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相的崛起标志着文人政治的异化

在两宋的一百三十余位宰相中,蔡京、秦桧、史弥远、贾似道四人任职时间最长,均在十四年以上。蔡京创设“应奉局”,大兴“花石纲”,为满足徽宗的享乐上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他在任相期间,徽宗轻而易举地三次将他罢免,他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秦桧、史弥远、贾似道则不同,他们不仅精于权谋,长期把持朝政,而且能控制皇帝的意志,甚至擅自废立皇太子,这种情势是整个北宋时期所未有的。

秦桧,江宁府人。徽宗政和间进士及第,曾任太学学正。靖康元年(1126),金兵进攻开封,要求南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宋廷派秦桧和程璃为代表同金人谈判。秦桧在谈判中表现出强硬姿态,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朝中百官在讨论中,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等三十六人认为不可。

徽宗、钦宗被俘后,金人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命他负责统治黄河以南地区。御史马伸等人上书反对,要求时任御史中丞的秦桧也签名。秦桧起先不同意,但数十名官员先后签名,加之马伸“固请”,秦桧无奈,只得签名。因在上书者中秦桧官职较高,于是在靖康二年,金人以秦桧反立张邦昌为名,将他及妻王氏一并捉去。被俘北上后,秦桧暗中投靠金人,几经周折,逐渐成为金太宗之弟完颜挞懒的亲信。建炎四年(1130),挞懒率军进攻楚州,秦桧与王氏随军南下,投奔了南宋在涟水军的水寨,十一月航海到达南宋当时的行在越州。

秦桧南归后,马上向高宗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主张。这一条规的核心内容是,将原籍在南宋境内的汉人归南宋,原籍在金国境内的汉人、契丹、女真人归金国。建炎元年九月,金帅完颜希尹授交南宋的国书中就提及这一要求。建炎三年二月金人占领扬州时又曾声言过,当时“金人揭榜于扬州市,西北人愿还者听之,去者万余人”。由于南宋将领和军队主要是西北、河北和山东等地人士组成,如果按照“北人归北”主张办,就等于是把北方土地全部奉献给女真贵族,而且大批不愿降金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得回去受金人统治。高宗觉得这个投降路线太过露骨,未采纳。

秦桧还带回了完颜挞懒议和的意愿。高宗大喜过望,说秦桧的回归使自己“又得一佳士也”。时人有指出,秦桧可能是金人派来的奸细,但高宗迫切需要主和派,对他格外信任,一路擢拔,三个月后拜其为参知政事,旋即擢为右相,虽然一年后被罢免,但很快又起用。绍兴八年(1138)十月,赵鼎罢相出朝后,秦桧独居相位,而且一干就是十七年。

建立南宋以后,高宗经常动摇于和、战之间的。高宗专意乞和,则是在绍兴八年秦桧再相以后。在媾和方面,秦桧成了金人的代理人。《宋史·秦桧传》说:“始,朝廷虽数遣使,但且守且和,而专与金人解仇议和,实自桧始。”金朝张通古来使,议和紧锣密鼓地进行。张浚在永州五次上疏,反对和议。岳飞认为和议“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在鄂州加紧军事训练,以备不虞。绍兴九年(1139),高宗不顾张浚、岳飞、韩世忠、胡铨等人的激烈反对,令秦桧等宰执大臣代替他向金使行跪拜礼,正式与金议和。和约规定:金朝送还伪齐旧地,南宋向金称臣,岁贡银绢共五十万匹两。

但金内部主战、主和两派矛盾激化,不久发生政变,主和派完颜宗磬、挞懒被杀。主战派重新上台后,随即于次年进攻南宋,占领刚刚让出的河南、陕西地并挥军南下。宋军在三个战场防御、反击。川陕方面,吴璘部阻挡住金将撒离喝的攻势。东路方面,韩世忠与张俊部小有胜绩。中部方面,岳飞、刘锜部与完颜宗弼率领的金军主力对阵,刘锜部在顺昌之战中取胜,岳飞军取得郾城大捷,进抵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北方义军纷纷响应,宋军形势一派大好。高宗、秦桧为向金朝求和,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四月,高宗将张俊、韩世忠、岳飞召到临安,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副枢密使,把三大将原先主持的淮西、淮东与京湖三宣抚司统制以下的官兵都划归三省、枢密院统一指挥调动,一律改称统制御前诸军。岳飞在“中兴四将”中资历最浅,功勋最著,抗金最坚决,性格最耿直,为高宗和秦桧所忌。岳飞被害前,辞官在家的韩世忠质问秦桧,岳飞何罪,秦桧无耻地答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飞被害后,家属流放岭南,被株连者或坐牢或流放,或死于狱中,相反,凡跟着秦桧陷害岳飞的,都各有升迁。为控制言路,秦桧将自己亲信安插到台谏,使之成为打击政敌的工具。绍兴和议还有一个重要的附带性条款,就是“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确保了秦桧的政治地位。秦桧“挟虏势以要君”,总揽大权,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残酷打击赵鼎、李光、胡铨等反对自己的人。而朝廷生杀之权,“唯视秦桧一时之私意,死则死之,生则生之。笞、杖、徒、流,一切希望(秦桧)风旨。故桧权益重,势益盛,天下之人益畏而忌之”。据说后来高宗上朝时,裤腿里都要暗藏一把匕首,以防秦桧加害。

秦桧执政期间是两宋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南宋初年军民的抗敌锐气,丧失殆尽。绍兴二十年正月,殿前司武官施全在秦桧上朝途中谋刺未遂,面对秦桧的亲自审问,施全大义凛然地说:全天下都要去杀金人,只有你不肯,我就要杀你。秦桧大怒,将施全处以极刑。秦桧自此心惊胆战,凡出门都要以五十武士执长梃护卫。秦桧又命令特务人员“察事卒”数百名整天在街市上巡察,听到有人议论自己,就逮捕处死。秦桧还唯恐人们引起对岳飞的怀念,采纳一个党羽的建议,把带有岳字的地名全都改掉。如岳州改为纯州,岳阳军改为华容军等。

绍兴二十五年十月,秦桧病死,高宗赐谥号“忠献”。秦桧死后,高宗令其子秦熺退闲,其孙秦埙、秦堪免官。秦桧一生作恶多端,死后群情激愤。高宗被迫恢复了一些被秦桧迫害诬陷的官员的名誉,但又担心引起金的不满。次年三月,高宗采万俟卨、汤思退等人的建议,下诏说明,降金讲和之策,“断自朕志”,“故相秦桧,但能赞朕而已”,自觉担当了秦桧的保护伞。

史弥远,明州鄞县人,孝宗朝右相史浩之子。开禧元年(1205)任司封郎中。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后,史弥远受到重用,到开禧三年升为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史弥远权位迅速升迁,助长了他的政治野心。

开禧三年,韩侂胄北伐受挫,威望下降,史弥远与杨皇后伪造了御批密旨,与钱象祖等合谋杀害了韩侂胄。

韩侂胄被杀后,史弥远拜右相,军政大权由杨后、史弥远操纵。嘉定元年(1208),他们遵照金朝的要求,将韩侂胄的棺椁打开,割下头颅装在盒子里送去,屈辱地签订“嘉定和议”。史弥远专权后,凡是赞同过北伐恢复的都被视为韩党,受到清洗。名臣叶适被夺职奉祠达十三年之久,陆游也以“党韩改节”罪被革职。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被恢复。

史弥远与杨皇后内外勾结,专权擅政,引起皇子赵竑的不满,史弥远有所觉察,图谋废掉赵竑。史弥远委托门客余天锡物色宗室子弟赵贵诚,以便将来替代赵竑。赵竑的老师真德秀曾劝赵竑,要韬光养晦,孝敬杨皇后,善待史弥远,不可锋芒太露,否则会很危险,但赵竑不听。真德秀担心招致杀身之祸,辞去了赵竑老师的职位。赵竑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谋臣,在与史弥远的斗争中更显孤立。

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宁宗病重不能处理朝政,史弥远加快了策划宫廷政变步伐。同年闰八月,宁宗病死的当天黄昏,史弥远逼迫杨皇后同意,伪造宁宗遗诏,帮助平民出身的理宗即位。

理宗即位后不久,赵竑赐第湖州,被赶出了京师。湖州人潘壬、潘丙兄弟及堂兄潘甫等人感愤史弥远擅自废立皇子,与山东红袄军李全联络,准备拥立赵竑为帝。结果到了约定日期,不见李全一兵一卒。潘壬等人遂组织起盐贩、太湖渔民乘夜进入湖州城,拥立赵竑。赵竑知道事难成,一面派人向朝廷告变,一面率领州兵追捕潘壬等人。事变很快平息,史弥远乘机派秦天锡逼赵竑自杀,并杀害了赵竑的幼子。

理宗和史弥远为平息朝野内外对杀害赵竑父子的非议,辍朝表示哀悼,追赠赵竑为少师。不久,理宗就在史弥远的建议下收回成命,追贬赵竑为巴陵县公,将他打成朝廷的罪人。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邓若水等人纷纷上书,为赵竑鸣不平,指责理宗处理此事不当。理宗却说:“朕待济王亦至矣。”为赵竑鸣冤叫屈的人士被贬离朝。

理宗毫无根基,亲政之初,完全看史弥远脸色行事,史弥远又独相九年。史弥远两朝擅权达二十五年之久,权倾内外,对内广布爪牙,控制言路,打击政敌,对金屈服妥协。

史弥远为改善其形象,起用理学派人士,追赠朱熹太师官号,追封信国公爵位。还追赐岳飞的谥号为“忠武”,企图以此掩盖他奸臣面目。史弥远一直得到宁宗、理宗的信用,绍定六年(1233)病死后,被追封卫王,谥“忠献”。由于史弥远的倡导,他死后不久,理学被确定为南宋官方的统治思想,元代理学人士对他心怀感激之情,没有把他列入《宋史·奸臣传》。但理宗赠给他的谥号为“忠献”,与秦桧的谥号一致,不免令人产生联想。

后人评价,比起韩侂胄,史弥远为害更烈,韩侂胄专政,“天下之势,如人少壮而得疾,其疗之也易为功”;史弥远专政二十五年,“天下之势,如人垂老而得疾,故其疗之也难为功”。韩侂胄与史弥远前后折腾了近四十年,南宋后期的衰势已不可逆转。

南宋最后的一位权臣贾似道同样胆大妄为。蒙古军第二次攻宋时,忽必烈围困鄂州,理宗以贾似道为右相兼枢密使,派他屯兵汉阳以援鄂州。贾似道见蒙古铁骑骁勇,秘密派人去向忽必烈求和,提出:“北兵若旋师,愿割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各二十万。”忽必烈本不想议和,但因蒙哥汗在四川合州钓鱼城下被火炮击伤后死去,他为赶回蒙古争夺汗位,就顺水推舟答应了议和条件,率军北撤。

景定元年(1260)四月,左相吴潜遭贾似道排挤罢相,贾似道大权独揽。他隐瞒私订和约之事,吹嘘自己取得“鄂州退敌大捷”。理宗听信了他的谎话。贾似道将吴潜一贬再贬,在武将中实行所谓“打算法”,借核实军费开销之名,夹带自己立威诸将、排斥异己的私货。抗蒙有功的向士璧、曹世雄等被他逼死。潼川府路安抚副使兼知泸州刘整与其上司四川制置使俞兴有隙,因害怕被“打算法”报复,以泸州十五州府、三十万户投敌,四川形势急转直下。

贾似道还通过“买公田”“经界推排法”等手段从民间搜刮财富,连年滥印纸币,使物价飞涨,工商业、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南宋国力迅速衰微。

景定五年(1264),理宗病死,度宗即位。咸淳元年(1265)三月,贾似道假意辞相,回到绍兴私第,同时让京湖安抚制置使吕文德谎报蒙古来攻的军情,恐吓度宗。度宗不知所措,八次派人到绍兴迎请,拜贾似道为太师。贾似道每次上朝行臣子之礼后,度宗都要对他回拜,称为“师臣”,不敢直呼其名。咸淳三年,度宗拜贾似道为平章军国事,三日一朝,位在宰相之上。咸淳六年,允许其十日一朝,每日由书吏把三省文书抱到贾似道在西湖边上的葛岭私第,由他的门客处理,贾似道则纵情声色。

咸淳四年七月,史馆检阅黄震上书指出,国家面临“民穷”“兵弱”“财匮”“士大夫无耻”四弊,被度宗连贬三级。之后,朝中难闻正直声音。

贾似道专权十七年之久,由于忽必烈北归争夺汗位,处理内部事务,这本该是南宋恢复力量、抓紧进行战争准备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度宗的昏庸软弱和贾似道的醉生梦死,南宋实际上是坐等灭亡。

咸淳四年,忽必烈发动第三次侵宋战争,派军进围襄阳和樊城。边关告急文书接二连三地传来,贾似道一律不报。咸淳九年正月,樊城被攻破。二月,襄阳主将吕文焕献城出降。

咸淳十年七月,度宗去世,四岁的恭帝即位,谢太后垂帘听政。元军大举南下,鄂州失陷,长江沿线全面崩溃。德祐元年(1275)初,贾似道率十三万大军迎战,在丁家洲之战中大败。朝臣纷纷要求诛杀贾似道,谢太后只罢去其职,贬为循州安置,抄没其家。后贾似道在流贬途中被押解官郑虎臣在漳州木棉庵处死。

权相的养成,或是由于权相本人善于权谋,又遇到了昏庸无能、易于掌控的君主,或是由于时势的需要。

史弥远与贾似道属于前者。史弥远与杨太后合谋杀害韩侂胄、废立皇子,显示出超强的权谋,加之遇到昏庸无能宁宗,以及他扶立的理宗,专政时间长达二十五年之久。贾似道当权时,南宋始终处于战时或严重战争威胁之下,他的个人权力达到顶峰之时,正是南宋的灭亡之秋。

秦桧属于后者,他之所以成为权相,关键是迎合了高宗投降、求和的需要。自从秦桧南归,高宗便从“且守且和”转变为一意求降,秦桧当政后,宋廷的投降主义路线就从未动摇,秦桧死后,高宗仍奉其为圭臬。

更深层的因素是南宋王朝对文人政治体制的破坏。宋初,为加强集权,太祖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便是分割相权,以中书、枢密院分掌政府、军事大权,号称“二府”,使之相互牵制。庆历年间,因对西夏用兵,仁宗以宰相吕夷简、章得象并兼枢密使,这是宋代宰相第一次兼领兵政,但只是临时性安排。高宗时,宰相张浚兼枢密使,这也是为应付战争局面的临时行为。但宁宗开禧以后,由于兵警时起,“宰臣兼使,遂为永制”,宰相权力较之北宋有很大的扩展。

此外,自开禧元年(1205)韩侂胄加“平章军国事”之后,“平章军国事”成为此后南宋权臣必加的头衔,史弥远、贾似道都加此衔而专权,不加此头衔的宰相,竟成了“平章军国事”的僚属,军政大权日益集中于权臣一人之手,皇权不振、权臣递相专权局面越发难以遏制,成为南宋败亡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