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2字
- 2021-05-28 19:34:01
第5章 翻译的语言对比规律
5.1 复习笔记
一、语义的差异
英汉词语意义的对应程度,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 完全对应。
这种完全对应的现象,只限于一些通用的科技术语和少数专有名词,和一些通用的名词。例:
aluminum—铝,New York—纽约,hand—手。
2. 部分或大部分对应。例:
cat这个词,其本义是“猫”,英汉是对应的,但该词还有汉语所不具备的引申意义,如She is a cat这句话,应译成“她是一个心地狠毒的女人”。
3. 完全或大部分不对应。
这里指英语中一些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风土习俗色彩的词语,在汉语里找不到现成的对应词。例:
teenager,它本是“十三岁至十九岁的男女”的意思,但汉语中没有适当的对应词,无论译成“十几岁的孩子”,还是译成“青少年”,概念都不尽吻合。
另外,对于①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的现象,②英语中,很多合成词语的意义,特别是许多俗语的意义,译者必须细心揣摩上下文才能推断其含义。
二、词法的差异
现代英语属于综合—分析型语言。现代英语的形态变化,主要指一些表示语法意义的屈折变化(inflections),包括性、数、格、时、体、语态、语气、人称、比较级等。汉语没有这样的形态变化,但汉语所使用的量词、语气助词等,又是英语所没有的。
1. 时态问题。
汉语虽然不靠形态变化来表示时态,但却有几类时态助词,这就是:
①前置的时态副词(过去、曾经、已经、现在、正在、将要……);
②附着的时态助词(过、着、了、起来……);
③后置的时态语气词(了,来着……)。
译者应善于使用这些时态结构助词,来表示原文的时态意义。例:
I was and still am working as an English teacher in the school.
我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这所学校的英语教师。
2. 汉语中还有英语里所没有的量词。
汉语的量词有两类:
①名量词,如“一个人”;
②动量词,如“去一次”。
译者翻译时要注意适当的增补。例:
“No, read it over first correctly, without a single mistake.”(E.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 Ch.18, V. Ⅱ)
“不行,先给我准确地念一遍,不许有一个错。”
3. 汉语中还有一种附着在句末的语气词,也是英语中所没有的。
汉语的语气助词大致有三类:
①陈述语气词:常用的有“的”“了”“呢(呐)”“罢了”“而已”“啦”等;
②疑问语气词:常用的有“吗”“吧”“呢”“啦”“啊”“么”等;
③祈使语气词:常用的有“吧”“罢”“呀”“啊”“啦”等。
在译文中恰当地增补语气助词,可以给译文增色添彩。例:
but to almost everybody she was a fine and picturesque country girl, and no more.(T. Hardy: Tess of the d’Urbewilles, Ch.2)
……不过,几乎在每个人看来,她只不过是一个标致如画的乡下姑娘而已。
4. 英汉代词使用上的差异。
代词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三类。
英语里的指示代词处理法有:①如实保留,②删去不译,③换成它所指代的名词,④改成“其”“之”之类的汉语代词。例:
I must confess that with their repetition, and perhaps because of their very inconsequence, chores can in the end evoke a mild sort of satisfaction.——Doing Chores
我必须承认。正由于其反复性,或还由于其无关紧要,家务事到头来还能给人带来些许的满足感。
三、句法的差异
1. 句子的结构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英语的句子通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借助诸如分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之类的连接手段,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分岔式”结构;
而汉语一般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形式,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式,呈现出一线形的“排调式”结构。
实际上,汉语也可以用形合句翻译英语的形合句,这样做的结果,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示原文所蕴涵的逻辑关系,译出原文所包含的强调意味。例:
It will be no use to us, if twenty such should come since you will not visit them.(J.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Ch.1, V. Ⅰ)
【译文】既然你不肯去拜访,即使搬来二十个,那对我们又有什么用。
【分析】译文中使用了“既然”“即使”这样的强调字眼,因而更突出了说话人的不满情绪。
2. 语序
(1)倒装句
一般说来,英汉句子的主要结构“主、谓、宾(或表)”在词序上基本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英语有一定的语序倒置现象。而汉语的倒装句也比较少。
汉译时,一般采取正常的“主、谓”结构,而宾语该提前的则提前。例:
Not only did we learn English parsing thoroughly, but we also practiced continually English analysis.(W. Churchill: “Harrow”)
【译文】我们不仅彻底地学会了句法分析,而且不断地练习英文分析。
【分析】由于否定词not前置,助动词did放在主语we前面,但汉语译文却只能采取正常的主谓语序。
(2)定语的位置
①相比之下,英汉语定语的位置变化似乎要大一些。在英语中,定语既可放在中心词的前面,也可放在中心词的后面。而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例: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or 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②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定语共同修饰一个名词时,英汉语定语的排列顺序也不尽相同。翻译成汉语时,必须根据原文的意思和汉语的习惯灵活处理。例:
She had such a kindly, smiling, tender, gentle, generous heart of her own.
她心地厚道,为人乐观,性情温柔,待人和蔼,器量又大。
(3)状语的位置
英语状语的位置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谓语动词的后面,但也有少数状语位居动词之前,或助动词和动词之间,有时为了强调甚至放在句首。而汉语状语的常位一般是在被修饰的谓语动词的前面,不过,有时为了强调也放在主语的前面。例:
up went the arrow into the air.
嗖的一声,箭射上了天。
(4)否定词not的位置
英语有两种否定句,①句子否定,指否定主谓之间的肯定关系;②部分否定,指否定句子某一成分而不影响主谓之间的肯定关系。
①句子否定中,英汉否定词的位置是一样的,均放在谓语动词前面。
②部分否定中,因为英语中有否定转移现象英,汉否定词的位置有时却有差异。例:
At any rate, she cannot grow many degrees worse, without authorizing us to lock her up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J.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Ch.18, V. Ⅱ)
【译文】不管怎么说,她要是变得更坏的话,那我们以后就有理由把她一辈子关在家里。
【分析】无论从语法上看,还是从意思上看,谓语中的not一词都不是否定grow many degrees worse,而是否定without引起的短语。
四、思维的差异
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引用傅雷的话是:“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西方人的距离多么远。他们喜欢抽象,长于分析;我们喜欢具体,长于综合。”例:
She sits up late.
【译文】她很晚才就寝。(或者说她熬夜熬得很晚。)
【分析】sit是个持续性动作的动词,这里是指“持续到很晚”。sit up是一个英语俗语,意为“不睡,熬夜”。
1. 英语中有许多概念抽象的词语,往往不宜原原本本地照实翻译过来,而需要经历一个“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才能做到通顺易懂。例:
for what can be prettier than an image of Love on his knees before Beauty?(M. Thackeray: Vanity Fair, Ch.15)
【译文】……痴情公子向美貌佳人跪下求婚,还不是一幅最赏心悦目的画儿吗?
【分析】love和beauty是两个抽象名词,这里译者化抽象为具体,将Love译成“痴情公子”,将beauty译成“美貌佳人”。
2. 英语的句子常常用抽象名词或其他无生命的东西作主语,而汉语的主语却大多数是人或有生命的东西。例:
Phases of her childhood lurked in her aspect still.(T.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Ch. 2)
【译文】她的容貌还隐约保留着童年的特征。
【分析】在汉语译文中,原文的主语(phases of her childhood)被译成了宾语(“童年的特征”),而原文的前置词宾语(her aspect)却被译成了主语(“她的容貌”),这是各自的语言规律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