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翻译概论

1.1 复习笔记

巴别塔典故

人们想建造通天塔来接近上帝,耶和华在恐慌之余使人们之间的语言不通,从而放弃建造通天塔。人们把翻译比作建造通天塔,寓意困难与壮观。

一、翻译的目的

翻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交流信息。

翻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翻译指言与语言、语言与非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狭义的翻译限制在语言与语言之间,将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表达出来。

二、翻译的分类

翻译有着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的翻译又有着不同的翻译要求。

1. 按翻译手段:口译、笔译和机器翻译

2. 按源出语和目的语:语际翻译、语内翻译和符际翻译

3. 按翻译题材:政论翻译、应用文翻译、科技翻译、文学翻译等

4. 按翻译方式:全译、摘译和编译

三、翻译史简介

古代翻译多与宗教有关,西方翻译始于《圣经》,中国始于佛经的翻译。

西方翻译史

中国翻译史

四、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即指导翻译实践、评价译文质量的尺度。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建立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翻译的标准之争已形成“百家争鸣”之趋势。

1. 严复: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

2. 鲁迅:信(faithfulness)、顺(smoothness)

3. 林语堂: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美(beautifulness)

4. 傅雷:神似(resemblance in spirit)

5. 钱钟书:化境(reaching the acme of perfection)

6. 刘重德: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切(closeness)

7. 许渊冲:三重标准(three levels of criteria)

8. 泰勒:翻译三原则(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9. 奈达: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10. 纽马克: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翻译标准的共核: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风格得体(三者顺序不可颠倒)。

五、翻译的主体

翻译中的三元关系:原文——译者——译文

现在翻译研究越来越重视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总体上呈“语文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后结构主义阶段”的研究轨迹。

六、译者的素质

合格的译者应具备的素质(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1. 精通语言(至少两门);

2. 熟悉国家间的文化;

3. 通晓百科知识并精通专业知识(至少一门);

4. 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5. 遵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