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12小时高清视频】
- 圣才电子书主编
- 14574字
- 2024-10-29 19:27:07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中国传媒大学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科目名称: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试题分析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一、参考教材(10本)
1.《新闻理论》(雷跃捷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媒介批评》(雷跃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4.《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梁一高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新闻编辑》(谭云明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8.《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袁军、哈艳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9.《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0.《广播电视辞典》(赵玉明、王福顺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二、试题特点
1.题型及分值分布
主要题型分为: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1)名词解释题(共9题,每题5分,共45分)
(2)简答题(6题,每题10分,60分)
(3)论述题(共3题,共45分)
2.考试内容
(1)新闻史(50分)
中新史(35分):王韬、葵丑报灾、《新青年》、《解放日报》。
外新史(15分):《纽约太阳报》、古登堡印刷术。
(2)新闻理论(50分)
传统理论(35分):新闻道德、媒介批评、党性原则、新闻、舆论导向。
拓展题(15分):对公共领域“反三俗”问题的分析。
(3)新闻业务(50分)
理论题(25分):消息、五要素、录音报道、标题、电视评论。
拓展题(15分):对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挑战的分析。
三、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范围、难易程度等。
(1)题型方面
第一年,确立了基本题型。名词解释、简单题、论述题
(2)考查范围
①新闻史:中新史是新闻史的考查重点,中新史题目考查较往年事件时间集中,今年着重考查了报刊,尤其是具有一定地位与影响的报刊以及报人。外新史考查了古登堡和《太阳报》,总体来说中新史出题比较细致。
②新闻理论:新闻理论的考查基础。因为拓展部分基本在334中考查了。但也紧跟热点,提醒考生对于年度国家领导人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讲话要密切注意。
③新闻业务:中规中矩,没有写作题的纳入。与新闻理论密切相关的分析题纳入了考题范围。
(3)难易程度
明显是考题难度最低的一年。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等。
(1)题型:题型简单,没有特别的组成结构,更为灵活。
(2)考试内容:皆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3)难易程度:虽近年来难度一直在不断加强,但与人大、复旦等学校新闻专业考试题目相比,难度仍处于适中地位。
真题详解
新闻理论(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新闻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实际也是送分题。提醒考生务必将大纲所有涉及词条都进行背诵。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特征分点论述→五要素。
答: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它是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新闻的特征有:①陈述事实;②具有新意;③报道及时;④公开传播。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2.党性原则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实际也是送分题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特征分点论述→分类。
答: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性原则是指导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在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3.媒介批评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超纲题,属于709的大纲内容。参考雷跃捷《新闻理论》最后一章和《媒介批评》一书。(在2012年新闻理论重复出题了,提醒考生对已考考点也不能忽视。)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广义和狭义)。
答:广义的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首先,媒介批评是一种活动,是人们有意识地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批评的一种特殊活动。第二,媒介批评是人类在自觉利用大众传媒时,对这一自觉行为的道德批判和理论反思。第三,媒介批评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精神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社会形态或阶级意识的影响。第四,媒介批评的标准,除了受阶级意识的影响与制约,也存在着永恒的人类社会准则,如正义、人性、理性等等。狭义的媒介批评专指人们对大众传播活动的负面影响所开展的否定性评判。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超纲题,属于709(815)的大纲内容。提醒考生务必掌握学硕基本大纲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先下定义→本质特征分点论述→新闻职业道德在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特征体现。
答: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指新闻职业道德区别于包括一般社会公德和别种行业职业道德在内的其他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定性。新闻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现象的一种,它就必然与一般道德有着共同的本质,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殊的本质,它的内在规定性就是这种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新闻职业道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一方面,建立在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新闻事业根据不同的利益关系形成各自的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原则;另一方面,新闻职业道德同普遍意义上的道德体系一样,往往要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体现出不同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不同的道德价值追求。
(2)新闻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
新闻事业在传播和发布新闻信息时所显示的社会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决定它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新闻职业道德作为调节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意识和规范形态,更接近于政治。
(3)新闻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在约束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和处理新闻工作中各种社会关系方面,新闻职业道德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规范形态,它是通过自律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它既不同于新闻法规,也不同于新闻纪律,而是由同一社会的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具有深刻的新闻职业内涵的要求、秩序和理想,它内化于新闻从业者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并通过他们的视听言行表现出来。因此,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4)不同经济制度和社会形态之下的新闻职业道德显示出的不同本质。
资本主义社会新闻职业道德,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后,资本主义商业道德在新闻职业中的具体表现;是资产阶级价值观、“人权”理论等在新闻领域中的反映;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本质上的牟利性与新闻职业道德直接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反映在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条文上,表现为概念含糊、抽象、自相矛盾、不易操守。
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本质上是一种崭新的新闻道德,因为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伦理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向剥削阶级的新闻伦理和错误新闻观展开斗争的思想武器。
综上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根植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决定于新闻事业的性质,依靠新闻工作者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进行善恶评价,用以调节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殷切期望。
2.为什么必须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要分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新闻网舆论”下定义→必要性→重要性。
答:新闻舆论是指人们运用新闻传播媒介对各类事态发表意见,使人类社会的舆论形态中出现一种新的形式
新闻舆论以最新事态为内容,以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依据,以新闻传媒为载体,用来传播舆论、引导舆论和形成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舆论干预、协调、引导和监督等重要作用。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必要性
①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国内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冲突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舆论导向的任务也显得更为迫切
②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能否开展有效的网络舆论斗争、能否打赢网络舆论战,必须提高到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高度来认识。
(2)坚持正确新闻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①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
引导舆论,在这四种作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引导舆论是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最主要的任务。新闻媒介引导舆论具体表现为报道、分析当前形势,研究改造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途径,在公众中形成和新闻媒介立场相同的强大舆论,把公众的意志统一起来。
②新闻舆论运作有利于正确引导人民的活动和生活。
新闻舆论运作中社会公众参与程度高,社会受众的领域广,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事态,必然会有正面和负面、主流和支流、顺势和逆势之别,良莠齐生,纷纭复杂,这就需要从整体上认清事态趋向,从宏观上识别事态的不同征象及其性质,并从发展中深谙人民群众的意志。
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能保持安定团结而又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改革和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④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能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全局观念。
利用新闻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切实生动地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尽快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大限度地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三、论述题(共15分)
试结合所学理论,举例说明为什么要反对公共传播领域里的“三俗”之风?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热点题,属于2010年的新闻界的热点。注意审清题干,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统地进行论述。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亮出理论→分析
(背景:8月26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省记协召开湖北省新闻界反“三俗”座谈会。会议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抵制“三俗”的讲话,在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
答:“三俗”,是指“庸俗、低俗和媚俗”的文化现象。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三俗”倾向早已存在,如电视相亲节目等,比如新闻的娱乐化和低俗化,并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有不断泛滥的趋势。
反对公共传播领域里的“三俗”之风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新闻媒体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
新闻媒体具有双重属性,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新闻媒体既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予信息娱乐产业。公共传播领域里的“三俗”之风属于信息污染,应当反对。从新闻媒体的性质看,它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公共传播领域里的“三俗”之风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十分不利,为了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三俗”之风必须进行禁止。
今天在我国死灰复燃,登堂入室的“三俗”成为了主流媒体热衷报道的内容。媒体不能按照合理的标准对新闻信息“把关”从而使受众有机会接收到不良新闻信息,在看似平等的表象下,给讴歌色情、暴力、低级趣味的新闻报道与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以同样对待,同时也挤占了优秀新闻作品的生存空间。
(2)新闻媒体的负功能具有破坏作用。
新闻媒体向人们输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沟通国内外的联系,促进了上下左右的交流,这大大加快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但“三俗”之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尤其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媒体逐渐忘记了“守门人”职责,沦为推动“三俗文化”泛滥的帮凶。受众与商品挂钩、商品与广告挂钩、广告与电视挂钩,“收视率为王”、“受众为王”便产生了。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成为衡量文化商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伴随着流水线式的生产与复制,拒绝深刻、追求感官满足,以消遣、娱乐为追求的传媒产品成为消费时尚,文化泡沫、文化垃圾以及庸俗、低俗、媚俗的传媒产品由此大量产生。很多从事新闻创作的人视阈狭隘,恐惧政治,常常服务于某一利益集团,以图利益均沾,对涉及民生等重大问题的题材往往避而远之,作品浮夸,不少主流媒体对上级报道惯用一般套路,缺乏创新。失去群众基础的新闻作品,自然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只能在“三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公共传播的双向交流特性。
公共传播领域的特点是双向性、共享性、快速性、广泛性。“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如果在公共传播中扩散,将对精神文化产生广泛的破坏作用,导致了人们的思想混乱、价值错位、文化迷失。当今文化呈现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受各类“百变”文化的“洗炼”,“三俗”文化的直接根源和核心标志,是文化创造力衰竭和文化生产低俗化。传媒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压倒甚至取代了对艺术和精神的追求。从而导致“文化沙漠”现象的不断恶化,无法完成中国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
(4)新闻自由不是主体的随心所欲,而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自由和责任的统一。
新闻自由应该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社会制度、社会的价值观、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等都会对新闻自由形成不同形式的制约。媒体传播的内容受到社会的价值观、道德和文化传统的制约,而“三俗”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相违背,理应反对其在公共领域的传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建设,将履行社会责任摆在突出位置。与西方私营媒体不同,中国电视、报纸等媒体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公益性事业存在的,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其在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5)社会责任论要求大众媒体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论要求从自由的概念、传媒和政府的关系、人的理性、观点自我纠正法则、权利与义务的转接等方面都对“自由主义理论”进行了修正。以黄色的内容激发人们追逐低级趣味,是煽情主义,败坏了社会道德和精神追求,媒体要做合格的历史见证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不能成为低俗文化的传播者和纯粹经济利益的追逐者。从中国特色新闻事业的特征来说,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新闻舆论引导之势要反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主流媒体应该明确什么是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传播高尚、健康、先进的内容,发挥权威性和主渠道作用,在舆论引导中成为“领唱者”。这样媒体才能为公众接受,才能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
作为经营性的企业来讲,电视媒体的资源同样来源于社会,其利润也来源于社会。电视媒体如果缺乏社会责任,在市场化的氛围中必将难以生存。有财富无责任、有资本缺道德不可能成为一种健康的社会力量。电视媒体只有履行好社会责任,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获得社会认同,才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并持续稳定地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从本质上讲,媒体本身就是对社会负有重大责任的公众传播机构,天然地同社会存在一个契约,即以维护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为己任。
新闻业务(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消息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特征→构成。
答:消息是指以简要的语言文字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人和事进行简要而迅速报道的新闻体裁,也是在媒体上最广泛、最经常地被采用的新闻体裁。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是倒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一个突出特点。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即电头或“本报讯”。一篇完整的消息由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新闻五要素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构成。
答: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它们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在国际上又简称为新闻五W。明确新闻五要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
3.录音报道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隐蔽考点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特征和作用→分类。
答:录音报道是指运用实况音响和报道者的叙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的广播形式,又称“音响报道”。这种广播形式以与新闻事实共存的实况音响,包括人物讲话和其他现场音响为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具有很强的传真性和听觉形象性,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现场感和感染力,是一种富于生命力的报道形式。录音报道种类很多,目前运用较多的有两大类:一是按应用实况音响的新闻体裁划分,如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录音特写等;一是按报道自身形式上的特点划分,如现场报道、录音剪辑、电话录音新闻等。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新闻标题的具体作用。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属于大纲内容。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分点论述。
答:标题是消息和报纸的眼睛,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具体说来,消息标题有四项作用:
(1)吸引读者注意,引起阅读欲望
视听习惯上,人们在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获取新闻信息时,第一反应是先看(听)标题。标题制作得是否具有吸引力及标题包含的新闻价值大小直接决定着受众对消息是看还是弃;从人对视听到的事物的心理反应过程看,是先引起注意,接着产生兴趣,再勾起欲望,最后采取行动。
(2)介绍新闻内容,向导受众
一张报纸,如果没有新闻标题,读者就会茫然无措,找不到“落眼点”。电视、广播如果没有内容提要,视听者也就不能对整个时间段的新闻有清晰的了解。所以,标题起着重要的向导作用。同时,标题要求标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又起着介绍新闻内容的作用。在报纸中,标题安排位置的不同、字号的大小,表明着新闻价值的大小,读者一般就会依此做出选择。同时,读者根据标题所揭示出的事实也可决定自己的阅读兴趣并对所有的信息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3)评价新闻内容,阐明意义
从新闻标题本身,大都可以看出新闻是正面新闻,还是中性的或是负面新闻,也可看出传媒及从业人员的某种倾向性。我国传媒是引导舆论导向的重要工具。新闻标题往往更需要表明某种倾向性,因而,对新闻内容的评价也参与得更多。
(4)美化报纸版面,形成错落有致
大的报纸都有自己的版面编辑,其任务是尽力把内容、标题、图片以最佳的方式组合起来,使之既利于读者阅读,又具错落有致的美感。这些对报纸美化和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标题及对标题的处理。没有标题,整个版面会分不出重点;有标题,处理不恰当,也会给人杂乱无章之感;进而,如果标题本身制作水平低下,也会破坏整个版面的美感与报纸的风格。
2.电视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属于大纲内容。要注意两个提问点:特点和作用,不要遗漏。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特征分点论述→作用分点论述。
答: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介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方式,与新闻报道最大的区别是,它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它在内容取向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1)电视评论的特点
①传播符号多样化。
电视评论的表达手法立体、多样化。它既可以运用视觉语言中的文字符号和图像符号,还可以利用诉诸听觉器官的声音符号,其中包括有声语言、各种音响和音乐。电视评论即是运用电视的声音信息流和画面信息流的结合实现评论的电视化传播。相比其它媒介,电视评论运用的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表达范围上更广阔,论辩上更能深入周密,能够深刻而细致地分析和言简意赅地抽象概括。既可以像报纸评论拥有那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又可以像广播评论那样用声音符号诉诸听觉,还可以广泛使用图像符号,使受众可看(画面),可听(论述语言和实况音响),可读(字幕),有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评论的内容。
②评论主体多元化。
新闻评论的主体主要由职业新闻评论工作者和广大受众组成。随着电视评论形式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视评论中来,评论的主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电视评论通过记者的访谈,使得传播主体的记者和受众客体的观众代表组成一个平等的社会交流环境。在这个社会交流环境里,传播主体的思想观念能否为受众客体所接受,受众客体的行为是否为传播主体的传播活动所牵动,传受双方的反馈时间为零,而且双方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这就是电视评论节目所拥有的现场优势。
③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
电视的优势在于视听兼备,生动直观,以形象思维见长。而评论靠逻辑推理,以抽象思维为主。电视要求直观、声画结合,可视性强;评论则要求说理,进行抽象思维,思辨性强。电视评论摄影是动态的连续画面形象,客观存在可以多维地反映新闻事件的表象,立体地展现事件发展的流程,同时它可以排除人们对事件认识的不确定性,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校正人们用语言和文字符号读解“还原”和再现时的差异。电视评论以其独有的图像优势,深入浅出的将思想理论传播的智力门槛的高度降到最低点,从而保证了评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2)电视评论的作用
①加强评论性节目是加强电视新闻舆论导向的需要;
②加强评论性节目是加强新闻政治性、群众性的需要;
③加强评论性节目是提高电视节目媒介地位的需要;
④加强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是中国电视走向世界的需要。
三、论述题(共15分)
举例论述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新闻采写编评工作的挑战与应对之道。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超纲题,属于709的大纲内容。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特征分点论述→分类。
答:(1)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新闻采写编评工作的挑战
①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传者和受众的界限。
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的独家发言人,任何人和组织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新闻信息,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信息。
②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十分快捷。
移动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布到网络,中间没有传统新闻的采编审校的过程,更为便捷快速。
③网络空间无限巨大。
网络没有传统媒体版面、时长的限制,因此网络信息更为丰富、庞杂。网络中的超链接方式可以将信息无线立体发布,形成巨大的数据库,且检索十分方便快捷,这都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
④新媒体具备交互性的特征,可以做到即时的双向互动。
传统媒体只是单向传播。网络等新媒体技术传播信息方式多媒体化,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传播信息。新媒体技术具有个性化特征,面向特定的受众,新闻订制功能给每个单一的受众提供人性化服务。
⑤新媒体对受众市场的掠夺。
越来越多的受众把目光转向网络,更多的注意力从传统媒体流失。许多报纸等传统媒体甚至面临生存的紧张。
(2)传统新闻采写编评工作的应对之道
①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提高新闻的速度和质量。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实时传输新闻信息,及时发布新闻,利用网络海量资源丰富新闻信息。
②传统的新闻工作者可以发挥把关功能。
虽然网络上可以自由占有大量信息,但由于普通受众缺乏把关人的素质,尤其缺乏新闻职业的敏感度、对信息甄别判断的和二次加工的能力,所以传统的新闻工作是有优势的。
③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
对于社会现象、公共事件、社会问题的深入挖掘,是传统媒体的专长。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大有可为。
④传统新闻发挥评论和舆论引导功能。
虽然网络上每个人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这也造成混乱或者极端化的舆论环境,传统媒体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可以通过深层分析做出判断和评论,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⑤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
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经验,新媒体在短期内都不能达到,传统媒体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
⑥媒介融合是趋势。
报网互动,是报业集团数字化拓展的实践与探索。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主动应对媒介竞争环境的变化。在新的传播技术的推动下,与新媒体合作,利用各自的传播优势,相互取长补短,以增强信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新闻史(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王韬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重点强调作品。
答: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1867年,王韬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1869年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是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变法自强、发展资本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这是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王韬撰文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1883年,王韬将其部分政论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癸丑报灾”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属于反复考察的考点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特征分点论述→分类。
答: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1912年宋教仁被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1913年袁世凯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以及反袁报刊被全部查封,对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力报》等,采取禁止在租界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此外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记者被杀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到1913年,全国报纸只剩139家,与1921年初的5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3.《纽约太阳报》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特征分点论述→总结。
答:《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刊发展的转折点。于1833年9月3日创于纽约,本杰明•戴总编,其口号是:“照耀所有人”。初为清晨编辑版,夜间编辑版于1887年开始实行。《纽约太阳报》的零售价是一美分或一便士,故称“便士报”,又称“廉价报纸”。其特点包括:(1)坚持低价发行,办报目的“普及大众”、提供“当天所有的新闻”;(2)内容主要为软新闻;(3)重视广告收入。由于其发行的成功和开创性作用,与后来创办的《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并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三大便士报。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古登堡的近代印刷术及其历史影响。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简介→概况影响。
答:(1)古登堡的近代印刷术
①简介
约翰•古登堡是德国的一位工匠,大约在1440年至1450年间,他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发明了一套包括铸字盒、冲压字模、铅活字、油墨、木制印刷机等工艺的金属活字印刷法。古登堡本人以其印行的四十二行版《圣经》(1456)、三十六行版《圣经》以及一部畅销的百科全书而享有盛名。
②评价
印刷术被称为德国对文明的伟大贡献;在它发明的初期曾以德国技艺而著称。它在由一位金匠约翰•古登堡发明后,便伴随着传教热情以及精明的商业意识传播开来,其间主要由德国人并且主要沿德国商人的贸易路线传播。
(2)古登堡近代印刷术的历史影响
①直接影响现代文明发展的印刷体系。
在整个人类传播史上,古登堡的发明堪称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第三块里程碑,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②印刷术发明的直接作用在于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印刷问世前,书籍都是靠手抄本流传,抄写一本《圣经》差不多得一年工夫。由于羊皮纸造价高,加之手抄本抄写复杂,耗时很多,所以中世纪的书十分昂贵。近代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改变了这种情况。
③印刷术的出现导致一种不同于口语或书写文化传统的出现。
印刷书刊创造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线性思维。媒介生态学的创始人尼尔•波兹曼,在其经典之作《童年的消逝》里提到印刷激发起作家日益强烈且无须掩饰的自我意识的同时,它也在读者中创造出类似的态度。自从有了印刷的书籍之后,整个阅读的过程,作者和读者仿佛达成共谋,对抗社会参与和社会意识。阅读成为反社会的行为。
④印刷术在欧洲迅速传播,也成为欧洲文艺复兴在随后兴起的关键因素。
在人类传播活动的进程中,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法的15世纪中叶是一个新的历史驿站,传播史踏上新的路程。
2.简述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背景和任务→改版的内容。
答:《解放日报》在1941年5月创刊,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
(1)《解放日报》改版的背景
①1942年春天,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多年来在党内发生的“左”、“右”倾错误路线及其流毒。
②1942年2月初,毛泽东在延安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报告,揭开了整风运动的序幕。
③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整风精神来检查报纸的党八股现象。《通知》发出后。从《解放日报》到各新闻单位、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掀起了整风和检查“党八股”的热潮。
(2)《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
①宣布新的办报方针。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实行改版。当天《解放日报》登载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同时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社论论述党报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及组织性原则,检查该报创刊10个月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任务是一个彻底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整个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从头到尾抓两个问题,一是观念的更新,而是队伍的建设。
②改变内容报道。
《解放日报》改版后,开始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报道为主,密切联系群众和工作实际,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在内容上,《解放日报》集中力量报道整风运动的发展情况,发表大量指导整风运动的文章和社论,同时还办专刊、辟专栏以宣传整风运动。版面安排焕然一新,第一版是反映各解放区情况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才是国际新闻版,第四版仍是副刊和各种专论。
③开辟一系列专栏和专刊。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开辟《党的生活》专栏,专登整风文件。4月9日,《解放日报》又开辟《一得书》杂文专栏,登载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杂文和小品文。1942年5月13日,《解放日报》的著名专刊《学习》创刊,专门登载有分量的理论文章。1943年大生产运动兴起后,《解放日报》用很多篇幅宣传党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方针,先后发表大生产运动的消息和通讯3000多篇,宣传大生产运动中的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军事宣传报道也大大加强。
④革新新闻理念,发表有关新闻理论的文章。
随着整风改革运动的深入,延安《解放日报》又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在解放区新闻工作的整风改革中,《解放日报》还发表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社论和理论文章,如胡乔木的《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的基础。《解放日报》于1942年10月28日起特辟《新闻通讯》专栏,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纸上最早出现的新闻学研究专刊之一。
三、论述题(共15分)
试评价《新青年》杂志的历史贡献与地位。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基础题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突出贡献→地位阐述。
答:《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从创刊至1922年7月,共出刊9卷54号。《新青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年9月至1917年12月),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年1月至1920年5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年9月至1922年7月)。《新青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1)《新青年》的创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青年》一创刊,就高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并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始终成为主要阵地。它的主要宣传内容有:
①大力介绍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想、新道德。批判中国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并针对当时甚嚣尘上的尊孔复辟逆流展开批判孔孟之道的斗争。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专门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多,主要倡导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发起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学革命运动。1917年1月1日,《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拉开文学革命的帷幕。
(2)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道路。
《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主义,批判孔孟之道,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唤醒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五四运动后,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人民送来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敏锐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也是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并在《新青年》等报刊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一页。在国内外时局变化、新思潮迅速传播的形势下,《新青年》日益倾向社会主义。
(3)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准备。
1920年9月,《新青年》迁至上海出版,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新青年》采用先树旗帜的办法,在第8卷第1号上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表明刊物性质变化。改组后的《新青年》,向广大读者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励、团结许多人从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积极准备。
(4)开创政论新局面。
《新青年》广泛采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通过政论提倡民主、科学,批判旧思想、旧文多种形式,打破民国以来报刊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政论重新受烈重视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青年》发表大量批判尊孔复辟的文字,有力动摇封建统治。《新青年》还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报刊文风一新。
(5)《新青年》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报刊。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观念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和大本营,为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试题点评
2011年是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的第一年,确立了今后的考题形式并基本沿袭下来。
难度最低,基本上都是大纲内容,且都为封闭类型试题,不存在太多的发挥空间。
在今后的考题中,对于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是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