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2.1 化工生产安全
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化学工业产品,化学工业与农业、轻工业、国防、纺织和建筑等工业部门及人们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品已经并将继续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化学工业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当今其他工业的迅速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尽管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带来了潜在危险,因其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等许多潜在危险因素,化学工业的危险性、危害性较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更加严格。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所面临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实现化学工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2.1.1 化工生产的特点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有腐蚀性等特点。因而,较其他工业部门有更大的危险性。
(1)化工生产涉及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种类繁多 据统计,化学品有15000多种,其中危险化学品近4000种,剧毒品近400种。易燃、易爆、毒性大、腐蚀性强的危险化学品对生产、储存和运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发生爆炸、火灾、急性中毒(窒息)、慢性中毒(职业病)、化学灼伤等事故。
(2)化工生产工艺条件苛刻 有些化学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有的要在低温、高真空度下进行。如高压聚乙烯生产压力为300MPa,乙烯生产工艺中裂解炉温度高达1200℃,乙烯深冷分离温度需降到-167℃。乙烯在30~300MPa、150~300℃的条件下很不稳定,一旦分解,产生的巨大热量使反应加剧,可能引起爆聚,严重者可导致反应器和分离器的爆炸。高压对设备强度和密封都提出了很高要求,高温容易引起设备材料强度降低、发生蠕变、氧化,低温引起材料脆化,压力和温度波动引起材料机械疲劳和热疲劳。这些苛刻条件下工作的装置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都极其严重。
(3)生产装置大型化 采用大型装置可以明显降低单位产品的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能力,降低能耗。因此,化工生产装置越来越趋向于大型化,特别是近年来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得到长足发展。如20世纪50年代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仅为10万吨/年,如今我国单套乙烯装置最大规模已达100万吨/年。通过挖潜和技术改造,生产装置还会向更大的规模发展。化工生产装置日趋大型化,涉及物料多,介质泄漏、控制失灵、设备失效等可能性增大,而且一旦发生危险,其影响、损失和危害都是巨大的。
(4)生产过程的高度连续化与自动化 化学工业生产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从投产后即不间断地投料,不间断地得到产品,各工序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互相制约,具有高度连续性,加上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化工生产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优化了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可节省人力并减轻劳动的强度。
(5)工艺过程复杂 化工生产涉及的化学反应复杂,如氧化、还原、氢化、硝化、水解、磺化、胺化等;涉及的工艺复杂,包括反应、输送、过滤、蒸发、冷凝、精馏、提纯、吸附、干燥、粉碎等多个化工单元操作;涉及的维护作业复杂,易发生灼伤、窒息、火灾、爆炸、触电、辐射、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
(6)化工生产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强 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化工生产活动,其综合性不仅体现在生产系统内部的原料、中间体、成品纵向上的联系,而且体现在与水、电、蒸汽等能源的供给,机械设备、电器、仪表的维护与保障,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产品应用等横向上的联系。任何系统或部门的运行状况,都将影响甚至是制约化学工艺系统内的正常运行与操作。化工生产各系统间相互联系密切,系统性和协作性很强,这也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7)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 新材料的合成、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性。针对这些没有经验可循的新工艺过程和新操作,更加需要强化危险性辨识,对危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优化的安全措施。
(8)生产技术不断提高 现代大型化工生产装置的应用,需要操作人员具有现代化学工艺理论知识与技能、高度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感,要能够熟练地对机械设备进行掌握和操作,并且还要有先进的检测方法,保证装置的安全运行。
化工生产的这些特点使得安全生产在化工行业中显得更为重要。
2.1.2 化学危险物质
2.1.2.1 化学危险物质的分类和特性
凡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危险特性,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灼伤、中毒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化学物质都属于化学危险物质。按其危险性质划分为九类。化学危险物质的分类及特性见表2-1。
表2-1 化学危险物质的分类及特性
毒害物质的种类很多,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毒物和无机毒物;按其毒性大小又可分为剧毒物品和有毒物品。凡是致死量(LD50)在50mg/kg以下、人体吸入气体毒害物质致死量在2mg/L以下的毒害物质属于剧毒物品,其余的毒害物质属于有毒物品。
2.1.2.2 化学危险物质的储存安全
(1)化学危险物质储存的安全要求 化学危险物品仓库是储存易燃易爆等化学危险物品的场所,库址必须选择适当,布局合理,建筑物符合要求,科学管理,确保其储存保管安全。故在化学危险物品的储存保管中把安全放在首位。其储存保管的安全要求如下。
①化学物质的储存限量由当地主管部门与公安部门规定。
②交通运输部门应在车站、码头等地修建专用储存化学危险物质的仓库。
③储存化学危险物质的地点及建筑结构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设置,并考虑对周围居民区的影响。
④化学危险物品露天存放时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
⑤安全消防卫生设施应根据物品危险性质设置相应的防火防爆、泄压、通风、温度调节、防潮防雨等安全措施。
⑥必须加强入库验收,防止发料差错。特别是对爆炸物质、剧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应采取双人收发、双人记录、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的“五双制”方法加以管理。
⑦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严格危险品库房的出入制度。
⑧化学危险物品的储存,根据其危险特性及灭火办法的不同,应严格按表2-2的规定分类。
表2-2 化学危险物品分类储存原则
(2)化学危险物质分类储存的安全要求 爆炸性物质的储存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的要求。
①爆炸性物质必须存放在专用仓库内。储存爆炸性物质的仓库禁止设在城镇、市区和居民聚居的地方,并且应当与周围建筑、交通要道、输电线路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②存放爆炸性物质的仓库,不得同时存放相抵触的爆炸物质,并不得超过规定的存放数量。如雷管不得与其他炸药混合储存。
③一切爆炸性物质不得与酸、碱、盐类以及某些金属、氧化剂等同库储存。
④为了通风、装卸和便于出入检查,爆炸性物质堆放时堆垛不应过高过密。
⑤爆炸性物质仓库的温度、湿度应加强控制和调节。
2.1.2.3 化学危险物质的运输安全
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通常是采用铁路、水路和公路运输的,使用的运输工具是火车、船舶和汽车等。由于运输的物品多数具有易燃易爆的特征,运输中往往还会受到气候、地势及环境等的影响,因此,运输安全一般要求较高。
(1)装配原则 化学危险物品的危险性各不相同,性质相抵触的物品相遇后往往会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并且发生火灾时使用的灭火剂和扑灭方法也不完全一样,因此为保证装运中安全,应遵守有关装配原则。
(2)运输安全事项
①公路运输 汽车装运化学危险物品时,应悬挂运送危险货物的标志。在行驶、停车时要与其他车辆、高压线、人口稠密区、高大建筑物和重点文物保护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按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路线和规定的时间行驶。严禁超车、超速、超重,防止摩擦、冲击,车上应采取安全防护及防雨设施。
②铁路运输 铁路是运输化工原料和产品的主要工具。通常对易燃、可燃液体采用槽车运输,装运其他危险货物使用棚车或专用危险品货车。
装卸易燃、可燃液体等危险物品的栈台应为非燃烧材料建造。栈台每隔60m设安全梯,便于人员疏散和扑救火灾。电气设备应为防爆型。栈台备有灭火设备和消防给水设施。
蒸汽机车不宜进入装卸台,如必须进入时应在烟囱上安装火星熄灭器,停车时应用木垫,而不用刹车,以防打出火花。
装车用的易燃液体管道上应装设紧急切断阀。
槽车不应漏油。装卸油管流速也不宜过快,鹤管应良好接地,防止静电火花。雷雨时应停止装卸作业,夜间检查不应用明火或普通手电筒照明。
③水路运输 船舶在装运易燃易爆物品时应悬挂危险货物标志,严禁在船上动用明火,燃煤拖轮应安装火星熄灭器,且拖船尾至驳船首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0m。
装运闪点低于28℃的易燃液体的机动船舶,要经当地检查部门认可,木船不可装运散装的易燃液体、剧毒物品和放射性等危险性物品。
装卸易燃液体时,应将岸上输油管与船上输油管连接紧密,并将船体与油泵船(油泵站)的金属体用直径不小于2.5mm的导线连接起来。装卸油时,应先接导线,后接管装卸;装卸完毕后,先卸油管,后拆导线。
2.1.3 化工生产中的安全事故
在工业生产以及原材料、产品的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各种因素均可引发工业介质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统计资料表明,在工业企业发生的爆炸事故中,化工企业占到1/3;化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的死亡人数占工亡总人数的13.8%,居第一位。
化工行业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有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灼烫、坍塌、高处坠落、火灾、锅炉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其他爆炸、其他伤害。
化工生产中的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概率大且后果严重 化工生产使用的反应器、压力容器的爆炸,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致使建筑物损坏甚至倒塌。如果密闭空间发生可燃气体爆炸,则最大爆炸压力可达到初始压力的7~12倍,杀伤力极大。化工管道破裂或设备损坏,大量易燃气体或液体瞬间泄放,便会迅速蒸发形成蒸气云团,随风飘移。如果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就发生开敞空间爆炸,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发生中毒事故的概率大且后果严重 据统计,因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气、氮氧化物、氨气、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光气、氯化钡、氯气、甲烷、氯乙烯、磷、苯酚、砷化物共16种物质的造成中毒、窒息死亡人数占中毒死亡总人数的87.9%。多数化学品对人体有害,生产中由于设备密封不严,特别是间歇操作中泄漏的情况很多,极易造成操作人员的急性和慢性中毒。而且现在化工装置趋于大型化,这就使得大量化学物质处于工艺过程中或储存状态,一旦发生泄漏,人员很难逃离并导致中毒。
(3)设备材质和加工缺陷以及腐蚀等原因引发事故概率大且后果严重 化学工艺设备一般都是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运行,由于压力或温度波动以及腐蚀介质的作用等造成材料疲劳引发事故;设备材质受到制造时的残余应力和运转时拉伸应力的作用,在腐蚀的环境中就会产生裂纹并不断扩展,造成巨大的灾难性事故。设备制造时除了选用正确的材料外,还要求正确的加工方法,如焊缝不良或未经过适当的热处理会使焊区附近材料性能劣化,易产生裂纹使设备破损等。
(4)事故多发、频发且危险因素多 化工物料的易燃易爆特性、反应性和毒性、腐蚀性本身决定了化学工业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如火灾、爆炸、中毒及有毒化工物料的泄漏等。
美国保险协会(AIA)对化工行业的317起火灾、爆炸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了主要和次要原因,把化工行业危险因素归纳为以下9类:工厂选址;工厂布局;结构;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化工工艺;物料输送;误操作;设备缺陷;防灾计划不充分。
瑞士再保险公司统计了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102起事故案例,分析了上述9类危险因素所起的作用,如表2-3所示。
表2-3 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危险因素在事故发生中所占比例
(5)化工生产事故都伴有环境污染 在传统意义上,生产、交通安全事故大多只涉及人财物损失,影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化工生产事故不但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危害性不因为事故的结束而结束,经过辐射、扩散后,最终转变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影响可能波及整个区域、流域,且短期内难以消除。由于常规处理方式方法难以奏效,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