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陳書藝文志

楊壽彭 撰

李學玲 整理

底本:《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創刊號,1957年6月

史書之有藝文志,以《漢書》爲嚆矢,而《隋書•經籍志》繼之。南北朝各史咸缺紀載,毋乃爲美中之不足。爰與同窗諸友,各輯一代之史料補之,余則任補《陳書》之志。陳自高祖以武功受禪,無暇於文治。世祖亦允文允武之君,東征西怨之后。廢帝則爲時短暫。高宗又命將出師,克淮南之地,開拓土宇,靜謐封疆。可覘南北征伐,無時或已。至後主雖深弘六藝,然不崇教義之本,偏尚淫麗之文;徒扇澆僞之風,無救亂亡之禍,不旋踵而被滅於隋。綜觀有陳一代,五帝三十二年,雖戰亂頻仍,政局動蕩,而私家之著述,仍盛行於一時。如沈文阿、周弘正、張譏、姚察、徐陵、顧野王輩,率皆儒林望重,著作等身,或專經授業,以翊贊王道;或申紓性靈,以維繫人倫。今讀其傳,猶想見其爲人,安可不輯其著述而述之乎!惟時隔千載,史料之搜集匪易,僅能從《陳書》所涉及者蒐而輯之,間及他書所載,附以小傳,兼及考證。固知掛一漏萬,在所不免,然於考鏡藝文者,或亦略有所裨益云爾。


(1) “部”,原作“面”,據上下文意改。

(2) “梁又有黄門郎伏偉集”,原作“又有梁伏門郎黄偉集”,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3) “集”,原作“雖”,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4) “録”,原作“籍”,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5) “集”下,原衍“録”字,據殿本《隋書•經籍志》删。

(6) “金紫光禄大夫荀邃二卷録一卷亡”,原作“晋光禄大夫梅陶集九卷梁二十卷録一卷亡”,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7) “孝”,原作“李”,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8) “姚”,原作“挑”,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9) “卷”,原作“集”,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10) “又有”,原作“朝”,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11) “袁邵集”,原作“集袁邵”,據殿本《隋書•經籍志》乙正。

(12) “之”,原脱,據殿本《隋書•經籍志》補。

(13) “宋”,原作“宗”,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14) “夫”,原作“太”,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15) “高”,殿本《南齊書•高逸傳》作“暠”。

(16) “本”,原脱,據上下文意補。

(17) “士”,原脱,據殿本《隋書•經籍志》補。

(18) “隋經籍志梁蕭機集二卷”,原作“隋經籍蕭志梁機二集卷”,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19) 此條重復著録,且有訛字。前已著録“《陸倕集》二十卷,陸倕撰。見本傳,《南史》。《隋•經籍志》:《梁太常陸倕集》十四卷。”

(20) “欽”,殿本《隋書•經籍志》作“歌”。

(21) “年”,原作“撰”,據清光緖二十年黄岡王氏刻本《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晋文》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