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七卷)
- 王承略 刘心明
- 26297字
- 2021-03-24 14:57:11
經部
易類
周易傳六卷
周卜子夏撰。《隋•經籍志》:《周易》二卷,魏文侯師卜子夏傳,殘缺。梁六卷。
周易章句十卷
漢孟喜撰。《隋•經籍志》:《周易》八卷,漢曲臺長孟喜章句,殘缺。梁十卷。
周易注四卷
漢費直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漢單父長費直注《周易》四卷,亡。
周易注一卷
後漢馬融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漢南郡太守馬融注《周易》一卷,亡。
周易注十卷
後漢宋忠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漢荆州五業從事宋忠注《周易》十卷,亡。
周易注十卷
三國魏荀煇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魏散騎常侍荀煇注《周易》十卷,亡。
周易注十卷
三國魏董遇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魏大司農卿董遇注《周易》十卷,亡。
周易注十卷
晋黄穎撰。《隋•經籍志》:《周易》四卷,晋儒林從事黄穎注。梁有十卷,今殘缺。
周易注十卷
東晋王廙撰。《隋•經籍志》:《周易》三卷,晋驃騎將軍王廙注,殘缺。梁有十卷。
周易注十卷
東晋張璠撰。《隋•經籍志》:《周易》八卷,晋著作郎張璠注,殘缺。梁有十卷。
周易集馬鄭二王解十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集馬鄭二王解》十卷,亡。
周易注九卷
齊費元珪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齊安參軍費元珪注《周易》九卷,亡。
按《釋文叙録》曰:費元珪注九卷,蜀人,齊安西將軍。《隋志》此條“安”下當敚“西”字,“參軍”與“將軍”所不同,疑《隋志》誤也。
周易注八卷
謝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謝氏注《周易》八卷,亡。
按,謝氏之名及朝代均未詳。
周易注六卷
尹濤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尹濤注《周易》六卷,亡。
按,尹濤未詳何代人。
周易集注三十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周易集注》三十卷,亡。
繫辭注二卷
宋卞伯玉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宋東陽太守卞伯玉注《繫辭》二卷,亡。
繫辭注二卷
宋徐爰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宋太中大夫徐爰注《繫辭》二卷,亡。
周易無互體論三卷
三國魏鍾會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無互體論》三卷,鍾會撰,亡。
擬周易説八卷
東晋范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擬周易説》八卷,范氏撰,亡。
按嚴可均《全晋文編》曰:范宣,字宣子,陳留人,徙居豫章。咸和初,太尉郗鑒引爲主簿,詔徵太學博士員外郎,並不就,太元中卒。有《擬周易説》八卷。
周易宗塗四卷
東晋干寶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宗塗》四卷,干寶撰,亡。
周易問難二卷
王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問難》二卷,王氏撰,亡。
按,王氏之名及朝代未詳。
周易問答一卷
齊徐伯珍撰。《隋書•經籍志》注:梁有《周易問答》一卷,徐伯珍撰,亡。
按《南齊書•高逸傳》,徐伯珍字文楚,東陽太末人。究尋經史,游學者多依之。
周易難王輔嗣義一卷
東晋顧夷等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難王輔嗣義》一卷,晋揚州刺史顧夷等撰。
周易雜論四十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雜論》十四卷,亡。
周易論三十卷
齊周顒撰。《隋•經籍志》:《周易論》十卷,齊中書郎周顒撰。梁有三十卷。
乾坤義一卷
齊李玉元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齊臨沂令李玉元《乾坤義》一卷,亡。
周易疑通五卷
宋何諲之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疑通》五卷,宋中散大夫何諲之撰。亡。
周易四德例一卷
齊劉瓛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四德例》一卷,劉瓛撰。亡。
周易錯八卷
漢京房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錯》八卷,京房撰。亡。
按《隋•經籍志》子部五行家著録《周易錯卦》七卷,京房撰。蓋即是書。
周易日月變例六卷
三國吴虞翻、陸績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日月變例》六卷,虞翻、陸績撰。亡。
周易卦象數旨六卷
東晋李顒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卦象數旨》六卷,東晋樂安亭侯李顒撰。亡。
周易爻一卷
馬楷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爻》一卷,馬楷撰。亡。
按,馬楷未詳何代人。
國子講易議六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國子講易議》六卷,亡。
按《隋•經籍志》不著撰人,蓋蒙上文“《周易講疏》十九卷,宋明帝集群臣講”,而云又有此書,似亦宋國學所講者。
易義疏二十卷
宋明帝集群臣講。《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宋明帝集群臣講《易義疏》二十卷,亡。
按《唐•經籍志》:《宋群臣講易疏》二十卷,張該等注。
周易講疏二十六卷
齊永明國學講。《隋•經籍志》注:梁又有齊永明國學講《周易講疏》二十六卷,亡。
按,齊永明中有張緒爲國子祭酒,長於《周易》。此書之撰著緒必參預其事。
周易義三卷
沈林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周易義》三卷,沈林撰。亡。
按,沈林未詳何代人。
擬周易義疏十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擬周易義疏》十三卷。
周易乾坤三象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乾坤三象》一卷。
周易新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周易新圖》一卷。
周易普玄圖八卷
薛景和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周易普玄圖》八卷,薛景和撰。
按,薛景和未詳何代人。
周易大衍通統一卷
顔氏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周易大衍通統》一卷,顔氏撰。
按,顔氏之名及朝代未詳。
周易講疏
武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周易講疏》三十五卷,梁武帝撰。
周易大義二十一卷
武帝撰。見《隋•經籍志》。
六十四卦二繫文言序卦等義
武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周易繫辭義疏一卷
武帝撰。見《隋•經籍志》。
周易大義疑問二十卷
武帝撰。見《唐•經籍志》及《唐•藝文志》。《隋•經籍志》未收。
周易文句義疏二十卷
武帝撰。見《唐•經籍志》。《唐•藝文志》作梁蕃撰。《隋•經籍志》未收。
周易開題論序十卷
武帝撰。見《唐•經籍志》,《唐•藝文志》作梁蕃撰。《隋•經籍志》未收。
周易講疏十卷
元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周易講疏十六卷
褚仲都撰。見《隋•經籍志》。
易講疏
朱异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异傳》曰:“所撰《禮》《易講疏》及《儀注》《文集》百餘篇,亂中多亡佚。”
集注周易一百卷
朱异撰。《隋•經籍志》注:梁有侍中朱异集注《周易》一百卷,亡。
續朱异集注周易一百卷
孔子祛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易講疏
賀瑒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周易義疏十四卷
蕭子政撰。見《隋•經籍志》。
周易繫辭義疏三卷
蕭子政撰。見《隋•經籍志》。
周易繫辭義疏二卷
蕭子政撰。見《隋•經籍志》。
按,此書《隋•經籍志》前已著録有三卷本,後復出二卷本者,豈此書行於世者固有繁簡之别,故分别著録之,不嫌重複歟?
周易繫辭注二卷
宋褰撰。見《隋•經籍志》。
周易注十卷
何胤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同。
易文言注
范述曾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周易集解
伏曼容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注:伏曼容注《周易》八卷,亡。
周易幾義一卷
南平王偉撰。見《隋•經籍志》。
幾神論
南平王偉撰。見本傳,《南史•偉傳》作《幾神論義》。《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南平王偉傳》曰:“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學,著《二旨義》,别爲新通,又製《性情》《幾神》等論其義。”
乾坤義一卷
釋法通等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梁釋法通等《乾坤義》一卷,亡。
按梁釋慧皎《高僧傳》:釋法通,本姓褚氏,河南翟人,晋安東將軍之八世孫也。家世衣冠,禮義相襲。年十二出家後,踐迹京師,止定林上寺,晦迹鍾阜三十餘載。天監十一年九月卒,春秋七十。
右易類六十四部。前代或不詳朝代者。所著而《隋志》注明“梁有”者四十一部,梁人所著者二十三部;《隋志》著録者五十四部,其中尚存者十部,殘缺者五部,已佚者三十九部。未收者十部;梁人所著見於《梁書》者十部,未見者十三部。
尚書類
尚書注十卷
東晋范寧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尚書》十卷,范寧注。亡。
尚書音五卷
漢孔安國、東漢鄭玄、東晋李軌、徐邈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尚書音》五卷,孔安國、鄭玄、李軌、徐邈等撰。
按《釋文叙録》曰:“爲《尚書音》者四人,孔安國、鄭玄、李軌、徐邈。按,漢人不作音,後人所託。”
尚書義問三卷
東漢鄭玄、三國魏王肅、晋孔晁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尚書義問》三卷,鄭玄、王肅及晋五經博士孔晁撰。亡。
按《經義考》曰:“按《唐志》有《尚書問答》三卷,當即《隋志》之《義問》。孔晁采鄭康成及肅,參以己見者也。”
尚書釋問四卷
三國魏王粲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尚書釋問》四卷,魏侍中王粲撰。亡。
尚書王氏傳問二卷
三國吴范順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尚書王氏傳問》二卷。范順問,吴太尉劉毅答。亡。
尚書義二卷
三國吴劉毅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尚書義》二卷。范順問,吴太尉劉毅答。亡。
按侯康《補後漢志》曰:“《隋志》嘗云吴太尉范順問,劉毅答。《吴志•孫皓傳》有太尉范慎,又見《孫登傳》注,即其人也。順、慎古通。”
尚書義疏四卷
晋伊説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尚書義疏》四卷,晋樂安王友伊説撰。亡。
按舊、新《唐志》皆有《尚書釋義》四卷,伊説撰。蓋同書而異名也。
尚書大義
武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尚書大義》二十卷,梁武帝撰。
古文尚書大義二十卷
任孝恭撰。見《唐•經籍志》,《唐•藝文志》作《古文大義》二十卷。《隋•經籍志》未收。
尚書義二十卷
孔子祛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集注尚書三十卷
孔子祛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尚書義三卷
巢猗撰。見《隋•經籍志》。
尚書百釋三卷
巢猗撰。見《隋•經籍志》。
尚書義疏十卷
費甝撰。見《隋•經籍志》。
尚書注二十一卷
劉叔嗣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尚書》二十一卷,劉叔嗣注。亡。
尚書亡篇序注一卷
劉叔嗣撰。《隋•經籍志》:《尚書亡篇序》一卷,梁五經博士劉叔嗣注。
尚書新集序一卷
劉叔嗣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尚書新集序》一卷,亡。
按《隋•經籍志》不著撰人。《經義考》曰:“劉氏叔嗣《尚書新集序》《七録》一卷,佚。”
右尚書類十七部。前代所著而《隋志》注明“梁有”者七部,梁人所著者十部;《隋志》著録者十四部,其中尚存者六部,亡佚者八部。未收者三部;梁人所著見於《梁書》者三部,未見者七部。
詩類
韓詩譜二卷
後漢趙曄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韓詩譜》二卷,漢有道徵士趙曄撰。亡。
按《經義考》曰:“趙氏曄《詩細》,《七録》作《詩譜》,二卷,佚。”
詩神泉一卷
後漢趙曄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詩神泉》一卷,漢有道徵士趙曄撰。亡。
按錢氏《隋書考異》曰:“《詩神泉》本名《神淵》,見《後漢書•趙長君傳》,唐人避諱改。”
毛詩注十卷
後漢馬融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十卷,馬融注。亡。
按《釋文叙録》曰:“《毛詩》馬融注十卷,無下帙。”餘姚盧文弨《釋文考證》曰:“《隋志》云梁有《毛詩》十卷,亡。”蓋馬所注本二十卷,至六朝時殘缺,止存十卷。
毛詩注二十卷
東漢鄭玄、三國魏王肅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二十卷,鄭玄、王肅合注。亡。
按馬氏《玉函山房輯本》序曰:“《隋志》云:梁有《毛詩》二十卷,鄭玄、王肅合注。蓋魏晋人取肅《注》次鄭《箋》後,以便觀覽。”
毛詩注二十卷
東晋謝沈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二十卷,謝沈注。亡。
毛詩注二十卷
東晋江熙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二十卷,晋兖州别駕江熙注。亡。
毛詩音十六卷
東晋徐邈等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音》十六卷,徐邈等撰。亡。
按《釋文叙録》曰:“爲詩音者九人,鄭玄、徐邈、蔡氏、孔氏、阮侃、王肅、江惇、干寶、李軌。”又曰:“俗聞又有徐爰《詩音》。”
毛詩音二卷
東晋徐邈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音》二卷,徐邈撰。亡。
毛詩音隱一卷
于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音隱》一卷,于氏撰。亡。
按,于氏之名及朝代未詳。《釋文叙録》載爲詩音者九人中有干寶,此殆干氏之誤。
毛詩雜議難十卷
東漢賈逵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雜議難》十卷,賈侍中賈逵撰。亡。
毛詩問難二卷
三國魏王肅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問難》二卷,王肅撰。亡。
毛詩駁五卷
三國魏王基撰。《隋•經籍志》:《毛詩駁》一卷,魏司空王基撰。殘缺。梁五卷。
毛詩答問 駁譜 合八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毛詩答問》《駁譜》合八卷,亡。
毛詩釋義十卷
東晋謝沈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毛詩釋義》十卷,謝沈撰。亡。
毛詩義四卷
三國魏劉璠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毛詩義》四卷,魏秘書郎劉璠撰。亡。
毛詩箋傳是非二卷
三國魏劉璠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毛詩箋傳是非》二卷,魏秘書郎劉璠撰。亡。
毛詩答雜問七卷
三國吴韋昭、朱育等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毛詩答雜問》七卷,吴侍中韋昭、侍中朱育等撰。亡。
毛詩義注四卷
撰人姓名不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毛詩義注》四卷,亡。
毛詩表隱二卷
東晋陳統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表隱》二卷,陳統撰。亡。
毛詩略四卷
東晋郭璞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略》四卷,亡。
按馬氏《玉函山房輯本》序曰:“《隋志》載郭璞《毛詩拾遺》一卷,梁又有《毛詩略》四卷,《唐志》不著録,佚已久。《北堂書鈔》《初學記》《藝文類聚》各引一節。”
毛詩背隱義二卷
宋徐廣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背隱義》二卷,宋中散大夫徐廣撰。亡。
毛詩引辨一卷
宋孫暢之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引辨》一卷,宋奉朝請孫暢之撰。亡。
毛詩釋一卷
宋何偃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釋》一卷,宋金紫光禄大夫何偃撰。亡。
毛詩雜義五卷
晋楊乂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雜義》五卷,楊乂撰。亡。
毛詩義疏十卷
東晋謝沈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義疏》十卷,謝沈撰。亡。
毛詩雜義四卷
東晋殷仲堪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雜義》四卷,晋江州刺史殷仲堪撰。亡。
毛詩義疏五卷
張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義疏》五卷,張氏撰。亡。
按,張氏之名及朝代未詳。
毛詩義一卷
宋雷次宗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義》一卷,雷次宗撰。亡。
毛詩序注一卷
宋阮珍之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宋交州刺史阮珍之撰。亡。
毛詩序義七卷
宋孫暢之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序義》七卷,孫暢之撰。亡。
毛詩序義疏三卷
齊劉瓛等撰。《隋•經籍志》:梁有《毛詩序義疏》一卷,劉瓛等撰。殘缺。梁三卷。
按《釋文叙録》曰:“宋徵士鴈門周續之、豫章雷次宗、齊沛國劉瓛並爲《詩叙義》。”
毛詩篇次義一卷
齊劉瓛撰。《隋•經籍志》:梁有《毛詩篇次義》一卷,劉瓛撰。亡。
毛詩雜義注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雜義注》三卷,亡。
毛詩圖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圖》三卷,亡。
毛詩孔子經圖十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孔子經圖》十二卷,亡。
毛詩古聖賢圖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古聖賢圖》二卷,亡。
按《困學紀聞》曰:“晋明帝朝,(1)衛協畫《毛詩圖》,草木鳥獸古聖賢之像。”
毛詩答問
武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毛詩大義十一卷
武帝撰。見《隋•經籍志》。
按《梁書•劉之遴傳》曰:“是時《周易》《尚書》《禮記》《毛詩》並有高祖義疏。”
毛詩發題序義一卷
武帝撰。見《隋•經籍志》。
毛詩總集六卷
何胤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總集》六卷,梁處士何胤撰。亡。
毛詩隱義十卷
何胤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隱義》十卷,梁處士何胤撰。亡。
毛詩十五國風義二十卷
簡文帝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十五國風義》二十卷,梁簡文撰。
風雅比興義十五卷
許懋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集注毛詩二十二卷
崔靈恩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集注毛詩》二十四卷,梁桂州刺史崔靈恩注。亡。
毛詩集解
伏曼容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毛詩序注一卷
陶弘景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序》一卷,梁隱居先生陶弘景注。亡。
毛詩檢漏義二卷
謝曇濟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毛詩檢漏義》二卷,梁給事郎謝曇濟撰。亡。
右詩類四十七部。前代或不詳朝代者。所著而《隋志》注明“梁有”者二十六部,梁人所著者十一部;《隋•經籍志》著録者四十四部其中尚存者四部,殘缺者二部,已佚者三十八部。未收者三部;梁人所著見於《梁書》者六部,未見者五部。
禮類
周官寧朔新書八卷
晋王懋約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周官寧朔新書》八卷,晋燕王師王懋約撰。亡。
按《經義考》曰:“按《隋志》有《周官寧朔新書》八卷,晋燕王懋約撰。《唐志》作司馬伷撰,王懋約注。按《晋書》伷起家爲寧朔將軍,書以寧朔名,當從《唐志》。”
周官駁難三卷
東晋虞喜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周官駁難》三卷,孫琦問,干寶駁,晋散騎常侍虞喜撰。
按舊、新《唐志》並作《周官駁難》五卷,孫略問,干寶答。
郊祀圖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郊祀圖》二卷,亡。
儀禮音一卷
東晋李軌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李軌音》一卷,亡。
儀禮音一卷
劉昌宗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劉昌宗音》一卷,亡。
按,劉昌宗未詳爲何代人。馬國翰《玉函山房輯本》序曰:“劉昌宗不詳何人,顔之推《家訓》稱之,當是齊梁間儒者。”
儀禮音二卷
東漢鄭玄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鄭玄音》二卷,亡。
喪服經傳注一卷
宋劉道拔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喪服經傳》一卷,宋徵士劉道拔注。亡。
喪服經傳義疏五卷
齊司馬瓛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喪服經傳義疏》五卷,齊散騎郎司馬瓛撰。亡。
按《隋志》“司馬瓛”疑當爲“司馬憲”,因下文劉瓛而誤也。《梁書•儒林•伏曼容傳》:齊永明初,爲唐太子率更令,侍皇太子講,與河内司馬憲,吴郡陸澄共撰《喪服義》。
喪服經傳義疏二卷
齊樓幼瑜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喪服經傳義疏》二卷,齊給事中樓幼瑜撰。亡。
喪服經傳義疏一卷
齊劉瓛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喪服經傳義疏》一卷,劉瓛撰。亡。
喪服經傳義疏一卷
齊沈麟士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喪服經傳義疏》一卷,(2)齊徵士沈麟士撰。亡。
喪服經傳隱義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經傳隱義》一卷,亡。
喪服變除圖五卷
三國吴射慈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變除圖》五卷,吴齊王傅射慈撰。亡。
喪服要記二卷
晋劉逵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喪服要記》三卷,晋侍中劉逵撰。亡。
喪服要紀六卷
東晋賀循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要》六卷,晋司空賀循撰。亡。
按《隋志》“喪服要”下敚“紀”字。《唐•經籍志》有《喪服要紀》五卷,賀循撰,謝微注。
喪服要問六卷
劉德明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要問》六卷,劉德明撰。亡。
按,劉德明未詳何代人。
喪服三十一卷
宋庾蔚之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三十一卷,宋員外郎散騎庾蔚之撰。亡。
按《隋志》“散騎”下敚“常侍”二字。嚴可均《全宋文編》曰:庾蔚之字季隨,潁川人。孝建中爲太常丞,歷散騎常侍,有《喪服》三十一卷。
喪服要問二卷
張耀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要問》二卷,張耀撰。亡。
按,張耀未詳何代人。
喪服難問六卷
崔凱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難問》六卷,崔凱撰。亡。
按,崔凱未詳何代人。(3)
喪服雜記二十卷
伊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雜記》二十卷,伊氏撰。亡。”
按,伊氏之名及朝代皆未詳。
喪服釋疑二十卷
孔智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釋疑》二十卷,孔智撰。亡。
按《隋志》孔智疑爲劉智之誤。《晋書•劉寶傳》:寶弟智著《喪服釋疑》。嚴可均《全晋文編》:“劉智有《喪服釋疑論》二十卷。
喪服要記注
宋庾蔚之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要記》,宋員外常侍庾蔚之注。
喪服世要一卷
宋庾蔚之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喪服世要》一卷,庾蔚之撰。
喪服集議十卷
宋費沈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喪服集議》十卷,宋撫軍司馬費沈撰。
喪服祥禫雜議二十九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祥禫雜議》二十九卷,亡。
喪服雜議故事二十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喪服雜議故事》二十一卷,亡。
戴氏喪服五家要記圖譜五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戴氏喪服五家要記圖譜》五卷,亡。
喪服君臣圖儀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喪服君臣圖儀》一卷,亡。
謚法注三卷
後漢劉熙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謚法》三卷,後漢安南太守劉熙注。亡。
禮記注十二卷
宋葉遵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禮記》十二卷,葉遵注。亡。
禮記寧朔新書注二十卷
晋王懋約撰。《隋•經籍志》:《禮記寧朔新書》八卷,王懋約撰。梁有二十卷。
禮記音一卷
東漢鄭玄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鄭玄《禮記音》一卷,亡。
按《釋文叙録》曰:“鄭玄《三禮音》各一卷。”又曰:“漢人不作音,後人所託。”
禮記音一卷
三國魏王肅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王肅《禮記音》一卷,亡。
禮記音一卷
三國吴射慈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射慈《禮記音》一卷,亡。
禮記音一卷
射貞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射貞《禮記音》一卷,亡。
按,射貞始末未詳,《釋文叙録》曰:“謝楨不詳何人,《禮記音》一卷。”盧氏《釋文考證》曰:“《隋志》梁有射貞《禮記音》一卷,蓋即謝楨也。”《吴志•妃嬪傳》載吴主權謝夫人父,弟貞,履蹈法度,簡學尚義,(4)學孝廉。蓋即其人。謝字蒙上文射慈或因字壞而誤也。
禮記音一卷
晋孫毓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孫毓《禮記音》一卷,亡。
禮記音一卷
繆炳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繆炳《禮記音》一卷,亡。
按,繆炳未詳何代人。
禮記音二卷
東晋蔡謨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蔡謨《禮記音》二卷,亡。
禮記音二卷
東晋曹躭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東晋安北諮議參軍曹躭《禮記音》二卷,亡。
禮記音二卷
東晋尹毅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東晋國子助教尹毅《禮記音》二卷,亡。
禮記音二卷
東晋李軌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東晋員外郎范宣《禮記音》二卷,亡。
禮記音三卷
東晋徐邈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徐邈《禮記音》三卷,亡。
禮記音五卷
劉昌宗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劉昌宗《禮記音》五卷,亡。
禮義四卷
三國魏鄭小同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禮義》四卷,魏侍中鄭小同撰。亡。
摭異别記一卷
齊劉幼樓撰。《隋•籍志》注:“梁有《摭異别記》一卷,劉幼樓撰。亡。
禮記義疏三卷
宋雷肅之撰。《隋•經籍志》:梁有《禮記義疏》三卷,宋豫章郡丞雷肅之撰。亡。
群儒疑義十二卷
漢戴聖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群儒疑義》十二卷,戴聖撰。
禮論帖四卷
任預撰。《隋•經籍志》:《禮論帖》三卷,任預撰。梁四卷。
按,任預未詳何代人。
禮論要鈔三卷
齊王儉撰。《隋•經籍志》:《禮論要鈔》十卷,王儉撰。梁三卷。
按舊、新《唐志》皆有《禮論要鈔》十三卷,不著撰人。始即此書。《隋志》云梁三卷,疑“三”上敚“十”字。
禮論鈔略二卷
齊荀萬秋撰。《隋•經籍志》“禮論要鈔十卷”下云:梁有齊御史中丞荀萬秋《鈔略》二卷。亡。
禮論五十八卷
齊丘季彬撰。《隋•經籍志》“禮論要鈔”下云:梁有《齊尚書儀曹郎丘季彬論》五十八卷。亡。
禮議一百三十卷
齊丘季彬撰。《隋•經籍志》“禮論要鈔”下云:梁有《齊尚書儀曹郎丘季彬議》一百三十卷。亡。
禮統六卷
齊丘季彬撰。《隋•經籍志》“禮論要鈔”下云:梁有《齊尚書儀曹郎丘季彬統》六卷。亡。
禮答問十一卷
宋徐廣撰。《隋•經籍志》:《禮答問》二卷,徐廣撰。殘缺。
梁十一卷。
禮難十二卷
晋吴商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晋益壽令吴商《禮難》十二卷,亡。
禮儀雜記故事十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禮儀雜記故事》十三卷,亡。
喪雜事二十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喪雜事》二十卷,亡。
禮議二卷
宋傅隆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宋光禄大夫傅隆議》二卷,亡。
祭法五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祭法》五卷,亡。
司馬法三卷
撰人姓名不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司馬法》三卷,亡。
按,此書當入子部兵家類,今姑依《隋志》録之於此。
郊丘議三卷
三國魏蔣濟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郊丘議》三卷,魏太尉蔣濟撰。亡。
祭法五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祭法》五卷,亡。
明堂議三卷
三國魏王肅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明堂議》三卷,王肅撰。亡。
雜祭法六卷
晋盧諶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雜祭法》六卷,晋司空中郎盧諶撰。亡。
祭典三卷
東晋范汪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祭典》三卷,晋安北將軍范汪撰。亡。
七廟議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七廟議》一卷,亡。
後養議五卷
東晋干寶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後養議》五卷,干寶撰。亡。
雜鄉射等議三卷
東晋庾亮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雜鄉射等議》二卷,晋太尉庾亮撰。亡。
逆降義三卷
宋顔延之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逆降義》三卷,宋特進顔延之撰。亡。
逆降義一卷
齊田僧紹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逆降義》一卷,田僧紹撰。亡。
分明土制三卷
宋何承天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分明土制》三卷,何承天撰。亡。
三禮釋疑二卷
郭鴻撰。《隋•經籍志》“三禮大義三卷”下云:梁又有《釋疑》三卷,郭鴻撰。亡。
按,郭鴻未詳何代人。
三禮答問四卷
宋徐廣撰。《隋•經籍志》“三禮大義”下云:梁又有《答問》四卷,徐廣撰。亡。
三禮答問十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三禮大義”下云:梁又有《答問》十卷,亡。
冠服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冠服圖》一卷,亡。
五宗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五宗圖》一卷,亡。
月令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月令圖》一卷,亡。
禮記大義十卷
武帝撰。見《隋•經籍志》。
制旨禮記正言
武帝撰。見《張綰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綰傳》:綰出爲豫章内史,在郡述《制旨禮記正言義》。四姓衣冠士子聽者常數百人。
制旨革牲大義三卷
武帝撰。見《隋•經籍志》。
中庸講疏
武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中庸講疏》一卷,梁武帝撰。
禮大義二十卷
簡文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禮疑義
周捨撰。見《孔休源傳》,《南史》同。《隋•經籍志》《禮疑義》五十二卷,梁護軍周捨撰。
按《梁書•孔休源傳》曰:“時太子詹事周捨撰《禮疑義》,自漢魏至於齊梁並皆搜採,休源所有奏議咸預編録。”
禮論
范岫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禮講疏
朱异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异傳》曰:“所撰《禮》《易講疏》及《儀注》《文集》百餘篇,亂中多亡佚。”
禮講疏
賀瑒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禮論要鈔一百篇
賀瑒撰。見《隋•經籍志》。
禮記新義疏二十卷
賀瑒撰。見《隋•經籍志》。
喪服義疏二卷
賀瑒撰。見《隋•經籍志》。
喪服集注二卷
裴子野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喪服傳一卷
裴子野撰。見《隋•經籍志》。
孝經喪禮服義十五卷
明山賓撰。見本傳,《南史•山賓傳》作《孝經喪服義》十五卷。《隋•經籍志》未收。
喪服經傳義疏一卷
何佟之撰。《隋•經籍志》:《喪服經傳義疏》一卷,梁尚書左丞何佟之撰。亡。
按《隋志》此條“亡”字疑衍。《隋志》通例皆於注中言梁有某書,亡。此非注文,則當爲隋時尚存者。
禮答問二十卷
何佟之撰。《隋•經籍志》:《禮答問》十卷,何佟之撰。梁二十卷。
禮儀
何佟之撰。見本傳,《南史•佟之傳》作《禮議》。《隋•經籍志》未收。
禮雜問答鈔一卷
何佟之撰。見《隋•經籍志》。
續何承天禮論一百五十卷
孔子祛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禮記講疏五十卷
皇侃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禮記講疏》四十八卷,皇侃撰。
按《梁書•武帝本紀》曰:大同四年冬十二月丁亥,兼國子助教皇侃表上所撰《禮記義疏》五十卷。《釋文叙録》曰:“梁國子助教皇侃撰《禮記義疏》五十卷。”舊、新《唐志》皆有皇侃所撰,《禮記講疏》一百卷,《禮記義疏》五十卷。以上諸書所載皆與《梁書•皇侃傳》及《隋志》不合,未知孰是。
禮記義
皇侃撰。見本傳,見《南史》。《隋•經籍志》未收。
禮記義疏九十九卷
皇侃撰。見《隋•經籍志》。
喪服問答自十三卷(5)
皇侃撰。見《隋•經籍志》。
喪服文句義疏十卷
皇侃撰。《隋•經籍志》:《喪服文句義疏》十卷,陳國子助教皇侃撰。
按《隋志》“陳國子助教”當爲“梁國子助教”。據《梁書•儒林傳》皇侃起家兼國子助教,高祖拜員外散騎常侍,兼助教如故。又《釋文叙録》曰:“梁國子助教皇侃撰《禮記義疏》,又傳《喪服義疏》,並行於世。”
喪服儀
庾曼倩撰。見《庾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喪服集注二卷
裴子野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喪服傳一卷
裴子野撰。見《隋•經籍志》。
喪服集解
伏曼容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禮記隱義二十卷
何胤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禮答問五十五卷
何胤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注:梁有《答問》五十卷,何胤撰。亡。
新禮
何胤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胤傳》曰:“尚書令王儉受詔撰《新禮》,未就而卒,又使特進張緒續成之,緒又卒,屬在司徒竟陵王子良,子良以讓胤,乃置學士二十人佐胤撰録。”
三禮講疏
賀琛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三禮目録注一卷
陶弘景撰。《隋•經籍志》:《三禮目録》一卷,鄭玄撰。注:梁有陶弘景《注》一卷,亡。
三禮義宗四十七卷
崔靈恩撰。見本傳,《南史•靈恩傳》作《三禮義宗》三十卷。
《隋•經籍志》與《南史》同。
集注周禮四十卷
崔靈恩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集注周官禮》二十卷,崔靈恩注。
右禮類一百五十部。前代或不詳朝代者。所著而梁時有者七十八部,梁人所著者三十七部;《隋志》著録者九十八部,其中尚存者十八部,殘缺者五部,亡佚者七十六部。未收者十六部;梁人所著者見於《梁書》者二十二部,未見者十五部。
樂類
元嘉正聲伎録一卷
宋張解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元嘉正聲伎録》一卷,張解撰。亡。
樂社義
武帝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樂社大義》十卷,梁武帝撰。
樂義十一卷
武帝集朝臣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樂義》十一卷,武帝集朝臣撰。亡。
樂論三卷
武帝撰。見《隋•經籍志》。
鍾律緯六卷
武帝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鍾律緯》六卷,武帝撰。亡。
右樂類五部。前代所著而梁時有者一部,梁人所著者四部;《隋志》著録尚存者二部,亡佚者三部。梁人所著見於《梁書》者一部,未見者三部。
春秋類
春秋左氏傳服虔杜預音三卷
後漢服虔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服虔杜預音》三卷,亡。
按,此蓋合兩家《音》爲一帙以便觀覽者。
春秋左氏傳音三卷
三國魏高貴鄉公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魏高貴鄉公《春秋左氏傳音》三卷,亡。
曹躭音尚書左人郎荀訥等音四卷
撰録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曹躭音尚書左人郎荀訥等音四卷,亡。
按,此蓋合數家音爲一帙者。尚書左人郎,“人”當作“民”,乃長孫無忌等奉敕修《隋書》時因避唐太宗諱所改。《釋文叙録》曰:“荀訥《音》四卷。字世言,新蔡人,東晋尚書左民郎。”
春秋左氏傳條例九卷
後漢鄭衆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左氏傳條例》九卷,漢大司農鄭衆撰。
春秋漢議駮二卷
後漢服虔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漢議駮》二卷,服虔撰。亡。
春秋左氏達義一卷
後漢王玢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左氏達義》一卷,漢司徒掾王玢撰。亡。
春秋雜議難五卷
後漢孔融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雜議難》五卷,漢少府孔融撰。亡。
春秋左氏釋駮一卷
三國魏王朗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左氏釋駮》一卷,(6)王朗撰。亡。
春秋釋例引序一卷
齊杜乾光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釋例引序》一卷,①齊正員郎杜乾光撰。亡。
春秋釋滯十卷
晋殷興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釋滯》十卷,晋尚書左丞殷興撰。亡。
春秋公羊達義三卷
晋劉實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公羊達義》三卷,劉實撰。亡。
春秋釋難三卷
東晋范堅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釋難》三卷,晋護軍范堅撰。亡。
春秋經傳説例疑隱一卷
吴略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經傳説例疑隱》一卷,吴略撰。亡。
按,吴略未詳何代人。
春秋左氏分野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左氏分野》一卷,亡。
春秋十二公名一卷
漢鄭玄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十二公名》一卷,鄭玄撰。亡。
春秋發題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發題》一卷,亡。
古今春秋盟會地圖一卷
漢嚴彭祖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漢太傅嚴彭祖撰《古今春秋盟會地圖》一卷,亡。
春秋公羊傳注十二卷
東晋高龍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公羊傳》十二卷,晋河南太守高龍注。
春秋公羊傳集解十四卷
東晋孔衍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公羊傳》十四卷,孔衍集解。
春秋公羊音一卷
東晋李軌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公羊音》一卷,李軌撰。
春秋公羊音一卷
東晋汪淳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公羊音》一卷,晋徵士汪淳撰。
按,“汪淳”疑爲“江淳”之誤。據《晋書•江統傳》,統子淳字思俊,性好學,儒玄並綜。徵拜博士,著作郎,皆不就。《釋文叙録》曰:“江淳《公羊音》一卷。”又曰:“江淳爲《詩音》,字思俊,河内人,東晋徵士。”
春秋公羊傳條例一卷
後漢何休撰。
春秋公羊傳問答九卷
後漢荀爽、三國魏徐欽合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公羊傳問答》九卷,荀爽問,魏安平太守徐欽答。亡。
春秋公羊論二卷
東晋庾翼,王愆期合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公羊論》二卷,晋車騎將軍庾翼問,王愆期答。亡。
春秋穀梁傳十五卷
漢尹更始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穀梁傳》十五卷,漢諫議大夫尹更始撰。亡。
按,《隋志》“尹更始撰”,“撰”字當作“注”或“章句”。《釋文叙録》曰:“漢更始《穀梁章句》十五卷。”《唐書•經籍志》曰:“《春秋穀梁章句》十五卷,穀梁俶解,尹更始注。”《唐書•藝文志》:“《春秋穀梁傳》十五卷,尹更始注。
春秋穀梁傳注十三卷
東晋徐乾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穀梁傳》十三卷,晋給事郎徐乾注。亡。
春秋穀梁傳集解十卷
東晋胡訥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穀梁傳》十卷。胡訥集解。亡。
春秋穀梁傳指訓十四卷 一本作“措訓”,又作“揩訓”。
孔君撰。《隋•經籍志》:《春秋穀梁傳》五卷,孔君指訓。殘缺。梁十四卷。
按,孔君之名及朝代未詳,或即晋五經博士孔晁。清吴縣余蕭客《古經解鈎沈》叙録曰:“孔晁《穀梁傳指訓》五卷,《隋書》《通志》俱作孔君不言名,而程端學《春秋本義》十四卷,引《孔晁指訓》。”
穀梁音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穀梁音》一卷,亡。
薄叔玄問穀梁義四卷(7)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薄叔玄問穀梁義》二卷,梁四卷。
按,馬國翰曰:“《薄叔玄問穀梁義》,晋范寧撰。范作集解,叔玄有所駮問,范隨問逐條答之,仿鄭氏《釋廢疾》之體例也。”
春秋集三師難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集三師難》三卷,今亡。
春秋集三傳經解十卷
東晋胡訥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集三傳經解》十卷,胡訥撰。今亡。
春秋外傳章句二十一卷
三國魏王肅撰。《隋•經籍志》:《春秋外傳章句》一卷,王肅撰。梁二十一卷。
春秋答問
武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春秋左氏例范十八卷
簡文帝撰。見《唐•經籍志》及《唐•藝文志》。《隋•經志》未收。
春秋左氏圖十卷
簡文帝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梁文帝撰《春秋左氏圖》十卷,亡。
春秋義
劉之遴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之遴傳》:時《周易》《尚書》《禮記》《毛詩》並有高祖義疏,唯《左氏傳》尚闕。之遴乃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傳異同》十科,合三十事以上之,高祖大悦,詔答之曰:“省所撰春秋義,比事論書,辭微旨遠。”
春秋序一卷
崔靈恩撰。見《隋•經籍志》。
春秋經傳解一卷
崔靈恩撰。見《隋•經籍志》。
春秋申先儒傳論十卷
崔靈恩撰。見《隋•經籍志》。
春秋左氏傳立義十卷
崔靈恩撰。見《隋•經籍志》。
左氏經傳義二十二卷
崔靈恩撰。見《隋•經籍志》。
左氏條例十卷
崔靈恩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左氏條義
崔靈恩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靈恩傳》:靈恩先習《左傳》服解,不爲江東所行,及改説杜義,每文句常申服以難杜,遂著《左氏條義》以明之。又云:撰《左氏條例》十卷。未知《左氏條例》與《左氏條義》是否一書,姑並存之。
公羊穀梁文句義十卷
崔靈恩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申杜難服
虞僧誕撰。見《崔靈恩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靈恩傳》:靈恩常申服以難杜,時助教虞僧誕因作《申杜難服》以答靈恩。
春秋五辯二卷
沈宏撰。見《隋•經籍志》。
春秋經解六卷
沈宏撰。見《唐•經籍志》。
按《新唐志》作《春秋經傳解》六卷。
春秋文苑六卷
沈宏撰。《隋•經籍志》有《春秋文苑》六卷,不著撰人。新、舊《唐志》皆有《春秋文苑》六卷,沈宏撰。
春秋嘉語六卷
沈宏撰。《隋•經籍志》有《春秋嘉語》六卷,不著撰人。新、舊《唐志》皆有《春秋嘉語》六卷,沈宏撰。
右春秋類五十部。前代或不詳朝代者。所著而梁時有者三十三部,梁人所著者十七部;《隋•經籍志》著録者三十九部,其 中尚存者五部,殘缺者二部,亡佚者三十二部。未收者十一部;梁人所著見於《梁書》者七部,未見者十部。
孝經類
古文孝經傳一卷
漢孔安國撰。《隋•經籍志》:《古文孝經》一卷,孔安國傳,梁末亡逸。今疑非古本。
孝經注二卷
撰録人姓名不詳。《隋•經籍志》注:梁有馬融、鄭衆注《孝經》二卷,亡。
按《釋文叙録》曰:“馬融、鄭衆、鄭玄並注《孝經》。”《隋志》此書葢後人合馬融、鄭衆二家注於一書,以便觀覽者。
孝經注一卷
三國魏蘇林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魏散騎常侍蘇林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三國魏何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魏吏部尚書何晏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三國魏劉邵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光禄大夫劉邵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孫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孫氏注《孝經》一卷,亡。
按,孫氏之名及朝代未詳。
孝經皇義一卷
宋均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皇義》一卷,宋均撰。亡。
按,宋均未詳何代人。《隋•經籍志》谶緯篇有《詩緯》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似與《孝經皇義》撰者爲一人。
孝經注一卷
晋楊泓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晋給事中楊泓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東晋虞槃佐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處士虞槃佐注《孝經》一卷,亡。
按《釋文叙録》曰:“虞槃佐,字弘猷,高平人,東晋處士,注《孝經》。”
孝經注一卷
孫氏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孫氏注《孝經》一卷,亡。
按,《隋志》前有孫氏注《孝經》一卷,後又出孫氏注《孝經》一卷,未知是重出,抑别爲一書,姑並存之。
孝經注一卷
東晋殷仲文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東陽太守殷仲文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東晋殷叔道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晋陵太守殷叔道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東晋車胤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丹陽尹車胤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孔光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孔光注《孝經》一卷,亡。
按,孔光未詳何代人。
孝經注二卷
晋荀勖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荀勖注《孝經》二卷,亡。
孝經注一卷
宋何承天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宋何承天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宋費沈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費沈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齊王玄載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齊光禄大夫王玄載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齊明僧紹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國子博士明僧紹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東晋釋慧始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釋慧始注《孝經》一卷,亡。
按梁釋慧皎《高僧傳》:僞秦蒲坂釋法羽十五出家,爲慧始弟子,始立行精苦,修頭陀之業,羽深達其道云。
孝經序一卷
諸葛循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諸葛循孝經序》一卷,亡。
按,諸葛循未詳何代人。
晋孝經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晋穆帝時《晋孝經》一卷,亡。
孝經講義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武帝時送總明館《孝經講義》一卷,亡。
大明中東宫講孝經義疏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宋《大明中東宫講孝經義疏》一卷,亡。
按《宋書•前廢帝本紀》:帝諱子業,孝武帝長子也。孝武帝踐阼立爲皇太子,大明二年出東宫,四年講《孝經》於崇正殿。《唐書•經籍志》:《大明中皇太子講孝經義疏》一卷,何約之執經。《新唐書•藝文志》:何約之《大明中皇太子講孝經義疏》一卷。據此則是書當爲何約之所編定者。
永明三年東宫講孝經義疏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齊永明三年東宫講孝經義疏》一卷,亡。
永明中諸王講孝經義疏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齊永明中諸王講孝經義疏》一卷,亡。
孝經義疏二卷
齊李玉之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齊臨沂令李玉之爲始興王講《孝經義疏》二卷,亡。
孝經玄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玄》一卷,亡。
孝經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圖》一卷,亡。
孝經孔子圖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孔子圖》二卷,亡。
制旨孝經義
武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孝經講疏
武帝撰。見《南史》本紀,《梁書》未載。《隋•經籍志》未收。
孝經義疏十八卷
武帝撰。見《隋•經籍志》。
孝經義疏五卷
簡文帝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簡文孝經義疏》五卷,亡。
皇太子講孝經義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皇太子講孝經義》三卷,(8)亡。
按《梁書•昭明太子傳》曰:“生而聰叡,三歲受《孝經》《論語》。”《隋志》此書蓋三歲時保傅所進之講章。
天監八年皇太子講孝經義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天監八年皇太子講孝經義》一卷,亡。
按《梁書•昭明太子傳》曰:“八年九月於壽安殿講《孝經》,盡通大義。”
孝經義疏三卷
皇侃撰。見《隋•經籍志》。
孝經義疏一卷
蕭子顯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蕭子顯《孝經義疏》一卷,亡。
孝經敬愛義一卷
蕭子顯撰。見《隋•經籍志》。
孝經喪禮服義十五卷
明山賓撰。見本傳,《南史》作《孝經喪服義》十五卷。《隋•經籍志》未收。
孝經注一卷
嚴植之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五經博士嚴植之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曹思文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尚書功論郎曹思文注《孝經》一卷,亡。
按嚴可均《全梁文編》曰:“曹思文齊永泰時領國子助教,梁受禪爲尚書論功郎,有《孝經注》一卷。
孝經注一卷
江係之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羽林監江係之注《孝經》一卷,亡。
孝經注一卷
江遜撰。見《何遜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注:梁有江遜注《孝經》一卷,亡。
按《梁書》及《南史•何遜傳》皆曰:“會稽孔翁歸、濟陽江避並爲南平大司馬府記室。翁歸亦工爲詩,遜博學有思理,更注《論語》《孝經》,二人並有文集。”前言江避,後言遜,二者未詳孰是,今姑依《隋志》作遜。
孝經義一卷
太史叔明撰。見《隋•經籍志》。
孝經發題四卷
太史叔明撰。見《唐•經籍志》及《唐•藝文志》。《隋•經籍志》未收。
孝經集注
陶弘景撰。見《南史》本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陶弘景集注《孝經》一卷,亡。
右孝經類四十七部。前代或不詳朝代者。所著而梁時有者三十部,梁人所著者十七部;《隋•經籍志》著録者四十三部,其 中尚存者四部,亡佚者三十九部。未收者四部;梁人所著見於《梁書》或《南史》者四部,未見者十三部。
論語類 凡五經總義、爾雅及孔氏之書均附於此類。
古文論語注十卷
漢鄭玄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古文論語》十卷,鄭玄注。亡。
論語注十卷
三國魏王肅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王肅注《論語》十卷,亡。
論語注十卷
三國吴虞翻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虞翻注《論語》十卷,亡。
論語注十卷
三國蜀譙周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譙周注《論語》十卷,亡。
論語補闕二卷
宋明帝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補闕》二卷,宋明帝補衛瓘闕。亡。
論語集義十卷
晋崔豹撰。《隋•經籍志》:《論語集義》八卷,晋尚書左中兵郎崔豹集。梁十卷。
論語注十卷
盈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盈氏注《論語》十卷,亡。
按,盈氏之名及朝代未詳。
論語注十卷
孟釐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孟釐注《論語》十卷,亡。
按,孟釐未詳何代人。疑爲孟整之誤。《釋文叙録》曰:“《論語孟整注》十卷,一云孟陋,陋字少孤,江夏人,東晋撫軍參軍不就。”
論語注十卷
東晋梁覬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晋國子博士梁覬注《論語》十卷,亡。
論語注十卷
東晋袁喬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晋益州刺史袁喬注《論語》十卷,亡。
論語注十卷
東晋尹毅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尹毅注《論語》十卷,亡。
論語注十卷
東晋張馮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司徒左長史張馮注《論語》十卷,亡。
論語注十卷
陽惠明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陽惠明注《論語》十卷,亡。
按,陽惠明未詳何代人,疑當作暢惠明。據《通志•氏族略》陳留風俗傳,齊有暢惠明撰《論語義》十卷。舊、新《唐志》皆有暢惠明撰《論語義注》十卷。
論語注十卷
宋孔澄之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宋新安太守孔澄之注《論語》十卷,亡。
論語注十卷
齊虞遐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齊員外郎虞遐撰注《論語》十卷,亡。
論語注十卷
許容撰。《隋•經籍志》:梁有許容注《論語》十卷,亡。
按,許容未詳何代人。
略解論語十卷
釋僧智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釋僧智《略解論語》十卷,亡。
按梁釋慧皎《高僧傳》:慧次大明中出都,止於謝寺,齊永明八年坐化。又有僧寶、僧智等並一代英哲,爲時論所宗。
論語音二卷
東晋徐邈等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論語音》二卷,徐邈等撰。亡。
古論語義著譜一卷
徐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古論語義注譜》一卷,徐氏撰。亡。
按,徐氏之名及朝代未詳。清常熟丁國鈞《補晋書藝文注》以爲即徐邈。
論語隱義注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隱義注》三卷,亡。
論語義注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義注》三卷,(9)亡。
論語釋駮三卷
晋王肅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釋駮》三卷,王肅撰。亡。
論語駁序二卷
晋欒肇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駁序》二卷,欒肇撰。亡。
論語隱一卷
晋郭象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隱》一卷,郭象撰。亡。
論語藏集解一卷
應琛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藏集解》一卷,應琛撰。亡。
按,應琛未詳何代人。
論語釋一卷
東晋曹毗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釋》一卷,曹毗撰。亡。
論語君子無所爭一卷
東晋庾亮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君子無所爭》一卷,庾亮撰。亡。
論語釋一卷
東晋李充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釋》一卷,李充撰。亡。
論語釋一卷
東晋庾翼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釋》一卷,庾翼撰。亡。
論語義一卷
東晋王濛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義》一卷,王濛撰。亡。
論語釋一卷
東晋蔡系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蔡系《論語釋》一卷,亡。
論語釋一卷
張隱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張隱《論語釋》一卷,亡。
按,張隱未詳何代人。
通鄭一卷
郄原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郄原《通鄭》一卷,亡。
按,郄原未詳何代人。
修鄭錯一卷
王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王氏《修鄭錯》一卷,亡。
按,王氏之名及朝代未詳。
論釋一卷
姜處道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姜處道《論釋》一卷,亡。
按,姜處道未詳何代人。《隋志》書名“論”下疑敚“語”字。
論語疏八卷
宋張略等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疏》八卷,宋司空法曹張略等撰。亡。
新書對張論十卷
東晋虞喜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新書對張論》十卷,虞喜撰。亡。
按《册府元龜》有虞喜《新書討張論語》十卷,書名略異,未知孰是。
論語義注圖十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論語義注圖》十二卷,亡。
當家語二卷
三國魏張融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當家語》二卷,魏博士張融撰。亡。
爾雅注三卷
漢劉歆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漢劉歆《爾雅注》三卷,亡。
爾雅注三卷
漢犍爲文學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漢犍爲文學《爾雅注》三卷,亡。
按,犍爲文學之姓名未詳。《釋文叙録》曰:“《爾雅》犍爲文學注三卷。一云犍爲郡文學卒史臣舍人,漢武帝時待詔。”錢大昕《隋書考異》曰:“犍爲文學即舍人也。陸德明云‘犍爲郡文學卒史臣舍人,漢武帝時待詔。’蓋其人姓舍名人。”張澍《蜀典輯本》序曰:“按犍爲文學即東方朔同時待詔,詔爲隱語被榜呼謈之郭舍人也。”以上諸説未詳孰是。
爾雅注三卷
後漢李巡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漢中黄門李巡《爾雅注》三卷,亡。
爾雅音一卷
三國魏孫炎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爾雅音》一卷,孫炎撰。亡。
爾雅音一卷
東晋郭璞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爾雅音》一卷,郭璞撰。亡。
爾雅圖讃二卷
東晋郭璞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爾雅圖讃》二卷,郭璞撰。亡。
廣雅四卷
三國魏張揖撰。《隋•經籍志》:《廣雅》三卷,魏博士張揖撰。梁有四卷。
通五經五卷
王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通五經》五卷,王氏撰。亡。
按,王氏之名及朝代未詳。
五經咨疑八卷
周楊撰。《隋•經籍志》注:梁有《五經咨疑》八卷,周楊撰。亡。
按,周楊未詳何人,疑有誤。舊、新《唐志》均作楊思撰。
五經秘表要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五經秘表要》三卷。亡。
五經通義九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五經通義》八卷,梁九卷。
五經義七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五經義》六卷,(10)梁七卷。
五經義略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五經義略》一卷,亡。
五經要義十七卷
雷氏撰。《隋•經籍志》注:梁有《五經要義》十七卷,雷氏撰。亡。
按,雷氏之名及朝代未詳。
孔子正言
武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孔子正言》二十卷,梁武帝撰。
五經講疏
武帝撰。見《簡文帝紀》及《孔子祛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簡文帝紀》曰:“高祖所製《五經講疏》嘗於玄圃奉述,聽者傾朝野。”《子祛傳》:“高祖撰《五經講疏》及《孔子正言》,專使子祛檢閲群書,以爲義證。”
長春義記一百卷
簡文帝撰。見本紀,《南史》同。《隋•經籍志》同。
按《梁書•許懋傳》:中大通三年,太子詔參諸儒録《長春義記》。《南史•徐陵傳》:梁簡文在東宫撰《長春義記》,使陵爲序。《沈文阿傳》:梁簡文撰《長春義記》,多使文阿撮異文以廣之。(11)
論語注
江遜撰。見《何遜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及《南史•何遜傳》,注《論語》《孝經》者前言“江避”,後言“遜”,《隋志》著録《江遜注孝經》一卷,今姑依《隋志》。説詳孝經類。
論語義十卷
皇侃撰。見本傳,《南史》未載卷數。《隋•經籍志》:《論語義疏》十卷,皇侃撰。
論語集注
陶弘景撰。見《南史•弘景傳》《梁書》本傳未載。《隋•經籍志》注:陶弘景集注《論語》十卷,亡。
集解論語十卷
太史叔明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太史叔明《集解論語》十卷,亡。
論語注十卷
曹思文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曹思文注《論語》十卷,亡。
論語義
伏曼容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論語義疏十卷
褚仲都撰。見《隋•經籍志》。
按《新唐書•藝文志》作《講疏》十卷。
六經通數十卷
鮑泉撰。見《隋•經籍志》。
五經義
賀瑒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朝廷博議
賀瑒撰。見本傳,《南史》作《朝廷博士議》。《隋•經籍志》未收。
謚法五卷
賀瑒撰。見《隋•經籍志》。
五經滯義
賀琛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新謚法
賀琛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謚例十卷
沈約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謚法》十卷,特進中軍將軍沈約撰。
按舊、新《唐志》並作《謚法》十卷,與《隋志》同。
附益謚法一卷
裴子野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集注爾雅十卷
沈琁撰。見《隋•經籍志》。
孔志十卷
劉被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孔志》十卷,梁太尉參軍劉被撰。亡。
右論語類七十三部。前代或不詳朝代者。所著而《隋志》注明梁有者五十三部,梁人所著者二十部;《隋志》著録者六十五部,其中尚存者七部,殘缺者四部,亡佚者五十四部。未收者八部;梁人所著見於《梁書》或《南史》者十三部,未見者七部。
異説類
河圖洛書二十四卷 目録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梁《河圖洛書》二十四卷,目録一卷,亡。
按《隋志》“梁《河圖洛書》二十四卷”,“梁”下疑敚“有”字。
易緯注九卷
後漢鄭玄撰。《隋•經籍志》:《易緯》八卷,鄭玄注。梁有九卷。
尚書緯注六卷
後漢鄭玄撰。《隋•經籍志》:《尚書緯》三卷,鄭玄注。梁六卷。
尚書中候注八卷
後漢鄭玄注。《隋•經籍志》:《尚書中候》五卷,鄭玄注。梁有八卷,今殘缺。
詩緯注十卷
三國魏宋均撰。《隋•經籍志》:《詩緯》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梁十卷。
禮記默房注三卷
後漢鄭玄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禮記默房》三卷,鄭玄注。亡。
樂五鳥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樂五鳥圖》一卷,亡。
春秋緯注三十卷
三國魏宋均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緯》三十卷,宋均注。亡。
春秋内事四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内事》四卷,亡。
春秋包命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包命》二卷,亡。
春秋秘事十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春秋秘事》十一卷,亡。
書易詩孝經春秋河洛緯秘要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書易詩孝經春秋河洛緯秘要》一卷,亡。
五帝鉤命決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五帝鉤命決圖》一卷,亡。
孝經雜緯注十卷
三國魏宋均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雜緯》十卷,宋均注。亡。
孝經元命包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元命包》一卷,亡。
孝經古秘援神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古秘援神》二卷,亡。
孝經古秘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古秘圖》一卷,亡。
孝經左右握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左右握》二卷,亡。
孝經左右契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左右契圖》一卷,亡。
孝經雌雄圖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雌雄圖》三卷,亡。
孝經異本雌雄圖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異本雌雄圖》二卷,亡。
孝經分野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分野圖》一卷,亡。
孝經内事圖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内事圖》二卷,亡。
按馬氏《玉函山房輯本》曰:“《孝經内事圖》,魏宋均注。
孝經内事星宿講堂七十二弟子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孝經内事星宿講堂七十二弟子圖》一卷,亡。
口授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口授圖》一卷,亡。
論語讖注八卷
三國魏宋均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論語讖》八卷,宋均注。亡。
孔老讖十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孔老讖》十二卷,亡。
老子河洛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老子河洛讖》一卷,亡。
尹公讖四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尹公讖》四卷,亡。
劉向讖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劉向讖》一卷,亡。
按《後漢書•張衡傳》:衡以圖諱虚妄,乃上書曰:“劉向父子領校秘書,閲定九流,並無讖録。”《文選》干令升《晋紀總論》及《宋書•符瑞志》並引劉向讖之辭句。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以爲殆讖記家以劉氏有《五行傳論》,因附託以爲劉向讖。
雜讖書二十九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雜讖書》二十九卷,亡。
按汪師韓《文選理學權輿》曰:“《選注》所引群書有宋均《雜讖注》。”宋氏注讖緯甚多,大抵兩漢相傳者,多有所注。
堯戒舜禹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堯戒舜禹》一卷,亡。
孔子王明鏡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孔子王明鏡》一卷,(12)亡。
按,此蓋後人僞託孔子所作之書。
金雄記一卷
東晋郭文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郭文《金雄記》一卷,亡。”按《晋書•隱逸傳》曰:“郭文字文學,河内軹人也。”《太平廣記》神仙類言郭文後歸隱鰲亭山,得道而去。後人於其臥牀席下得蒻葉書《金雄詩》《金雌記》。《宋書•符瑞志》引《金雌詩》,《南齊書•祥瑞志》引《金雄記》,《南史•齊高帝紀》亦引郭文學《金雄記》。
王子年歌一卷
東晋王嘉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王子年歌》一卷,亡。
按《晋書•藝術傳》載: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人,其所造《牽三歌》,事過皆驗。《南齊書•祥瑞志》及《南史•齊高帝紀》皆引有《王子年歌》。
嵩高道士歌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嵩高道士歌》一卷,亡。
右異説類三十六部。皆前代或未詳朝代者。所著而《隋志》注明“梁有”者。其中殘缺者三部,亡佚者三十三部。
小學類
倉頡注二卷
後漢杜林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倉頡》二卷,後漢司空杜林注。亡。
廣倉一卷
樊恭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廣倉》一卷,樊恭撰。亡。
按,樊恭未詳何代人。
凡將篇一卷
漢司馬相如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司馬相如《凡將篇》一卷,亡。
太甲篇一卷
後漢班固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班固《太甲篇》一卷,亡。
在昔篇一卷
後漢班固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班固《在昔篇》一卷,亡。
飛龍篇一卷
後漢崔瑗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崔援《飛龍篇》一卷,亡。
按《後漢書•崔駰傳》:“中子瑗字子玉。”舊、新《唐志》均有崔瑗撰《飛龍篇》。《隋志》“崔援”當作“崔瑗”。
聖皇篇一卷
後漢蔡邕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蔡邕《聖皇篇》一卷,亡。
黄初篇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黄初篇》一卷,亡。
按《小學考》曰:“無名氏《黄初篇》,《七録》一卷。按篇首有黄初句,作者當在魏時。”
吴章篇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吴章篇》一卷,亡。
按《小學考》曰:“無名氏《吴章篇》,《七録》一卷,佚。按《吴章篇》與陸機之《吴章》當是二書。《唐志》但列《吴章篇》一卷,而不列陸機《吴章》,蓋誤爲一書。”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以爲此似即陸機之《吴章》。
女史篇一卷
後漢蔡邕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蔡邕《女史篇》一卷,亡。
按,以上八篇,《隋志》云:“有司馬相如《凡將篇》,班固《太甲篇》《在昔篇》,崔援《飛龍篇》,蔡邕《聖皇篇》《黄初篇》《吴章篇》,蔡邕《女史篇》,合八卷。”“有”上當敚“梁”字。此蓋每篇爲一卷,合八卷爲一帙者。茲分録如上。
幼學二卷
三國吴朱育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幼學》二卷,朱育撰。亡。
始學十二卷
三國吴項峻撰。《隋•經籍志》注:梁又有《始學》十二卷,吴郎中項峻撰。亡。
月儀十二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月儀》十二卷,亡。
難字一卷
三國魏張揖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難字》一卷,張揖撰。亡。
按《隋志》云《難字》一卷,《新唐書•藝文志》有張揖《雜字》一卷,陸氏《釋文》、玄應《一切經音義》皆引張揖《雜字》。《册府元龜》較學部云揖撰《三倉難字》一卷。爲“難”爲“雜”,未知孰是。
錯誤字一卷
三國魏張揖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錯誤字》一卷,張揖撰。亡。
異字一卷
三國吴朱育撰。《隋•經籍志》注:梁有《異字》一卷,朱育撰。亡。
字屬一卷
後漢賈魴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字屬》一卷,賈魴撰。亡。
解文字七卷
周成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解文字》七卷,周成撰。亡。
按,周成未詳何代人。
字義訓音六卷
曹侯彦撰。《隋•經籍志》注:《字義訓音》六卷,曹侯彦撰。亡。
按,曹侯彦未詳何人。《小學考》曰:“《字義訓音》,《七録》稱曹侯彦撰者,蓋以彦嘗爲列侯也。”是以曹侯彦爲魏曹真之子彦也。
古今字苑十卷
曹侯彦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古今字苑》七卷,曹侯彦撰。亡。
單行字四卷
李彤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單行字》四卷,李彤撰。亡。
按,李彤未詳何代人。
字偶五卷
李彤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字偶》五卷,亡。
按《隋志》不著撰人。《小學考》曰:“李氏彤《字偶》《七録》五卷,佚。”
演説文默注一卷
庾儼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演説文》一卷,庾儼默注。亡。
按,庾儼未詳何人。《册府元龜》較學部載梁有《演説文》一卷,庾儀撰;郭忠恕《汗簡》引庾儼《演説文》;馬氏《玉函山房輯佚書》以爲《汗簡》“儼”下敚“默”字。以上諸書或作“庾儀”,或作“庾儼”,或作“庾儼默”。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以爲當作“庾儼”:《隋志》“默”字當與“注”字連讀,取《論語》“默而識之”之意,默注即默識,猶言心得。吴徐整有《孝經默注》,與此同例。今按姚氏之説近是,姑從之。
常用字訓一卷
東晋殷仲堪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常用字訓》一卷,殷仲堪撰。亡。
文字要記三卷
晋王義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文字要記》三卷,王義撰。亡。
釋字同音三卷
宋吉文甫撰。《隋•經籍志》注:梁有《釋字同音》三卷,宋散騎常侍吉文甫撰。亡。
文字通略一卷
焦子明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文字通略》一卷,焦子明撰。亡。
按,焦子明未詳何代人。《隋志》次於劉歊之後,可能爲梁人。
文章音韻二卷
王該撰。《隋•經籍志》注:梁有《文章音韻》二卷,王該撰。亡。
按,王該未詳何代人。
五音韻五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又有《五音韻》五卷,亡。
詁幼二卷
宋顔延之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詁幼》二卷,顔延之撰。亡。
廣詁幼一卷
宋荀楷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廣詁幼》一卷,宋給事中荀楷撰。亡。
纂文三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纂文》三卷,亡。
按舊、新《唐志》皆有《纂文》三卷,何承天撰。或即此書。
扶南胡書一卷
撰人姓名未詳。《隋•經籍志》注:梁有《扶南胡書》一卷。
一字石經周易三卷
後漢蔡邕所書《周易》石榻本。《隋•經籍志》:《一字石經周易》一卷,梁有三卷。
今字石經鄭氏尚書八卷
後漢鄭玄注《尚書》刻爲隸書石經之榻本。《隋•經籍志》注:梁有《今字石經鄭氏尚書》八卷,亡。
一字石經毛詩二卷
後漢《毛詩》石經之榻本。《隋•經籍志》“一字石經魯詩六卷”下注云:梁有《毛詩》二卷,亡。
一字石經春秋一卷
後漢《春秋》石經之榻本。《隋•經籍志》:《一字石經春秋》一卷,梁有一卷。
按《隋志》此書一卷,梁有一卷。“梁有一卷”之“一”字疑有誤。
一字石經論語二卷
後漢《論語》石經之榻本。《隋•經籍志》:《一字石經論語》一卷,梁有二卷。
三字石經尚書十三卷
三國魏三字石經《尚書》之榻本。《隋•經籍志》:《三字石經尚書》九卷,梁有十三卷。
三字石經春秋十二卷
三國魏三字石經《春秋》之榻本。《隋•經籍志》:《三字石經春秋》三卷,梁有十二卷。
千字文
蕭子範撰。見本傳,《南史•蕭子廉傳》同。(13)《隋•經籍志》未收。
蕭子範千字文注
蔡薳撰。見《蕭子範傳》,《南史•蕭子廉傳》同。《隋•經籍志》未收。
千字文
周興嗣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千字文》一卷,梁給事郎周興嗣撰。
千字文注
蕭子雲撰。《隋•經籍志》:《千字文》一卷,梁國子祭酒蕭子雲注。
字訓
范岫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按《梁書•劉杳傳》:“范岫撰《字書音訓》又訪杳焉。”
文字集略六卷
阮孝緒撰。見《隋•經籍志》。
古今文字序一卷
劉歊撰。《隋•經籍志》注:梁有《古今文字序》一卷,(14)劉歊撰。亡。
古今篆隸雜字體一卷
蕭子政撰。見《隋•經籍志》。
五十二體書一卷
蕭子雲撰。見《唐•經籍志》及《唐•藝文志》。《隋•經籍志》未收。
文字體例
庾曼倩撰。見《庾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未收。
書品一卷
庾肩吾撰。見《唐•經籍志》及《唐•藝文志》。《隋•經籍志》未收。
要用字對誤
鄒誕生撰。《隋•經籍志》注:梁有《要用字對誤》,梁輕車將軍鄒誕生撰。亡。
四聲譜
沈約撰。見本傳,《南史》同。《隋•經籍志》:《四聲》一卷,梁太子少傅沈約撰。
右小學類五十三部。前代或不詳朝代者。所著而《隋志》注明“梁有”者四十部,梁人所著者十三部;《隋•經籍志》已收者四十七部,其中尚存者五部,殘缺者五部,亡佚者三十七部。未收者六部;梁人所著見於《梁書》者六部,未見者七部。
凡經部十類共五百零七部。前代或不詳朝代者。所著而《隋志》注明“梁有”者三百五十五部,梁人所著者一百五十二部;《隋志》著録者四百四十五部,其中尚存者六十一部,殘缺者二十六部,亡佚者三百五十九部。未收者五十九部;梁人所著見於《梁書》或《南史》者七十二部,未見者八十部。
(1) “朝”,原脱,據《四部叢刊三編》影印元本《困學紀聞》卷三補。
(2) “有”,原脱,據清乾隆武英殿本(以下簡称“殿本”)《隋書•經籍志》補。
(3) “崔凱”下,原衍“撰”字,據殿本《隋書•經籍志》删。
(4) “簡”,《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宋紹熙刊本《三國志•吴書•妃嬪傳》作“篤”。
(5) “自”,殿本《隋書•經籍志》作“目”。
(6) “釋例”,原脱,據殿本《隋書•經籍志》補。
(7) “叔”,原作“書”,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8) “太”,原脱,據殿本《隋書•經籍志》補。
(9) “義注”,原作“隱義”,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10) “六”,原作“之”,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11) “異文”,殿本《南史•儒林傳》作“異闻”。
(12) “鏡”,原作“經”,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
(13) “史”,原作“子”,據殿本《南史》改。
(14) “序”,原作“第”,據殿本《隋書•經籍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