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字词解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朵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厌:满足。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馋毁,仅一年多便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受牵连,流放夜郎,途中获赦,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有《李太白集》30卷。
写作背景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游宣州时。李白孤高傲世,看不惯一些人以权谋私,被同样看不惯他的官员诬陷,排挤出京城。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游。长期的漂泊,让李白饱尝人间辛酸,看透了世态炎凉,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也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他傲岸倔强的性格一如既往。于是,他写了大量借游仙、饮酒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当他登上敬亭山,感受到那一份宁静和安逸、高大与伟岸时,突然被感动了,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译文
鸟儿们飞走了,无影无踪,天上仅有的一片白云也慢慢飘向远方。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赏析
大唐天宝年间,李白得罪权贵,被赶出翰林院。他虽然有满腹才华,却因为孤高傲世,不被朝廷官宦待见。他也不想委屈自己,去攀附权贵,于是离开长安,云游四方。
李白到处漫游,这种闲云野鹤的生活长达十年之久。这一次他来到了安徽宣城。
他喜欢宣城敬亭山的幽静与闲适。在这里,他可以悠游自在地享受生活,放飞情怀,可以心无杂念地闲听松风眠,吟诗赋曲,可以随心所欲地喝酒聊天,宴朋会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不用看谁的脸色。
这天吃过饭,李白拿上他的酒葫芦就出门了。他一边走,一边构思一首诗,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敬亭山脚下。此时,秋高气爽,空气清新,他抬头一看,碧蓝的天空里,只有头顶飘着一小片白云,孤零零的,像漂浮在蔚蓝大海里的一叶扁舟。
调皮的太阳,正跟这朵云彩玩游戏,它一会儿躲到云朵的后面,在树林里投下斑斑驳驳的暗影;一会儿又从云朵后面探出头来,在山坡上洒下一片金光。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草香。
李白被这里的幽静吸引了,他顺着山路继续往上走,腰间的酒葫芦叮叮当当地响着,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林空谷中回响。
越往上走,山越陡,林越静,李白走到一片视野开阔的空地上坐下来。他向四周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头,远远近近,一个挨着一个,在他面前依次铺开,那层层叠叠的颜色,让他的眼前变得迷离起来。红的是枫叶,绿的是松树,黄的是梧桐,敬亭山的秋天好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
李白对着山林纵声长啸,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惊起一群飞鸟,鸟儿盘旋着,鸣叫着,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消失在天空的尽头。李白看着它们离去的身影,愁绪顿生。他想起了那些渐行渐远的朋友,想起了越来越渺茫的理想和抱负,心里涌起一股无奈和心酸。他抬起头,发现天空那唯一的一片云彩也不知去向了。
李白陷入了沉思。他从腰间掏出酒葫芦,喝一口酒,吟一句诗,眼里竟流出两行清泪来。唉!世间的繁华富贵,都和流云飞鸟一样容易逝去,能够长久相守的,就剩下这座山了。此时此刻,四周空无一人,一片寂静,只有敬亭山静静地陪着诗人李白,聆听他的心事,像一位知音,他们就这样长久地对视着,无声地交流着。这种陪伴和交流让李白觉得自己并不孤独。
他不由地感叹:“敬亭山啊,敬亭山,不管我李白是风光无限,还是落魄不堪,只有你,唯有你,不会讨厌我、厌倦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