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证治
与痧症门参看。
瘟症极多,人每误认为伤寒。不知伤寒初起脉在表,瘟症初起脉在中。伤寒发热恶寒;瘟症只热不寒,或起初微恶寒,以后遂纯热不寒,且口渴。伤寒舌苔先白,继而变黄,又久之而变黑;瘟症初起舌苔或变黄,或变黑,不似伤寒之递传,以此为辨证的法。总之,伤寒邪气从皮毛而入,故宜表散,令其仍从皮毛而出。瘟症因四时不正之气,嘘吸从口鼻而入,故不宜大表,只用辛凉芳香之品,令其秽浊之毒仍从口鼻而出,兹列总治法如下。
达原饮
厚朴 炒、知母、黄芩、草果仁 打碎,姜汁炒各一钱,芍药、槟榔各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此方出吴又可,众论所宗,陈修园独斥之,以余目见耳闻,亦觉以此治瘟屡有奇效。但黄芩起首勿早用,因时疫亦多有微杂风寒者,恐敛住邪气,为害非浅,不如俟一二剂后,当用始用。起首另加薄荷、粉葛、苏叶、苍术、牛蒡子等药二三味,以消秽浊而助正气,更为稳当。
藿香正气散
瘟症之名最多,近时麻脚症即瘟症也,宜急服雷击散一 二钱,不愈再用本方煎服,亦妙。
广藿梗、白芷、陈皮、苏叶、桔梗、楂肉、白茯苓、苍术六钱、竹叶、厚朴、法夏、腹毛、神曲、甘草,姜、枣引。
此方治瘟极稳。以外,如牛蒡子、金银花、连翘、贝母、瓜蒌仁之类,俱可酌加。至病热烧久,或加归、芍等药以养阴,或加芩、栀等药以清火。或虚人加洋参、沙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大柴胡汤
方见风寒门。
瘟疫后路与伤寒治法略同。若舌苔黄黑无津液,或生芒刺,大便燥结异常,审其尺脉或洪或数,稍稍有力者,可用此方下之。
荆防败毒散
即败毒散加荆、防,方见风寒门,治身热不退。
此方加丹皮、粉葛、薄荷之类,一二剂热必大退。
人参白虎汤
脉洪大,口渴,多汗宜之。
条参、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此方汗多者,加乌梅、浮小麦;渴甚者,加竹茹、粉葛之类;渴不止可兼服五汁饮子,即梨汁、蔗汁、姜汁 宜少、白萝卜汁、藕汁;血虚烦渴,捣生地汁;失血入茅根汁;津液不足加饴糖汁,屡试神效,预制磁盆盛住封好,人壮胃强者冷饮,人虚胃弱者热饮,随渴随用,其妙无穷。
银翘散
瘟症初起,邪在肺经,为卫分、气分最宜。
连翘 去心、银花各一两,桔梗、薄荷、牛蒡子各六钱,竹叶、芥穗各四钱,生甘草、淡豆豉 炒香各五钱。
汤剂酌用二成,研粗末,每用六钱,以芭茅根煮汤,香气大出即服,勿过煮。以肺药取轻清,煮久恐味厚入中焦。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夜一;轻者,三时一服,日二夜一,次日再服。肺位最高,药重则过病所,故用时时轻扬法,今人亦有药合而用法偶差者,一不见效,另用别方,延缓数日,成中、下焦症矣。胸闷加藿香、郁金,渴甚加花粉,项肿咽痛加马勃、元参,衄血、吐血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叶、生栀子,咳加苦杏仁。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生地、麦冬。再不解,或小便短赤,加栀子、知母、黄芩。
瘟症杂方
时气瘟疫,初得头痛壮热,脉洪,即以小蒜杵汁热服。
天行热疾,大狂大渴,用苎麻根、芭蕉根捣汁服。或用生葛根汁。或用白头蚯蚓捣汁,井水调下,俱可解毒。
热病谵语狂妄,用五谷虫入药治之,亦宜人中黄入诸药服。
瘟气病欲死,以苦参一两,酒煮饮尽,当吐则除诸毒。否,亦取汗而愈。
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用桂心、大黄、麻黄、甘草,共为末。患者以生熟汤欲讫,暖水调服,或汗或泻自愈。
大头瘟症,用雷击散, 方见痧症门,或吹鼻,或调服俱妙。
时行瘟疫,大热大渴,及伤寒火暍之症,均宜腊月雪水煎服。
瘟疫大行,用贯众、苍术、甘草,浸水缸中,日饮其水,可免传染。
避疫方,用大黄、白术、桂心、桔梗、花椒、制乌头、菝葜,共入布袋盛之,两头束好入井,以石压药到底。正月初一日出药,酒煎数沸,先从小起,多少随性,东向饮之,可令一家不染瘟病。饮三朝后,仍还渣置井中,如每岁依法行之,可世无病矣。
避瘟气,用雄黄、雌黄、矾石、鬼箭羽、羚羊角,以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上,时逢大瘟疫,吉日以青布囊裹一刀圭 ①,庭中烧之,病人亦熏之。
①刀圭:旧时量药之器具。
患雾气者,心烦少气头痛,起则眼眩,身微热,战掉不安,时复憎寒,心中欲吐,时时无物,以新猪粪入好酒搅令散,用生布绞取汁,滤渣服。随即地铺铺暖卧,复盖,侧着火令出汗。如即得汗,须去汗衣,俟汗干乃起,勿使风寒再入,并治疟及风痨、虫毒诸症。
附莹按:
余曾同日治二瘟疫,其一为堂叔,祖字星文,患病数日,口开眼闭,痰声如曳锯,神昏废食,身热谵语,势在垂危。诊得诸脉俱洪,惟心脉丝毫不现。时当夏令,余大惊。又沉思久之,酌用桂枝五钱,扶其心阳,佐以明参、大枣及藿香、法夏、苏子等药,服之,次日心脉顿现,乃用祛暑解毒,清火固正诸药收功。
又,一为姻谊胡习之,病瘟久。医认为伤寒,大表不愈。继以阳八味温补之,于是,两眼挺视不转,伸颈喜坐,口哑不言,不食,手足冷如寒冰,诸症极奇怪极。群医认为阳气脱尽,万无生理。余诊之,脉来五至,在有力无力之间,细察并无风寒,旁坐不去,审其形状,恰是阳症。以物垫齿,用指探舌,全无津液,且生芒刺。视其色,黄如染丹。遂拿定把柄,其胸中火燥,阳盛逼阴于外,阴出故肌肤大冷。若视为阳脱,再投桂、附则危矣。乃酌用大柴胡汤加白芍、大连等药。一剂,周身微温,人事亦省,可以进食,但脉洪大有力而数。余谓其家人曰:改日仍要发狂,既而果然。速用芩、连、硝、黄等物,俟脉平症减,调养血气遂痊。由此可见验舌苔法,亦是医家要著,二症并列,明者不妨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