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4263字
- 2021-06-11 09:12:31
第2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填空题
1_____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答案】图腾
2_____和_____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答案】磨制石器;陶器
3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大通县_____。
【答案】上孙家寨
4彩陶工艺以_____取胜,而黑陶以_____见长。
【答案】装饰;造型
5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_____最出色。
【答案】螺旋纹
6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_____、_____。
【答案】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7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和_____。
【答案】彩陶;黑陶
8黑陶工艺产生于_____文化中。
【答案】龙山
9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时期石工艺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雕刻品;刮削器;石钻;投掷尖状器
10黑陶产生于_____时代。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为著名。
【答案】新石器
11我国原始陶器的成型法有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手捏塑法;泥条盘筑法;轮制法
12仰韶文化中以_____、_____为主要代表。
【答案】人面鱼纹盆;鹳鱼石斧陶缸
13原始彩陶文化中,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有半坡型、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二、名词解释
1黑陶
答: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是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等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的阳刚之美。典型器型有高足杯。
2垂弧锯齿纹双耳罐
答:垂弧锯齿纹双耳罐高30.3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3厘米。1973年广河县地巴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泥质红陶。侈口,鼓腹,小平底,腹两侧附耳。施黑、红彩,口内绘垂弧纹,腹部绘多层连续垂弧纹和锯齿纹,黑、红彩交替使用,由三组分层连续的垂弧纹组成整体图案,每层由两层黑色带纹和一层红色带纹组成,黑色带纹上缘绘向上的黑色锯齿纹。整个图案密集繁复,俯视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造型丰满,色彩鲜艳。
3新石器
答:新石器是指经磨光、钻孔及装柄方法工序而制成的具一定形状和功用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人类使用新石器,对于过去所用的打制的旧石器而言是一个进步。新石器可一直使用到铜石并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
4鱼形图案
答:鱼形图案是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纹样,图中鱼纹或舒展平泳,或俯冲疾下,或相对背向地屈身蹦腾或回旋、蹦跃等姿态,构图活泼,堪称原始绘画的佳作。如,半坡文化遗址的人面鱼纹图形彩陶盆,把人面和鱼形纹样结合在一起,并且组织成很有规则的图案,旁边有一条鱼在游动。
5人面形花纹
答:人面形花纹是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纹样,多装饰在翻唇浅腹盆的内壁(与人的生活习惯或方式有关)。人面作圆形,眼以上涂成黑色或空白的三角形状,耳部作对称的向上弯钩,或饰两条鱼纹。嘴角用两道相交的斜线组成,两边也各饰一条鱼,在鱼的周身用短线或小点装饰。值得重视的是,在人面纹的头顶,画出半圆状的束发,并有横出发笄的装饰,形象的反映出当时发饰的状况。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鱼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人面形的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
6彩陶鱼鸟纹细颈瓶
答:彩陶鱼鸟纹细颈瓶是仰韶文化彩陶,高21.6厘米,口径2.1厘米,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泥质红陶,遍体磨光。器形尤如葫芦,小口,细颈,阔肩,扁腹,肩腹间有脊棱,腹下部收,小平底。瓶身以黑彩绘水。鸟衔鱼纹。造型秀美,构图简单生动。
7菱形壶(又称“船型壶”)
答:菱形壶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二头尖,中有网状纹样,二肩有耳,高15.6厘米,长24.8厘米,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此壶形状像船,头尾尖尖,杯口,短颈,平肩,两肩上各有半环耳可以系绳。在船腹处用黑彩绘有网状纹饰,像张挂鱼网,应与当时人的渔猎生活有关。
8双耳尖底陶瓶
答:双耳尖底陶瓶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1972年陕西临潼县姜塞出土,距今约600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瓶为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绳。当瓶空时,重心靠上;汲水时,瓶倒置水中,水便注入瓶内,使重心下移,瓶自动竖起,使用方便。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体现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
9人面彩陶瓶
答:人面彩陶瓶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现藏甘肃博物馆。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披发,前额短,发整齐下垂。鼻呈蒜头形。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头顶圆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浅淡红色陶衣。黑彩画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三组。造型以抽象的线条与人头像相结合,颇具特色。装饰以雕塑与彩饰构成一体,极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
10网纹彩陶束腰罐
答:网纹彩陶束腰罐高18.3厘米,口径15.2厘米,1958年甘肃永登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泥质红陶,彩绘。器形为上下两器相连,上为盆形,下为罐形。下部罐形最鼓处有环形耳,左右各一只。上下器形各绘突起的珠状花朵纹,以圆斜方格网纹、平行线、箍状带形装饰,造型特殊,图案精美。
11彩陶双连杯
答:彩陶双连杯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高10.8厘米,口径8厘米,1975年甘肃舟曲县北山坪出土,舟曲县文化馆藏。泥质橙黄陶,由两个小型敛口圆底罐相连,底座为圈足成杯形式,有穿孔。施黑色彩绘于杯的口沿,上腹纹饰为波浪形状,线条宽长,乍看有如波涛汹涌,可见技法娴熟。
12菱格锯齿纹罐
答:菱格锯齿纹罐,高34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2.1厘米。1973年广河县地巴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橙黄陶。施黑、红彩,口内绘垂弧纹,颈部绘一周锯齿纹,腹部用黑、红复彩绘二方连续的大菱格纹,内填十字纹和圆点纹。菱格纹是半山中期的典型纹样之一,这件彩陶是半山类型中的精品。
13双耳高颈侈口带流罐
答:双耳高颈侈口带流罐属于半山类型,高30厘米,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范家塬出土,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橙黄陶,黑红复彩,纹饰带齿边,线条红、黑相绕,形成大型旋涡。图案波动,彩饰浓重,这是半山类型典型器形和彩绘特征。
14旋涡纹彩陶
答:旋涡纹彩陶,高23厘米,口径14.6厘米,1977年甘肃兰州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此壶泥质红陶,手制,为盛储器。壶张口,缩颈,阔肩,鼓腹,平底,腹下左右各有环形耳。腹部以黄、红、黑彩绘连续的旋涡状纹,颈部饰平行线纹。壶外表柔滑而富有光泽,极其雅致,风格端正大方。
二、简答题
1原始陶器的造型与成型方法的关系。
答:中国原始彩陶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拼接。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皿,造型自然质朴,富有人情味,甚至会留下人的指纹;泥条盘筑法则使用在较大的器物的成型上,造型较规整,一般会用刻画、剔刺、压印、堆贴来进行装饰;拼接则是将较大器物的几部分相连接,然后表里抹平,加以修整,使之光滑。
2简述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特点。
答: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出土于甘肃省半山遗址而得名,为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为成功的造型之一。
(1)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
(2)半山类型彩陶的代表器形是长颈(或短颈、或无颈而有折沿)、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比例、外轮廓线的转折变化都非常考究,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
(3)半山彩陶流行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漩涡纹、波浪纹、葫芦形纹、大圈纹等等,也有变体的蛙纹。色调和谐热烈,不像马家窑类型的纹饰那样整洁繁缛,但却更加粗壮浓烈。
(4)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它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
3简述彩陶工艺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答:(1)艺术成就
无论其造型还是其文饰,无论是其品种还是其功能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文明水平。尽管某些文饰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大都带有强烈的装饰性,而且还体现出对装饰艺术的总多法则的运用,如对比、均衡、变化、统一、虚实等。其抽象性的造型语言至今仍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借鉴意义,并为后来的青铜艺术提供了丰富而精美的范本。
(2)特点
原始工艺中,实用性重于装饰性,认识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并充分的统一。技术对艺术的决定性的影响,这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是一种必然的规律。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常采用符号化的手法,抽象性的语言来突出形象特征和装饰效果。
4原始玉器和新石器的联系。
答:(1)在生产过程中以“美石为玉”。玉器和石器不仅有着直接联系,而且玉器是由石器发展演变面来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品种较多,大都是装饰品。玉的本质是石,玉器是由石器转化而来的;玉器与石器的区别在于质地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未经人加工过的天然玉石是玉料,玉料多为交织结构的透闪石和阳起石,不同于可以敲击成形的石料。古玉器的出现,在于新石器时期晚期的中华古人创造了使用解玉砂琢碾加工玉石的方法。中国玉器自史前出现起,即是最高规格的器物,主要用作礼器和配饰。有祭祀天的玉璧,祭祀地的玉琮,有祭祀四方的圭、璋、琥、璜。史前典型的玉器见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人类使用新石器,对于过去所用的打制的旧石器而言是一个进步。新石器可一直使用到铜石并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
(2)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3)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被用作辟邪,用来象征权力、财富、贵贱等作用。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