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法律常识

一、考点精讲

(一)法学原理

1法的特征

(1)规范性;

(2)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3)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2法系

(1)大陆法系

又称民法法系,是指以19世纪初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代表国家有法国、德国等。

(2)英美法系

又称普通法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代表国家有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的个别国家和地区。

3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立法的指导思想

当代中国立法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

《立法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立法法》第三条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2)立法的基本原则

合宪性与法制统一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二)法律知识

1宪法

(1)宪法的特征

宪法与其他一般法律相比,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a.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一个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2)我国宪法规定的相关制度

国体

我国的国体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主要特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爱国统一战线。

政体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方面;国家机构方面;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对外关系方面。

我国主要的国家机构

a.国家元首:国家主席;

b.权力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c.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

d.司法机关:各级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e.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

【例】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需要经过(  )批准后才能生效。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民族自治区政府

【答案】C

【解析】《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2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权责统一原则。

(2)行政行为分类

以适用人数是否特定、能否反复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3)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

省级以下政府规章以及部门规章不可创设行政许可。

(4)行政处罚的种类

人身自由罚:行政拘留。

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

财产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

声誉罚:警告。

【例】某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某饭馆作出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决定。这一行为属于行政(  )。

A.处罚

B.监督

C.强制执行

D.强制措施

【答案】A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有:……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即吊销卫生许可证属于行政处罚。

(5)追诉时效

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年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6)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

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

(7)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

由于行政行为一般是国家行为对公民或是法人私权利的侵犯,这就直接导致了行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其原因有二:

国家行为的合法性只能由法院通过审理加以认定,不允许任何人通过协商认定;

调解前提是当事人对于权利享有实体处分权;而作为诉讼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无权对该权利加以处分。

3刑法

(1)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

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刑事责任能力

应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

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人有三类:

a.又聋又哑的人;

b.双目失明的人;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4)犯罪的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5)犯罪的构成

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6)犯罪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例】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在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防卫过当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C项错误,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行为人仍然具有防卫意图,故不可能是直接故意。D项错误,事后防卫与防卫过当完全不同,不能按照防卫过当处理。B项正确,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即解决紧急情况下合法利益的冲突。

(7)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最主要的区别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行为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犯罪中止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是行为人意志以内的原因引起的。

能达目的而不欲,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为犯罪未遂。“能”与“不能”,以行为人的认识标准进行判断,即行为人是否觉得“想干的话就能继续下去”。

【例】王某潜入某局的财务室盗窃财物,打开保险箱后,柜中空无分文。王某的行为是盗窃(  )。

A.中止

B.预备

C.未遂

D.既遂

【答案】C

【解析】《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题中王某已经实行了盗窃行为,柜中空无分文属于其意志以外的因素,不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成立盗窃未遂。

(8)刑罚的种类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附加刑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附加于主刑适用。

4民法

(1)民法的定义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并无民法典,只有《民法通则》。

(2)民事权利能力及期限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也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

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3)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主要有两类人:

a.18周岁以上的人;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主要有两类人:

a.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主要有两类人:

a.不满10周岁的人;

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4)民事代理的法律特征

民事代理的定义

民事代理行为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独立与第三人进行的,且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均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代理的法律特征

a.代理人一般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代理活动;

b.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独立的意思表示;

c.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d.能够代理的只限于法律行为。

(5)物权

物权的定义

物权是权利人支配一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它是绝对权,一切不特定的人都是义务人,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担保物权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留置。

物权变动原则

a.不动产:登记;

b.动产:交付。

(6)债的类型

主要有合同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缔约过失之债、侵权行为之债。

(7)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职务的授权;

不可抗力;

受害人的过错(包括部分免除和全部免除);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受害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