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8字
- 2021-05-27 10:36:34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的是( )。
A.自然观察法
B.相关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答案】C
【解析】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因为实验对无关的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排除了其它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而其它的非实验方法都不能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受到其它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只能判定它们有关,但不能判定是否是因果相关。
2.普莱尔在三年里每天三次对其子进行长期观察,并辅之简单实验,完成其心理发展报告,从研究设计上看,属于( )。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混合设计
【答案】B
【解析】纵向设计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进行追踪,对其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也叫追踪设计。普莱尔采用的正是纵向研究。
3.在同一时间内对国内二十三个省市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属于( )。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双生子设计
【答案】A
【解析】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 )图式中分段进行( )。
A.横向设计 纵向设计
B.双生子设计 横向设计
C.纵向设计 横向设计
D.纵向设计 双生子设计
【答案】C
【解析】聚合交叉设计是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设计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设计,取长补短,保留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共同缺陷是( )。
A.费时
B.易丢失样本
C.存在世代效应
D.成本大、费用高
【答案】C
【解析】横断设计的缺点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看不到同一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年龄和出生年代两因素不能区分;取样复杂。纵向设计的缺点是由于要追踪被试,整个研究持续的时间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加入许多新的无关变量;人力、物力有时也花费较大;被试流失严重;反复测量可能导致被试厌倦;有同层人效应;限制新技术的使用。它们的共同缺点是存在世代效应,横断设计同一时间的不同年龄被试有世代效应;而纵向设计的同一被试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存在世代效应。
6.希望通过“内省”把“经验”分解为简单心理元素的心理学家是( )。
A.费希纳
B.冯特
C.艾宾浩斯
D.铁钦纳
【答案】B
【解析】冯特认为,心理实验就是系统的自我观察,而一切实验手段只是自我观察的辅助手段。在冯特看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谓纯粹的“直接经验”,冯特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仅仅是进行“科学的内省”。冯特还是构造主义代表人,他认为经验是由许多心理元素构成的,他希望通过“内省”把“经验”分解为简单的心理元素,诸如感觉和感情,犹如化学中把水分解为氢和氧一样。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严格控制的自我观察的帮助下精确地分析个体经验。
二、简答题
1.如何认识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答:(1)心理学的性质和地位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既研究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又研究客观的外在行为表现。从总体上看,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心理学有极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分支也很多。所以,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这种双重性质使心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这一地位不仅决定了心理学研究范围的广泛性,而且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2)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地位
教育科学是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的应用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包括知识的传递过程(即教与学的过程)的研究,也包括人的社会化的研究。教育科学的分支也很多。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
答:(1)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只有在正确描述了这些状况的基础上,才能揭示现象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成因。
(2)解释
解释是对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
(3)预测
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的过程。
(4)控制
控制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也是最难达到的目的。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总之,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项是后一项的基础。实施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可行的研究目的。
3.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有何表现?
答:(1)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其特殊性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心理与教育研究往往需要研究对象积极参与、配合研究活动。研究对象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可能不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反应,而是做出掩饰甚至谎报,如果对被试的反应不做鉴别区分就处理分析研究结果,就可能使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受到破坏。
②人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在涉及研究对象社会性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被试往往出于社会比较的考虑,按照社会赞许的行为标准进行反应,而不是按照真实行为进行表现。这种社会赞许性反应会影响研究结果,造成研究的误差。
③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变量多且复杂,这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
④心理与教育研究通常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研究者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而且还要从道德、习俗、伦理以及人道的角度考虑。
⑤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在心理与教育的纵向研究中,应该尤其重视成熟因素的作用。人的心理的发展性使其表现出不稳定、难以定量化的特点,可能会造成结果的解释和预测的误差。
⑥人的心理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二是没有任何人的心理可以在任意两个时刻保持不变。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心理、教育科学的理论或规律大多是针对大量的被试建立起来的,具有统计规律性,有时可能并不适用于个体。
⑦从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来看,二者都是社会人;研究的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的态度、对研究所涉及的变量的观察与分析的准确性,都将受到研究者的价值观念、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摒弃价值判断的作用而保持冷静、客观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态度。
(2)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做出反应,而研究对象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这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究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从研究过程的社会背景来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同自然科学相比,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更易受到也更常受到来自政治方面的影响。在政治介入的情况下要保证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来说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3)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①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性原则。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或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即使是出于科学研究需要,也要遵循人道主义精神,不可违背伦理性原则。要解决科学性与伦理性的矛盾,只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和精心的实验设计方法。
②目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多属于“黑箱方法”,只能是通过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比较推测心理活动、加工过程,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③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于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心理与教育研究工作者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例如,通过多种实验或准实验设计、统计控制法等,已经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使研究分析的精确性有所提高。 此外,由于引入数学方法、计算机方法和系统方法等,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得到很大增强。
4.结合研究实例,谈谈对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教育性原则的认识。
答:(1)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教育性原则是指,心理与教育研究可能对研究对象,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的健康发展。
(2)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设计过研究儿道德判断的实验。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的方法,研究儿童在面临一定的道德情境时,如何对行为责任进行判断。他本来的目的是去研究不同年龄的儿童会从哪个角度去看待故事里行为者的行为,并做出怎样的判断。同时,皮亚杰的实验不仅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并且实验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
而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模拟监狱实验”则相反,不但忽视了伦理性原则,同时也没有注意对大学生的教育性原则。实验过程中对被试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并且在实验被迫停止后,很多回到正常生活中的学生花费了较长时间去平复实验带来的心理冲击。
所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教育性原则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可以保护研究被试的身心健康,使实验变得积极有益。这是心理与教育研究者在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重要原则。
5.阅读并思考美国心理学会制定的伦理学规范。
答:美国心理学会的伦理学规范内容包括制定目的,结构,程序,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它规定了心理学家作为一个研究者应该遵守的原则,目的是为了使心理学更好的发展下去,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获得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规范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1)普遍原则:包括被试利益最大化及无压迫性,忠诚和责任,诚实,公正及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
(2)以下几方面的伦理标准:伦理性事件,心理学家的职责范围,人际关系,个人隐私,广告及其它大众传媒,资料保存及费用,教育和培训,研究及论文发表,评估,咨询等。
美国心理学会的伦理学规范经过了几次改版和不断完善,是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建构起来的一套行为规范,也是我国的心理学者进行研究时可以借鉴与参照的准则。在这套规范中,也体现出了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客观性、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和伦理原则。这也能说明,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守基本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并且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6.你是怎么理解“相关不等于因果”的?
答: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三种情况:
(1)因果关系,即一种现象是另一种现象的原因,另一种现象是结果;
(2)共变关系,即表面上看来有联系的两种事物都与第三种现象有关;
(3)相关关系,即两类现象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不一定说明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即“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与“发现相关关系也并不是确定因果关系”。换言之,相关值较大的两类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这一点要从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绝对不可以简单化。两个彼此相关的变量之间完全可能不存在因果关系。使X和Y两个变量之间出现相关的原因至少有三种:X可能引起Y、Y可能引起X、一些其他变量可能对X和Y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