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说明

“《医录便览》详注”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2010-81号课题任务,由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录便览》详注”课题组承担。
《医录便览》六卷,刘福庆著。该书成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潼城(今四川三台)草堂书院木刻付印于光绪二十六年。
清嘉庆至光绪年间四川三台名医刘福庆,深究岐黄之术,博览各家方论,经数十年之钻研,晚年取各家学说精华及生平临证应验,手录成篇,有论、有歌,并附病案,惜未竟而卒,由其子刘莹续成。由于该书初刻至今年代久远,历经兵燹人祸,加之保管条件欠妥、霉烂蠹蚀等因素,存世量极少,目前,国内外未见《医录便览》的其他正式出版和详校本。
课题组通过走访刘氏后裔,查阅《民国绵阳志》、《民国三台县志》、四川省图书馆和刘氏族谱以及部分高校图书馆,对刘氏父子行医历程,特别是该书撰写过程及其学术思想的形成,有了进一步了解,为正确整理注释此书奠定了基础。
本次整理,我们坚持“两保持”,即保持作者原意,保持原著风格;“两遵循”,即遵循中医药基本法理,遵循古籍整理的一般规则和“一方便”,即方便阅读使用的基本原则。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蓝本

我们以清光绪二十六年潼城(今四川三台)草堂书院木刻本《医录便览》为主校蓝本,以1987年绵阳市三台县骨科医院李长莫夫妇整理的内部印本《医录便览》为参考校本。

二、正字

对蓝本中的繁体字,除个别特殊地方外均改用国家标准简体字;对蓝本中的异体字和通假字原则上改为国家标准简体字。

三、标点与段落

全书均按照国家关于现代汉语标点符号规范要求,根据原文文意和医理对该书进行标点。段落划分主要依据原文文意和前后医理确定。

四、校勘

在考证确认的基础上,对原书中的讹、夺、衍、倒字或者语句,根据原文进行改、补、删、移,并出注释于本页下方;对于原文中个别缺损的字句,依据原文前后文意、医理可以确定的,做了适当增补,并加以注释。

五、其他

1.对原书中的小注,一律保留。
2.原书各卷均有卷前署名,本次整理时依照现代出版物一般格式予以删除。
3.对原书中的中药名与现代常用药名不一致的,均予以规范或注释。
本次整理以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骨科医院主治中医师李长模、文永芳夫妇1997年整理并内部印刷的《医录便览》为参考校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张同君、陈东枢同志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何正显

2013年春于绵阳