一种进步,不可能“功半”,应该是“事半功倍”的误用。
⑤记住部分成语的特殊用法
成语大多是古代沿用下来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时其在用法上也有着特殊性。如“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看见别人的脖子和后背,比喻能够赶得上或者比得上。一般来说,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或表示否定意义的反问句当中,否则就是错误的。如:“这家公司的雄厚财力是其他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