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目标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线路长、规模大、专业多、环境复杂、建设周期长、工期紧、运营管理要求高等特点。其特点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与BIM技术特点相辅相成,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应用BIM,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全方位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各参建方对BIM的需求差异性较大,在BIM具体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大而全的状态,导致BIM应用目标不清、落地困难、投资回报率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实施目标就是根据数字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实施特点,以工程项目参与方的不同需求为导向而设定的,它包括工程不同阶段应用价值目标和不同参与方实现价值目标。

2.2.1 各阶段应用价值目标

1.可行性研究阶段

应用BIM技术对设计运营功能、工程规模、工程投资等进行分析,验证工程项目可行性、落实外部条件、稳定线路站位、优化设计方案等,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2.初步设计阶段

应用BIM技术对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协调设计接口、稳定主要外部条件,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3.施工图设计阶段

应用BIM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模拟及检查,优化方案中的技术措施、工艺做法、用料等,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辅助编制可供施工和安装的设计文件。

4.施工准备阶段

应用BIM技术对工程施工方案开展深化设计及虚拟建造,深入理解设计意图、分析工程重(难)点,全面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5.施工阶段

应用BIM技术创建虚拟现场,并构建虚拟现场与实体现场的交互关系。

6.竣工验收阶段

基于BIM实现数字化交付。

2.2.2 各参与方价值目标

1.政府监管部门

规划设计阶段需要通过BIM直观了解地铁沿线区域的经济、人文、商业规划等情况,掌握投资策划与规划方案;施工阶段需要通过BIM直观了解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状态、拆迁影响、环境控制、居民影响、商业开发等信息数据,便于进行决策。

2.建设方

规划设计阶段需要通过BIM及时、直观了解设计方案和设计进度,地铁沿线区域的经济、人文、商业规划情况,掌握沿线建设的交通导改、市政管线改迁、环境风险分布情况。施工阶段基于BIM进行数据集成,对各参与方提供的施工过程数据信息进行快速检索、调用、传输、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直观了解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施工环境影响,掌控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状态。

3.设计管理方

设计总包管理方:需要依托BIM进行设计的合同管理、计划管理、报建管理、信息管理及后勤服务管理。实现BIM信息的过程存储、调用、唯一性控制;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的数据共享、任务流程化。

设计总体管理方:需要借助BIM手段辅助编制技术要求、组织方案论证、落实咨询审查意见;同时监督、管理各工点参与方的设计质量体系执行情况,落实质量管理流程;并需要依托BIM进行接口管理及系统功能平衡。

4.设计方

在规划设计阶段,基于BIM对项目规划方案和投资策略进行模拟分析;进行包括节能、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交通、抗震等在内的建筑性能分析;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各专业之间数据信息的无损传递和共享;进行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测、管线综合碰撞检测和预留洞口检查等,最大限度减少错、漏、碰、缺等设计质量通病,提高设计成果质量、设计协调效率和设计成果表达能力。

5.施工方

利用BIM细化、完善施工方案,指导构件的生产和现场实施。对施工进度、人力、材料、设备、质量、安全、场地布置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和掌控。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动态成本进行实时、精确的分析和计算,提高对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

6.监理方

需要基于BIM跟踪施工全过程,利用BIM模型检查、追溯施工质量,进行质量虚拟验收和质量问题检查,控制施工进度,并通过精细化管理,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

7.第三方监测方与质量安全风险咨询方

需要全方位了解风险工程的信息,同时利用基于BIM的岩土工程模型、环境模型模拟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