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语音信号的特征分析

前面讨论了语言学、汉语语音学和信号模型等基础知识。语音信号处理虽然包括语音通信、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但其前提是对语音信号的分析。只有将语音信号分析表示成其本质特性的参数,才有可能利用这些参数进行高效的语音通信,才能建立用于语音合成的语音库,也才可能建立用于识别的模板或知识库。而且,语音合成的音质好坏、语音识别率的高低,都取决于对语音信号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例如,利用线性预测分析来进行语音合成,其先决条件是要先用线性预测方法分析语音库,如果线性预测分析获得的语音参数较好,则用此参数合成的语音音质就好。又如,利用带通滤波器组法来进行语音识别,其先决条件是要弄清楚语音共振峰的幅值、个数、频率变化范围及其分布情况。因此,应先对语音信号进行特征分析,得到提高语音识别率的有用数据,并据此来设计语音识别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国内外的经验说明,语音分析的工作必须先于其他的语音信号处理工作。例如,20世纪4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就对语音信号分析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成果推动了语音信号处理的发展。

根据所分析的参数不同,语音信号分析可分为时域、频域、倒谱域等方法。进行语音信号分析时,最先接触到的、最直观的是它的时域波形。语音信号本身就是时域信号,因而时域分析是最早使用且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方法。时域分析具有简单直观、清晰易懂、运算量小、物理意义明确等优点,但更为有效的分析多是围绕频域进行的,因为语音中最重要的感知特性反映在其功率谱中,而相位变化只起着很小的作用。

常用的频域分析方法有带通滤波器组方法、傅里叶变换法和线性预测分析法等,其中线性预测方法将在第4章中具体介绍。频谱分析具有如下优点:时域波形较易随外界环境变化,但语音信号的频谱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顽健性。另外,语音信号的频谱具有非常明显的声学特性,利用频域分析获得的语音特征具有实际的物理意义,如共振峰参数、基音周期参数等。

倒谱域是将对数功率谱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后得到的,它可以将声道特性和激励特性有效地分开,因此可以更好地揭示语音信号的本质特征。

按照语音学的观点,可将语音信号分析分为模型分析法和非模型分析法两种。模型分析法是指依据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和提取表征这些模型的特征参数;共振峰模型分析及线性预测分析即属于这种方法。凡不进行模型化分析的其他方法都属于非模型分析法,包括上面提到的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及同态分析法等。

贯穿于语音信号分析全过程的是“短时分析技术”。根据对语音信号的研究,其特性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所以它是一个非稳态过程。但从另一方面看,虽然语音信号具有时变特性,但不同的语音是由人的口腔肌肉运动构成声道的某种形状而产生的响应,而这种肌肉运动频率相对于语音频率来说是缓慢的,因而在一个短时间范围内,其特性基本保持不变,即相对稳定,所以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准稳态过程。基于这样的考虑,对语音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必须建立在“短时”的基础上,即进行“短时分析”。将语音信号分为一段一段来分析,其中每一段称为一“帧”(frame)。由于语音信号通常在10~30ms之内是保持相对平稳的,因而帧长一般取10~30ms。

本章首先介绍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接着介绍语音信号的时域处理技术及频域和倒谱域的相应处理。此外,还将介绍常见的倒谱特征、基音周期和共振峰参数的提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