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学 第三巻(第3版)
- 沈洪兵
- 1438字
- 2024-10-30 04:53:57
第一节 概述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血压是一个连续变量,不是一个全和无的现象。研究发现,心血管事件危险随血压上升呈近似直线上升趋势。没有自然的、客观的血压拐点可以用来定义高血压,高血压的阈值是相对的、人为的选择。
提高或降低定义高血压的阈值,会增加或减少高血压患者数,影响高血压治疗的平均效益,高血压不仅是一个生物医学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和价值取向的问题。富裕的国家具有更多的资源,认为心血管病重要的,愿意付出更多的资源治疗更多的病人,可以使用一个较低的高血压阈值;反之,则选择一个较高的阈值。在西方国家,用于定义高血压的阈值一直在变化,而且越来越低,更多的人被诊断为高血压并接受降压治疗。我国基本上存在同样的趋势。
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收缩压SBP<120mmHg和舒张压DBP<80mmHg)、正常高值血压[SBP12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和高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进行血压水平分类。以上分类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群。将血压水平120~139mmHg/80~89mmHg定位正常高值,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的结果确定的。血压水平(120~139)mmHg/(80~89)mmHg的人群,10年后心血管患病风险比血压110mmHg/75mmHg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血压(120~129)mmHg/(80~84)mmHg和(130~139)mmHg/(85~89)mmHg的中年人群,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SBP≥140mmHg和DBP<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mmHg/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表3-1);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表3-1 我国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
二、高血压的危险
高血压不仅患病率高,而且是全球死因位居前列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和医学问题。研究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增加主要是由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造成。60~69岁时将有一半多人患病,70岁以上将有四分之三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短期绝对危险可以有效地通过发病率来显示,而其长期危险则用终生危险度来表达,其含义是在一个人的剩余时间内发展为高血压的可能性。美国弗明汉心脏研究揭示,血压正常的男性55岁,女性65岁,其存活到80~85岁时,终生危险将达到90%,即使调整死亡率后,女性终生危险仍达86%~89%,男性达81%~83%。研究证据充分揭示,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前瞻性观察研究的系统综述表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成正相关关系,当收缩压在110~170mmHg,舒张压在70~110mmHg之间变化时,心血管病的危险随血压增高呈近似线性上升的趋势,没有明显的拐点,舒张压每上升5mmHg,冠心病的危险增加20%,脑卒中增加35%。在包括中国13个人群在内的亚太队列研究中,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密切相关;而且亚洲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系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群更强,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群仅分别增加24%与21%。
三、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大约占整个高血压的5%。主要原因有肾脏因素如多囊性肾病、慢性肾病和尿道梗阻;血管性因素如主动脉缩窄、血管炎等;内分泌因素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神经性因素如脑瘤、延髓脊髓灰质炎等;药物和毒素包括酒精、可卡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