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成本管理(第二版)
- 曹云 牛红霞主编
- 3862字
- 2020-08-28 09:10:13
第二节 相关的物流成本理论
一、“黑大陆”学说
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将流通比作“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应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的物流管理,他曾经指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虽然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特别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学说主要针对物流而言。“黑大陆”说法主要是指人们对物流的真实面貌尚未认识、尚未了解,在“黑大陆”中,如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宝藏之地。“黑大陆”学说是对物流本身的正确评价: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与实践皆不成熟。这一学说对于研究这一领域起到了启迪和动员作用。
二、物流成本冰山理论
“物流冰山”学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之下,而露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的一角。物流便是一座冰山,其中沉在水面以下的是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看到的不过是物流成本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
图1-1 物流成本冰山理论
西泽修教授用物流成本具体分析了德鲁克的“黑大陆”学说,事实证明,物流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而言还是不清楚的,在“黑大陆”中和“冰山”的水下部分正是物流尚待开发的领域,也正是物流的潜力所在。
在实际工作中,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成本在财务决算表中能体现出来,而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成本一般是体现不出来的。在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用表现为公司外部支付的运输费、保管费等,而这只是露出水面“冰山”的一部分,不是物流成本的全部,还有许多企业内部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等未计入物流成本,是水下的“冰山”部分,而这部分有时能到达水面“冰山”部分的3倍。只有对物流成本进行全面计算,才能够解释清楚混在有关费用中的物流部分成本。具体来讲,工厂生产的产品从工厂运到商业部门的物流成本,是计算在成本中的,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物流费用是计算在原材料成本中的,自运运输费和自用保管费是计入营业费用中的,另外与物流有关的利息和其他利息一起计入财务费用之中。如果把这些来自生产成本、原材料、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之中的有关物流部分费用划分出来,并单独加以汇总计算,就会对物流费用的全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会为其巨大的金额而感到惊讶。
实际上,在物流成本中,有不少是承担物流的部门无法控制的。如保管费中就包括了由于过多进货或过多生产而造成积压的库存费用以及紧急运输等例外发货的费用。从销售方面看,物流成本没有对额外的服务和标准服务加以区别,比如物流成本中往往包含促销费用。根据物流成本冰山理论,要把隐藏在水面下的物流成本全部核算出来是不可能的,传统的会计体系不仅不能提供足够的物流成本分摊数据,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理论研究与实际管理毕竟是有所区别的,在企业物流管理中,不可能为了建立物流独立核算体系,而破坏其他若干成熟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实际上真正需要纳入管理的是有影响的物流数据。
三、“第三利润源”学说
“第三利润源”的说法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日本物流成本学说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在1970年提出的。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历史阶段,由于市场商品匮乏,制造企业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销售出去,于是就大力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来创造企业剩余价值,即第一利润源。当产品充斥市场,转为供大于求,销售产生困难时,也就是第一利润达到一定极限很难持续发展时,便采取扩大销售的办法寻求新的利润源。人力领域最初是廉价劳动,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来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利润源”。然而,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拓展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们所重视,于是,出现了“第三利润源”说。降低物流成本,在进货成本和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提高了销售利润,而这“第三利润源”还有非常广阔的开发空间。
四、“效益悖反”理论
“效益悖反”又称为“二律悖反”,这一术语表明两个相互排斥而又被认为是都同样正确的命题之间的矛盾。“效益悖反”是物流领域中很常见、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个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效益悖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发生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这是一个此消彼长、此盈彼亏的现象,虽然在许多领域中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的,但在物流领域中,这个问题似乎尤其严重。
物流系统的效益悖反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悖反和物流各功能活动之间的效益悖反。
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悖反
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是由高水平的物流成本作保证的。在没有较大的技术进步情况下,企业很难做到既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同时也降低物流成本。一般来讲,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成本就会上升,两者之间存在着效益悖反。而且,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即投入相同的物流成本并非可以得到相同的物流服务增长,如图1-2所示。物流服务如处于低水平阶段,追加成本X,物流服务水平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提升了Y;如果处于高水平阶段,同样追加X,则服务水平却增加得很少,如提升了Y',此时,Y'<Y。因此,处于竞争状态的物流企业,在处于较高的服务水平下,要想超过竞争对手,维持更高的服务水平就需要更高的投入。
图1-2 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2.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悖反
现代物流是由运输、包装、仓储、装卸及配送等物流活动组成的集合。在构成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效益悖反”状态,要想较多地达到某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会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一定的损失,也就是一方成本降低,而另一方成本增加,这便是物流活动的效益悖反。如减少物流网络中仓库的数目并减少库存,必然会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而增加运输次数,这样库存成本的降低,使得运输成本增加;在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假定其他成本要素也不变,包装费用越省,利润越高。但是,如果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功能,就会造成存储、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损失和效益减少,这样,包装活动的效益是以其他功能要素的损失为代价。
由此,物流系统是以成本为核心,按最低成本的要求,使整个物流系统化。它强调的是调整各要素之间的矛盾,强调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求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最优,而不是物流系统各功能成本的最优,若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尽可能使每个物流功能达到最低的成本,而很少或没有注意到总成本,就割裂了系统各环节的相互关联,难以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目标。这就要求必须从总成本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的角度看问题,追求整个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最低。
在认识物流效益悖反的规律之后,物流学科也就不断地寻求解决和克服各功能要素效益悖反现象的方法。当然,或许也曾有过追求各个功能要素全面优化的企图,但在系统科学已在其他领域形成和普及的时代,科学的思维必将导致人们寻求物流的总体最优化。不但将物流这一块“黑大陆”细分成若干功能要素来认识,而且将包装、运输、仓储等功能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连成一个整体来认识物流,进而有效解决“效益悖反”规律,追求整体的效益,这是物流学科的一大发展。这种思想在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表述方法是不同的。如美国学者用“物流森林”的结构概念来表述物流的整体观念,指出物流是一种结构,对物流不能只见功能要素而不见结构,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物流的总体效果是森林的效果,这可以归纳成一句话:“物流是一片森林而非一棵棵树木。”
五、其他物流成本学说
除了上述较有影响的物流理论学说之外,还有一些物流成本学说在物流学界广为流传。
1.成本中心说
成本中心说的含义是:物流在整个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解决物流的问题,并不只搞合理化、现代化,不只是为了支持保障其他活动,重要的是通过物流管理降低成本。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物流是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指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等说法正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述。
2.利润中心说
利润中心说的含义是: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非但如此,对国民经济而言,物流也是国民经济中创造利润的主要活动。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利润源”。
3.服务中心说
服务中心说代表了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学者对物流的认识。这种认识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他们特别强调其服务保障的职能。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压缩成本,增加利润。
4.战略说
随着物流的发展,学术界和产业界越来越多的人已逐渐认识到,物流更具有战略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操作性任务。应该说这种看法把物流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企业战略是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在哪个环节搞得合理一些,节省一些费用,不应该把物流只看作是需要支付的费用,而应把它当作资源,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加以有效利用。因此,物流管理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被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