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孩子要过的是自己的人生,不是父母的人生。孩子虽然通过父母来到人间,并借助他们的力量获得生存的资源,父母却不能因此就逾越孩子,替他们主导一切。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获得和拥有,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付出,甚至无私到不期待回报。但无论父母的爱多么深切,孩子不一定会欣然接受,这取决于父母用哪种方式表达爱。

错位的爱酿成悲剧

◆ 2012年9月,成都一名13岁的初中男孩因为通宵上网被父亲暴打,留下遗书后纵身从18层楼上跳下。与他生命一起消亡的,是其父亲13年的“梦想”,像城市人一样地活着。“只要再有几年,儿子考上大学,我买辆奥迪,我的梦想就实现了。”即使在儿子死后,这位父亲依然不忘自己破灭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根本没时间好好和儿子说说话;为了这个“梦想”,他拒绝了儿子看画展、看车展的请求,除了成绩他什么也不关心;为了这个“梦想”,在儿子不堪学习重负、要求从重点班调到普通班的时候,他随口敷衍,要他再“撑一撑”;也正是因为儿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彻夜不归,眼看着“梦想”渐远,这位丧失理智的父亲拿起一根细铁丝当众疯狂地抽打起儿子,打掉了儿子对生命的最后一丝眷恋……

“我们两口子辛辛苦苦,都是为他好,他却不争气!”在孩子死后,父亲这样说道。听,这句话多么熟悉!每一天,每一座城市,不知道有多少父母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让我们再想想这个男孩仅仅13年的生命旅程吧。有欢笑、有泪水的短短旅程,花朵还不曾开放就已凋谢。他也曾在父母膝下欢绕,也曾心怀梦想。然而,随着长大,他逐渐变成学习的机器,生活越来越没意思。他在日记中写道:“每天的作业都要到夜里十一二点才能写完,白天很困,没法集中精神听课。想从重点班调到普通班,父母没同意。想和好友考同一所中学,父母没同意。上初中后想去军训,父亲担心我去上网,又把钱收回来了。如果能,真希望有双翅膀,带我远离这烦恼的城市……”

每一天,每一座城市,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像这个男孩一样,写日记抒发自己的无奈和苦恼。因为学习和心理的困境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引导,负面的情绪和压力无处宣泄,内心的希望和动力一点点被枯燥的生活消磨掉。有些孩子开始寻找其他精神寄托,逃避现实生活中无法面对的重荷。比如这个男孩,他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这本是长期亲子关系恶化、家庭教育有缺陷的结果。父母却因为看到他不符合自己设定的轨迹,便使用暴力扭转他偏离的方向。看,这对父子的关系就是这么残酷,儿子要的只是理解、温暖、爱与关怀,父亲给的却是不满、责骂、压力和皮鞭。父亲的梦想之重,压垮的是儿子羸弱的肩!

这则新闻无疑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爱的错位却比比皆是。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好”,却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从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甚至不懂得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核心,当父母用恶意的批评和打骂摧残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的尊严消失殆尽时,却又期待着孩子好学上进、力争上游,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做不了自己的孩子会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为什么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呢?答案各种各样却又显而易见:孩子延续了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人生完整,赋予我们更多的生活内容和意义;抚养孩子的过程使我们更加理解父母,也对自我有更深的了解,体会付出爱与收获爱的幸福感觉;抚养孩子还可以重温自己童年的感觉……仔细看一看,以上都是孩子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和完善。对于孩子呢,他们最渴求得到的又是什么?

孩子渴望父母把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孩子失去自我会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孩子虽然通过父母来到人间,并借助父母的力量获得生存的资源,父母却不能因此逾越孩子的主体地位,替他们主导一切。父母要让孩子自身的能量带领他们自己找到幸福,这才是孩子一辈子最为重要的东西。

◆ 当年我在大学念书时,有一位比我们高许多届的学长王尚义被视为才子,他曾出版过一本小说和散文的合集,书名为《野鸽子的黄昏》。这本书写出了当年台湾“失落的一代”的共鸣,很受年轻人的追捧,很畅销。他在求学时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好,从小就对文学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是高考时,他的母亲坚持要他读医学院,因为在台湾地区,在那个年代,有一个当医生的孩子是父母很骄傲的事。

王尚义当时一心想要念文学系,并为自己的前途多次抗争,但他妈妈的态度是软硬兼施、反对到底:“念什么专业不好,为什么硬要念文学,将来会有什么出息?别人是想要念医科还没这个条件念,你是有这个条件却不想念!”后来还是父母决定了孩子的前途,王尚义也如他们愿,考上了台湾大学医学院。他的妈妈很高兴,感觉很骄傲。王尚义却终日不快乐。

医学院的课业是相当繁重的,王尚义坚忍地读完7年的书,也如妈妈所愿当了医生。他在大学期间仍坚持自己的爱好,热爱读书与写作,一有空就写散文,笔耕不辍,有很多散文发表。他的散文写得很美,大家都把他视为才子。但是,长期累积在心里面的压抑最终为王尚义种下了病根。医学院学习满7年毕业后,因为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王尚义短短3年时间就抑郁得病,28岁左右就离开人世。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而又悲凉的故事。父母需要协助孩子规划人生的方向,但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不是父母的人生;是孩子未来的方向,不是父母的方向。王尚义的母亲以牺牲孩子的兴趣和幸福来获得自己颜面上的光彩,这是多么愚昧的动机和虚荣心!直至今天,仍有许多父母重复这种错误而不自知。因为他们全然没有“用心”去理解孩子内心的呼唤与需求。真正的爱有助于人的成长,而父母付出爱,自己也将获得成长。所以,爱绝不是强迫和一相情愿,爱是艺术,爱是能力。请父母不要再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