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西藏自治区“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7103字
- 2021-04-09 15:54:45
(九)西藏区情
1.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的广大地区,北邻新疆,东连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南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陆地国界线4000多千米,南北最宽900多千米,东西最长达2000多千米,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2)地势地形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全区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可分为四个地带:
①藏北高原
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长约2400千米,宽约700千米,占自治区总面积的1/3,为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其间夹着许多盆地,低处长年积水成湖,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②藏南谷地
海拔平均在3500米左右,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谷宽一般7至8千米,长70至100千米,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
③藏东高山峡谷
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江流域地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顶平缓,南部海拔4000米左右,山势较陡峻,山顶与谷底落差可达2500米,山顶终年积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园,景色奇特。
④喜马拉雅山地
分布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的地区,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区内西部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寒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
(3)气候特征
①气候分布
西藏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地域上具有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即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由于地形复杂,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②日照
西藏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少,纬度又低,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并呈现出由藏东南向藏西北逐渐增多的特点。太阳辐射的年变程,以12月最小,5月或6月最大。全区年均日照时数达1475.8至3554.7小时之间,西部地区则多在3000小时以上。
③气温
西藏地区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区年均温度在2.8℃到11.9℃之间,温差较大。最温暖的东南地区年均温度约10℃左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年均温度在5℃至9℃之间,东部横断山脉地带,月均温度在10℃以上的时间有4个月左右,藏北高原大部分地方年均温度在0℃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北麓山地年均温度在3℃以下。
④降水
西藏年降水量在74.8至901.5毫米之间,地区分布极为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东南湿润,西北干燥,雨季分明。雨量集中在6至9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至90%。
(4)自然资源
①土地资源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为120.223万平方千米。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大致分为六个区域:
a.藏东高山峡谷农林牧区,为西藏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
b.西藏边境高山深谷林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边境地带,境内山高、谷深、河窄,气候、植被、水、热、土壤等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较多,是西藏独特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区。
c.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该地区包括拉萨市、日喀则和山南地区各一部分,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产业结构较齐全产值比重最大。
d.高山湖泊盆地农牧区,位于西藏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线以北,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地区。本区多夜雨,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霜冻,冬、春季多大风、沙暴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
e.藏北高原湖泊盆地牧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该区地势高旷、地形复杂、气候干旱、草原辽阔,大部分为纯牧区,是西藏最大的牧业区。
f.藏北高原未利用区,位于西藏北部,该区高寒、干旱、荒凉,局部草地初步开发为临时性牧场。
②矿产资源
西藏目前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③水资源
西藏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
a.地表水资源
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0余条,大小河流数百条,加上季节性流水的间歇河流在千条以上,年均径流量为4482亿立方米。西藏的湖泊面积约250多万公顷,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主要湖泊有:巴松错、然乌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班公错。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个,大于2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4个,大于5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03个,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819个。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河都流经西藏,其中,怒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都发源或流经西藏。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约4482亿立方米。
b.冰川水资源
西藏的冰川面积约2.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6.7%,冰川水资源总量为332亿立方米,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其中75%的冰川为外流水系,25%为藏北内流水系。冰川融水是西藏河流、湖泊的重要补给来源。如帕隆藏布冰川融水补给量可占年径流量的60%,朗钦藏布、森格藏布其冰川融水补给量也达49.8%。
c.地下水资源
总量约1107亿立方米。
(5)能源资源
西藏水能、地热能以及太阳能、风能蕴藏量丰富。西藏水能资源富集。有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358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01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9%,居全国第一;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1.1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0.3%,居全国第二。
(6)野生动植物资源
①植物
西藏植物区系丰富,森林类型复杂多样。有高等植物6400多种,其中:苔藓植物700余种,维管束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5700余种。还有藻类植物2376种,真菌878种。有木本植物1700余种,药用植物1000余种,油脂、油料植物100余种,芳香油、香料植物180余种,工业原料植物(含鞣质、树脂、树胶、纤维)300余种,可代食品、饲料的淀粉、野果植物300余种,绿化观赏花卉植物达2000余种。可食用菌,如松茸等415种,药用菌,如灵芝等238种,已知有抗癌作用的真菌,如丝膜菌、虫草等有168种。有300余种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②动物
西藏有脊椎动物798种,其中两栖类45种,爬行类55种,鸟类488种,兽类142种,鱼类68种,昆虫近4000种,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藏羚羊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70%以上;黑颈鹤越冬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80%;野牦牛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78%。
现有野生动物中被列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滇金丝猴、虎、野牦牛、藏羚羊、赤斑羚、羚牛、黑颈鹤、棕尾虹雉、蟒等4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盘羊、岩羊、麝类、马鹿、藏雪鸡、藏马鸡、墨脱缺翅虫等84种;西藏自治区增加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狐狸、斑头雁、赤麻鸭等16种。
(7)旅游资源
①自然风光旅游资源
西藏现有世界级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珠峰自然保护区、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名胜风景区1处:雅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风光主要有: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的雪山风光区域、藏北羌塘草原为主的草原风光区域、藏东南森林峡谷为主的自然生态风光区域、阿里神山圣湖为主的高原湖光山色风光区域。湖泊类有阿里神山圣湖为代表的高原雪山湖泊,纳木错为代表的草原湖泊和以巴松错为代表的高原森林湖泊等不同类型的湖泊。现已开辟了拉萨—林芝—山南拉萨生态旅游环线;拉萨—喀则—阿里朝圣观光旅游线;拉萨—日喀则—定日—樟木观光旅游线;拉萨—那曲—青海草原风光旅游线。
②人文旅游资源
西藏现有名胜古迹大多被列入了各级文物保护范围,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西藏现有1700多座保护完好、管理有序的寺庙,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主要有:
a.以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为代表的藏民族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中心人文景观区;
b.以山南雍布拉康、桑耶寺、昌珠寺、藏王墓群为代表的藏文化发祥地人文景观区;
c.以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萨迦寺为代表的后藏宗教文化人文景观区;
d.以藏北“古格王朝古都遗址”为主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区;
e.以昌都康区文化为代表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区等。
全区现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座:拉萨市;世界文化遗产1处:布达拉宫及其扩展项目大昭寺、罗布林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拉萨日喀则、江孜;一年有14个风俗各异的民间重大节日。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解放前是达赖的冬宫,位于拉萨市中心,199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是历代班禅驻锡寺。藏王墓,吐蕃王朝时期藏王的墓葬群,位于琼结县。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解放前是达赖的夏宫,现为人民公园。桑耶寺,位于扎囊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
2.人文地理
(1)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底,西藏有4个地级市、3个地区,即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地区(地改市已获国务院批复)、林芝市、昌都市、那曲地区、阿里地区;74个县(区)69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乡545个、镇140个、街道办事处10个;5467个行政村(居委会),其中,行政村5259个、居委会208个。
(2)人口与民族
①人口
截至2015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323.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87万人,占总人口的25.97万人,其89%;乡村人口240.1万人,占总人口的74.11%。人口出生率为15.75‰,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10.65‰。
②民族
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等45个民族及未识别民族成分的僜人、夏尔巴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1.83%。
(3)历史沿革
①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形成了西藏古人氏族。从古人氏族逐渐演变成西藏的四大氏族:赛、穆、顿、东,在此基础的增加“惹”和“柱”两氏族,通称为“六大氏族”。
②隋唐两宋
公元7世纪初,强大的唐朝在中原地区建立,结束了中国内地长达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崛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的悉勃野部渐次征服各地部族,建立了有史以来首次统一青藏高原各部族的政权——吐蕃王朝。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伴随着吐蕃王朝与唐朝两次联姻,双方往来频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民间往来全面发展,藏族与中国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唐蕃双方曾八次会盟,至今仍屹立于拉萨大昭寺正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也叫“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就是第八次会盟后所立)。此后的三、四百年间,藏族与北宋、南宋、西夏、辽、金等政权都有着密切联系。
③元朝时期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元朝统一中国后,根据藏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施政措施:
a.首次设置中央机构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等地的军政事务。宣政院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帝师举荐的僧人担任。
b.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
c.任用藏族僧俗担当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乌思藏、朵甘等地行政机构之设裁及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皆听命于中央。
d.划分西藏地方行政区域。元朝中央在藏族地区设了三个不相统属的宣慰使司,均直属宣政院管理,这就是藏文史书中所说的“三区喀”。就今西藏自治区的地域而言,当时分归其中两个宣慰使司管辖——今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归乌斯藏宣慰司管辖;今昌都一带及那曲地区东部归朵甘宣慰司管辖。元朝在乌思藏等地清查户口,确立差役,征收赋税,建立驿站,派驻军队,镇守边疆。乌思藏宣慰司设在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下设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并征收赋税。其中,元代对于行政区域的划置,成为此后西藏行政区划沿革的基础。
④明朝时期
明朝没有沿用元朝的职官制度,而是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僧官封授制度。各地有代表性的政教首领人物,明朝均赐封以不同的名号,颁给他们印章和封浩,命其管理各自的地方,其职位的承袭须经皇帝批准,皆可直通名号于天子。
在行政区划与军政机构设置上,明朝在西藏基本上承袭了元朝的划置方式。在元代乌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设立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后来,又将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升格为行都指挥使司,其下设指挥使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均封委当地的僧俗首领出任。各级官员之任免、升迁,概由明朝中央直接决定,并颁授印诰等。
⑤清朝时期
165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五世达赖喇嘛应召到北京觐见清世祖顺治皇帝,次年受到清朝正式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由此被正式确立,此后历世达赖、班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遂成定制。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勘定今西藏与青海、四川、云南间的界线。
1727年,雍正皇帝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辖区及权限,划分了驻藏大臣直辖区。
⑥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次年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22行省之一。
1912年7月,民国政府设立管理蒙藏事务的中央机构——蒙藏事务局(1914年5月改称蒙藏院),并任命中央驻藏办事长官,直属国务总理,例行清朝驻藏大臣职权。
1929年蒙藏院改制为蒙藏委员会。
1940年4月,蒙藏委员会在拉萨设立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派出机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本人的认定、坐床也是经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批准的。
⑦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在拉萨举行武装叛乱;3月17日,达赖逃离拉萨;3月22日,拉萨战役胜利结束,拉萨市区的叛乱被彻底粉碎。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
(4)社会经济
①农业
“十二五”期间财政支农资金累计投入787.2亿元,农牧业基础地位显著增强。建成高标准农田137万亩,新增高寒牧区牲畜棚圈15.2万座,改良黄牛60万头,粮食产量突破100万吨、创历史新高。设施农业、生态林果业蓬勃兴起,青稞、牦牛、藏香猪等高原种养加加快发展。娘亚牦牛、岗巴羊、林芝松茸等24个特色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4624个、比“十一五”末增长11倍。2015年,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增长62.3%,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
②工业
2015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9.88 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 21.44亿元,增长11.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 34.75亿元,增长16.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6.36亿元,比上年下降49.5%。国有控股企业亏损8.61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87.6%。
③商贸
2015全年进出口总额56.55亿元,比上年下降59.2%。其中出口总额36.24亿元,下降71.9%;进口总额20.32亿元,增长114.4%。在进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30.23亿元,比上年下降75.1%,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3.5%。全年与7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双边贸易,其中与尼泊尔的贸易总值为31.41亿元,下降74.2%,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5.5%,超过其它76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值总量,是西藏自治区最主要贸易伙伴。除尼泊尔外,西藏外贸前三位伙伴国分别为德国、比利时和美国,双边贸易额分别为6.57亿元、4.84亿元和3.9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8.3%、112.8%、67.6%。
④交通运输
a.铁路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省会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南山口站,全长846.9公里,全线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轨顶面最高点海拔3700米。
b.公路
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和中尼国际公路是主要干线。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已经形成。青藏公路由青海西宁到拉萨,全线长2122公里;川藏公路由四川成都到拉萨,全长2413公里;新藏公路由新疆叶城县到阿里地区噶大克,全长1179公里;滇藏公路由云南省下关市至芒康县,全长315公里;中尼国际公路由拉萨至日喀则地区樟木口岸,全长736公里。
c.航空
拉萨已开通至北京、成都、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国内航线和至尼泊尔王国首都加德满都的国际航线。拉萨贡噶机场经过改建,可以起降波音767大型客机。投资2.5亿元修建的世界海拔最高的邦达机场,也于1994年9月竣工。2006年林芝机场正式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