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建设工程投资决策

第一节 工程经济分析基本原理

一、工程经济分析要素

(一)工程经济分析要素构成

工程经济分析评价就是要对工程投资方案投入运营后预期的经济效果做出评估,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工程经济分析评价需要首先确定工程所处的特定环境下实施方案的投资、成本、营业收入、利润和税金等方面的基本数据,这些就构成了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1.投资

投资是投资主体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某项计划或工程,以获取期望回报的活动。投资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行为。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的投资又称评估用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投资三大部分构成。

(1)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亦称固定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

①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购建费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0年已停止征收),最终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较长(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生产过程中为多个生产周期服务,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② 无形资产投资。指无形资产的获取费用。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版权、商誉等。

③ 其他资产投资。其他资产(原称递延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④ 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预备费主要用于投资过程中因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而造成的投资额增加。

工程项目建成后,建设投资转化为各类资产。在会计核算中,购建固定资产的实际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等)即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简称为固定资产原值。获取无形资产的实际支出即为无形资产原值。在项目筹建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除应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者外,均应计入开办费,视为其他资产。

(2)建设期利息 建设期利息是指筹措债务资金时在建设期内发生并按规定允许在投产后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利息,即资本化利息,包括银行借款和其他债务资金的利息,以及其他融资费用。

(3)流动资金投资 流动资金是指运营期内长期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营运资金,不包含运营中需要的临时性营运资金。当项目寿命期结束,流动资金成为企业在期末的一项可回收的现金流入。

2.成本

工程经济分析中的成本有多种不同视角的概念。

(1)经营成本与总成本 经营成本是一种付现成本,是以现金流量实现为依据的成本耗费。而总成本则是从企业财务会计角度,核算生产产品的全部资源耗费。投资项目投产后产品的总成本和经营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下:

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和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

总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财务费用+修理费+其他费用

经营成本=总成本–折旧费–摊销费–财务费用

需注意的是,产品的总成本中包含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采掘采伐类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维简费和无形资产的摊销费,它们是对项目初期投资所形成资产的补偿价值。而在工程经济分析中,它们并不是现金支出,而只是在方案内部的一种现金转移,所以为方便起见,利息支出并不列入经营成本中,当在分析中需要考虑利息时,则可在经营成本之外,作为现金流出单独列出。

(2)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按照各种成本费用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可将产品总成本构成要素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生产规模限度内不随产品产量而变动的费用;可变成本是指产品成本中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费用,亦称为变动成本。长期借款利息应视为固定成本,短期借款利息如果用于购置流动资产,可能部分与产品产量有关,其利息可视为半固定半可变,通常为简化计算,也可视为固定成本。

(3)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是指产品总成本与产品总产量之比,即单位产品成本。边际成本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增减无关,在作短期增减产量决策时,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因素,所以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产品变动成本。

(4)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本方案实施之前已经发生或者按某种凭证而必需的费用。由于沉没成本是在过去发生的,它并不因为采纳或拒绝某个项目的决策而改变,因此对方案是否采纳的决策不应造成影响。例如,已使用多年的设备,其沉没成本是指设备的账面净值与其现时市场价值之差,它与是否选择新设备进行设备更新的决策无关。沉没成本不计入工程经济分析的现金流中。

(5)机会成本 当一种有限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许多投入这种资源获得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将这种资源置于某种特定用途,必然要放弃其他资源的投入机会,同时也放弃了相应的收益。机会成本就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该方案放弃的其他用途中的最大收益。例如,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项目投资,有甲、乙两个项目,若选择甲,就只能放弃乙的投资机会,则乙项目的可能收益即是甲项目的机会成本;一吨煤炭,用于发电可以产生一定的效益,但是就不得不放弃将这一吨煤炭用于取暖所获得的收益;一台施工机械用于某道路工程施工,就失去了出租或用于其他建设工程的现金收益。工程经济分析中要计入机会成本。

(6)全寿命周期成本 全寿命周期成本是一种系统的经济分析思想,又称全寿命费用,是指技术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以初期的方案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到使用期间运行和维护直至寿命结束时的全部成本支出。

3.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企业生产经营阶段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指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营业收入是反映建设工程项目真实收益的经济要素,也是工程经济分析中现金流入的一个重要项目。

4.税金

税金是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国家缴纳的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工程经济分析中涉及的税金主要有以下几种。

(1)销售税及其附加

① 增值税。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和商品附加值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计算公式

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销项税=运营销售收入×税率

进项税=运营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支出×税率

值得说明的是,我国于2012年启动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并在上海等地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试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规定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税率为11%。

② 销售税附加。销售税附加包括教育费附加和城乡维护建设税,它们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为基数征收,在税制分类中属于特别行为税。计算公式

销售税附加=增值税(或营业税)×相应税率

(2)所得税 所得税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属于收益税。

所得税=应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税所得额=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税及附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3)其他税 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等,这些税通常计入经营成本的其他费用中。

5.利润

(1)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又称为所得税前利润(简称“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2)税后利润(净利润)

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效益、费用与效果

在经济分析中,项目的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项目的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付出的代价,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 直接效益是指项目(包括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体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受益的经济效益,一般表现为项目为社会生产提供的物质产品、科技文化成果和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产生的效益。

直接费用是指项目使用社会资源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经济费用,一般表现为投入项目的各种物料、人工、资金、技术以及自然资源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消耗。

(2)间接效益与间接费用 间接效益是指项目为国民经济作了贡献,但在直接效益中未得以反映的效益。间接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付出了代价,但在项目的直接费用中未得以反映的费用。

在经济分析中,应关注项目的外部性。习惯上将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统称为外部效果。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就是由于项目的外部性所导致的项目对外部的影响,而项目本身并未因此实际获得收入或支付费用。

(3)效果 效果是指引起的效应或效能,表示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往往不能或难于货币量化。

(二)工程经济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

1.投资、资产和成本的关系

投资(包括资金来源)和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及项目投入运营后的产出产品的成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4-1概要表述。

图4-1 投资、资产和成本关系图

2.营业收入、总成本、税金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营业收入、总成本、税金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可用图4-2概要表述。

图4-2 营业收入、总成本、税金和利润关系图

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与比较原理

(一)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工程经济分析一般要遵循以下八项原则。

1.系统分析原则

将工程经济分析对象看成一个系统,明确系统的功能目的,剖析系统的要素构成、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实现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系统的整体优化。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系统的整体目标。在这个系统中还有许多子系统,如生产系统、财务系统、供销系统等,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首先具备优良的生产、财务、供销子系统,使之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整体目标。

另外,任何工程项目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都处于社会经济大系统之中,与外部有着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并对社会、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工程经济分析人员要坚持系统论的观点,在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

2.资源最优配置原则

使有限的资源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劳务是经济性分析评价的最终目的。因此,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就成为这一客观矛盾的中心。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工程经济分析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筹划,以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原则,选择那些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项目上马。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定性分析是以主观判断为基础,在占有一定资料、掌握相应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决策人员的经验、直觉、学识、逻辑推理能力等进行评价的方法;定量分析则是以客观、具体的计算结果为依据,以得出的项目的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为尺度,通过对项目经济数量关系的分析、推导和测算,对项目进行客观评价。定量分析不仅使得分析评价更加科学化,还有利于在定量分析中发现研究对象的实质和规律。但在实际项目或方案评价中,由于有些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有些内容很难(或不能)量化,定性分析也十分必要。故项目经济性评价应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有利于发挥各自在分析上的优势,互相补充。

4.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原则

静态与动态之分在于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项目评价不考虑时间价值称为静态评价,它适用于对项目的粗略评价;考虑时间价值称为动态评价,它适用于对项目进行详细评价。比如,在确定投资机会和对项目进行初步选择时一般只进行静态评价。为了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项目的经济情况,必须对其进行详细评价,所以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时应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并以动态评价为主。

5.统计分析与预测分析相结合原则

工程经济分析是项目投资之前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大量经济数据都来自预测。预测方法在工程经济分析中是很重要的。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预测。同时,工程经济分析人员要学习和掌握不同的预测方法以便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此外,工程经济分析离不开统计分析。许多模型的建立、经验数据(系数)的取得都离不开统计、回归分析,因此,掌握适当的统计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6.考虑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原则

对项目进行评价主要基于对项目未来效益的估计。然而,影响未来的因素是众多的。决策者要充分考虑(估计到)项目未来的发展或变化情况,并做出相应的风险分析。

7.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微观经济效益是个体的、局部的,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没有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难以实现的。所谓“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正是强调微观经济的作用。企业(项目)在追求其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决不能影响甚至损害宏观经济效益,比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对社会安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决不能以牺牲宏观经济效益为代价而达到发展微观经济效益的目的。要正确处理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与生态的前提下,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和提供更多、更好的符合人和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8.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任何项目上马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以发展的眼光,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使项目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要正确处理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的关系。作为一个企业,要合理的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把握好项目的发展方向,加大技术和创新投资力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长期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凡是只图眼前利益,无计划地盲目生产,不注重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以及设备的更新,不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其结果必然损坏其长远经济利益。

(二)工程经济分析的比较原理

工程经济分析的实质,就是对可实现某一预定目标的多种工程实施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根据技术经济分析的比较原理,对两个以上的工程实施方案进行经济效益比较时,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可比原则:满足需要上的可比、消耗费用上的可比、价格指标上的可比和时间上的可比。

1.满足需要可比性

任何技术方案都以其产量、质量和品种满足特定的需要。满足需要可比是指相比较的各个技术方案应该满足同样的社会实际需要。从技术经济的观点来看,一个方案要与另一个方案相比较,必须以满足相同需要为条件,否则就无法相互比较和相互替代。具体要求如下。

(1)产量可比 产量可比是指各技术方案实际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产量应该相等,即被比较方案的实际产出量(也称净产出量)可比。对比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 产量相等时,其投资和经营成本可直接比较。

② 产量不等且差别不显著时,可用单位产品投资额和单位产品经营成本相比较。

③ 产量不等且差别显著时,可重复建设一个方案,再用上述方法比较。

(2)质量可比 产品质量可比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各方案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二是当某一技术方案的产品质量有很大提高(如产品的使用寿命或可靠性等),对方案的比较有明显影响时,为了做到满足需要的可比,应作质量可比的修正计算,即将质量的差异换算成可比的产量。

进行质量修正的常用方法是:首先,按质量差异程度计算出使用效果系数;其次,使用效果系数调整其中一个方案的产量指标以及有关投资和成本指标;最后进行方案比较。

使用效果系数为

式中,EG为使用效果系数;G1、G2分别为方案1、方案2的产品使用效果。

(3)品种可比 相互比较的方案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要可比,在产品的品种上也要可比。对品种不同的技术方案也要先进行满足需要的等同化处理。品种不同的等同化处理可采用的调整方法有:

① 可采用折算系数对不同的品种进行折算。

② 采用使用效果系数EG进行修正。

例如,石油和煤,从满足电厂燃料需要的角度看,1t油相当于2t煤,即油与煤的使用效果系数EG=2/1=2。但是作为机动车燃料满足城市铁路运输的需要时,内燃机车1t油的运输量相当于蒸汽机车7t煤的运输量,即EG=7。求出了EG,再对其中一个方案的投资额与经营费用进行调整,用调整后的指标来对用石油还是用煤两种燃料方案进行比较。

2.满足消耗费用可比性

消耗费用的可比原则是:在计算和比较费用指标时,不仅要计算和比较方案本身的各种费用,还应考虑相关费用,并且应采用统一的计算原则和方法来计算各种费用。相关费用是指实现本方案而引起生产上相关的环节(或部门)所增加(或节约)的费用。采用统一的原则是指在计算技术方案的消耗费用时,各方案的费用构成项目的计算范围必须一致。

3.满足价格可比性

价格可比的原则是:在对技术方案进行经济计算时,必须采用合理的、一致的价格。“合理的价格”是指价格必须正确反映产品价值,各种产品之间的比价合理。“一致的价格”是指价格种类的一致。在对不同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时,必须采用相应时期的价格。具体处理时要考虑工程经济分析的性质和范围。从性质上说,工程经济分析的财务分析用现行价格(市场价格);国民经济分析用影子价格。从范围上说,微观工程经济分析用现行价格;宏观工程经济分析用影子价格。

4.满足时间因素可比性

时间因素的可比原则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寿命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时,应采用相同的计算期作为基础;二是技术方案在不同时期内发生的效益与费用,不能直接相加,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1)对经济寿命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时,必须采用相同的计算期作为比较的基础。关于采用相同计算期的问题,有下述三种情况。

① 当相比较的各技术方案的经济寿命周期有倍数关系时,应采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各技术方案的共同计算期。

② 当相比较的各技术方案的经济寿命周期没有倍数关系时,一般可采用20年作为统一的计算期。

③ 如果相互比较的各技术方案由于投入期、服务期和退役期不一致,而使它们的寿命周期有所不同,应采用约定的计算期作为共同基础,进行相应的计算比较。

(2)技术方案在不同时期内发生的效益和费用,不能直接简单地相加,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三、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程序

1.确定目标

工程经济分析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寻找经济环境中显在和潜在的需求,确立工作目标。只有通过市场调查,明确了市场需求目标,才能谈得上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2.寻找关键要素

关键要素就是实现目标的制约因素,确定关键要素是工程经济分析的重要一环。只有找出了主要矛盾,确定了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才能集中力量,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为目标的实现扫清道路。寻找关键要素,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分析的过程,需要树立系统思想方法,综合地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1933年以前的田纳西河不仅不能给两岸人民造福,而且经常泛滥成灾。1933年成立了管委会对田纳西河进行开发。如果仅建设治洪系统,那么被洪水冲下山的泥沙很快会堵塞系统;如果两岸人民收入低到连电都用不起,那么水力发电的效果就无法体现;如果生产不发展,没有货物可运,航运就无法发挥效益。因此,管委会决定运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对整个流域进行治理。他们经过论证确定了整个开发系统的6个关键要素:控制水患;改善通航条件;发展水电;通过绿化进行水土保持;改变沿岸的耕作方式;不断提高两岸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

3.穷举方案

关键要素找到后,紧接着要做的工作就是制订各种备选方案。工程经济分析过程本身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提出潜在方案,包括什么都不做的方案,也就是维持现状的方案。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虽然在分析时考虑了若干方案,然而,由于恰恰没有考虑更为合理的某个方案,导致了不明智的决策结果。很明显,一个较差的方案与一个更差的方案相比时自然会变得有吸引力。穷举方案需要多专业交叉配合。分析人员也不应轻率地淘汰方案,有时经仔细地定量研究后会发现,开始已凭感觉拒绝的方案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4.评价方案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提出的方案往往都是技术上可行的,但效果一定时,只有费用最低的方案才能成为最佳方案,这就需要对备选方案进行经济效果评价。评价方案,首先必须将参与分析的各种因素定量化,一般将方案的投入和产出转化为用货币表示的收益和费用,即确定各种对比方案的现金流量,并估计现金流量发生的时点,然后运用数学的手段进行综合运算、分析对比,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

5.方案决策

决策即是从若干行动方案中选择令人满意的实施方案,它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工程技术人员、经济分析人员和决策人员应特别注重信息交流和沟通,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分歧,确保各方人员充分了解各方案的工程经济特点和各方面的效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财务分析与经济分析

(一)财务分析

1.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又称为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的会计规定、税收法规和价格体系下,从项目的财务角度,通过对项目的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进行预测,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生存能力,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明确项目对财务主体及投资者的价值贡献,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财务分析既是经济评价的重要核心内容,又为经济分析提供了调整计算的基础。

判断财务可行性的能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盈利能力分析 主要考察项目投资的盈利水平,它直接关系到项目投产后能否生存和发展,是评价项目在财务上可行性程度的基本标志。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原动力,也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 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盈利水平,即主要通过计算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等动态和静态指标,考察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盈利能力及投资回收能力,判别项目投资的可行性。

② 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正常生产年份可能获得的盈利水平,即主要通过计算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等静态指标,考察项目在正常生产年份年度投资的盈利能力,以及判别项目是否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

(2)偿债能力分析 主要是考察项目的财务状况和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企业的财务信用程度。对需要筹借债务资金的项目,偿债能力的大小是企业进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 通过计算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等比率指标,考察项目是否能按计划偿还所筹措的债务资金,判断其偿债能力。

② 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比率指标,考察项目财务状况和资金结构合理性,分析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判断项目的财务风险。

(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主要是考察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资金充足程度,分析财务可持续性,判断在财务上的生存能力。对于非经营性项目,财务生存能力分析还兼有寻求政府补助维持项目持续运营的作用。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 根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考察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的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通过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

② 根据累计盈余资金出现负值的年份,分析能否通过适当的调整以满足财务上可持续的必要条件。

2.财务分析的基本步骤及部分关系图

按照财务分析与投资估算、融资方案的关系,财务分析应该分为两个有关联的阶段进行。财务分析大致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见图4-3。

第一步,进行财务分析基础数据与参数的确定、估算与分析,编制财务评价的辅助报表。通过对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的市场价格、税率、利率、计算期、生产负荷、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基准收益率等基础数据和参数的选取与确定,完成财务评价辅助报表的编制工作。

第二步,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将上述辅助报表中的基础数据进行汇总,编制出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主要财务基本报表。为了保证辅助报表与基本报表间数据的一致性和联动性,可使用专门的制表工具(Excel),完成表格间的数据链接。

第三步,计算财务分析的指标,进行财务分析,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利用各基本报表,可直接计算出一系列财务评价的指标,包括进行项目能力分析的各项静态和动态指标。将这些指标值与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基准值进行对比,就可得出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的评价结论。为了减少项目在未来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保证项目效益的兑现,在财务分析中,还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图4-3 财务分析基本步骤及部分关系图

(二)经济分析

1.经济分析的含义及作用

经济分析(又称为国民经济评价)是对投资项目从宏观角度进行决策分析与评价,判定其经济合理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分析参数,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和确定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净贡献,以评价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

经济分析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正确反映项目对社会福利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由于企业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不总是完全一致,因此基于企业(项目)利益的财务分析至少在几个方面难以全面正确地反映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国家给予项目的补贴;企业向国家缴纳的税金;某些货物市场价格的扭曲;项目的外部效果(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等。因而,需要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社会)的角度判断项目对社会福利的净贡献。

② 为政府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在现行经济体制下,需要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调节作用,经济分析的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做出资源配置决策。即对那些本身财务效益好,但经济效益差的项目实行限制;而对那些本身财务效益差,但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予以鼓励。

③ 政府审批或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新的投资体制下,国家对项目的审批和核准重点放在项目的外部性、公共性方面。而经济分析强调对项目的外部效果进行分析,因此可以作为政府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

④ 为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等项目提供财务方案的制定依据。对部分或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例如桥梁、公路、隧道等项目,可通过经济分析来论证项目的经济价值,为制定财务方案提供依据。

⑤ 有助于实现企业利益、地区利益和全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和平衡。国家实行审批和核准的项目,应当特别强调要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评价和考察,支持和发展对社会经济贡献大的产业项目。正确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在项目决策中可以有效地察觉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项目,有效地将企业利益、地区利益和全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

2.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 经济分析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或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即效益(效果)与费用比较的理论方法,寻求以最小的投入(费用)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或效果)。

② 经济分析采取“有无对比”方法识别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③ 经济分析采取影子价格估算各项效益和费用。

④ 经济分析遵循效益和费用的计算范围对应一致的基本原则。

⑤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采用费用效益流量分析方法,采用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经济性指标进行定量的经济效益分析。经济费用效果分析对费用和效果采用不同的度量方法,计算效果费用比或费用效果比指标。

3.经济分析的适用范围

并非所有项目都要做经济分析。例如依赖市场自行调节的行业项目,政府不必参与具体的项目决策,而由投资者通过财务分析自行决策,因此这类项目不必进行经济分析。而某些项目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失灵或者需要由政府进行干预,这类行业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经济分析。

需要进行经济分析的项目主要有: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项目;产出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项目;外部效果显著的项目(如对环境和公共利益影响重大的项目);国家控制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和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受过度行政干预的项目;国家及地方政府参与投资的项目(如交通运输、农林水利、基础产业建设项目)等。

4.经济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异同与联系

(1)经济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区别

① 两种评价的角度和基本出发点不同。财务分析是站在项目的层次上,从项目的财务主体、投资者、未来的债权人角度,分析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财务可持续性,分析投资各方的实际收益或损失,分析投资或贷款的风险及收益;经济分析则是站在国家的层次上,从全社会的角度分析评价比较项目对社会经济的效益和费用。

② 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项目效益和费用的含义和范围划分也不同。财务分析只根据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收支,计算项目的直接效益和费用;经济分析则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不仅要考虑直接的效益和费用,还要考虑间接的效益和费用。从全社会的角度考虑,项目的有些收入和支出不能作为费用或效益,如企业向政府缴纳的大部分税金和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国内银行贷款利息。

③ 财务分析与经济分析使用的价格体系不同。财务分析使用预测的财务收支价格,经济分析则使用影子价格。

④ 财务分析要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而经济分析只有盈利性,即经济效益分析。

(2)经济分析与财务分析的相同之处

① 两者都使用效益与费用比较的理论方法。

② 两者都遵循效益和费用识别的“有无对比”原则。

③ 两者都根据资金时间价值原理,进行动态分析,计算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指标。

(3)经济分析与财务分析的联系 在很多情况下,经济分析是在财务分析基础上进行,利用财务分析中已经使用的数据资料,以财务分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调整计算,得到经济分析的结论。经济分析也可以独立进行,即在项目的财务分析之前就进行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