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学 第三巻(第3版)
- 沈洪兵
- 1288字
- 2024-10-30 04:54:08
第一节 概述
一、鼻咽癌的诊断及临床表现
鼻咽癌是指起源于鼻咽腔表面上皮或鼻咽隐窝上皮的恶性肿瘤。鼻咽部上邻颅底,下接口咽,侧连中耳,前通鼻腔,后贴颈椎。由于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密切而复杂,鼻咽肿瘤引起的症状比较多样化,可以出现耳部、眼部、鼻部的症状,也可出现脑神经症状和转移后的症状,使得鼻咽癌不易在早期阶段被发现。加之鼻咽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易于转移,可在短期内或尚未出现耳鼻症状时已经发展到了晚期。
鼻咽癌的诊断需结合头颈部临床检查、间接鼻咽镜检查及鼻咽部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依靠病理。原发鼻咽癌的表现主要有涕血、耳鸣及听力下降、鼻塞及头痛,间接鼻咽镜检或纤维鼻咽镜检可见鼻咽部肿物。肿瘤局部扩散可有以下表现:①眼部症状:侵犯眼部后表现出复视、眼球活动受限、视力障碍、突眼、视野缺损、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萎缩、水肿,颈交感神经综合征等。②局部扩散所致综合征:海绵窦综合征、垂体-蝶骨综合征、眼眶综合征等。③颅底骨质破坏。④颅神经损害:主要发生在颅神经离颅部位,非中枢性损害。以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舌下神经受累最多。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常见表现之一,约40%患者是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或症状之一来就诊。鼻咽癌可远处转移至多个部位,但以骨、肝、肺居多,且多个器官同时发生转移者居多。
二、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鼻咽癌组织学分型标准是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出版的《上呼吸道肿瘤组织学分型》第三版中的划分方法。其根据鼻咽癌的组织学特征,分为以下各型:
1.鳞状细胞癌,或角化性鳞状细胞癌(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Ⅰ型)该类鼻咽癌有明确的鳞状分化特征。在高发区比较少见,约占鼻咽癌总数的5%~10%,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人群。该类癌的发生与EB病毒的关系相对不密切;肿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2.非角化性癌(non-keratinizing carcinoma) 该类鼻咽癌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又分为分化型非角化癌(non-keratinizing differentiated carcinoma,Ⅱ型)和未分化型非角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Ⅲ型)。该型鼻咽癌占高发区鼻咽癌95%以上,对放射治疗通常比鳞状细胞癌敏感,与EB病毒关系密切。
除WHO分型外,国内临床病理工作常采用的组织学分型标准还有宗永生结合我国鼻咽癌特点提出的新的鼻咽癌组织学分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组织编写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五分册)中鼻咽癌组织学分型。
三、鼻咽癌临床分期
由第一届全国肿瘤会议提出的临床分期(天津,1995年)开始,鼻咽癌临床分期经过了多次补充和修订。国内现在主要使用两种临床分期方法:第一种是由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推荐的鼻咽癌2008分期方案,该方案是在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会议(广州,1992年)、全国鼻咽癌分期专题研讨会(福州,1992年)推荐的“鼻咽癌‘92分期’”基础上修订而来的;第二种为欧美各国使用的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推荐的临床分期(第7版,2010年)。二者的对比情况见表11-1。前者主要优点在于结合现代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查;各期生存曲线可均匀拉开,分期标准能较好地反映预后等。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刊物通常接受以第二种临床分期方法作为依据的研究报道。
表11-1 鼻咽癌中国2008分期和UICC/AJCC分期(第七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