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特性
一、项目建设参与方与项目系统特性
(一)管理主体责任单位
1.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工程管理的主体是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将与多方单位或部门产生重要的联系、协调、合作、代理,以及决策、管理和被监管等多种复杂关系。
一是由建设单位选择聘请合作单位或服务单位。建设单位有权选择可行性研究咨询单位、勘察单位、规划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主导一般通过招标投标形式选择施工单位,主导一般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或以转包方式选择设备、材料等供货单位;二是由建设单位负责从项目立项决策到项目前期准备、到项目施工建设、到项目竣工验收,直到项目移交交付投入使用全过程的工程管理(过去称基建管理)工作;三是建设单位是投资单位或投资单位代表,负责对项目资金的筹措、决策、运作、使用和控制、管理,对项目建设效果目标负有直接责任。
2.几组关系分析
从建设工程项目内涵看,工程项目产出物实体庞大,不可移动,加之建设程序阶段环节多,程序手续办理与建设时间长,建设内容多,工程管理要素复杂,使得项目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许多部门单位,涉及多方复杂关系。
(1)第一组关系:发包方与承包方 一是从工程主合同关系看,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业主,是项目施工建设承包合同的发包方(即合同甲方);而施工单位(企业)则是项目施工建设任务的承接方,是施工建设承包合同的承包方(即合同乙方)。二是从其他工程合同,如勘察施工合同、规划设计合同看,项目建设单位依然是勘察、设计等承包合同的委托方(也即发包方、甲方),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则是勘察、设计任务的受托方(也即承接方、乙方)。
(2)第二组关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为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得到专业优质的管理与监督服务,促进项目工程建设有序、优质、高效地进行,建设单位要专门从建筑市场上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监理单位,代替建设单位对承建(施工)单位的施工建设活动实施监控督察。因此,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是按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建立的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协作关系;而监理单位与承建施工单位之间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第三组关系:建设单位与政府部门 工程建设工作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影响性,一般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的支撑城市发展的作用,又有较大而多样的环境影响性,同时动用的人财物资源也十分巨大,因此一项工程建设既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协作,又要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和约束。
从基本建设程序来分析,建设单位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主要是:
① 投资决策阶段要接受政府发改委、环保等部门的立项审批。
② 规划设计阶段要接受政府规划部门的规划设计审批。
③ 土地改造阶段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到政府的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并接受审核和批准。
④ 招标投标阶段主要要按相关规定,到政府建设部门落实相关手续及其准备、实施工作的办理。
⑤ 施工实施阶段同样要按照相关规定,主要接受政府建设、安监、环保、属地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办理相关施工建设、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手续。
⑥ 验收移交阶段要按规定做好相关验收移交准备工作,并接受政府建设、属地等有关部门的核查。
(4)第四组关系:建设单位与其他部门 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一般会比较频繁地涉及市政道路占用、渣土外运、市容影响、自来水管网接入、供电增容、树木砍伐、施工工地围挡、环境整治等协调内容,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应针对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或情况,及时与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煤气天然气公司、电信公司等,还有土地部门、规划部门、建设部门、交通部门、城管部门、环保部门、园林绿化部门、人防部门等联系对接,协调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和意见。
(二)建设工程项目系统特性
认真分析建设工程项目系统的特点,可以发现其呈现的如下特性。
① 建设工程项目实体庞大。无论是房屋、医院、博物馆、大型会馆、城市综合体、CBD等,还是地铁、桥梁、车站、机场、市民广场等,这些项目的实体都占据着相对庞大的空间,具有相当大的体量,需要耗用大量的建筑材料。
② 建设工程项目不可移动。建设工程项目实体一般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因此决定了建设工程项目与其占用的土地及其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决定了工程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有重要而长远的影响,也因不可移动的情况,建设工程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常被称为固定资产或不动产。
③ 建设工程项目功能多元。建设工程项目产出物既有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桥梁;又有城市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商场、电影院;还有住宅房屋设施。这些产出物的使用功能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支撑着城市的日常运行和发展。
④ 建设工程项目使用期长。建设工程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使用寿命是非常长的,一般都是数十到数百年,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耐用年限都在60年以上。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对影响使用寿命的工程质量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
⑤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环境影响性。正因为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实体庞大、不可移动、功能多元、使用期长等的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必然具有明显的环境影响,即对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周边的水文、大气、地质、绿化、电磁等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噪声、排污、排气、日照、通风等也有明显的增长或变化。
⑥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生产的特点。工程项目不是批量生产的,而是单件生产的,这意味着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须重新进行规划设计,都必须用新的一套设计图纸,即使是功能与建筑特征都相同的建筑物也是如此。因为不可移动性导致了建设工程项目的独特性,至少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地质条件,使得工程项目的建设仍然需要针对具体现实情况的独立规划设计。
⑦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基本上是野外作业。工程项目不可移动,导致项目建设施工基本上是野外作业,既然是野外作业,沟通施工道路、水电,搭建施工工棚,清理施工场地等施工准备工作,都对今后工程建设及推进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另外,野外作业的特点也是建设工程管理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⑧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生产建设复杂性的特点。建设过程中工种丰富、工序繁多、岗位多样,如打桩工、瓦工、水工、电工、钢筋工、木工、油漆工、电焊工等,涉及打桩、土木、水电、机械、强弱电、空调、电梯等工作内容,复杂而丰富,这就对施工组织、协调和工程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⑨ 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一般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需时达1~3年,有些像三峡工程这样的重大工程项目则耗时高达十年甚至数十年之久。所以建设周期长也使得工程管理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
⑩ 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占用巨大。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由于其实体庞大、功能多元、野外作业、建设复杂、周期漫长等原因,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自然需要占用大量的建设资金,包括动工前的前期费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造价费用,以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项规费税费等。这是一笔庞大的费用,因此,如何筹措、运用、监督、控制、节约好这大笔资金费用,就成为了工程管理中要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建设资金基数大,建设周期长,建设工程资金产生的财务费用(利息)也是十分巨大的。而建设过程中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现象,其损失和不良影响也是十分巨大和难以承受的。
⑪ 建设工程项目的基础性、公益性特色也是十分明显的。建设工程项目完工后的运行使用,对城市各项基础公共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而深刻的促进作用。首先,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设施,如水电气路等,基本由政府主导其建设和使用管理工作,基本是纯基础性、纯公益性的项目;其次,城市公共设施中,教科文卫体设施有很强的公益特色,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商场、旅游等市场性、商业性设施也有很强的公共性质,也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或政府对特定项目予以优惠政策或支持、补助性质;再次,城市房屋居住设施中,很多住房实际也都带有深刻的政策支持或限制背景,比如,安居工程、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人才引进房等情况。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一)建设工程管理内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或建设工程管理就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抓住工程项目建设的工程建设要素,加强工程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加强合同管理和安全管理,注重多方关系的协调,保证工程项目建设有序、优化、高效、平安、谐调地推进,获得满意的建设效果。
所谓有序,主要是指确保工程建设能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施工的正常技术路线及其方向进行,不出现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规律和违反建设施工技术路线要求的事情。
所谓优化,主要是指工程建设中,通过精心的组织、管理和计划、协调、控制等工作,保证工程成本、进度、质量三者处在一个最优的协调状态,即总体、综合和相比较来看是成本较低、进度较快、质量较好的优化状态。
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合同管理,推动施工建设承包合同得到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恰当、及时、合适、富有实效地履行。
所谓平安,主要是指安全管理各项责任、措施都切实、有效地落实到位到人,安全管理的应对、应急体系高效得当,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管控处在一个低风险、低(无)事故水平的平安状态。
所谓谐调,主要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关系和谐协调,各方协作友好互惠,处于矛盾小、纠纷少的良好状态。
所谓获得满意的建设效果,一方面是指项目产出物达到节约、高质、美观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指项目建设过程井然有序、优化高效、平安谐调。
(二)建设工程管理对象
建设工程管理的主体是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对象当然也包括二级、三级主体等,但这主要是通过合同和制度、法规、政策来进行的,从课程的重点内容出发,建设工程管理对象当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产出物,另一方面是项目建设全过程。
从项目产出物的角度看,建设工程管理也有一般工业产品管理的特点,比如注重成本、注重计划。对产品主要采用目标管理体系,注重投入产出效果“物美价廉”,也就是成本低、产品好。因此,从这方面看,工程管理的目标是项目产出物达到节约、高质、美观的要求。
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角度看,建设工程管理必须注重过程管理,注重路线清晰,方向明确,路线结点和环节分布合理、规范有序,这也要求工程管理必须保障项目建设全程井然有序、优化高效、平安谐调。
因此,从管理对象看工程管理必须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两者均要重视,不可偏颇。进一步讲,均衡管理、协调推进是工程管理的精髓。
(三)建设工程管理特性分析
由前分析可知,建设工程管理对象体现着项目产出物具有相当大的独特性,建设过程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建设工程管理具有自己的一些管理特性,深入地分析和把握其管理特性是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
特性一:具有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特色。
建设工程管理既要注重目标管理,以项目产出物达到节约、高质、美观为目标;又要注重过程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井然有序、优化高效、平安谐调。这必然要求工程管理既要注重目标管理,又要注重过程管理,实现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统一。
特性二:具有综合性管理与均衡性管理相并重的特色。
建设工程管理涉及的管理对象具有独特性,且建设过程环节多,耗用资源大,建设工序工种复杂,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多方关系的协调也十分复杂等。这一切问题都要求工程管理必须站在整体、全过程的高度、角度来通盘考虑,对项目建设统筹协调规划,要用系统的、综合的思维,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把握信息,综合协调、平衡考虑、不可偏废。比如工程成本、进度、质量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均衡管理的问题,决不可强调一个方面,忽视了另一方面。不能为了一味地降低成本,而影响进度和质量;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成本和质量要求;当然也不能只顾进度和质量,而忽视成本负担,造成浪费和资金链断裂的可怕局面。
特性三:具有实践性管理和可操作性管理并举的特色。
建设工程管理高度重视实践性,讲究实用、实效、实际,一定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正因为重视实践性,也就高度重视可操作性,注重管理方法、手段和艺术的可行、可用,能适应现场实际,注重现场处理。建设工程管理遇到的问题常常是现场性的、非常规性的、突发性的、协调性的、涉及多方面关系的问题,特别需要从事工程管理各项工作的人员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多动手,多实践,多思考,多想主意,尽量在现场解决处理问题。因此,丰富的实际处理经验和现场处理经验是一个建设工程管理工程师的宝贵财富。
特性四:具有定量管理与定性管理相结合的特色。
建设工程管理既要与工程打交道,又要与人打交道。与工程打交道要尊重工程技术的特点和规律,尊重基本建设程序,注意精准、严谨、科学,准确客观地分析相关信息,用数据说话,用严密精准的测算、分析结论说话。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和熟悉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知识,能够运用统计、运筹等数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管理问题。同时与人打交道就要协调多方面的关系,注重达到管理目的。自然、管理学、法律、心理学、经济学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并且在工程管理实践中能灵活具体应用,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
特性五:具有强约束性管理和紧迫性管理都注重的特色。
所谓“强约束性”是指建设工程管理受到政府政策法规、规划设计、承包合同等的明确规定和约束,同时诸如工程成本有预算约束,工程进度有明确的时点、工期要求,质量有明确具体的标准要求和检查、验收规定等,都要求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在诸多条件和限制约束下展开,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要熟悉多方面的规定要求,对具体约束了然于胸,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及时处理、规避和满足相关约束。所谓“紧迫性”是指实际项目工程建设中,由于环境条件、建设目标、政府政策、经营决策、市场形势、企业内因等的变化,往往导致发生设计调整、工程变更的情况,但建设工期、质量、资金数量等许多约束是刚性或准刚性的,这就导致出现“赶工期”、“赶进度”和“资金紧张”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工程建设实际中客观存在的,所以很多项目都会面临工期紧迫的问题,也会面临资金紧张短缺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不能一味地指责不正常、不按计划办,而应该正视这些经常存在的客观问题,相应作好一些突击性、紧迫性、变通性的工作,保证进度,保证资金供应,特别要防止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发生,这在现实的建设工程管理中也是一种常态。
特色六:具有社会性管理和环境性管理都有要求的特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项目规模日益增大和复杂程度日益增高,还有人们法制意识、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等情况的出现,在建设工程管理中越来越多地涉及工程建设的社会性问题和环境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越来越多地占据着建设工程管理的工作内容。
比如,三峡工程等大型复杂项目,移民问题、水库环境问题成为建设工程管理中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重大、重要问题。再如,城市建设中因土地房屋征收中的拆迁矛盾,失地农民上访、“钉子户”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头疼”问题,成为影响工程建设推进的重大问题。还有,在工程建设中,渣土运输、施工噪声、居民阳光被挡的问题,邻近居民小区、单位拒绝让水管、煤气天然气管道、电线通过的问题,电磁污染、化工污染、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造成居民阻拦施工问题等导致项目工程建设受阻甚至不能进行的情况,也就越来越成为建设工程管理中常见的推进困难和问题。
因而,相应对这些因项目工程建设而引起的社会性、环境性矛盾和问题,进行协调和及时合理地处理,以推进项目工程建设的顺利有序进行,就成为建设工程管理中为实现项目建设全程井然有序、优化高效、平安谐调的新课题。
(四)城市建设面临的工程管理新变化
1.城市建设工程管理的发展新趋势
(1)从工程管理对象物的情况看 城市建设工程管理对象物当然是城市建设工程产出物,即建筑物和构筑物。与传统的工程管理对象物不同,由于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技术及手段、新的规划设计理念等不断创新,今天的管理对象也随之出现了三种新情况。一是新型建筑不断涌现,如绿色生态建筑、环保节能建筑、智慧建筑、城市综合体、新型超高层建筑等,且出现追求建设“地标式”建筑的攀比现象,城市综合体和超高层建筑一时成为热潮;二是现代城市建设项目中,建筑装修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等占有越来越高的造价比例,传统土木建筑工程中土木工程占有最大比例、一马当先的情况早已成为过去;三是建设工程项目中,对建筑物环境及配套设施建设日益重视,相应的投入日益加大增多;四是近年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成为各地城市建设的重头戏,特别是地铁等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已成为热点,“地铁热”正在城市间蔓延。
(2)建设工程管理应用性体系的新发展趋势
① 建设工程管理范围发展的国际化趋势。随着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进入新时代,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
另一方面,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发挥更大作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国际项目管理协会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组成的,我国项目管理委员会也已加入成为其成员单位。由于项目管理的普遍规律和许多项目的跨国性质,各国专家都在探讨项目管理学科的国际通用体系。
② 建设工程管理技术手段应用发展的信息化趋势。伴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新时代的项目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来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少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实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许多项目管理公司也开始大量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同时还从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迈入新时代的项目管理将更多地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21世纪的项目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③ 建设工程管理系统体系整合组织协调功能的集成化趋势。所谓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就是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模型、工具对工程项目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并达到工程项目设定的具体目标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例如“SIPOC”工程项目管理模型将工程项目的过程简单描述为:S—供应商;I—工程项目输入;P—工程项目的系统处理过程;O—输出;C—客户。它将工程项目的利害关系者集合和工程项目的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研究,揭示了工程项目的系统集成是工程项目内在本质的要求。它梳理了项目系统内部连接、配合、组合、转换、并行、串联等管理和施工生产结构体系,对系统内部运行程序和各模块功能配合与发挥进行了优化的计划、协调、组织和布局安排,从系统整体上提高了效能和效益,实现了优化的系统输出目标。
(3)建设工程管理推进模式的新发展
① 项目总控制。项目总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大型建设工程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输,用经过处理的信息流指导和控制项目建设的物质流,支持项目决策者进行策划、协调和控制的管理组织模式。
项目总控是在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基础上结合企业控制论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型建设工程业主方的最高决策者提供战略性、宏观性和总体性咨询服务的新型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以对传统大型建设工程组织模式的实践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的项目管理研究,提出一种适合大型建设工程管理需要的组织模式。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德国首次出现并形成相应理论。我国于1998年首次引进该模式。工程项目总控制是指以独立和公正的方式,对工程项目实施活动进行综合协调,围绕工程项目的费用、进度和质量等目标进行综合系统规划,以使工程项目的实施成为一种可靠安全的目标控制机制。通过对工程项目实施的所有环节的全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建议和咨询,提出对工程项目实施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供工程项目的管理层决策参考。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和业主方组织结构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单平面和多平面两种类型。
② 项目代建制。在中国,代建制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代建期间,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有关行政部门对实行代建制的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不变。
项目代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建设经理制(CM制)。CM制是业主委托一称为建设经理的人来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等工作,但不承包工程费用。项目代建制是契约精神在委托代理方面的深化,是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表现之一。建设经理作为业主的代理人,在业主委托的业务范围内以业主名义开展工作,如有权自主选择设计师和承包商,业主则对建设经理的一切行为负责。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建设经理,一般来说,精通管理、商务、法律、设计、施工等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信誉,是一名优秀建设经理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CM制相比,无论是在代理人的定义上还是在选择程序上,现代代建制都更具科学性和先进性。
代建制为政府投资项目引入严格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法制建设机制,在满足项目功能的前提下,项目的投资、质量和进度要求在使用单位与代建单位的委托合同中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改动。代建单位将全心全意做好项目控制工作,使用单位则侧重于监督合同的执行和代建单位的工作情况,对项目的实施一般不能无故干涉。代建制有利于政府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管。政府主要以合同管理为中心,运用法律手段,制衡各方。
③ 项目合作制。传统的建设合同中,业主与承包商往往视彼此为对手,导致了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因此,业主们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模式来处理与承包商之间的工作关系。于是,合作管理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和使用。所谓合作管理模式,是指业主与工程参与各方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一种短期或长期的协议;在充分考虑参与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工程共同的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及时沟通,避免争议和诉讼的产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担工程风险和有关费用,以保证参与各方目标和利益的实现。选择了合作管理模式,就应为达到一种“双赢”局面而努力。因此,人际关系、权利的平衡和各方股东利益的满足是合作管理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项目合作制在合作伙伴之间一般采用普通合伙制,普通合伙制是所有的合伙人对于合伙制的经营、合伙制结构的债务以及其他经济责任和民事责任负有连带的无限责任的一种合伙制。但由于合伙人在普通合伙制结构中承担无限责任,因而一旦项目出现问题,或者如果某些合伙人由于种种原因无力承担其应负的责任的话,其他合伙人就面临着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超出其在普通合伙制结构中所占投资比例的风险。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普通合伙制在项目开发和融资中的使用。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国外有些公司在使用普通合伙制作为投资结构时加入了一些减少合伙人风险的措施:其中一种做法是投资者并不直接进入普通合伙制结构,而是专门成立一个项目公司投资到普通合伙制结构中;另一种做法是为采用普通合伙制结构的项目安排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
2.建设工程管理的理论新发展
项目管理理论不仅是管理技术和方法,它从根本上改善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思维方式。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对工程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项目、高风险、快变化、严质量、短工期、低成本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关注的主要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内容扩展为六控制 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而言,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也就是对工程项目的工期、成本和质量三大目标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则扩展到包括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和知识管理等相当广泛的内容,涵盖从资源的评价、生态与环境评价、社会需求的评估、社会文化的评价以及经济效益的评价,到项目的规划、勘测设计、项目论证、立项决策、资金措施、工程设计,再到制定实施计划、管理体制、组织构架、建设安装、监理监督,直到竣工验收决算、生产运行、经营管理、更新或拆除等内容。
(2)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广泛应用 所谓全寿命管理即从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直至工程使用期终结拆迁的全寿命、全过程进行策划、协调和控制,使该项目在预定的建设期限和计划投资范围内顺利完成建设任务,达到工程质量标准,满足投资商、项目经营者以及最终用户的需求。
建筑市场的核心是工程造价问题,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是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社会分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经历了几个世纪,发展成为思想先进和体系完备的诸多流派。目前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涉及成本估计、成本控制和成本变化风险等,其中的全面成本管理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概念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特别是LCC,它在一个拉长的时间轴上(项目全寿命期)综合考虑项目的总成本,包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维护/维修成本、损失成本(如对环境的破坏)和拆除成本等,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的成本,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赋予了新的内容。
(3)价值工程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 价值工程是一种提升产品价值的有效方法,或者是在成本控制及经济分析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而言,凡是有费用发生的地方,价值工程就有用武之地。在建筑设计与施工领域,价值工程亦有很大的运用潜力。由于同一建设项目、同一单项单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因而就会有不同的造价,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方案的分析与选择。
(4)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得到重视 可持续性后评价是在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运营一段时间以后,在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效益和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为建设项目管理者提供依据、反馈信息,完善项目的全年周期管理水平。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相比,可持续性后评价需要对项目已经完成的阶段进行总结,研究的是项目实际情况,因此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同时,可持续性后评价还要根据已有的数据资料对项目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供项目管理者决策,因此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反馈性。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的内涵体现为自然环境的相容性、经济效益的合理性、社会影响的和谐型和管理体系的整体性。对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内和影响范围内的可持续性进行后评价,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具有准确、全面、反馈性好的特点。对于可持续性后评价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在于建立后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后评价的内容和确定后评价的方法。
(5)建设工程领域信息技术(IT)广泛应用 从目前国际上建设工程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已经体现出了标准化、集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等特点。与此密切相关的是,网络、通信、信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乃至智慧城市建设日益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