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1,杖藜扶我过桥东2

沾衣欲湿杏花雨3吹面不寒杨柳4

注释

1系:联结,拴。短篷:即小船。篷,船帆,代指船;短,小。2杖藜:拄着藜杖的意思。杖,拄着;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秆坚硬,可做拐杖,藜杖,指的便是用藜的老茎做的拐杖。3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4寒:寒冷、寒凉。杨柳风:古时,人们将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杨柳风也是花信风的一种,指的是清明节前后的风。因为清明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所以称杨柳风。

赏析

志南僧的诗,若芙蓉点面,别有几分迷离娇俏的意境。

诗是小诗,题材也很普通,写的不外是细雨微风中拄杖闲游的春趣,但如此普通的题材,在志南笔下,却变得格外巧致与生动。

诗上半部叙事,写已然老迈的诗人驾一叶扁舟自潋滟湖光中而来,近岸后,将小船泊在蓊郁的古木浓荫之下,然后拄着拐杖登岸东行,走过一座小桥,无尽春色伴着东风便扑面而至。语句不算华美,但却清新小巧,显得格外别致,尤其是“杖藜扶我”一句,以一个“扶”字将藜杖彻底拟人化,读之,更显亲昵贴切。

而诗的下半部,笔锋一转,由叙事转向写景,一路东行,春光明媚,蒙蒙的细雨中,杏花娇媚烂漫,婀娜的杨柳舞动着东风,东风送暖,轻拂着人的脸颊,更撩动着人的思绪。其中,“欲湿”“不寒”二词用的最妙。“欲湿”凸显了细雨蒙蒙、若有似无的意境;“不寒”则间接表明了季节,春光融融,春风送暖,映着杨柳的风姿、杏花的娇媚,色彩纷繁、画面明丽,愈加凸显了春的和暖、宜人与生动。而这份宜人与生动,恰恰又表现出了诗人春日远足的惬意、安然与愉悦。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全无一丝斧凿的痕迹,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