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3238字
- 2021-06-04 11:10:47
0.2 课后习题详解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有所不同?
答:(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一般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不同的原因
①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意志的体现。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原理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但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取代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而教育学是一门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所以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是不同的。
②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也是不同的。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感性的、零碎的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中有规律,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学科。
2.你能举出一些事例说明“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这一论断吗?
答:教育规律是教育本身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1)事例一
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考全年级第一,老师们都很喜欢她。但这位同学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和她一起玩。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类似的事情在应试教育中还是很常见的。应试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智能方面,如学习成绩,其他领域则很少关注,割裂了学生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人的个性素质的各方面是一个整体,教育应遵循这一规律,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
(2)事例二
印度很重视教育,每年投入大量教育经费,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按常理,这些人才应该为印度的发展和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国家花大量经费培养的人才在学有所成之后大量外流。
从根本上说,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与它的教育发展程度成正比的,这是教育的规律之一。印度没有按照这一规律办教育,使教育规模和发展速度超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反而成为国家发展的障碍。
3.请回顾你受教育的经历,列举一些教育观念影响教育实践的事例。你是否感受到了当代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观念的困惑或冲突?
答:在我受教育的经历中,给我印象较深刻的教育观念影响教育实践的事例有两个,通过这些事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代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观念的困惑或冲突,以及因此造成的深远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
(1)高分理念
高分理念,即现在所说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念。功利主义是一种以眼前利益的获得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诚然,教育理所应当要讲求效益,但是提倡讲求的是长远的利益,而非急功近利的眼前利益。
我认为此观念对教育的发展十分有害,这种教育理念危害之一是阻碍了教育目的及功能的发挥,使教育目的难以真正成为评价的标准,导致了分数主义的盛行,分数上去了但素质下滑了,甚至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危害之二是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评判上出现了扭曲,考试的优胜者便认为是优秀学生,反之便是差生;危害之三是导致急功近利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指向的是“应试”,严重忽略了学生人格、个性、创造力的均衡发展。
(2)唯教材是尊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无论是讲读课还是自读课,无论是学生熟悉的课文还是不熟悉的课文,教师都不加选择只是一味地讲下去,这种机械呆板的行为使本应该活泼的课堂变得沉闷、枯燥、毫无生气。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应更加大胆,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敢于用质疑的眼光与发展的思路对待现行的课程体系,对教材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思考和研究,而不要把教材奉为决定受教育者素质的“圣经”,把课本知识当作不容更改的金科玉律。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说“教材”不过是培养受教育者学会终身学习的一个“例子”,我们用其他的“方案”也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调整甚至舍弃教材也未尝不可。当然,这种对教材灵活的处理,大胆的取舍,背后应是教师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没有这些,就会把教材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4.说教育是一种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你打算怎样创造新的教育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希望你能带着这个问题参与本书的学习与讨论。
答:正是由于教育具有创造性,所以创造新的教育经验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教育规律
上课或是组织其他活动时,教师不可以想当然地教导学生或是与学生交流,而是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教育现象背后隐藏的教育规律,从而更加科学地从教。
(2)在教育理论中验证教育规律
通过查阅权威的教育理论资料,来验证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的教育规律的科学性,以便剔除伪科学的部分,从而保证教育经验的科学性。
(3)在实践中运用教育规律
发现规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运用教育规律时,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加以调整。
长此以往,积累的教育经验将越来越多,最终教师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实际上,这种积累教育经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风格的体现。
5.请谈谈你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和要求。
答:(1)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
①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指导教育的实践。教育学是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它是教育实践深刻的、正确的、完整的反映。因而,它对于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②学习教育学为学习其他的教育学科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科中的基础课,它反映了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并对教育这种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只有学好了教育学,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和理解其他教育学科的课程。
③学习教育学使人们逐步学会对教育的现象和实践作出科学的分析,把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为发展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事创造性劳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2)学习教育学的要求
①学习教育学首先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习教育学,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认真钻研教育理论上,特别是要深入领会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还应当根据学习的需要,适当地参加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会,并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相应的技能,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②学习教育学要求处理好学习本门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这种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各种社会的、自然的现象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反映教育这种现象的教育学也必然要与其他各门学科知识发生密切的联系。同时,教育学又是在不断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中发展起来的。要深入领会和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就必须同时具备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史、各科教学法等。
③要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在学习中,一方面要认真读书,努力汲取前人已取得的教育科学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学习者本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独立思考,把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的教育学还处于初创阶段,许多教育理论上的重要问题,还正通过各种试验、总结和学术讨论,逐步取得统一的认识。因此,学习教育学更应将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不为传统观念和现成结论所困,勇于探索本门学科中的各种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